第六十六章 猪之歌(第一更)
作者:清唱华年      更新:2023-06-17 11:44      字数:2060
  不过,后世还有一首很是好听并普适的歌曲,非常切题。并且,非常适合童声歌唱,毕竟最喜欢动画片的不是大人,而是孩童。余生便找来三十六个孩童中,唱歌最好听的阿花,把后世那首笑翻许多人也温暖了很多人的猪之歌一句一句的教给她。“猪,你的鼻子有两个孔,感冒时的你还挂着鼻涕牛牛猪,你有着黑漆漆的眼,望呀望呀望也看不到边猪,你的耳朵是那么大,呼扇呼扇也听不到我在骂你傻猪,你的尾巴是卷又卷,原来跑跑跳跳还离不开它哦,猪头猪脑猪身猪尾巴,从来不挑食的乖娃娃每天睡到日晒三杆后,从不刷牙,从不打架”“猪,你的肚子是那么鼓,一看就知道受不了生活的苦猪,你的皮肤是那么白,上辈子一定投在了富贵人家哦,传说你的祖先有八钉耙,算命先生说他命中犯桃花见到漂亮姑娘就嘻嘻哈哈,不会脸红不会害怕”“猪头猪脑猪身猪尾巴,从来不挑食的乖娃娃,每天睡到日晒三杆后,从不刷牙,从不打架哦,传说你的祖先有八钉耙,算命先生说他命中犯桃花见到漂亮姑娘就嘻嘻哈哈,不会脸红不会害怕你很像她”不得不说,阿花的天赋确实很高,在学了两遍之后,便能准确的把握住调子记住歌词。而且,自从阿花住进余生的别墅后,起居饮食都有了规律。脸也逐渐长开了,不再是初遇余生时,那种干枯瘦吧,只有一双大眼睛的样子了。如今的阿花,在上学后已经学会了干净整洁,青小艺也很喜欢这个有灵性的小姑娘,所以,把阿花打扮的白净漂亮。与以前判若两人,只有一双大眼睛和铃铛般的嗓音还能让余生认出这是当年的那个眼泪包子阿花。余生教会了阿花猪之歌,便把阿花带到万氏四兄弟和张善琨面前,把猪之歌唱了一遍。唱得张善琨和万氏四兄弟爱心大发,差点就被这个一本正经的唱着猪之歌的大眼睛小姑娘给萌化了。几个人一致同意,这部高老庄的主题歌,便是阿花唱的这首猪之歌了毕竟,这个黑暗的世道中,不仅需要辛苦的坚持,还需要一些有温度的色彩和暖意。让人能在辛苦坚持的同时,感觉到一丝希望和美好。并且,余生把后世设计的各种卡通猪形象,都给了万氏四兄弟。让他们把猪八戒画得可爱一些,余生在后世,看过万氏四兄弟的铁扇公主,其中猪八戒的形象并不突出,真的和猪差不多。太过写实,一点都不可爱。当然,高老庄的制作,不需要如大闹天宫一般,用时将近一年。因为各种素材都已经准备好,而人手也齐全并熟练。所以,只需要大约几个月的时间,就能制作完成。就在余生和众人欢萌的时候,在新华公司拍戏的陈天,告诉余生,陈默今天中午,会在原来和余生见过两次面的茶棚等他。陈天虽然不过和陈默合作过一次,但彼此的感官不错。如今已经算得上是朋友。虽然大多时候是陈默刻意结交,私下里却也有了接触。余生有些诧异,并不知道陈默找他何事。毕竟最近他可没什么动作。到茶棚的时候,只有陈默一人等在原来他们常坐的位置上喝茶。在余生问起究竟有何要事时,对余生道:“余老弟,按理说,我是不该来的。毕竟军统没有什么任务是需要余老弟协作的。不过呢,这件事情对余老弟很重要。陈某必须来提醒余老弟一句”“哦地球要爆炸了”余生笑道。“余老弟莫开玩笑。据陈某收到的消息,最近,一手把七十六号搭建起来日本王牌女特工南造云子,正在调查当年黄道会覆灭一案。特别是新亚饭店的爆炸案,百货店爆炸案和黄道会副会长周柳五的死因。这几个案子太大,余老弟和陈某谁都逃脱不了干系。”余生眼神一缩,感觉到暗中潜藏的危机。南造云子此人,可是在后世的抗日神剧中没少出现。并且,此人的来历和去向,乃至于各种身份都隐秘诡异无比。在后世,竟然没有此人的一张照片,甚至连此人真实存在过的物证都没有有些史学家因此推测此人其实并不存在。但,有很多史实中,可见此人身影。其为日本人立下的功绩,甚至可与川岛芳子相提并论出动此人,对黄道会覆灭一案进行调查,可知日本人对此事的重视程度“那么,陈兄可知,这个南造云子调查的结果如何”“不知道南造云子进行对黄道会覆灭一案的调查,应该是她回到上海的目的之一。所以,我们的情报内线会传出这个情报和大体的进行趋向。但是,具体的调查结果与进度并无人晓得。”“但是,这个南造云子实在太过诡异,虽然我知道此人是一个年轻女子,但是,至今我们军统连一张此人的真实照片都没有。这简直就是个奇迹所以,余老弟必须小心谨慎,毕竟我们是同一条线上的蚂蚱。一旦被这个女人抓住把柄,谁也跑不了”“知道了谢谢陈兄除此之外,还有何事”“日本人现在的走狗已经从黄道会变成了七十六号。而且,这个走狗很疯狂。前几天重庆派在上海的中统联络员金华亭,在去文华舞厅吃饭的时候,被七十六号暗杀了”“为了前几天突袭中美日报失败的事情的报复行动”“没错,这只走狗很疯所以,陈某建议余老弟,闲来无事千万不要招惹他们否则会很麻烦如果把南造云子的目光引过来,就更麻烦了现在的上海滩已经是日本人的天下了,我们甚至连还手的机会都不会有”“余某明白,谢谢陈兄提醒那你们报复起来岂不是会很麻烦”陈默哑然失笑:“中统那帮人,我管他死了几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