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节
作者:春溪笛晓      更新:2023-06-17 07:52      字数:5219
  袁宁点点头,竖起大拇指夸道:“符哥果然对底下的情况很了解。”符爱军:“……”符爱军见袁宁主意已决,走在前面领路。他边往前跨边问:“你去那边做什么?那边可没有种苗和果子,那边什么都长不了。”袁宁说:“我去那边买地。”他笑了笑,“尤其是那些有坑洞的地。我前段时间弄了一个课题,研究的是一些矿石的伴生植物和一些喜阴植物,准备给师弟师妹们弄个展区,到时候送去国际上参赛,赚几个洋钱。”符爱军觉得这种课题简直闻所未闻。他想到袁宁是首都大学毕业的,那他的师弟师妹岂不是全都是首都大学的高材生?这样的天之骄子,这穷县子里头大概一百年都考不出一个来。符爱军说:“这真的行得通?”袁宁笑着点头:“现在国外很关注环境问题,这主题拿奖容易,一点都不费劲。而且这课题可以走科研经费,首都大学或者首都总协那边都会批,不用走县里的财政。”他说完自己的构想,又告诉符爱军自己接下来的打算,“唔,还是先去李家坳看看再说。听说县里还有几个废矿,要是适合就都拿来练练手,将来可以作为景区保留下来。”符爱军觉得这年轻人脑筋灵活得叫人害怕。袁宁是新人,一来就往怀树村的事情里横插一杠,肯定会引起不少人的不满。可就算再不满又怎么样?再不满,送到嘴的肥肉你不吃?再不满,天上掉的馅饼你不要?不用花财政的钱,请来一个高材生,搞出一个可以闻名国际的项目。将来真成了,照国内如今的风气,肯定有不少人闻风而至,来这边看展区、来这边旅游,县里还怕摆脱不了“穷”字吗?没人会拒绝这样的好事!这简直是躺着就能拿好处的事!偏偏这事又离不开袁宁,别人想绕过他去干都不成。你能请来高材生吗?你能参加什么国际比赛吗?你一辈子可能都没法和人家说上话、一辈子可能都没法挤出几个外文词儿!符爱军加快了脚步,约莫走了将近一小时,他们才终于抵达李家坳。比起树木葱郁、群山环抱的怀树村,李家坳可谓是满目疮痍,几座山被挖空了大半,只剩孤零零的半个壳子杵在那里,像是个被掏空的躯壳,在晴天烈日之下显得可怜无比。而在李家坳附近的原野上,一个个巨大的坑洞随处可见,有的深、有的浅、有的像条大裂缝,这都是过度采挖造成的塌陷。袁宁在一处深不见底的坑洞前站了许久,转头看向默立一旁的符爱军,突然问:“符哥你来过这里吗?”符爱军被袁宁冷不丁地这么一问,一时没回过神来。等对上袁宁认真的目光,符爱军才说:“来过。这边是最严重的,但别的废矿其实也差不多。县里穷怕了,有点好处就把开采权卖了出去,开采人像是蝗虫呼啸而过,把每一处矿产扫空,填满了一些人的口袋。”他冷笑着说,“至于给当地留下了什么,谁会在乎?”袁宁没说什么。接触的时间虽然还短,但他能分辨符爱军是怎么样的人。虽然十几年没从这穷县挪窝,甚至一直在县里坐冷板凳,符爱军的血却一直都没冷下去。即使做不了什么,符爱军还是把县里的种种问题都看在眼里。有这么个“县情百事通”在,他想做什么都会方便许多。袁宁含笑说:“走,麻烦符哥带我去见见李家坳的人,我看看能不能买下这些地。”第251章 相聚袁宁和符爱军绕过李家坳的坑洞, 进了李家坳的村子。李家坳家家户户都姓李, 房子都是泥砖堆的, 有的因为太久没人居住已经塌了,露出里头空空荡荡的屋架子。隔了很长一段路, 才能看到一两个小孩。他们被晒得很黑,坐在门槛上呆呆地坐着,有的脚上还拴着链子, 像一只只可怜巴巴的小狗。袁宁微微皱起眉,目光扫过那七零八落的大门和窗户。这样的情境,袁宁不是第一次看见, 也不会是最后一次看见,可每一次见到袁宁都无法抑制地想, 自己是不是做的是不是还可以更多一些。他很幸运, 小的时候有袁波他们护着, 后来有大哥护着,长大以后认识的都是良师益友。哪怕想做些在外人看来离经叛道的事, 哪怕想和自己的大哥在一起, 依然没有人责难他。袁宁希望这份幸运可以传延下去。袁宁问:“这边的青壮都出去城里工作了吗?”符爱军说:“有的是,也有的单纯地跑了。留下的大部分是老弱病残, 老的跑不动了, 外头的废矿又危险, 所以有的老人就拿狗链子把孩子栓起来,不让他们到外面去玩。时间久了,一部分孩子就变得呆呆傻傻的, 也有真的像狗一样疯疯癫癫。”袁宁早就猜出了大概,听了还是有些难过。哪怕现在国内发展得这么快,还是有很多地方落后得让人难以想象。这些年纪这么小的小孩,哪个不是爱玩爱跑的?现在一天到晚被人拴在家里,不疯不傻才怪。袁宁说:“他们不去上学吗?”符爱军说:“没有老师愿意来这边。村里也有些小孩出去念书,每天来回要走四个多小时的路,村里一个老头子弄了台快报废的拖拉机,天天突突突地开着送他们去学校,送到了就在那里摆摊,赚点柴油钱。”他神色淡淡,好像一点都不在意这些人的境遇,“至于剩下的这些,要么是连书钱都拿不出来,要么是还没到入学年龄,而年纪再大些的大多不想念书了,跟着家里人去赚钱,大多是下矿挖煤,一天拿个十来块。这些狗皮倒灶事儿,哪里都有,你管不过来的。”袁宁沉默下来。他也知道即使推广义务教育下乡和医疗下乡,很多地方还是建不起学校请不来老师和医生。人哪里都不缺,人才哪里都缺,要把人都变成人才还得走很长一段路。袁宁说:“能管一件是一件。”他从来都不是有大野心的人,他只想把眼前的事情做好。符爱军没再多说,领着袁宁去李村长家。李村长比怀树村的村长要年轻一些,只是一条胳膊没了,是年轻时采矿时弄没的。他有过媳妇,跑了;有过孩子,在矿洞里玩时遇到突水,哗啦啦的地下河水喷涌而出,把他儿子淹没了,过了好些天才在外头的河里头找到尸体。李村长哭过,自怨自艾过,也曾经觉得了无生趣、不如死了算了,后来熬过来了,收拾好心情,勉强管着一村子的老弱病残。没办法,在留下来的这些人里头他已经算是强壮的了,能走的都走了,剩下的都是走不了的。现在留下的那些,若是在外头打工的儿女有本事,少不得也会把他们接走。这里已经不是他们的家——这里已经长不了庄稼长不了草,养不了牛羊养不了鱼,到处都是坑洞,到处都是煤渣子矿渣子,一下雨,那泥水都黑乎乎的。以前修的路已经烂了,但这儿已经没有宝贝,也没人愿意再修。这鬼地方,若是能走谁不走?李村长晓得袁宁两人刚从怀树村那边过来,叹了口气,说道:“以前我们都笑那老小子傻,有钱不赚王八蛋!现在我们钱也没有,地也没有,山被挖空了,地塌了,日子过不下去了。到这会儿才知道,那老小子才是对的。”袁宁劝慰了两句,开门见山地向李村长表明自己来意。得知袁宁要买地,李村长以为自己听错了,愣神了很久。等回过神来,他才说:“你真的要买?这里可没有矿了啊!什么都被挖光了!种东西也长不了,”他叹息,“有钱拿是好事,可我也不能坑你啊,娃子。”袁宁说:“我买了有用处。”他将自己的打算给李村长说了一遍。李村长被说蒙了。袁宁说:“您放心,这事儿我亏不了。就算做不成,也会想办法把这些坑洞给弄好的。”李村长见袁宁神色从容,不像在说谎,沉吟了一会儿,点了头,说:“如果你真的想买这片地,我可以帮你联系一些别人,到时候商量完了给你打电话。”即使已经变得坑坑洼洼,这些地依然是村里的公共财产,要租用还是得所有人一起表决。袁宁说:“成,我等您的电话。”他笑了起来,“带我去废矿那边看看吧,我拍点照片,给我老师和师弟师妹门立项用。”李村长激动地领着袁宁出去,一路上有老人好奇地探头看向他们,但都没有上前来说话,满布着皱纹的脸庞上有着风霜和麻木。袁宁拿着相机对着那些或深或浅的坑洞拍了一批照片,还和李村长走了一段还算完好的巷道。李村长介绍道:“那些采矿商人退走时,把好的木料都取走了,挖的时候又没有经过规划,巷道挖得杂乱无序,抽了用来制成的木架子之后很多地方就塌陷了。那些都是没良心的黑心人!”袁宁走了一段路,拍了足够多的照片,和李村长一起折返。巷道里又窄又暗,连空气都透着压抑,袁宁重新见到阳光时感觉像是跨越了两个世界。对于李家坳的许多村民来说,他们过去有三四十年都在那样的地下巷道里讨生活,他们的脊椎、肺脏、眼睛都陆陆续续出问题,等矿藏挖光了,他们的身体也垮掉了。偏偏他们几十年都只学了这么一门技艺,所以又把这门技艺教给自己的孩子,让他们以此谋生。等袁宁从废矿回来,符爱军不知从哪叫来辆拖拉机,坐在拖拉机后头抽烟,还是他喜欢的老烟,白纸把烟丝一卷,点上火,远远就能闻到那股子呛人的辣味。袁宁微讶:“这拖拉机哪里来的?”符爱军说:“有个熟人在隔壁村,我打电话叫他开来的。现在他去放水了,回来就叫他送我们回县里去。”袁宁点头。他到底还是少年心性,坐到拖拉机前面这里摸摸那里碰碰,想瞅瞅它是怎么开的。符爱军的熟人一回来,他马上开口向对方请教。对方也不吝啬,大方地教袁宁怎么开。于是袁宁向李村长道别之后,开着拖拉机突突突地沿着坑坑洼洼的旧路回县城。一路上颠簸得厉害,坐在后面的符爱军连烟都抽不安宁,扶着铁栏站稳,免得自己被抛出去。拖拉机回到县城,符爱军被抛得七晕八素,袁宁却还是精神奕奕,一点都没觉得路难走。入了县城之后他的速度慢了下来。旁人远远见到开车的是个脸庞新嫩的年轻人,都觉得好奇,不由多看了几眼。看过了以后他们就更挪不开眼了,觉得这年轻人长得实在俊,比他们见过的年轻娃儿都俊,要是自家有女儿保准都想把女儿嫁他。会开拖拉机呢!有一门技艺傍身,到哪儿都不会过得太差!袁宁转头问:“符哥,你住哪儿呢?我送你回去?”符爱军脸色发白,有点怀疑袁宁路上是故意那么开的,存心折腾他!符爱军说:“行了,不用开了,我们就在这里下吧,老张也好调头。”袁宁说:“行!”他稳稳地把拖拉机停在路边,朝符爱军找来的朋友道谢。符爱军的朋友爽朗一笑,开着拖拉机转了个弯,突突突地走了。符爱军说:“时间不早了,太阳都要落山了,单位里肯定没人在,看来今天你不能和其他人见面了——要不要我把他们叫出来给你接风洗尘?”袁宁含笑摇头,说道:“我不喜欢这一套。”符爱军说:“看得出来。”真要喜欢这一套的,绝对不可能一来就把最难搞的刺头搞定,还跑去李家坳那边看坑洞。符爱军提起另一个问题,“宿舍得你办了入职手续之后才能入住,今晚要不要给你到招待所订个房间?”袁宁说:“不用,我有地方住。”他看了看腕上的表,脸上的笑意更深,“时间不早了,我先去住的地方看看。”符爱军微讶。袁宁和符爱军挥手道别。他是第一次到这小县城来,但过来前已经拿到县城的详细地图,对这边简简单单的几个街区早就了然于心。他绕过一条宽敞的巷子,往前走了一段,远远看到有个熟悉的身影在跟摆摊的老人问价。老人卖的是自己晒得菜干和花干,都是清喉润肺的,质量看起来很不错,远远就闻到了它们淡淡的香。袁宁脚步一顿,看着那熟悉的身影笑了:“大哥。”余晖之中,章修严转过身来,平日里不苟言笑的脸庞上也露出了一丝笑容:“忙完了?过来挑一点,我怕我挑不对。”袁宁“嗯”地一声,走了过去,边挑边和老人攀谈。买好之后他大大方方地转身拉着章修严,一块走向提前选好的房子。房子是独门独户的,带着个小院子,院子里头有花有草,还有只会下蛋的母鸡,咯咯咯地在叫着,踱着步子在院子里走来走去,仿佛在巡视着自己的领地。这是他们接下来几年——至少是这两三年的住处。第252章 报到袁宁和章修严动手做好晚饭, 填饱肚子, 关严了院门, 开始修整小院。自从发现人参宝宝可以适应外面的环境,并且很喜欢呆在外面之后, 袁宁在相对隐秘的地方会把它们放出来。院子门关上了,袁宁把人参宝宝放在院子里,让它们一起打理院子。人参宝宝在新环境里蹦蹦跳跳地跑来跑去, 拔拔这棵草又扯扯那棵花,把不喜欢的花草都清了,放进新的种子。它们脑袋上的绿缨子储存着泉水, 种下种子之后用缨子在平整好的土地上浇水,把泥土浇得松软又湿润。院子里的老柿子树本来老态俱现, 树身皱巴巴的, 叶子也没几片, 人参宝宝给它浇灌了一点灵泉水,便让它渐渐精神起来, 一个个小小的叶芽悄悄从树皮下钻了出来。人参宝宝们高兴地说:“宁宁你听!你听!啵啵啵!啵啵啵!”袁宁愣了一下, 跟着人参宝宝们凝神细听,很快听到叶芽钻出来的细微声响。那声音极小, 若不是他耳力好, 又专注地去捕捉, 绝对一点都注意不到。叶芽们破开树皮时确实是啵、啵、啵地响。袁宁夸道:“看来我们今年有柿子吃了。华中那边的柿子红得像一个个小灯笼,味道好得很,不知道这边的柿子怎么样。”他学着人参宝宝绕着柿子树转了一圈, 笑着对人参宝宝们说,“肯定很不错,毕竟这边日照好,柿子肯定很甜。”人参宝宝们兴奋地跳了起来:“甜!甜!甜!”袁宁说:“这边冬天来得早,等下雪了你们可以在院子里堆雪人玩。”说完他又叮嘱了一句,“但是千万不要被别人看见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