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68
作者:悟道娑婆      更新:2023-06-16 21:21      字数:4866
  如晦这个向来在军中也威严不小的幕僚在,深思之下,杜如晦觉得眼下还要靠着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家眷来招揽两人的旧部,贸然杀戮确实不好,所以这才死死劝住几人。见得李世民前来,程知节有些愤愤难平地说道:“殿下,这东宫里头的兔崽子们好生不知趣,我等好话说尽,死活就是不开宫门。实在不行,我等强攻进去,直接杀他娘的。”说着这话,程知节心里头还是一阵不爽,朝着东宫宫门就是一口吐沫。好在李世民跟这些莽汉也是呆久了,所以也不怪程知节这个失礼的动作,当下转头朝身后的裴寂看去。李世民的意思裴寂自然明白,他来就是干这个事情的,所以也不管程知节一众武将一脸的看他不爽,下马以后,对着门楼上边正僵持着的士兵说道:“让李纲出来说话。”裴寂是东宫的老人了,这东宫上上下下自然是都认识他的。而如今武将里头薛万彻和冯立一走,基本上能拿事的就没人了,所东宫里头这会儿领头的也就李纲、王珪、魏征这几个人。而这些人里,又以李纲说话最有份量,谁让这位历经两朝又深得李建成信任呢。想必只要是说通了这位,哪怕王珪和魏征再强硬,底下众多的武将们也会听从李纲的命令。守门的士卒立刻就前往东宫通报,这会儿眼见得裴寂和李世民都出现了,那么事情想必也有了结果,最终怎么处理,确实是需要这些大人物们来决定。想他等小卒子,上头说啥就是啥了,要是能在这个事情上保住性命,就已经是万幸了。李纲这个时候正和王珪魏征这些人,安慰着李建成的家眷。虽说平时这些内眷是不会出现在众人面前的,但是,如今噩耗传来,李建成身亡,失去了依靠的这些孺子弱女,自然第一时间就找到了这些幕僚面前。见了面也不说话,有孩子的抱着孩子哭,没孩子的相互抱着哭,总之,这就是无言的乞求。李纲他们自然是也明白这些女人们痛哭着到底是为了什么,无非就是保命罢了。可是他们又能多说什么。把东宫的兵力全都派到各个宫门,死守着和前来的士卒僵持,这也是他们采取的一种博取生机的手段,只是希望到时候能管点用就好了。寄望着他们能够像伯夷叔齐一样,那也都是笑话,别的不说,就他李纲,要是想死,早在前朝太子杨勇死的时候,他就跟着走了,怎么会苟活到现在。这会儿听士卒前来汇报,说裴寂随同李世民前来找他说话,李纲望望其他人,见众人都默默点头,也不说话,就领着一帮子人到了宫门之上。这事情事关重大,所以没有人不想跟着李纲前来探听风声。所以一瞬间宫门上就被站了个严实。见李纲带着一种李建成的幕僚前来,裴寂就开始说话了:“太子与齐王已死,秦王在圣人面前亲口允诺,不动太子与齐王家眷分毫。诸位,打开宫门,降了吧。”不得不说裴寂的话很能抓住这些人的心理。为何首先就是告诉所有人,李建成和李元吉都死了,大家的依靠彻底没了,这是初步瓦解这些人的对抗情绪。其次,告诉这些人李世民不会对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家眷下手。这个事情就耐人寻味了。既然不对这两人的家眷下手,那么,他们这些只是人家手底下干活的,自然最差也不会到丢命的地步。两重含义,既让那些深受李建成深恩的人觉得已经对得起李建成了,又让那些为自己的小命惴惴不安的人得到了承诺。这样一来,基本上就算是把所有人的抵触情绪都给说没了。和跟着他前来的诸多文武一合计,既然人家把该照顾的都照顾到了,自己这些人,反正也是被困在这里,就算是再做抵抗,也是毫无意义,不如就这样降了吧。少时,东宫宫门大开,一众文武依次走出宫门,就连东宫的守卫们,也跟在这些人身后,一个个出来,然后在宫门边上抛下兵器,这才被李世民手下的士兵给带到一遍看管。等再也没有人出来的时候,东宫里头基本上就剩下李建成的家眷了。既然已经答应不动这些人分毫,李世民自然也没有兴趣再去看李建成的家眷,所以挥挥手,招来自己的亲卫,让他带着人严加看管东宫。当然了,这些亲卫进了东宫以后,自然会逐一清查人口,到时候的情况会详细跟李世民汇报。相对而言,李元吉的府邸要好处理多了,房玄龄只是带着人过去,护卫齐王府的士卒就立马投降了。李元吉在长安可是没有他两个哥哥那么好的名声,所以到头来也没有东宫那样对峙的情况出现。裴寂既然已经把两处的事情都处理好了,李世民就放他回去向李渊复命。长安城中的百姓,这个时候才从不同的渠道打听到李世民兄弟相残的事情。但是,李世民甫一接手兵权,就立刻封了长安的各个出入口,一干人等不许进亦不许出。同时,派出了所有的金吾卫,严加巡查长安城各个街道,已经发现有聚众闹事的迹象,不问缘由立刻缉拿。这般果断的手法,自然是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有些市中游侠,想乘着这场变乱,乘机乱中牟利,结果全遭到了金吾卫的雷霆镇压。那些百姓见到巡街的都要比以往狠一些,所以也不敢再在街上晃荡,这倒是给李世民减轻了不少负担。任玄武门发生的事情在长安城里炒得沸反盈天,李世民终于卸下强撑着的坚强,一脸疲惫地驱马赶往秦王府。那会儿乱兵要攻打秦王府的时候可是把李世民给吓坏了。虽说皇位是他一直以来的梦想,但是妻儿也是他的心头肉,那个时候薛万彻带着人要杀往秦王府的时候,要是高士廉他们再稍微来的晚一点,李世民绝对会不顾一切,带人冲杀出去。这会儿基本上一切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了,逼迫李渊交出手上的权利,李世民自然心里头激动的同时也非常欣喜。可是就因为如此,这心里头的那股憋着的劲一松,李世民这会儿是真的感觉到疲惫了,只想早早回到王府,好好的休息一天。毕竟,明天早朝的时候,李渊就要把手头的权利移交给自己。那么接下来稳定局势,处理政务,然后正式登基,这些事情忙活下来,要好一段时间不能陪着妻儿了。纵然是李世民心有猛虎,但是也有细嗅蔷薇的时候。第一百零五章纷扰的善后事宜次日早朝。虽然李世民在昨日中午过后,对于长安城内只是进行了严格的巡查,并没有再把屠刀举向什么人。但是政变的消息一经传出,就闹得人心惶惶。普通的百姓还好,就算是权利变更,对他们的影响是基本没有。但是这些朝廷官员就不一样了。能够参加早朝的,基本上都是在长安的五品官。当官当到这个品级的时候,多多少少都参与过皇子间的争斗。这会儿这些人可都心里头忐忑不安呢。谁也不知道,李世民胜出以后,对他们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态度。关乎性命和前途,由不得他们不紧张。一时之间,大殿内的气疯有些凝重。李渊终于姗姗来迟。之间这位满脸的疲惫,一点也没有睡了一夜养好精神的样子,眼中的血丝很是明显。被内侍扶着坐上龙床,挥挥手,内侍就把早就已经准备好的圣旨拿了出来。“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太子李建成,悖逆失德,同室操戈,与齐王李元吉合谋,意图谋害秦王世民,强取大位。幸得天佑,使其功败垂成。特废其封赏,一应家眷,交付有司看管,着后再审。恰寡人抱恙,朝中大事,心有余而力不足。自今日起,凡天下各道及京城兵马,均交由秦王世民统辖。各部政务,世民皆有处置之权,三省无比遵从。钦此。”很简单的,李渊把军政大权全都交到了李世民的手里。这还不算,这个时候内侍又拿出另一份圣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秦王世民,自幼聪敏,少有才德。自太原起兵,南征北战,功名赫赫,朝中文武,多有赞其当世人杰者。而今太子之位虚悬,朝中文武感其功绩,多有拥戴。着礼部择吉日,立其为储,移居东宫。钦此。”要是第一份圣旨只是李渊把权利交给了李世民的话,那么第二份圣旨就是把大义和名誉也一并交给了他。很是直白的讲,这个时候不论是李世民逼迫,还是李渊自愿,总之,从今往后,基本上李渊就不会太过插手朝政了。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接过了内侍手上的圣旨,跪谢以后,李渊就拖着身心俱疲的身体回到了内宫。剩下的事情,自然是就要交给李世民处理。李世民毕竟是一代明君,虽然那这个时候治政的本事还远不如往后那么娴熟,但是在一众幕僚的帮助下,自然还是知道这个时候要做什么。在龙床旁边放了坐具,李世民正式开始履行监国的权利。满脸严肃地对着大殿中的众人说道:“通告天下,今日之前,与李建成和李元吉有关系者,从此之后,既往不咎,惟愿诸位各司其职,敬事敏行。”这是刻意放出善意,以便于稳定朝堂局势,不让他们兄弟间的争斗动荡了整个国家的管理。听到李世民下发的第一道命令,满朝文武都是送了一口气。“着有司于宫内择址,新建宫殿一处,故太子与齐王一应家眷,悉数送往该处,严加看管。在此之前,将齐王府一干人等押往东宫,与故太子眷属一起看押,不得有误。”这是李世民刻意为之,本来这件事情只需要私底下交代给自己的亲卫就行了。但是现在说出来,就起了很大的拉拢人心的作用,想借此动摇原李建成手下的忠心。同时,这样的消息只要一传出去,必然能够挽回一点他败落的名声,还能按下李建成残部的心。当然,这一手效果确实好,殿中不少大臣看向李世民的眼神已经非常温和了。新官上任三把火,这会儿自然是要烧第三把了。“原有律法规制等等,一概不变,政务交由三省处置,军务归于天策府,尔等不可违逆。”李世民经过一次政变,深知军队的重要性,所以,这会儿政事全都交给原来的部门,不让他们感受到威胁,但是军队又牢牢控制到了自己的手里,就算是政局有变,自己也不会害怕。显然李世民对于李建成残部的待遇,打动了很多人。这里边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昨日已经逃进终南山的冯立和谢叔方。这两人作为李建成手下兵力的统领者,那绝对是核心人物。等李世民早上把宽大政策放出去,到了下午,两人就回来自首了。毕竟昨日逃的仓皇,这会儿冯立和谢叔方虽然甲胄在身,但是满脸风尘就不说了,浑身上下黑褐的血迹加上泥污,已经把两个人打扮的很是狼狈。秦王府的大殿里,望着阶下跪着的两人,李世民并没有太多的激动。饶是昨天冯立和薛万彻这些人差点把他给置于死地,甚至威胁到了自己的家人。但是此时李世民作为一个胜利者,加上罗彦昨天的劝说,就连李建成他们的家眷都放过了,这些有用的人才又有什么不可以放过的呢。不过还是少不了问几句:“昨日你出兵来战,杀伤我不少将士,今日却来投降,要我怎么处置你”冯立来之前,早就做好了被杀的准备。虽说李世民是通告天下,不再追究李建成余党的罪责。但是他和其他人不一样,毕竟他昨天可是差点就把李世民这些人给杀了的。这样的过节,李世民能饶过他才怪。只是考虑到他们在终南山一直被围着,就算是逃生,也逃不了多远,索性干脆一些,出来投降算了。“既然投奔了主子,就要拼死为他效命。昨日我还是人臣,自然不能轻易放过殿下。”冯立也没什么顾忌,所以想什么说什么。能说出这番话来,就让李世民很是敬佩了,所以李世民当场就放了这两个人,让他们各自回家。原本以为政变这件事情,因为李世民的大度和及时弥补,就这样过去了,谁知道,不出半月,就闹出了事情。庐江王李瑗叛变了。这件事情是通事舍人崔敦礼带回来的消息。原本李渊为了扩大宗室的影响,就把宗室中十来岁以上的男丁全都封了王,而且还派到各地去出任大官。庐江王李瑗就是这样,虽然没有哪怕一点点的治政治军的能力,但是还被封为幽州大都督。李渊也怕安排这么一个草包过去,幽州重地军务繁杂,把事情搞砸了。所以就派了王君廓去辅佐。李瑗一直和李建成关系不错,既然李建成兵败身死,那么李渊为了安抚李世民,同时也担心李瑗拥兵自重,就派了崔敦礼去叫李瑗回长安。谁想到,这崔敦礼一来一去就几天的功夫,带回来的消息就是李瑗意图造反,被王君廓斩杀当场。对于李世民来说,这是个好消息,叛逆清除了,自己的手下又显露出忠心,绝对可喜可贺。不过这样的喜悦,还没维持多久,就被罗彦的出现打破了。罗彦对于王君廓此人是半点好感也没有。不谈王君廓的出生,当初攻打刘黑闼的时候,洺水一战,虽说罗士信是主动提出代替王君廓守洺水的。但是不要忘了一点,当初罗士信进城的时候只带了两百士兵。然后,王君廓出来的时候,给罗士信一点人手都没多留。同为上柱国,同为国公,王君廓和罗士信相比差的实在太远。而且,别忘了,罗彦可是脑子里存着整整一本唐书,里头王君廓是怎么诱使李瑗谋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