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节
作者:春溪笛晓      更新:2023-06-17 07:53      字数:4848
  袁宁在矿山外围着的人群里找到了苏赫的身影。苏赫脸上没什么表情,听着周围人的议论也不吭声,仿佛觉得他们在讨论不相干的人。袁宁让负责工程建设的人过来检查有没有二次塌方的危险。确定其他地方都还算稳固之后,袁宁转头和苏赫商量:“我们先把你的东西都挖出来,你暂时搬去和濮满他们一起住。回头我让人给你在你们家原来的地基上起个房子,不过作为代价,接下来你得给濮满他们帮忙干活,没问题吧?”苏赫与袁宁对视片刻,刚才那种木然的神色渐渐褪去了。刚才他住的洞穴一塌,他脑袋里嗡地一声,觉得自己果然是不祥之人,到哪都会碰到意外。其他人赶过来以后也是这样低声议论的,说他连山都能弄塌。可是袁宁不一样。袁宁没有可怜他、没有同情他,更没有听周围的风言风语,而是和他商量接下来的事。他知道袁宁给其他人的工钱,仔细算了算,如果简单地盖房子的话,他帮个三两年的忙也可以还清。苏赫微不可见地点了点头,说:“好。”袁宁笑了笑,向人要了工具,捋起裤脚拉苏赫一起去挖塌方的地方,把苏赫的东西给翻出来。其他人也如梦初醒,收起了闲言闲语上前帮忙。虽然这边又穷又落后,但村民们还是很讲义气的,人家外人都不怕苏赫的“不祥”,他们难道还能干看着不成?李村长没有动,他单手拄着拐杖,站在外面看着众人齐心合力帮苏赫挖东西。今天孩子们不用上学,平时开拖拉机接送他们的老头也在村里。他走到李村长身边,脸上带上了笑容,夸道:“真是个很好的孩子,你说对吧?”李村长说:“对。”有的人天生有着过人的凝聚力,不需要太多言语就能让别人跟着他走。因为遭遇了太多的不幸就被当成“不祥之人”,对于苏赫来说何其不公平?可惜他能让村里人面对面时不把苏赫当成“不祥之人”来对待,却管不了村里人怎么说怎么想。在袁宁的带领下,村里人很快将苏赫的东西搬到新住处,从头到尾都没费多少时间。工程专家们还在废矿山那边琢磨,等袁宁安顿好苏赫,就看到濮满满头大汗地跑来,对袁宁说:“师兄,专家们在矿山那边发现了地下暗河,让你过去看看。”袁宁微讶,跟着濮满一起过去。见袁宁过来了,专家们兴奋地说:“小袁先生,这边的地下暗河空间很大,把入口加固之后可以让人下去参观。而且在这地下暗河周围有很多色彩斑斓的石头,看起来是天然形成的,我们认不全,不过我们认出了其中一种天眼石,非常漂亮。总之有这个地下暗河在,这边又多了一个可以给人游玩的地方。”袁宁关心地问:“安全性怎么样?”专家们说:“安全性不成问题,我们仔细检查过了,这山能塌的部分都塌完了,剩下的都很安全,绝对不会再出现塌方事故。我们只要把入口稍稍加宽一些,再想办法解决采光问题,绝对能把这地下暗河变成一个很不错的景观。”袁宁信任专家们的判断:“那真的太好了,我再往上报告一下,确定开发方案,等上面批复下来就可以招人动工。”袁宁把事情都忙完,已经是吃饭时间。袁宁和章修严留下吃了顿饭,然后把濮满留在了李家坳,两个人回县城。见章修严专注地开车,袁宁觉得有点对不起特意过来陪自己过周末的章修严:“大哥,本来是带你到处走走的,没想到过来李家坳以后会碰上这么多事。”章修严说:“你刚上任,事情自然会多。”他瞟了袁宁一眼,语气十分平静,“而且你从小到大哪回不是走到哪哪就出一堆事?”塌方都能塌出个暗河来,这运气也是没谁了。袁宁:“……”又不是他自己想碰上的_(:3」∠)_第260章 归来袁宁没闲着, 第二天又和章修严一块去了省城, 到昌沧大学挖人。毕竟是要发展昌沧的经济, 不能老从首都那边讨人,别人会恨上他的。有些事只要起好了头, 后面会轻松很多。听说首都大学的人在李家坳那边,不少人立刻意动了,哪怕只是去结交一下首都大学那群天之骄子也很不错!更何况还可以蹭一下国家级的课题。袁宁跑了大半天就轻轻松松地捞到一批人, 喜滋滋地和章修严、杜建成道别,回县城等着人才们到位。随着时代发展,信息传递的作用变得越来越重要, 经济要起来,三分靠资本, 七分却要靠推广!袁宁把人才拎过来, 没急着让他们干活, 而是利用自己置办的新设备开始对他们进行培训。都是念了大学的人,学习能力是这个时代最强的, 接受新事物的速度自然也比其他人要快。袁宁开设的最重要的一门培训, 就是信息技术培训。自从大一被老教授扔去搞《陶瓷艺术》的电子排版,袁宁就对电子计算机这新事物产生了莫大的兴趣, 回华中时书协的张会长也再三对他说这东西将来肯定会普及全国——事实上章家已经拿下核心技术, 正在攻克。现在移动通讯技术已经基本铺展开了,章修严手底下的人也把“大哥大”的体型缩小到可以一手掌握,“大哥大”也就有了个新名字:手机。光是去年一年里,手机这一项盈利就令无数人眼热——当然, 目前很少人注意到的通讯收费才是巨额盈利的来源。基站建设完毕之后基本只不需要再多加投入,只要做好日常维护就可以了,这一项收益会随着移动通讯的普及而越来越庞大。摊子铺得越大,越发显得人不够用。袁宁到了地方上以后也尝到了捉襟见肘的感觉——现在能用的人基本都是从费校长那边借来的,迟早要还回去!所以训练一批用得顺手的人非常重要。袁宁需要他们能掌握一些基础技能。对于新鲜的知识,新来的毕业生们还是很爱接触的。他们的学习速度比首都大学的学生要差一些,不过袁宁把濮满一行人拎来帮忙教学,训练了一个多月,基本也能让他们满足他的要求。这时研究基地也正式落成,濮满开始带人在清整好的坑洞和巷道里试种一些植物。阴暗湿润的巷道适合培养一些喜阴的植物和菌类,坑洞里能选择的植物种类要多一些,设计上也可以玩出新花样。他们每个人都带着两个“助手”,助手除了帮忙就是学习,等着在项目组撤走之后接手项目组的工作,负责去改造其他废矿。对于有塌方危险的巷道,他们还需要讨论出适合的回填或者加固方案,免得对外开放后闹出什么以外来。总之不管是项目组的成员还是被袁宁挖来的毕业生,这个暑假都过得忙碌又充实。袁宁也过得很充实。这段时间里他把县里收拾得停停妥妥,没给任何人作妖的机会。郭劲秋在所有人诧异的目光中对袁宁的所有决定大力支持,只短短两个月,袁宁便给县里带来了几笔投资,给这死气沉沉的穷县注入了无限生机。过不了多久,郭劲秋就拿到了调令,可以调到市里去了。这样的调动在他们这种穷县非常罕见,和郭劲秋相熟的人纷纷过来向郭劲秋道贺。酒过三巡,醉意正酣,郭劲秋大哭了一场,倒床睡到第二天,才和妻子说了句真话:“这可不是为了提拔我才调我去市里,这是让我给人让位。你让大舅子他们努力些,这人和别人不同,他喜欢能办实事的。跟着他一段日子,以后到哪都吃得开。我啊,是没这机会了,要是我能选,我倒宁愿退到二把手的位置去跟着他干!”郭劲秋妻子震惊了一会儿,又温言安慰:“既然他这么有能耐,定然不会止步在我们这小县城里,以后肯定会升到市里去——到时你不一样有机会跟着他?”郭劲秋经妻子一提,心中豁然一亮,顿时扫清了刚才的郁闷,朗笑着说:“你说得对!我先去打前站,等着他升上来就好。”郭劲秋给了妻子一个离别吻,出门绕去袁宁单位那边,明里暗里地表明“我先去市里等你”的立场。袁宁对这位处处支持自己的一把手很有好感,亲自送对方出门。回头一看,老图格德又把假发给摘了,摸着自己的光头说:“想不到啊想不到。”想不到以前在县里说一不二的郭家,现在居然会对袁宁马首是瞻。这个年轻人刚过来时,谁知道会有这一天?符爱军一直在外面抽闷烟,远远见郭劲秋走了,才带着一身烟味回到办公室。袁宁闻见那味儿,又多嘴劝了一句:“烟这东西伤身,还是少抽一点好。”符爱军常用来夹烟的那只手抖了抖,仿佛还有支老山烟夹在上头似的。他一屁股坐在自己的位置上,说:“习惯了。”习惯了烟的刺激,习惯了麻木和冷漠,习惯了碌碌无为的生活。袁宁的到来打破了这一点。袁宁像是一颗巨大的石子,而这个贫穷又落后的小县城只是滩浅浅的水潭,当袁宁这颗石子砸下来时,这边没有任何东西能成为他的阻碍。太顺利了。顺利得让其他人都感觉只要跟着袁宁大步大步地往前走,前面就会有光明的前程在等着自己。他也会有前程吗?他也会有未来吗?符爱军打开桌上一份文件,看了几页,合上,扔到一边。这么一个年纪小、想法天真、做事天马行空的家伙,到底是怎么带来现在这一切的?为什么他能轻而易举地取得别人的信任、让人毫不犹豫地迈开脚步朝他靠拢?难道真的有人天生就容易让人信服?符爱军说:“关了几个污染厂和采矿场,你准备用什么来补上空缺?”虽然县里的财政任务不高,但绝对不是没有任务,袁宁把工厂和矿场一关,空缺可就大了。袁宁说:“这不是一把手该考虑的问题吗?”符爱军瞥了他一眼:“郭劲秋被调走不就是为了给你腾位置?”袁宁:“……”袁宁才刚到这边来两三个月,没想过那么快升上去,所以郭劲秋被调走他也没往自己身上想。听符爱军这么一提,他也立刻明白了其中关窍。怪不得郭劲秋会来说“我在市里等你”了,原来都觉得是在给他挪位。两天之后袁宁果然接到了让他接替郭劲秋位置的任命。他已经和章修严聊过这事儿,任命正式下来之后他心里没多忐忑。左右县里的事情他都熟悉了,换个位置也是一样做事——甚至还更方便一些。在李家坳攒足了经验,袁宁开始把废矿利用的方案推广到其他村子。不同的矿基适合种植不同的植物,这个本来是最难解决了,但这对树人和人参宝宝来说完全不是问题,只要袁宁带着它们实地探查一圈,过不了几天就能培育出相应的种子——项目组的人只需要负责研究它们的栽培方式和快繁方式就好。又经过一个秋天的试验,不少村子已经有了相应的产出。毕竟都是人参宝宝筛选出来的种子,除了观赏性不错之外,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都很不错!可是昌沧这边的冬天来得早,项目组不能在冰天雪地里种东西。带着项目组的成员们赏了几天早早降临的雪、尝过北边特别的冬季吃食之后,袁宁亲自把他们送走了,让他们回去整理这小半年来积攒的素材,看能不能憋出几篇文章来。文章这东西,要用的时候才发现哪都不够用。要有发到中外纸媒上造势的,要有发到中外文献上的,要有拿去投给设计赛组织方的,总之方方面面都要用到有数据、有图片、有分析——而且偏向性各不相同的稿子。袁宁把任务安排下去,自己负责把关,听起来很悠闲,做起来却也不轻松,他几乎每天都在修改稿子,把一些被忽略的东西补充下去。这样一直忙到年关,袁宁才发现又是一年过去了。他终于放松心神,给了自己一个勉强算是长假的假期,跟章修严一起先去了首都见韩老爷子他们,然后回华中那边过年。今年过年有些特殊,那就是章修鸣也要回来。华中也下着雪。袁宁和章修严一到家,便看到个子拔高了一大截的章修鸣两眼发亮地站起来,上前分别给了他和章修严一个大大的拥抱,嘴上一点都没生疏:“大哥,宁宁,你们回来了!”第261章 法案章修鸣回来了, 大家都很高兴。这次西蒙没有一起回来, 最近圣罗伦堡要举行重要的国际交流会要, 西蒙作为东道主得留在那边。人都回来齐了,章修鸣难得有些犹豫, 好像有什么话很想说出口却又不知该不该开口。章先生和薛女士对视一眼,对这样的情境已经非常熟悉,熟悉到章修鸣还在犹豫他们已经有了万全的心理准备。章先生主动开口问:“西蒙他现在在忙什么?”章修鸣立刻顺着章先生的话题回答:“西蒙他在忙交流会的事。”章先生说:“可我听说他还在忙另一件事。”章修严眉头一跳, 看向章修鸣。他和袁宁一头扎在昌沧那边搞发展,准备彻底清整那边的乱象,都没怎么关注圣罗伦堡发生的事。袁宁好奇心也来了, 直接问:“爸爸,西蒙先生到底在什么事?”章先生看向章修鸣。章修鸣咬了咬牙, 豁了出去:“西蒙他在筹备同性婚姻法案, 圣罗伦堡那边已经快要通过了。如果能成功, 圣罗伦堡会是第一个让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