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6章 第 396 章
作者:三春景      更新:2022-03-31 01:11      字数:6639
  “快些做决断罢!你们也看过了,这真是好东西。若是不要,之后有的是人等着拿下。也是我与你等有些交情,这才叫你等赶在前头了!”郑玉低声与身边几人道。这几个人看着像是华夏人,但又有微妙不同。

  他们其实是生活在如今南越那边的海商,那里的人和华夏人算是同一人种,但脸部特征有一种他们自己才能分辨的微妙不同。再加上生活环境的差异,这种不同还被放大了,以至于看起来还挺明显的。

  第一批组队过来的海商是在数月之后于海州港上岸的,然后他们就被海州港港口仓库里的货物迷住了。许盈干脆开了一个展销会,向他们展示自己这边能够提供的产品,并说明仓库里的货物只是一部分,更多货物的话他也可以轻松调配来。

  是的,此时的庄园自给自足,谁家还没一些库存呢!再加上一些信任许盈的人,这几个月都在准备这场外销,库存就更多了。

  展现在几个南越海商面前的是此时外贸的拳头产品‘丝绸’,从先秦时代起,华夏丝绸就开始外销之路了,市场在此时已经培育起来——万里之外的异国他乡也知道‘丝绸’,并认可丝绸的美丽与价值!可别小看这个,很多商品没有这一步,那就是吹上天都没用!

  这和糖还不一样,糖针对的是人类基因里对甜味的迷恋,这种甜味剂不为人所知不要紧,接受起来一样很快。丝绸不一样,各地都有自己的纺织品,丝织品确实有自己的优势,可优势转化为盈利从来不是靠说的!

  若做生意真的就是产品有自己的优势酒能成功,那倒是简单了。

  “这是江州锦,你等也是读过书的,知道锦乃金帛,何等珍贵!哪怕是汉人中的贵人,也不是人人都能用的起锦的!过去贩卖他国的绸绢以‘绢’为主,与锦是不能比的看这繁复纹理,还有这鲜艳染工,谁见了不爱?”郑玉所说的‘江州锦’其实是许盈在改进许氏‘芙蓉锦’的手艺之后,尝试生产的一种锦。

  相对其他锦,没那么靡费,生产成本较低,品质也稍差一些。但也有好处,那就是生产流程大大简化,效率得到了很大提高!自从数年前出世之后,大江南北都很受欢迎。毕竟,正如郑玉所说,哪怕是贵族也不一定能消费的起此时赫赫有名的蜀锦、河中锦。

  应该说,如今世道‘锦’是供不应求的商品,只要生产出来了,总能卖出。当江州锦比其他锦价格低了三分之一,并且量大管饱时,市场很快做出了反应。

  “郑先生这江州锦好归好,但我等还是想问问,那蜀锦怎么说。”一旁的商人笑的有点儿讨好。他们虽然是大海商,但中原的好东西见的真不多!这年头外销货都是普通货色,就如同后世说明清‘外销瓷’质量不行一样,出口货成为质量的象征,那已经是很久很久以后的事了。

  也就是这次海州展销会,他们才发现到底是大国呢!真是有好多好东西。只以丝绸来说,绢、纱、绫、罗、缎、锦等等花样,相似而又微妙处不同就够他们看的!事实上,光是他们最常见的‘绢’,也因为产地与工艺的不同,有的有天然之别。

  有些东西是真的好东西,他们见了都喜欢,自然也能想到贩回去能有多大的利!都不需要他们去卖,只要此时拿下了,做个二道贩子,也能轻松赚大钱啊!

  而在所有的丝绸里他们印象最深的还是‘蜀锦’,一方面是蜀锦确实好,另一方面也和宣传有关。哪怕是在中原大地上,蜀锦也是一个牌子了,对于蜀锦的称赞很多,还有人为此专门写诗作文展销会特意营造了高端的氛围,参加展销会的商人不一定知道蜀锦到底有多好,但他们能了解到,即使是在中原,蜀锦也是极其高端的商品。

  ‘名气’本身也是一件商品的价值!

  “蜀锦谁不想要!只是你们可想好了,要蜀锦便得‘配货’。”郑玉强调了一句。

  所谓配货,也是在展销会后就告知了的。一些特别好、特别紧俏的商品,海州这边是不直接卖的。真要卖,要么是搭配着其他没那么好卖的货物卖,要么就是买货的商人得贩卖来特定的商品,满足许盈的某些需求。

  许盈做海贸生意,知道一些值钱珍宝之物非常受欢迎,但与此同时他们的值钱是因为‘物以稀为贵’,所以不可能将这门生意做大!真的要支撑海贸,还得靠丝绸、糖这些(此时这些东西也不算便宜,可话说回来了,真要是此时的普通百姓,他们也没有消费力啊)。

  为了发挥那些‘宝货’的最大价值,许盈就想出了配货的手段。这样的话,并不用额外花费什么,就能让很多事变得轻松起来。

  听到郑玉的说法,几个南越商人笑了:“‘配货’自然没什么问题,说起来要一起买的货物也没什么不好的,便是没有‘配货’,我等也是愿意买的对了,我等还想请教郑先生,若想购入一面‘水晶镜’,可能成行?”

  许盈要卖的自然都是有需求的东西,只不过有的人不一定有贩卖这些的习惯而已。在用宝货做饵料之后,这些人自然也就不再排斥了。

  听到这些人还想买‘水晶镜’,郑玉心里就呵呵了一声脸这么黑,想的倒挺美的!含含糊糊几声之后,给应付了过去。

  许盈在数年之前给周家下聘,聘礼中有一面玻璃镜,后来被传为了水晶镜、仙人镜,因为镜子本身不凡,又有许盈与周若水两人姻缘加成,一直是重宝中的重宝!后来许盈为了赚钱,每年也会卖一两箱镜子。

  只不过这些镜子一种是靶镜,一个手掌心大小的圆镜嵌在一个带手柄的底座上,另一种则是和此时梳妆台上铜镜差不多,再不见等人高的穿衣镜这个时候依旧没人发现镜子用的是玻璃,以为许盈用了大块透明水晶磨镜子,再以秘法漆底,使得水晶能清晰显出人影。

  而等人高的透明水晶本身就是极其珍稀的宝物了,也是可遇不可求的!当初给周家下聘送了一面,之后又随着周若水带回许家。之后再想要等到那样大的水晶做镜子,始终不成。

  一两箱镜子,说起来也就是大一些的四五面,小一些的十几个看不起谁呢?

  是,如今天下大乱,地主家也没有余粮,世家大族日子紧巴巴的也多着呢!但是,这并不耽误大家在奢靡享受上花钱啊!再怎么说,这么大的地方、这么多的人口,总是有许多有钱人的!

  所以水晶镜每年卖出,都是天价,陆陆续续卖了这些年,价格不跌反升——市场是认这个,有一些当年买了水晶镜的人家完蛋了,家中宝物流出,其中也有水晶镜!水晶镜在二手市场的表现比一手市场还惊人,由此可见大众对其价值的判定。

  此次海州展销会,也放出了一批镜子,五面大的,十个小的要不是这些镜子是专供海商的,建邺、三吴这边的有钱人就先为此开价,全买走了!

  又是忙碌的一天,虽然那些海商都有些难搞,甚至有一些语言不通,还得有舌人帮忙沟通,但到底是做大海商的,下单给钱却是爽快的。接连完成了好几份大单,郑玉晚间在爱妾房中歇息时,也忍不住想自己能从中获得多少好处。

  郑玉不止一次暗自得意自己的好眼光,如果不是他在南下卖马时主动靠上了当初还守孝在家的‘大将军’,焉能有今日——许盈讨袁成功之后,他是第一批过来下注的商人,他就赌许盈能站稳脚跟了!

  他赌赢了,之后的获利也是非同一般的。如今他在和大将军府做生意之余,也受许盈差遣做一些事,当然,事实中这两者的主次可能颠倒过来。

  这次许盈要做海贸,要派人南下去说服过去习惯在南方交易的海商北上。虽然北上之后货物更多、价钱更便宜,但做生不如做熟,想要改变这些海商的习惯也不是那么容易的。所以此次同去的除了大将军府的人、朝廷的吉祥物,还有一些商人。

  都是商人,他们比较了解商人的心态,有些事也更好出面。

  此次带回来的商人,根据他们下单的情况,郑玉这种‘销售’是有提成可拿的。但郑玉真正在意的也不是提成,他更看重和大将军府的关系只要与大将军府关系紧密,那做什么都不难。相反,再多好处捏在手里,在这年头也会变成烫手山芋。

  热热闹闹的海州展销会于民间所知之人并不多,但在中高层人物眼里却是事无巨细打听了一番。他们要通过展销会后的销售情况,确定海贸是不是真的大有可为。他们是听说海贸在南边弄得挺热闹的,不少人因此成为巨富但眼见为实,耳听为虚,到底是怎样体量的市场,他们都是不知道的。

  展销会后的成交额是惊人的,但这个时候还是有人担心,担心这是消耗掉了日后的贸易量。毕竟海贸卖的都不是生活必需品,人来都来了,多买一些也不是不能想象等到日后,这样的销量会不会成常态,这事不好说的。

  这种怀疑在一年之后彻底烟消云散了,展销会之后,陆陆续续有越来越多的商船选择来到海州港做进出口买卖。他们贩走丝绸、糖、白纸、书籍(印刷的)、瓷器(此时已经有品质还不错的青瓷白瓷了,许盈这也是在培养市场)等等等等,还有各种奢侈品。

  贩来的是宝石、象牙等特产奢侈品、金银铜的金属、各种原料,以及许盈特别指名的粮食。

  奢侈品往外销售,粮食入官仓,用来养兵,以及在年景不好的赈灾,原材料用于生产,都各有所用。只有金银铜,许盈弄到手之后,并没有随意花出去,而是让人藏在了稳妥的库房中。

  久而久之,大家都说许盈家地下有一座专用来藏金银的库房,如何如何坚固云云。甚至有一种非常小众的阴谋论,说许盈考虑到权臣都没有好下场,已经在想急流勇退的事了!那些积攒下来的金银,就是他为自己下半辈子安养准备的。

  “多可笑啊!我这就要准备养老了?”许盈从卫琥那里听到这则坊间传闻的时候,是当个笑话听的。当然,卫琥本身也是当笑话说的。

  “自然可笑极了就是不知老师积攒这许多金银是做什么,是为了准备北伐吗?可按老师所说,藏着金银乃是下乘,使用出去才是更好的”卫琥也非常好奇。

  许盈笑着拿了一个锦盒给他看,卫琥打开锦盒,里头花花绿绿几张似乎是纸片的东西。卫琥拿起来仔细瞧看,发现质地柔韧,像是纸,又和市面上的纸大相径庭。另外上面印刷的图案与字样也很复杂,不似一般。

  “银一两,金一铢”念着这些纸片上的字样,卫琥认得每一个字,也知道它们连起来是什么意思,但就是不知道这是在做什么。

  经过许盈的解释,他才明白这些东西是许盈印刷的纸笔,他下意识道:“皮币?”

  许盈摇头:“非也,这如何是皮币!手持这般纸笔,随时可来兑换金银,用于购买货物,少府,还是许氏的货栈,全都可以当作钱来用,这就是钱!”

  许盈花了很大心力,研究出了一种新纸,这种纸的制造工艺很复杂,而且里面放入了一些特别的麻料纤维什么的,呈现出一种此时纸张不具备的柔韧与质感。在以后不敢说,但在造纸术才起步的当下,伪造几乎是不可能的。

  以防万一,许盈又用了特殊的油墨套印,同时印刷的图案也异常精细——加上这两样,就是三重保险了,让他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用担心有人制造假纸币了。

  而许盈之所以做这个,是因为马上要开张的‘银行’用得着。

  许盈现在摊子越铺越大,就需要一个可以统合所有资源的存在了,这想都不用想,还是银行最好用!不止能够把所有产业连成一个整体,就是银行本身作为一个金融机构,在此时也能带来降维打击!

  他想要对治下的资源拥有更高的掌控力,也希望调度资源这件事本身更有效率银行在这种事上绝对好用。

  但想要发挥银行的作用是很不容易的,不是说找个地方开银行,说要办理银行的业务就行的。许盈想象中的汇兑业务、存取款业务、贷款业务等等,都需要各方面的支持才能做到。

  比如,他首先需要解决的就是货币问题这年头兵荒马乱,好多地方的商业活动都退化到实物交易了!用布匹作为代币更是广大地区的共同选择。就算一些地方用钱,那也是真正的‘鱼龙混杂’,此时汉武帝时期的‘五铢钱’还是最多、最受认可的钱币,说出来都让人难以置信了!

  汉武帝时期的五铢钱受认可,一方面是因为其用料实在,在流通领域一直很□□。另一方面也反过来说明之后陆陆续续发行的钱币是个什么德行!特别是如今中央权力不显,汉时时禁时行的私铸钱在此时彻底放开了!

  只要能占据一个小铜矿,就都敢铸钱!甚至没有铜矿,他也敢铸钱——将收到的铜钱、铜器融了铸钱,只是这样的铜钱要赚钱,那就不能足料,里面掺各种料,最后成品不堪入目,被人称之为‘叶子钱’!

  许盈本来可以想办法搞金属货币的,这样还是在原来的游戏规则之内,好处是大家都信任,不会有什么阻碍。反正以现在的经济体量,金银铜做货币应该也够用,不会有后世封建王朝所谓的‘钱荒’。但转念一想,又觉得这样不行。

  大一统王朝,特别是君主俱备极高的威信,当然可以一通钱币市场,但眼下的局面明显不是那样啊!

  许盈这里要吸引别人用他的钱,钱币的质量就不能差,而钱币的质量一旦不差,就会导致人家把他的钱拿去融了铸钱。之后就是劣币驱逐良币那一套——要是直接禁止私铸钱呢,这也不行,别说在南渡朝廷这一片要斗倒多少人才能让那些人心甘情愿放弃铸钱了,就算他能成功做到这一点,他又怎么让南渡朝廷以外的地方不自己铸钱?

  汉武帝能行五铢钱,除了五铢钱本身不错之外,也是因为他这个皇帝是真正的皇帝,富有四海、称孤道寡,哪怕各家都有自己的利益诉求,也不敢过于拆台换现在根本不行!

  所以许盈想到了‘纸币’这当然有些超前了,甚至以如今的经济情况,用纸币都不那么合适!但许盈也是没办法了。而且真要说的话,说是纸币,其实那不是真正的纸币,反而更像是代金券之类的东西。

  每一张纸币后面对应的都是实实在在存在的‘硬通货’,或者是金银铜,或者是实物。

  为了能让人使用,许盈并没有特意去宣传,主要是这东西太超出世人心理了,这年头的人对于一张纸当钱还是相当不安的,越是宣传,在一些人看来就越像是陷阱。

  在和众人解释了银行的用出之后,他就在自己的体系内开始使用这些‘纸币’,整个过程非常低调。首先,大将军府的人,上到内阁博士、六部长官,下到杂吏,拿俸禄都是这些纸币。另外,还有许盈执掌的新军,军饷也是纸币!

  这人数就不少了!

  许盈没有规定外人一定要收这种纸币,但他能掌控的产业都是收的。比如说少府,比如说各种货栈其实这时候普通人的购物需求非常单一,消费都停留在生存消费上,许盈掌控的产业收纸币,对这些人来说也就够用了。

  然后,纸币的领域侵蚀到许盈的产业,以及与许盈产业相干的外人的产业——许盈坚持自家产业只用纸币付账,同时收账也更倾向于收纸币。一开始有些人不太想这样,但他们的产业是许盈产业的上下游,轻易没法解绑,只好答应尝试。

  好在任意产业都是既要花钱,又要挣钱的,哪怕他们收了许盈的纸币,也能轻易找到地方花出去。一进一出之间没有障碍,慢慢的也就适应了。而一旦适应,大家就能感觉到纸币的好处了。

  相比起实物交易,使用货币的好处自不必说,省了不知道多少麻烦!流转效率、生产成本等等都要比过去好太多!而哪怕是和铜钱、黄金相比,纸币也有自己的好处——轻巧,不同面额好找开,真假也好分辨(私铸铜钱导致的乱象不必说,黄金白银也有假的,对于此时的人来说也够头疼的)。

  再加上,存纸币到银行能有异地汇兑等业务——这对此时的商人来说实在是太方便了!

  掌控住了朝廷的好处就在于,许盈打算铺开银行相对而言容易很多一开始大家不知道这是做什么的,只当许盈又在整什么新鲜玩意儿。因为只是各地比较重要的城市才有一家银行,工程量并不大。而且建个房子,里头安排一个安全系数大一些的银库,也不是很难。

  相比之下,有合格的银行员工这一点还比较难呢!许盈也只能用匆匆培养出的骨干,搭配几个粗通文字的外行,开始做起来索性如今银行业务不难,而且一开始肯定没什么业务,给他们留下了足够多的时间去适应。

  商人们意识到纸币的好处后,逐渐开始有人主动使用起纸币来了。而这潮流就像是大江大河,至少在商人群体中,立刻无法阻挡!哪怕是他们之间交易,也习惯使用纸币。一开始在完成交易之后,等到情况方便了,他们还会找到银行,兑换金银,讲究个落袋为安!但后来,他们也习惯不去银行换金银,找个机会花出去就是了。

  这一方面是因为用纸币换金银会收一定的手续费,虽然相比起过去用金属货币,甚至实物货币时的靡费,这个手续费可以说是相当公道了。但经商之人,都有追求更低成本、更高净利润的本能时不时付一笔手续费,总是不爽。

  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他们发现能花纸币的地方太多了,纸币留在手上也不用担心——这种心态不是一时养成的,真的有很多地方可以花掉纸币也只是养成这种心态的基础之一。除此之外,像是对许盈这个人的信任等等,也是不可少的。

  许盈过去说的话都算话,那么现在大家也更容易相信他!

  信誉这种东西,什么时候都是一笔巨大的财富过去朝廷办事都没这么好使,原因之一就在于朝廷也没有信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