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第 100 章
作者:三春景      更新:2022-03-31 00:51      字数:3291
  许盈对《饮水集》和《梁祝》都寄予了厚望,前者在于宣传‘雕版印刷术’,后者则在于给‘肉松’打广告。而事情的后续反响也颇为顺利正如许盈和吴轲等人想的那样,这在此时的读书人圈子里引起了很大反响。

  虽然此时的信息流通不畅,一个消息传开需要很长的时间。但相对而言,读书人的圈子已经是最不闭塞的了,有什么新闻也是传的又广又快——似乎无论哪一个时代、哪一个地方都是这样,接受过教育的人往往是最能接受新鲜事物、信息交流最通畅的。

  再者说了,此时的读书人往往都有一定家底普通人没有门路了解新闻,他们却不同。

  各种同窗、师徒分布在天下各个角落,通过各种七弯八绕的关系彼此可以结成一个复杂的网络。有什么大新闻一传十、十传百,圈子里面的人知道的很快(做不到每个人都知道,但推进速度确实很快)。

  《饮水集》不用多说,一开始这些名士并不见得去宣传,但都知道自己的文章出现在了一本名叫《饮水集》的书上。但总有一些名士觉得许盈送来的‘润笔费’有意思,和身边的人提起了这件事。

  名士的影响力是不一般的,他们一发话,自然有的是人因此对《饮水集》上心。

  然后就是《饮水集》上市,知道这本书的人聚拢了第一波人气。如此就吸引了更多人的注意,只要有人注意到这本书,一切就都好办了——这可是当世名士们代表作的合集!以此时一篇文章的传抄效率,谁都不能保证自己抄全了!就算是抄全了的,恐怕也不敢肯定自己抄的是对的!

  这种情况下,大多数读书人都是愿意买一本《饮水集》的。

  至于说《梁祝》,那就没有《饮水集》那样的开局待遇了。商人在卖的时候也只是说,这是《神仙传》一样的‘小说’(古代很早就有‘小说’这个词了,诸子百家中的‘小说家’其实已经和后世所谓的‘作者’很类似了)。

  虽然一开始读书人兴趣寥寥,但谁让《梁祝》和《饮水集》是摆在一起的呢,而且也不用动手抄录。抱着随便看看的心思总有人翻阅,而只

  要翻阅过的,大多愿意买回去——这个时候也有光看书、不买书的,但这种人很少。

  一个是此时能读书的大都条件不错,而且很要脸面,读都读了,又不是不喜欢,不买总觉得心里过意不去。另一个,也是《梁祝》这个故事确实写的好,里面本来就汇聚了很多经典桥段,比如说女扮男装、恶少抢亲,再加上此时难见这种描摹入微的爱情桥段对于此时的读者来说,大概类似看惯了黑白片,第一次看到了彩色电影。

  冲击不可谓不大。

  大家不会公开议论《梁祝》,但私下该读的都读了。不只是他们读,很多民间识字者机缘巧合下读了这本书,很快就会传开——这样好的故事本来就有让人成为‘自来水’的魅力。

  这本书在闺阁之中尤其受欢迎此时又没有闺阁女儿不许看闲书、移了性情的说法(主要是此时的书籍种类很少,大多很正经。就算是‘小说’,也是《神仙传》那一类传奇志异,家长们自然也就没了‘禁书’的意识)。

  总之,《梁祝》在闺阁中的传播速度很快,其作者也被认为是第一懂女儿心之人!

  许盈听说这个之后心里没由来庆幸,写《梁祝》的时候他用了一个明显是假名的‘阅微草堂居士’,也不许身边几个知道内情的人传出去是他写的,想来不出意外是不会有人知道这是他的作品了。

  只不过一千多年后可能会给后人带来很大的困扰。

  他们得费尽心思用各种方式考证《梁祝》的真实作者,毕竟这可能是华夏历史上出版的第一批印刷书籍,而且本身还是最早的长篇爱情小说(以此时的写作篇幅来说,这已经算是长篇了)。

  “如今玉郎已是许多女郎意中人哈哈哈哈!”裴庆说起这件事哈哈大笑起来:“若他们知道,‘阅微草堂居士’竟是一个小孩子,你说会怎么想?”

  对于这些没见识过‘网恋奔现’,甚至‘笔友’都没有过的女孩子,他们自然不会相信《梁祝》这篇故事之后是个八旬老翁,或者抠脚大汉。他们笃定文如其人,能写出这样文字清丽、情绪细腻的文章的人,一定是个如松如柏如玉如冰的小哥哥。

  嗯,一定是这样的!这是少女

  最后的执着!

  这样的‘挑衅’毫无力道,许盈只是笑笑:“我这般又有什么不好呢?”

  他的本意是:好歹我还是个美正太呢!虽然有点儿不合想象,但至少也没有真的让小姐姐们‘哀莫大于心死’。以网恋奔现的情况来说,他这种已经是上上签了!

  但裴庆的理解似乎有那么一点点偏差,只见他抚掌又笑:“玉郎此言不错!玉郎这般又有什么不好呢!再过数年,必是天下一等一的好郎君、翩翩佳公子——也不辜负这些女郎所想了!”

  “不过这些女郎是不会知道了玉郎连留名都不肯呢。”裴庆虽然是语带可惜的样子,实际上他一点儿可惜的意思都没有。要知道《梁祝》这样的小说在此时虽然不会被认为是轻浮之作(毕竟这方面没有太多先例可以参考),但终究不是什么正经学问。

  许盈年纪又小,他以冲龄写出这样的东西来,难免会显得不庄重。

  《梁祝》传唱天下,‘阅微草堂居士’获得再大的名声,裴庆都不觉得许盈应该和这扯上关系。若真的图名,许盈大可正正经经写文章,比如说《战国论》已经刊印完毕,只是因为需要汝南许氏的前期运作,这才没有发卖。等到《战国论》天下皆知,许盈自然能求名得名!而且是最正面的‘名望’。

  完全不必因为《梁祝》的关系多一个轻佻的名声许盈未来又不是要做那等旷达、不染世俗的名士的——裴庆没想过这条路,许盈自己想的也不是这条路。

  裴庆以为许盈用了‘阅微草堂居士’这个笔名,正是出于这一点考虑。然而他哪里想到,许盈根本没有想到这一点。他更多是觉得《梁祝》的故事虽然只是他在已有框架中填充(毕竟他没有记忆力照搬),但到底是别人的智慧结晶,写出来不算什么,谁知道这个世界还会不会有《梁祝》这个故事诞生呢?可将其揽在自己名下,就有些别扭了。

  许盈其实不反感在这个时代用一些原本世界历史上的诗文——他想要在这个世界扬名!有了名气才能做更多事!从功利主义的角度来说,偶尔用一两篇诗文倒也在接受范围内。

  许盈反感的是为诗文而诗文、以此为傲,仿佛这真的

  是自己的才能一样!那样的嘴脸实在是太难看了!

  如果明白自己的目的是什么(比如凭借一两篇诗文捞到名气,以此为跳板经营更大的事业),也很清楚这种行为并不代表自己才华横溢,就和自己利用后世的知识改进技术、做生意一样,那就是可以接受的。

  对于现在的许盈来说,如果要以文求名,《战国论》这样的文章就可以了,《梁祝》归在他名下,可以但没必要。他又不是集邮控,非要将他上辈子的东西都打上他独有的标记,生怕别人不知道这是他弄出来的!

  许盈对这个话题其实没什么兴趣,相较于《梁祝》收割了多少少男少女的憧憬,他更关心《梁祝》对肉松的宣传效果。

  而若说这方面的话,效果比许盈想的还要好!

  肉松的售卖分两条路,一条是行商内部消化,他们跑遍大江南北的,经常风餐露宿,本就需要干粮。赚辛苦钱的小商人、商队中没什么地位的人,自然是有的吃就行,没余力追求更好的干粮。但也有人不同,希望能吃的好些的——而且就算是那些普通商贩,无法经常吃这肉松做的干粮,偶尔吃吃也是可以的。

  这条路走的比较早,扩展速度比较稳定但许盈并不太放在心上,因为这条路的上限太低了!要肉松大卖,还得指望一般的市场才行。

  肉松一开始是出现在豫章郡中,包括南昌城在内的豫章郡大大小小城池,最先读到《梁祝》,也最先吃到肉松。

  就在某一天,读过梁祝的读者忽然在大街上看到‘英台同款零食’,那还得了!无论是抱着好奇心,还是粉丝心态,那肯定是要买买买的啊!

  肉松本来就好吃,味道不逊于五味脯之流,有了第一批人尝试之后,很快就破圈了——肉松卖的并不贵,因为在江南渔获季中鱼都很便宜。肉松制作中反而是香料、人力成本比较高!这方面比此时要用牛羊猪鸡鸭的‘零食’更有优势。

  而在售价不算贵的同时,肉松的包装还吊打之前所有零食肉松的包装他不是好不好的问题,而是这个时候别人都没有这个意识,看着散装的、不知道干不干净、甚至还能见到苍蝇乱飞的各种肉脯,再看看几层包装的肉松,哪个更有卖相很难分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