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节
作者:沉筱之      更新:2023-06-16 14:43      字数:4594
  “他不会。”“但沈青樾这辈子有个心结永远解不开——沈婧。”既然解不开,那么将朱麟交给任何人他都不会放心,他一定会亲自前去武昌府找到朱麟,确认他还平安。钱月牵与言脩退到公堂门口,忽然想起一事,问道:“大人,苏时雨既派了凤翔卫守着清河胡府,那胡府里的人要怎么处置?下官记得那府里有名小厮跟了胡县令许多年,一定知道些内情的。”柳朝明已翻开一份卷宗,听了此问,没抬头:“我离开时留了一枚黑子。”流照阁建在六部议事堂鼎言堂的左侧,两年前朱南羡重整内阁后,这里便成为内阁辅臣的公堂,柳昀,苏时雨,沈青樾各有自己的堂院。这日廷议过后,御史翟迪领着一名凤翔卫来求见苏晋。一见到她,这名凤翔卫便跪地道:“请苏大人恕罪,下官疏忽大意,胡府满府共有小厮随从共五人,已全部毙命。”“死了?”苏晋一愣,“怎么死的,何时死的?”“回苏大人,下官当日奉大人之令,等到苏州府的曹府尹带着人走了,即刻进入胡,想将所有人押送回京,那时他们便已死了,且每个人都是被一剑毙命。下官已仔细查过,动手的人应该是府内一名会武的小厮,因何动手下官不知,搜遍全府也没有任何一样。但,”凤翔卫顿了顿,“唯有一处下官觉得奇怪,下官在正堂内找到一枚黑色棋子,但清河县县衙里的人却说胡县令从不弈棋。”苏晋想了想问:“你可是在正堂左手第一张椅子旁的几案上找到这棋子的?”“正是。”凤翔卫诧异道,“苏大人怎会知道?”这就是了,当日柳昀拜访胡府,坐的正是正堂左手第一张椅子。这枚黑子,大约是他留下的信号。苏晋道:“你出去吧,记得将从清河县带来的所有证物及尸体全部移交刑部。”待凤翔卫走后,翟迪道:“下官听闻今日廷议后,沈大人召集户部与工部的人议湖广一带的筑堤的经费问题,眼下恐怕还没议完,苏大人可要过去找他?”苏晋道:“他与我提过这事,正好工部那头将灾民暴|乱的案子递到了刑部,我回刑部去看一看。”“那正好。”翟迪道,“灾民暴|乱的案子,都察院这里正是下官接手,下官亦要去刑部。”两人说着话,往流照阁外走去,行至前院,则见另一旁也有两人走来,一名小吏赶在柳朝明前头,对着苏晋行了个礼,得她首肯,才爬起身急匆匆出了流照阁,吩咐道:“赶紧备马车,首辅大人有要紧事要回府。”苏晋对着柳朝明行了个礼:“柳大人。”是夏末明媚晨间,柳朝明借着晨光,上下看了她一眼,“嗯”了一声,朝阁外走去了。苏晋站了一会儿班子,等到柳朝明走远了,她道:“这就新鲜了,我与柳昀相识五年,只知他每日每夜案牍劳形,还不知他也会因家事在上值时分赶回府。”“苏大人不知道么?”翟迪诧异道。“怎么?”翟迪笑道:“下官听说苏大人与柳大人上头一辈有些亲故,还以为苏大人知道这事呢。”又道,“柳老先生今日到京师了。”苏晋愕然道:“柳老先生,可是柳昀的父亲?”“正是。”翟迪道,“柳大人从不提及家中事,这么些年在京师,也从未见他跟家中人有过来往,朝廷里的人是以有个说法,说柳大人更像是孟老御史的亲子。这回柳老先生来京师,事先也没与柳大人提,据闻是为柳大人的终身大事来的,大人他也是昨日才知道。”第186章 一八六章柳朝明一到柳府, 安然迎上来道:“大人,老爷已在正堂内等了近两个时辰了。”柳朝明点了一下头, 带着随行的一名都察院御史迈入府内。柳氏家学尊儒尚法, 柳朝明之父柳老先生字号胥之, 尝在杭州一带授学,是以也有人称他胥之先生。自大随开朝,柳氏一门虽有不少人入仕, 大都品级不高, 其中最出色唯柳昀一人, 官拜一品首辅。若换了旁的门第,家中出了柳昀这样的人物, 其余子弟受其恩荫,定能飞黄腾达,但柳氏家风十分严苛,亲缘寡薄异常, 旁支之间毫无往来, 就连与柳朝明同支的两名庶弟, 考取功名也需自凭本事,听说其中一名庶弟在一偏远小县任了四年主薄, 去年吏部得知他是内阁首辅的家弟, 想将他提任为县令,谁知柳昀得知此事, 令御史察核其为官记录, 得知这名庶弟一年内录错两桩案子, 不符合提任要求,居然驳斥了吏部的任命。柳朝明还未行至正堂,柳胥之便迈出门槛,冷声问:“你为何回来了?”柳胥之已是知天命之年,双鬓斑斑,身形也不如柳朝明挺拔,但单看眉眼,父子俩还是极为相似的,唯下颌的弧度十分不同,柳胥之的冷硬,柳朝明的柔和。“回父亲的话,儿子昨日才得知父亲进京,处理完要务急赶回府,未能远迎实属不孝,请父亲责罚。”他身上还穿着一品仙鹤补子,不能跪拜,只能合袖作揖。“你只知为父与你是父子,你可知陛下与你是君臣?”柳胥之看着柳朝明,说道,“你身为当朝首辅,左都御史,该日省吾身,以身作则,现下才午时,正是上值时分,你赶在这个当口回府,可向陛下请示过了?”柳朝明安静片刻,揖得更深了些:“父亲教训得是,儿子知错了。”“府内可设佛堂?”柳朝明道:“设了,里头供奉了太|祖皇帝的牌位。”柳胥之点了一下头:“好,你便去向太|祖皇帝请罪,在他牌位前罚跪一个时辰。”太|祖皇帝乃朱景元去世后的庙号。跟着柳朝明回府的都察院御史见此情形不由咋舌,上前一步求情道:“禀柳老爷,首辅大人于朝廷政务上从来严于律己,勤勉不怠,今日还是得知您远道而来,是以才特地赶回府,还望您看在父子情面上宽宥大人。”柳胥之负手道:“因私情枉顾正事,错一回与错千百回并无分别。”然后看向柳朝明,“你去吧,多罚一个时辰,申时来正堂见为父。”“是。”柳朝明又行了个礼,随即往佛堂去了。这名御史其实是帮柳朝明整理随行公文的,原打算拜见过柳老先生便离开,见柳胥之竟要责罚柳朝明,于是多劝了两句,奈何弄巧成拙,只好匆匆走了。安然与阿留送走御史,回到正堂里静立。柳胥之独饮了一阵茶,说道:“你二人不必伺候,该做什么做什么。”“是。”安然与阿留并行至堂中,对柳胥之行完一个大礼。整个柳府都是寂然无声的,但这样的无声与平日不同,柳胥之一来,四下都充斥着沉肃凝重的气息。阿留一直退到中院才敢开口说话:“都这么多年了,老爷对少爷还是这么严苛。”安然轻斥道:“老毛病又犯了。”“是、是。”阿留自掌了一下嘴,“不该在背后议老爷与少爷的闲话。”又看安然步子一折,没往厢房的方向走,忙问:“三哥你去哪儿?”“我去佛堂看看大人,你回去歇着。”安然自膳房取了食盒,推开佛堂的门,对柳朝明道:“大人急匆匆赶回府,想必没来得及用午膳,安然为大人取了吃食,大人用一些吧。”柳朝明正自念诵柳氏家训,听了这话,略略一顿道:“不必。”安然又道:“可是老爷已明说此番是为大人的终身大事而来的,万一待会儿再罚大人彻夜跪诵家训,大人日夜操劳又不进食,身子可还撑得住?”柳朝明沉默了一下,回了句:“撑不住再说吧。”又闭目诵起家训。佛堂内青烟袅袅,安然看着跪于蒲团上的柳朝明,恍然间想起了许多年前,那个将他与阿留捡回家的柳家少爷。那是灾荒之年的事了。他们一家北上逃荒,沿途父母兄弟失散,途径杭州府,他与阿留蜷缩在街角,以为就要冻死饿死时,一名年仅九岁的少年走到他们面前。少年身着青衫,腰间挂着一环色泽温润的玉玦,眉眼好看得是平生仅见,冷玉似的眸有着又与年纪不相符的沉静。他盯着他们看了一会儿,说道:“我叫柳昀,你二人愿随我回府吗?”彼时安然一听这话就愣了。回府?是说有人愿意收留他与四弟,他与四弟再也不用颠沛流离挨饿受冻了吗?他一时竟不敢回答。哪有这样好的事?他心里想,他怕这是一个梦,一开口就碎了。小柳昀见他二人只愣着不说话,片刻,安静地点了一下头:“好,我知道了。”言讫,转身往巷口等着他的马车走去。一直到柳昀已快登上马车了,阿留才率先反应过来,大喊一声:“愿意!”随即拽着安然的胳膊,跌跌撞撞地朝柳昀跑去,跪在他跟前连连磕头,“恩公,我们愿意,愿意做恩公的下人,愿意伺候恩公一辈子!求求恩公收留我们,我和我三哥已五天没吃东西了。”后来安然想起这事还觉得好笑,那年少爷才九岁,他与阿留不过六七岁,却要一口一个“恩公”地喊,好似只要少爷肯收留他们,“天皇老爷”他们都喊得出。是以九岁的柳昀听到这一句“恩公”时,沉静的眸色里露出了一点费解的神色,半晌,纠正道:“我不是恩公,我叫柳昀。”他看了一眼跟着自己的扈从,那名扈从会意,从马车上取了水和干粮递给他们,随后安静地等他们吃完,道:“回府吧。”那是第一回安然与阿留见识到柳府家风的严苛。柳朝明一回府便被罚跪在佛堂五个日夜不得进食,而受罚的理由不过是一句“尚不能自济,如何济天下”。当时小小的安然与阿留就蹲在佛堂外,听着里头传来的戒尺之声,听着柳胥之不断追问:“尚不能自济,如何济天下?”简直快要哭出来。阿留问:“三哥,你说少爷会不会不要咱们了?”安然没答这话,那几日柳府上下几乎无人理过他们,人人往来淡漠,他们夜里就在佛堂外睡去,白日里倒是有人为他们送上吃食。但送吃食的人每回都会说一句话:“这吃食只是给你二人的,若胆敢分给少爷,他会被罚得更厉害。”于是只好这么悬着心等啊等,一直等到五日后,小柳昀从佛堂里出来,他整个人是苍白而恍惚的,看了安然与阿留一眼,说:“走吧,带你们去我的院子。”那是暮春时节的事了,一场雨过,院中一株玉兰姿态亭亭,柳昀在檐下回过身,问:“你二人可有名字。”安然没答话,只觉这玉兰色好似少爷腰间的玉玦色。阿留道:“少爷,老三老幺算么?我跟三哥自记事起就跟着爹娘逃荒,爹娘说没工夫起名字,唤我老幺,唤三哥老三。”柳朝明的目光顺着安然的目光望向院中玉兰,想了一想:“你二人颠沛至今,日后就唤且留安然罢。”安然后来知道,院中玉兰是少爷生母生前所植,玉玦是他生母留下的遗物。在柳昀干枯得只剩下黑与白的龆年时光里,那株孑立的玉兰大约也是他心中安然。至申时,柳朝明在佛堂颂完十六遍家训,回房换了身青衫,去正堂给柳胥之行跪拜礼,随后亲自奉上茶。柳胥之接过茶道:“既已罚过了,望你将此事当作教训,时刻牢记,今陛下亲征,不在京中,但你为人臣子,更当在这时严于律己,因私事,私情枉顾正务乃大忌,若有再犯——”柳胥之说到这里,掩口咳了几声,掀开茶碗盖饮了口茶才将咳嗽止住。这时,安然过来道:“老爷,大人,申时二刻了。”柳胥之点了一下头,将茶碗放下,也没再将方才的话说完,径自出了正堂。这是柳府的规矩,每日定时用膳就寝,早一刻晚一刻都不行。用膳的地方在偏堂,安然与阿留布完菜就立在一旁,柳朝明待柳胥之坐好,拿了竹筷,才在他一旁坐下。食不言寝不语,用膳时也是无声的,柳胥之吃到一半,方才的咳嗽似乎没止住,偏过头以袖掩口,又不住地咳起来。柳朝明见此情形,放下竹筷,低声问了句:“父亲近来身子可好?”柳胥之听了这话,略略一顿,掩口咳完重新拾筷,没有答他的话。柳朝明是以也没有再问。一直到用膳完毕,柳胥之才道:“去你的书房。”去书房便是要说正事了。但柳府一直有个规矩,柳朝明的书房,除安然外,任何人不得进入。柳朝明一路引着柳胥之往自己的书房走,廊檐已快走到头,安然沉吟一番道:“老爷,大人曾说过,他的书房任何人不得入内,其实老爷住的东院也有一个书房,里头文墨藏书俱全。”言罢立时跪下,“小的多嘴,小的该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