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节
作者:朗朗明日      更新:2023-06-15 13:05      字数:9390
  瞧见宋大山,陈桂枝开口道:“我去逛了一圈,还是没想到买什么。添财爹,你和我一道去买上些猪肉,再买两斤糕点,回去给添财和小宝。”宋大山知道陈桂枝是去兑银子的,不过他只知道是二十两,心里倒没有陈桂枝的担心和紧张。对着里正笑了笑道:“里正,还劳烦你等等我们,难道上趟镇子,得给家里带些东西。”里正开口道:“添财爹,你们去吧。我也要去买些东西回去,不然,小孙孙们得哭鼻子了。呆会我就在城门口的面摊那儿等你们,你们别急,这回时间还早。”宋大山和陈桂枝先去了布庄,手头宽松了,陈桂枝就想给宋添财做两件新衣裳。毕竟,宋添财才十九岁,刘氏跑了,以后也还是要再娶的。在她眼里宋添财是千好万好,自然要把宋添财装扮的英俊些,好讲个儿媳妇回来。去完了布庄,陈桂枝还去买了糕点等吃食,因为有了银子,陈桂枝心情好,又把宋进宝一家赶出去了。所以,看着宋大山眼睛瞄了瞄杂货铺里的酒坛子,陈桂枝对着伙计道:“伙计,帮我拿两坛子高粱酒。”宋大山一听,搓着手道:“不用,不用。家里都是用钱的地方,这酒挺贵的,咱们不花这冤枉钱。”陈桂枝却是笑骂道:“你以为我舍得,这是儿子跟我说的,要我对你好些。别以为两坛都是你的,这还要给里正一坛子回情。这次的事,里正帮了我们很多,我打算给里正一块肉一坛酒,也算重礼了。以后,咱们家的事情,他也能多上心些。”宋大山一听是儿子说的,嘴就咧开了,说道:“桂枝,你自己看着办,看着办。”最后,两人去买了猪肉,带着大包小包的东西去和里正汇合。里正在面瘫上吃了碗面,刚刚吃完,宋大山夫妻就过来了。三个人瞧着时辰也不早了,就坐上牛车往回赶。等到了村口,宋大山和陈桂枝就下了牛车,不让里正往里送了。陈桂枝把一坛子酒和一块肉放在牛车上,开口道:“里正,这次麻烦你了,这坛子酒是添财让我给你留的,以后,添财还要麻烦你多多照顾些。”里正推辞了一番,没推辞掉也就只好收下了。陈桂枝背着背篓总在前面,宋大山抱着酒坛子,领着篮子走在后面。宋小宝院子里的枣树下看着树上的枣子,因为枣子没熟,宋小宝每天都会巴巴的在树下看看,好像这样枣子就能立马熟了一样。院子门没关上,宋小宝眼尖瞧见了陈桂枝,立马扔到手里的小树枝,小步子噔噔蹬的跑过去,像小炮弹一样扑倒陈桂枝的怀里。嘴里喊道:“奶奶,回家家。”然后,小眼睛就往陈桂枝背篓里瞄去。陈桂枝点了点他的小鼻子,笑着上说道:“你这个小馋猫,在家乖不乖啊。”宋小宝很用力的点头道:“小宝乖,吃了很多饭,还给爹爹端碗了。”陈桂枝笑的更开怀了:“真是奶奶的乖孙子,奶奶给你带了好吃的,晚饭在给你做肉好不好。”“好,小宝要吃肉,爹也吃,奶奶爷爷也吃。”宋小宝奶声奶气的话逗得宋大山也笑了。宋添财在屋子里早就听到了陈桂枝他们说的话,只不过手上有活,在屋子里等着罢了。下午的时候,宋添财感觉身子好了很多,蹦蹦跳跳怕是不能,但慢慢的走走却是没问题的,于是,就让宋添金回去了。陈桂枝抱着小宝进了屋,看了一圈,只看到宋添财有些疑惑的问道:“添金呢?我买了点糕点准备给他带回去。”万氏昨天对着冯金花出力颇多,蛮得陈桂枝欢心的。所以,今天才买了两包上好的糕点给万氏,省的让万氏觉的自家家小气,不知人情世故。宋添财笑着说道:“我刚刚才让添金回去,过些日子要秋收了,大伯家也得去田里看看,事情还挺多了。我身子好了很多,也就不需要添金陪着了。”陈桂枝有些不高兴,不过也没说什么。拉着宋添财进屋,高声对着宋大山道:“当家的,你去帮我送两包糕点去添财大伯家。”宋大山这种给亲侄子送东西的事情还是很高兴做的,他拿了糕点,又看了买来的肉很多。想想,割下一小块,用绳子串起来,走到正堂,对着陈桂枝有些讨好的说道:“桂枝,我再给添金拿块肉吧。”陈桂枝眼睛一瞪,有些生气,可看着儿子很赞同,她想想也算了。于是只好不情愿的道:“去吧,再问问添财大伯,还认识相熟的短工,也省的咱们像无头苍蝇那样乱找了。”宋大山答了一句,看着宋小宝眼睛盯着自己看,想想又回去从篮子里拿出一块黄糖糕给宋小宝。抱起他道:“小宝,走,跟爷爷去大爷爷家玩去。”等宋大山走了,陈桂枝才把门关严实了,把背篓里的东西一件件的拿出来,最后才掏出了破麻袋。宋添财对于陈桂枝藏银子的法子很是惊讶,等包在手绢里的银子摆在桌子上,陈桂枝才拍拍胸口道:“我这一辈子还没揣过这么多银子在身上,一路上尽管有你爹陪着,可就怕丢了,这心啊,提了一路。添财,你把这银子收起来,千万不要跟你爹学,尽苦了自己。”宋添财拿出三个银锭子给陈桂枝,道:“娘,这三十两你拿着,是儿子孝敬你的,你可千万不要推辞。人生在世,吃喝二字,爹和娘要对自己好一点,保重身子骨,以后啊,儿子会让你们过上好日子的。”陈桂枝听这话后,本想退回的银子又收起来。宋添财也把银子放在箱子里锁起来,他把银票夹在了自己书柜的书册里,分开藏着,这些银子可是他的启动资金,他可得用点心,防止小偷一锅端了。狡兔三窝,冯金花能拿到银子也是家里人没有危机意识,银子都放一道了,一个不慎就全没了。收好银子,宋添财想想问道:“娘,爹能帮宋进宝找到镇上的活计,怎么添金这边就帮不上忙了。大伯家这些年和我们渐渐疏远,也怕是心中不平,毕竟,他们就添金一个儿子,自然是想为他谋个好前程的。”陈桂枝说到这个有些不好意思道:“这还不是你爹,现在镇上酒楼的胡掌柜是你爹在当年在镇上做短工认识的。当时,你爹帮过他一个大忙,所以,这人当上掌柜之后就给咱们家许了个伙计,说是做的好,就拜他为师,接他的班。”“你小时候读书就好,我和你爹自然是希望你能一直读书下去的。所以,这伙计的位置你爹就想让添金顶了。但当年宋进宝读书不行,眼看着回来要种田,你爹和我商量给宋进宝划上五亩地,给他个安生立命的依仗。我哪能答应啊,这田地都是我和你爹辛辛苦苦挣的,你爹一出口就是五亩地,这要是给你以后你读书拿什么供啊。我们僵住了,这个时候,宋进宝说要进城找活干。去了半个月,拿了一百文大钱,却是被扶着回来的,那活太累,他都把脚给走烂了。你爹心疼了,和我商量,把宋进宝介绍给酒楼做伙计。我当时正和万氏不对付,最气不服宋大海鼓动你爹认下宋进宝,想着不能都你吃亏。让添金吃了宋进宝的亏,宋大海和万氏才能尝尝自己种的果,就让你爹去说了。”陈桂枝把前因后果简要的说了一下。宋添财有些囧,这也算一报还一报,要是当年宋大海没有想让自己弟弟背下自己的良心债,也不会把自己儿子的工作机会给抵了。难怪宋大海和万氏没找过宋大山让他帮忙赵活计,有这方面的原因,他们是不大好开口。不然,陈桂枝这儿就有话等着呢。宋添财其实是想和宋添金搞好关系的,在农家人多力量大,他们两家好歹是一个爷爷,宋大海和万氏虽然各有缺点但却不是什么十恶不赦的人。对着自己家还有那么一点含糊,宋添财没有兄弟姐妹,在农户人家来说是十分不利的。为此,宋添财就想和宋添金拉近关系。不说好得穿一条裤子,但宋家要有什么事情,宋大海一家帮着出头也就行了。所以,宋添财在想着给宋大海家送份人情,拉近两家的关系,缓和以前的矛盾。而宋添金自然也就是这份人情的关键,做父母的,别人对他们的孩子好比对他们自己好,更让他们感激。把自己的想法和陈桂枝说了说,陈桂枝一想也是,庄户人家讲究多子多福,宋大山当初认下宋进宝也是为了怕宋添财一个人撑门立户会被欺负。想着有兄弟帮衬,就是打架也能多个人护着。但宋进宝这儿是没戏了,宋添财再好再聪明,只要在宋家村一天,多个人帮衬也是好的。宋大海和万氏也只有宋添金一个儿子,要是他们两家联合在一块,也不怕宋家村敢欺负他们。这么一想,陈桂枝对着宋添财道:“你爹和胡掌柜这些年一直有联系,不然,宋进宝的伙计也当不安稳。我和胡掌柜的太太也能说得上话,等过几天,我买上点贵重的礼物去一趟,看看能不能把添金弄进去做伙计。反正酒楼那么大,再多一个也没事,胡掌柜惧内,只要他太太应了,就没有不成的。”宋添财听了笑道:“还是娘聪明,这事要是办成了,不仅爹念你的好,以后大伯娘怕是都不敢和你大声呛话了。以后,您在宋家可就是这个,人人都得夸娘贤惠能干。”说着还举起了大拇指。陈桂枝心中刚刚还有点心疼银子,这下被宋添财这么一夸,升起了一股得意,想着怎么也得把事情办成了,以后让万氏在自己面前低眉顺眼的,那场景想想就觉得高兴。哄好了陈桂枝,宋添财心中也很得意,果然,他拍马匹的功夫几年没练也是杠杠的。他就说,有他宋添财出马就没有搞不定事情嘛!看着时辰不早了,陈桂枝要去厨房忙活了。宋添财也没事干,就去厨房帮着烧火。陈桂枝今天买了肉还买了骨头还有一些肥肠,肉打算红烧,骨头熬汤,还要爆炒个肥肠。当然,素菜还配了两个。宋添财记忆中,陈桂枝烧肉不是太好吃,比煮白肉要稍稍好点。不过,家里不是时常吃荤腥,这肉烧的油腻腻的,自然是大受欢迎的。不过,宋添财却是不喜欢吃的。宋添财前世跟着爷爷奶奶住,从小到大都是在厨房打下手的。他奶奶手艺十分不错,宋添财跟着打了许多年的下手,也学到了几分。早年在外打拼,为了省钱,宋添财都是自己做饭。不过,后来成了暴发户有钱人,家里保姆就有三个,早饭,中饭,晚饭都是不同的人做的,还有应酬不完的饭局。在穿越来这儿之前,他已经很多年没进过厨房了。不过,为了不委屈自己的胃,宋添财觉得他不掌勺也可以动嘴说给陈桂枝听。改进改进伙食,是他现在的当务之急,吃惯了的美食的嘴巴,这两天可谓淡出鸟来了,因此,宋添财看到肉就想到了传说中的红烧肉。☆、琐事红烧肉做法宋添财大致还是记得的,这不,宋添财就拦住要把肉切片的陈桂枝道:“娘,儿子在镇上曾吃到过一道红烧肉,味道十分的好。我也问到了做法,娘,你今天给我做吧。”“行,今天娘也尝尝镇上人吃的和咱们吃的有啥区别。”这点小事,陈桂枝满口答应。宋大山让陈桂枝把肉切成肥瘦相间大拇指宽的肉块,然后放上大葱,生姜等大料在砂锅锅底,把肉放上去,在倒些黄酒放些黄豆酱。家里没有冰糖,宋添财就让陈桂枝放了一下黄糖提味。砂锅放在灶上煮开之后,架着柴火用文火慢慢的熬。差不多要一个时辰,才能把汤汁收尽,再放盐起锅,用碗装好,在碗上倒扣一个碗,最后,放在蒸屉上蒸上半个时辰。期间,陈桂枝又处理了大肠,用洋葱和辣椒爆炒了一下。宋添财见到辣椒很是惊讶,就算初中的课程上的少,他还是记得这玩意是舶来品。大秦好像是从北宋之历史才转弯的,按理说不该有这玩意啊。不过一想,这大秦本就和他所知的朝代搭不上边,历史课上的学问怕也做不得准,他也就不费这力气了。陈桂枝买的骨头是两文钱一根,上面的肉剔的干干净净,找不到一丢丢肉丝出来。宋添财想做个酱骨头吃也都办不到。没肉还吃什么酱骨头啊,他又不是铁齿铜牙。所以,还是陈桂枝用大锅把骨头熬起了汤,准备等骨头熬出汁水来,劈开骨头,吃里面的猪骨髓。茄子划开放在饭锅上蒸,宋添财还是比较喜欢吃米饭。陈桂枝今个特意做了大米饭,家里虽然有十几亩的地,每年收的稻子也不少。可宋家开销也大,一年到头吃大米的次数也有限。顶多给两个小的炖着粥,大人们也就是每次宋添财回来一起吃一顿。当然,从这一点就能发现陈桂枝的偏心了,怕儿子吃不到,就一定得等到儿子回来一起吃。他们平时吃的都是粗粮,一般就是加了大米也要添些其他的东西。毕竟,宋家八口人,一顿就要吃掉不少,陈桂枝是舍不得那样吃的。现在宋添财要养身子 ,又少了一小半的人,更为重要的是家里的地以后不用交税了,就这一点,都够他们一家一天吃两顿大米饭了。等空心菜烧好,红烧肉也在锅里蒸好了,宋添财想看看肉做的如何,亟不可待的把锅盖打开。热腾腾的的雾气从锅里冒出,陈桂枝接过锅盖,拿块厚抹布把锅里的碗端了出来。等把上面扣着的碗打开,就瞧见了色泽鲜亮,晶莹水润的红烧肉了,汤汁上铺满了小半层的油。宋添财看着就觉得味道肯定好,用筷子想夹一块尝尝,筷子一夹红烧肉就能戳进去,连皮带肉一整块放进嘴里,黏黏糯糯,入口即化,瘦肉不柴,肥肉不腻,吃得宋添财连连点头。宋添财自己吃的高兴,又夹了一筷子送到陈桂枝的嘴边。陈桂枝本来想等着宋小宝回来后一起吃的,不过,儿子一番好心她也不推辞,就吃了一块。嘴里说道:“添财,这肉虽然做的烦了些,可这味道确实是好吃。这肉吃进嘴里感觉都要化了,做给老人孩子吃最好不过。说实话,还是镇上的人比咱们庄户人家会吃,这肉也能吃出花样来。”宋添财笑了笑并没有说什么,陈桂枝做饭不是不好吃,只是宋家一直在吃食上很节俭。不说食材就是调料,陈桂枝都能省就省,这么一来,哪还有心思去在吃食上费心思。毕竟,农户人家的要求是吃饱而不是吃好。在宋添财的记忆中,这儿也就是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会花些心思弄些吃的,平时那些妇人做饭都是精打细算,自然是不会都费食材和调料的。宋大山抱着宋小宝很快就回来了,手里还拿着个篮子。宋小宝小小的手里捧着一个大大的梨子,梨子皮厚实,宋小宝抱着啃了半天,也就在上面留下两排牙印。陈桂枝上去抱下宋小宝,看着篮子里有大半篮的梨子,笑着说道:“这秋梨子倒是个大,也不知甜不甜。”宋大山憨憨一笑道:“这是添金今天去山头摘的,本来打算给小宝送来尝尝的。正好我过去,就让我给带回来了。”陈桂枝道:“添金这孩子还算有心了,那天等得空,我去杜掌柜太太那走一走,带些礼,也把添金这孩子说到酒楼里去做伙计。毕竟是你的亲侄子,他好了,咱们面上也有光不是。”宋大山听完陈桂枝的话,眼睛一亮,老脸笑的像菊花一样道:“桂枝,你说真的。这事能办成不?要是真成的话,添金的婚事也不会像现在这么难了。”陈桂枝听着宋大山有些怀疑她说的事情,心中不舒服了。扬头道:“你自己是个木鱼脑袋,就当旁人是你啊。要不是我和胡太太有交情,你那白眼狼老大能在酒楼能做得这么安稳。真当他是什么大人才啊,胡太太和我说了,胡掌柜本来想看在我们的情面上带一带他,让他做掌柜的。可他烂泥扶不上墙,算账也不行,应酬也不行,只能做做伙计领班。不然,以他干了十几年,怎么也不能还在跑大堂啊。也不怕你说,我原本就瞧着你大哥鼓动你吃亏,心里不服气,才不去多这事的。现在,添财给我说道说道,我想想也就算了。宋大山,我可告诉你,这次办事可是要出银子的,这银子我不和你大哥一家要是给你面子,你要是敢再烂做好人,搭理宋进宝那一家,我可就去跟你大哥要银子,看你这张脸往哪搁。看看是你亲侄子重要,还是你那白眼狼重要。”陈桂枝的喉咙一大,宋大山就耷拉下来脑袋,任陈桂枝说。等陈桂枝说完,才讨好的说道:“桂枝,我都听你的,不去管旁人,只管自己家,你放心吧!家里你做主,添金有了好前程,大哥大嫂也能念咱们的情。我脑子笨,还得你拿主意,你看咱们到时候送什么东西给胡掌柜。”陈桂枝给宋小宝擦擦口水,不大高兴道:“你急什么,总得等家里的事情忙好了再去找人吧。我说,你怎么不帮小宝把梨子皮给削好了,看看咱孙子,尽在啃皮了。感情这不是你亲孙子,你咋这么不上心呢。”宋大山很冤枉,这梨子是宋小宝走路上非得要拿的,他就是哄宋小宝给宋小宝磨牙的。哪还能真给他削皮吃啊,这秋梨子老,大人吃还行,给孩子吃就得再炖一炖,放些糖。陈桂枝这样说是有些找茬了,不过,宋大山嘴笨被说了也不知道回嘴,任由陈桂枝念叨。陈桂枝是个溺爱孩子的,不舍得说宋小宝,只说宋大山不会带孩子。她也是不会直接把梨子给宋小宝吃的,好声好气的哄着宋小宝道:“乖孙啊,奶奶给你做了红烧肉,好吃的很。这梨子奶奶给你在灶下炖一炖,你到时候就有梨子糖水喝了好不好。”宋小宝看看陈桂枝再看看手里的梨子,半响,才把梨子放在陈桂枝的手里,然后张嘴就道:“奶奶,吃肉肉。”陈桂枝抱着孩子进屋,宋添财已经摆好了饭了,还帮着宋大山倒了一碗先前抱回来的高粱酒。宋小宝撒娇非要坐在宋添财身边,陈桂枝哄他,宋添财倒是很干脆才把宋小宝接过来了。宋添财帮着宋小宝把红烧肉瘦肉部分挑下来,带皮的肥肉喂到宋小宝嘴里。宋小宝吃的眉开眼笑,嘴唇油油的,吃完了就开口道:“爹,肉好吃,比昨天的好吃。”陈桂枝听着宋小宝的话笑着说道:“还是我孙子嘴巴刁,这一吃就能挑出好坏来,以后啊,准是个享福的命。”说完,就帮着宋小宝夹了几块红烧肉放在他的小碗里。宋大山也是乐呵呵的,听着陈桂枝话,表情也十分的得意。举起碗,抿了口酒,也给宋小宝夹了块肉。慈爱的说道:“小宝喜欢吃啊,明天爷爷再去买肉让你奶奶给你做。”宋添财看着两个老小孩,心中感慨,难怪说小孩在长辈手里被溺爱的多。就如陈桂枝和宋大山似得,宋小宝说什么两人都能找到点夸一回,能把自己孙子看出花来。宋添财决定,家里已经有两个溺爱的爷爷奶奶了,他就得好好管着宋小宝,总得让宋小宝得怕在家怕一个人。不过,看着宋小宝乖乖吃肉,动着嘴一鼓一鼓的,小样子要多萌就多萌,要多可爱就多可爱。宋添财还是忍不住要多疼他一点,想着孩子还小,又没了妈,他要是再不对他好些,多疼爱些他,那宋小宝不是成了小白菜。哎,看来还是得和陈桂枝说说,以后让她多管管小宝吧。宋添财不过两秒钟就推翻了自己做黑脸的打算,很没良心的决定让陈桂枝来扮演这个黑脸。不过,在陈桂枝这百试百灵的宋添财却在这件事上没有半分影响力,多年之后,宋添财才明白,和孙子比起来,儿子那就是渣渣啊。宋家村里正办事还是十分有效率的,六亩祭田很快就买了下来,还找好了村子里的人佃租,说好了每年交多少粮食。然后,再统计宋家村有养子和比较困难的人家,做好这些,里正就到了宋家来和宋添财细说。这是宋家出的银钱,所以,宋大山和宋添财就比较有话语权了。宋大山是个老好人,几乎是坐在旁边听着,大部分事情都是里正和宋添财在说。宋家村这儿有养子也有几户人家,不过,大部分都是没孩子的人家收养下来以后养老送终的。所以,对着孩子倒是没什么苛待的。宋添财当时专门提出给有养子的人家补助主要是为了寒碜宋进宝,也是怕宋进宝的事情一出,让那些养子们日子不好过,怨怪到宋家来。到时候,舆论怕就要对宋家不利了。再者,宋添财也想转变一下刘采莲给宋家来来的负面影响。要说这次把宋进宝一家赶出去就能让宋添财消气也不大可能,依着他的脾气,最少让这对白眼狼尝尝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日子。可他却不能那样做,村子里最讲究人情世故。宋进宝这么多年在宋家村并没有做什么恶事,冯金花虽然在宋家挑事,可也并无大的过错发生。宋大山好面子,即使两个人对他不恭敬,他在外也都只有说好的,没有说不好的。而陈桂枝担心宋添财科举,怕坏了宋家名声会对宋添财有影响,自然也不会和外人道宋进宝夫妻不好,让旁人看笑话。这样一来,在众人眼里,冯金花虽然泼辣但却还算孝顺。宋进宝又是一番老实不争的样子,在旁人眼里冯金花的泼辣何尝不是宋大山夫妻有做的不公的地方,逼着冯金花争来争去。宋添财一开始发现宋进宝和冯金花对他没按见死不救的时候,是想让这两人一无所有的报官抓人的。可现实却不允许,原身本来就惹了官司,身子还弱,要是告官,即使最后把宋进宝一家弄进去了,可宋家能不能全身而退还未可知。就算碰上个好官,帮着查办了宋进宝一家。可宋添财现在活的好好的,宋进宝和冯金花一没下毒,二没人身伤害,只是把药倒了。宋添财身子骨病弱的根子还是先前那场大病,且倒药之事只有宋添财一个证人,这话的可信度尚且不论,要重判冯金花难度还是有些大。而宋进宝更是能推的一干二净,毕竟,他又没倒药,罚他就比较困难了。至于偷银子,宋家是能依着这点让冯金花吃几年牢饭。可要真这么做了,宋家把自己儿媳妇送进牢里,即使情有可原,也让人觉得凉薄无情。加上宋进宝的养子身份,更是能引起旁人才揣测,宋大山夫妻都要被人质疑一番。而宋进宝则是可以把事情都推到冯金花身上,宋家要再对他做什么,倒是把他衬得可怜了,毕竟,这银钱从头到尾他都可以说不知情。如此一来,宋进宝得不到惩罚,说不准还得留在宋家恶心他们。宋添财本就被断了科举路,家里老的老小的小,再有个凉薄自私的名声,在村子行事怕是不易了。所以,宋添财才准备私了。把宋进宝的名声弄臭,再把他们赶出宋家,也就是目前对宋家对他最好的路子了。至于以后,只要宋进宝不来惹他们,宋添财也不会赶尽杀绝,只当他们是路人。可若是他们想对宋家人不利,那就新帐老账一块算,发发心中的火气。作者有话要说:看到评论中有亲奇怪为什么对宋进宝一家轻轻放下,就在文中稍稍解释一下。宋添财刚刚穿过去,身子又弱,宋家名声先前又扫地,宋进宝夫妻平时也没犯大错。宋添财想整死他们怕是不能够的,而且,宋添财病弱的起因还是先前那场大病,而宋进宝夫妻冷眼旁观,在旁人眼里只是良心问题,并不能对他们做什么。至于倒药,宋添财死了,那冯金花才能算害命。现在没有造成严重后果,也没有既定证人,怎么定罪却不好说。比如,一个人倒了生病人的药,但那个人没什么事,众人知晓之后,顶多责罚她一顿,不会为此而要了这个人的命。冯金花这事做的是过分,可宋大山能想到也就是休了她,并没有要她偿命的意思。宋进宝事事都没插手,要怎么证明他有害宋添财的意思就是个大工程。这样的事情,刚刚穿来,人生地不熟的宋添财只能选择相对危险性小的,可行性大的方案实行。所以,这才把宋进宝一家赶出去了事。我的解释是这样的,思路也是个人的,大家有建议和疑问可以留言,我尽量把自己的思路和大伙说一下。谢谢各位亲的支持啦!☆、胡搅宋家村总归有二百三十二户人家,算是在周围村落里毕竟大的规模了。而这两百多户人家,如宋家有田有地能有余钱供孩子读书的人家算是家境殷实了,而更多的人家也只能图个温饱,当然,也有不少连温饱都不能保证的。如最后一部分人,宋添财和里正商量,每年都用祭田出产的粮食补贴一点给他们。虽然不能彻底救了他们的穷,可也能缓缓他们的急。至于具体给多少,就要按每年的收成来安排了。里正在村子里还是比较有威望的,对祭田的事情十分的重视。认为这件事情要是做的好,也能带动村子里其他的富户人家为村子做贡献,宋家村那些贫弱的人家也不用过得那么可怜。宋添财是秀才身份,又是出资人,就很得里正看重了。细细的和宋添财商议祭田的事情,每每宋添财帮他把设想的问题给轻描淡写的给解决的时候,里正对宋添财的评价就更高了一分,对着宋大山也是好话连连,捧的宋大山脸都笑成了菊花样,干坐着也乐在其中。为乡里乡亲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宋添财是从不吝啬的。前世,他有了大把的钞票之后,为乡里乡亲做出钱出力从不含糊。他想的也简单,自己都是乡里乡亲看着长大的,有钱了,给大伙做些好事,总能让人念一句好。不然,旁人一提起他来,就道,那个暴发户啊,一有钱就忘本。宋添财可不兴被人这么说,而且他坚信,多做好事总是不会错的。当然,事实也证明了宋添财的钞票没白花。每年回乡祭祖,村子里的家家户户对着他都是好话连连。虽然有巴结的成分在,可也有他宋添财确实为家乡做了贡献,他收起这些好话是从不谦虚的。而因为他的豪爽大方有良心,政府们都喜欢找他拉投资搞赞助,后来,他还混上了全市十大杰出企业家的名声。有这样好的事情落在宋添财身上,宋添财对于慈善和公益活动那叫一个热心啊,就快赶上他对挣钱的热爱程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