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92
作者:悟道娑婆      更新:2023-06-16 21:27      字数:4816
  布出来。此事原本就是考验急智和才学的东西,偏生要被行卷干扰,岂不是有失公允。而且行卷好坏全凭考官好恶,岂不是有所偏颇。”“此言有理。那依你之见,此事该如何处置呢”“每逢科考,便召集一些笔吏,将考卷编号誊抄糊名。待甄选出等次,再将原来的考卷对照,若是无误,便可以此取士。”罗彦此言一出,便有一人在旁惊呼:“陛下,此事万万不可。想那科考士子数千,若是这般处置,靡费甚大。而且士子都是要在京中等候出榜的,这般迁延时日,只怕会有人承受不了。”便是李世民,此事也点点头说道:“确实如此,这样一来,岂不是要耽误好些天才能够完成”对此罗彦只是笑笑:“陛下,若是得一贤才,莫说是一年消耗这点钱财,便是更多,也是值得的。故人千金买马骨,难道而今科考一出,燕台就垮塌了么何况据我所知,科考过后,吏部尚需铨选,好些人还要等着授官。这段时间,还不如让前来科考的士子向朝中大臣行卷,若是真有才学,也不担心朝中诸公无有青眼。”思虑再三,李世民终于点点头,说道:“既然如此,那此事也提上议程。罗彦,还有没有什么问题,也一并说来。”“最后一件,便是请陛下,不要堵塞了举荐的门路。科考虽好,依旧有种种弊端,若是陛下因此便利便甚为倚重,怕是将来乡野遗贤非但不会减少,反而会越来越多。”李世民沉默良久,随后吩咐中书舍人:“罗彦方才所说,悉数记下来交付三省办理。此外,罗彦举荐贤才,针砭时弊,于国有功,赏锦帛百匹,金百斤。另下诏,让朝臣举荐贤才,莫要藏私。”罗彦听得李世民这样的吩咐,一阵欣喜。未完待续。第二百九十七章李靖被人给告了曲江的文会只不过是四月的微风中一个热闹的插曲,罗彦请了陆德明之前的诸位好友,一起帮忙品鉴,到最后居然选出来二十几位。仔细算算,光这二十几位一年的月俸就要散出去数千贯。好在这几年罗彦也没有极尽奢靡,这几千贯还真就拿得出来。换做是那些时不时就大摆宴席的贵胄们,早就会哭穷了。接下来,罗彦又开始了他平静的生活。但是让他万万没有料到的是,树欲静而风不止,这不,他不惹麻烦,麻烦却找到了他身上。四月尚未出头,担任御史大夫的温彦博便扔出了一颗大炸弹。庄严的朝堂上,李世民有些恼怒地看着李靖。原本以为这场早朝就像是之前的数月一样,即便没有什么好事,也不会有啥坏事。不温不火,朝臣们说上两句琐碎,然后各自回到衙署理事便是了。就在李世民将要起身走人的时候,温彦博出班,缓缓一拜:“陛下,微臣有一本弹章,需要陛下亲览。”话一说完,便从袖中掏出一份奏疏,双手捏着放在面前。李世民示意内侍去上来,打开奏疏只是看到了一半,便脸色大变,有些不善地看着武将那一班站在首位的李靖。随后似脸色越来越凝重,以至于看完奏疏之后,李世民严重都似乎包含着怒火。“卫国公,突厥王庭的事情,你难道不跟我好好解释一番么”李世民看似是在询问,实则已经是在斥责了。李靖经过提点,也知道了李世民说的是什么事情。可是当初在奏报中将这些事情可以淡化,原本就想着息事宁人,谁想到这个时候温彦博会插上这么一杠子。“陛下所说何事突厥王庭的一应作战方略和详情,都在捷报中详细叙述过了。唯有罗给事中擒拿颉利的一段,不是微臣亲眼所见,所以只能用他们的叙述。”“你还要装到什么时候”李世民恼怒地将温彦博的弹章扔到李靖面前,怒斥道:“隐瞒虚报,弄虚作假。这就是你李靖做的好事想我这般信任,将这十数万大军悉数交付年于你,难道,擒拿了颉利便能够将过失掩盖了”看着李靖艰难地将地上的弹章捡起,李世民继续说道:“你自己看看,将眼睛睁大了好好给我看看。这就是你做的好事要不是温御史说起,还要隐瞒朕到什么时候。”一份弹章,不过是数页纸罢了。可是此刻拿在李靖手里,却有如千斤一般重。仿佛这手里捏着的,不是几张薄薄的纸,而是自己的命。不过,若是这上边所说的事情坐实了,恐怕还真的就是他的性命了。李靖缓缓地翻开弹章,一字一句的读着,但是心中却掀起了惊涛骇浪。这两件事情做的极其隐秘,不是一般人能够知道的,但是如今偏生就被温彦博给知道了。难道,是有人跟自己过不去,所以和温彦博联手要除掉自己不成一件是自己纵容手下士卒劫掠突厥王庭,导致里头大量的奇珍异宝消失不见。另外一件,则是将领张宝相虚报战功,原本击杀了数十突厥骑兵,却上报说击退千余,而李靖在明知道真相的情况下,还替张宝相隐瞒了下来。不论是哪一件,在军中都是极其严重的错误。两件相加,便是丢命都有可能。李靖第一时间将目光看向了李世民。作为老油条,他不可能不知道李世民现在已经极度忌惮他在军中的威望了。民间流言,大唐有一半的江山是李靖打下来的。虽然言辞有些夸大,毕竟如李孝恭,秦琼,程知节,段志玄这些将领,其实大大小小也是战功无数。但是总的来说,李靖更是一个帅才,所以统领诸军,威望极高。况且当初在夺位大战中,李靖是明确拒绝了两方的拉拢。对于李世民这样的帝王,什么同盟中间派之类的,那都是瞎扯淡。但是李世民想要收拾自己,压根不用这么繁琐。随便将自己从军中拉出来,给个极为尊荣但是没有实权的职位就够了。李靖在心头将李世民率先给排除。接下来,自己在朝中似乎也没有特别的敌人。难道,是唐俭唐俭差点被自己给陷害致死,要是说心中没有一口怨气,那肯定是不可能的。可是唐俭有多大本事李靖也知道,能够将这件事情了解的这么详细,唐俭可做不到。不仅是做不到,就连温彦博他都请不动。而且唐俭就位列在李靖身侧不远,方才李靖偶尔瞥了一眼,发现唐俭压根没有什么异常。同样都是老狐狸,虽然城府都相当深,可是要是在这个时候还能不露声色,肯定是做不到的。然后就只剩下最后一个人。罗彦。李靖知道自己在朝中得罪过的人,同时又有能力了解此次出征事情的人,也就剩下一个罗彦了。他看不到罗彦的身影和表情,但是在他心中,此刻那小子正在暗暗地笑着。“陛下,微臣知错。但有惩处,微臣绝无怨言。”事到如今,除了乖乖认罪,还能有什么办法。李靖心知这样的事情,也许会有人替自己求情,但是效果如何,肯定会让人失望。所以还不如就此承认,也不劳旁人费心。依着功勋,到时候能够给自己留条命在就可以了。就在这一瞬间,李靖似乎对这朝堂的一切都看淡了,只求速速处置,然后回家静养。朝堂之上,也兴踩低捧高。前提是看到这人彻底沉入低谷,无药可救了。朝臣虽然不知道李靖犯了什么错,但是此刻见他一大把年纪了,跪在朝堂上这般的凄凉。不论是出于什么样的心态,总之先向李世民求情。武将们最为重意气,也最为尊重强者。李靖在军中可是神一般的任务,诸将哪能袖手旁观。一时间程知节等数位将领出列拜道:“陛下,卫国公功在社稷,即便有罪,但不至于如此。还请陛下息怒。”“是啊,还请陛下息怒,此事万一另有隐情,岂不是要冤枉了卫国公。”“而且甫一立功就被陛下惩处,难保诸将士不会误解。陛下三思。”感觉到自己有些被胁迫的意思,李世民顿时大怒:“你等不知,莫要妄言。李靖之罪,非同小可,你等若是不信,自行让他告诉你等便是了。温御史既然将此弹章呈上来,岂不知诬告同僚之大罪。”李靖点点头,一五一十将弹章上的内容说了一遍。不说还好,说完之后,只见得原本还打算为李靖求情的许多文官,登时就刹住了往外探出的脚尖,随后装作若无其事地将歪了了腿收拢回来。而那几员武将脸上也失了颜色。这事儿不是闹着玩的。李靖一辈子的名声,难道就要栽在这么一件小事情上边晚节不保啊,真的是晚节不保。他们不后悔站出来为李靖鸣冤,可是却有些惋惜。一时间,大殿之中除了几个人粗重的喘息声,便再也没有了其他的声音。阶下所有人都在等,等着看李世民到底要怎样收拾李靖。这件事情肯定不会这么轻易就过去的。约摸过了有盏茶的功夫,气氛越来越凝重。就在大家以为李世民要张口处置李靖的时候,忽然间一个意想不到的人物站了出来,向李世民谏言道:“陛下,这两件事情,虽然卫国公有罪,但是并不当主要罪责。而今陛下如此,却是有些苛责了。”李靖听着这个熟悉的声音,身体一抖。原本他以为最有可能联合温彦博向他下手的人,此时却替他开脱起来。没错,说话的人便是罗彦。李世民被罗彦这番说辞给气笑了,问道:“哦,那你有什么理由,不妨说出来让大家听听。”“乱军之中,颉利仓皇逃窜,然突厥王庭亦有大量精锐趁乱逃走。拼杀之下,难保有人不会裹挟珍物。虽然事后有人趁机劫夺,但说卫国公纵容,却是有差。出击突厥王庭之前,大军已经严令不得私自劫掠。难道每逢战事,主将便要在出击时不停大叫看护好地方财务不成”罗彦一段话,把李世民给气乐了。虽说是有些强词夺理,但是既然李靖事前确实申明过不得劫夺财物,那么这样说来也确实可以说是失察。“至于第二件,张宝相在大军出征期间,战功卓著,实乃一名出色的将领。然虚报战功,乃是军中大忌。卫国公体恤人才,这才不惜声名想要保全其人,虽然做法有失妥当,但没有半点私心,还望陛下明察。”这句话李世民倒是颇为认同。张宝相乃是陕东道的都尉,从前是他李世民的旧部,对他可谓是忠心耿耿。李靖想要保全张宝相,自然不可能是为了拉拢其人。见李世民神色缓和,罗彦这才说道:“即便卫国公真的有罪,也该先交付大理寺审查核实过后,陛下再来问罪。而今不过是温御史风闻言事,虽然有些确切证据,陛下便如此大怒。长此以往,我等岂不是要人人自危陛下之过,甚矣。”这番话,朝臣惊掉了下巴,李世民气红了眼珠子。怎么到最后,还是自己的错了第二百九十八章被李世民给坑了“这么说来,还是朕的不是了”李世民有些神色不善。这几年来,也就魏征一个敢在这么多人面前说他的不是。如今突然冒出来一个罗彦,而且指责还这么尖刻,让他好生没有面子。罗彦可不管李世民此刻是什么情绪:“陛下贵为天子,喜为雨露,怒是雷霆。群臣逢甘霖则欢颜,故多溢美;百官遇雷霆则心慌,恐遭责难。长此以往,君权愈专,岂不为独夫也陛下当世明君,岂可效前隋炀帝之故事。”这论调恰好拿捏住了李世民的短处。炀帝是他时常在群臣面前和自己买做对比的人,如今要是继续愤怒下去,岂不是彻底和那个自己看不起的人一个格调了肯定不能啊。长舒一口气,朝着宽阔的大殿门外看了几眼,似乎是感染了一些天空的辽阔,胸中的一口怒气随着自我告诫彻底销声匿迹。“罢了罢了,就如你所说,此事交付大理寺详加查问之后再做区处。既然这件事情是你提出来的,那么就交由你会同大理寺一同查办。到时候有什么处置,你等汇报上来再说吧。”匆匆忙交代完这件事情,李世民也有些意兴阑珊:“好了,今日就先说到这里吧。无甚大事,就退朝吧。朕有些乏了。”说这话的时候李世民是真心感觉到累。这几年不是第一次被人在朝堂上指责了。可是像这样,被自己的准女婿给弄的下不来台,还是李世民的第一次。不论是从感情上,还是从地位上,李世民都有些接受不了。走出太极殿的李世民并没有第一时间去处理政务。心中烦闷,哪有什么心情做那些事情。他可不是那种宝宝心里苦但宝宝不说的人,这会儿就回到后宫找老婆诉苦来了。李世民一脸郁闷地走进长孙无垢所在的暖阁,见了自己老婆嘴里便不停地嚷嚷着:“这罗彦,越发地放肆了。当着那么多朝臣的面,居然让我下不来台。谁给他的胆子,让他如此骄纵的真是气煞我也。不要以为我将长乐许配给他,就以为自己有多么了不起了。要是再敢这般放肆,我定饶不了他。”任谁这会儿都明白这是李世民在生罗彦的气。“罗彦做了什么事情,让陛下这般恼怒能否说与臣妾听听,或可让陛下心里好受一些。”长孙无垢轻声说着,确实将双手搭在李世民肩上,缓缓给他揉捏起来。有知心人这般温言好语,李世民也不便继续撒火,只好含着怒气将早朝的时候罗彦倒打一耙,数落他不是的事情说了出来。说完之后,犹自忿忿不平地对身后的长孙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