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0章 救市之作
作者:姬朔      更新:2023-04-29 02:42      字数:2042
  周二早上。老熊爬起床第一件事,不是洗漱吃饭,而是打开手机看悬疑家票房。周一是工作日,票房数据明显跌落许多,但也来到5300万这个数字。比起首日次日的2亿当然相差甚远,可位居第二的那部电影票房不过1400万。在当下的电影市场,悬疑家没有竞争对手,如巨无霸般收割着票房。这或许挤压着其他电影的生存空间,说不定那些电影背后公司正在跳着脚骂。但是对于院线老板和不存在竞争关系的电影公司来说,它的存在让人兴奋。它不仅带动了冷淡的电影市场,毫不留情地啪啪打着那些唱衰华国电影市场的人的脸面,也给那些在惨淡春节档后信心疲软的电影人,注入一针强心剂。还有那些用心做好电影的人,前几年他们总是怀疑在华国做好电影是不是行不通,不然为什么那些一团糟糕的烂片能得到观众青睐,他们辛辛苦苦拍出好电影却无人问津?现在,悬疑家用现实向他们证明,市场正在回归正确的认知,而所谓正确认知,就是好电影会被市场眷顾,烂电影只会被观众淘汰。它是当之无愧的救市之作。明媚的春天似乎到来了,对此,老熊也是乐见其成的。作为影评人,他衷心希望好电影能闯出一片天,一改过去劣币驱逐良币的境况。这也是为什么他对悬疑家有种强烈的与有荣焉感,就好像一名精神股东,每天打开专业数据平台,看到电影票房上涨比谁都要高兴。确认完最新数据后,老熊又翻看了一些相关的报道,各大新闻媒体的报道都是正面的,还有几家官媒也发夸奖这部电影,带的关键词不乏“救市之作”这类美称。老熊看得高兴,回到手机主界面,正好看到社交软件里的影评人交流群,消息已经来到99。这不算奇怪,这个群有上百人,里面的大部分都是华国电影评论学会的成员,也包括老熊。华国电影评论学会隶属官方,是由全国各地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学术团体、出版机构的专家,以及活跃在媒体和互联网的影评人组成的专业电影评论组织。而这个交流群也是学会成员们所创立的众多交流平台之一,不算官方,但里面也算是大神济济,还有好些位资历、水平远超老熊的专家潜水在其中。老熊平时也喜欢在群里跟别人交流,像是上次从悬疑家的点映会回来,群里不少成员去看了点映的,都忍不住在群里热烈讨论。最近点映首映过后,新一波讨论再次来袭,消息刷新了上千条,只是老熊最近两天都在忙碌整理影评稿子没来得及看。他本来抱着乐呵呵的心态想要进群跟大家聊聊天,结果点进消息界面,就看到有人在那里大放厥词地批判:悬疑家就是部云里雾里故弄玄虚的电影,这种电影也能成为票房冠军,还什么救市之作,也不知道现在观众是不是眼睛不行!老熊当场看得心梗,点开这个人的头像,发现这也是个群里的老成员,却不知道今天是被戳了哪个痛处,居然酸得这么厉害?群里的都是化人,大部分都不想理会他,实在忍不住才问了句:你看过这部电影吗?这人立马开始蹦跶:我当然看过!就是看了才不懂啊!现在烂电影也能吹成经典,王导就是厉害,资本就是无敌,以后要都是这样的“经典”大行其道,我看华国电影的前途堪忧!老熊撇撇嘴,动手指留言:你的意思,是今年春节档的电影背后就不是资本?对方似乎被噎了下,半晌才气愤地用力敲键盘回应道:自家孩子就是要多打打才能成器!你们作为影评人一味的吹嘘能有什么好?华国电影本来就赶不上欧美电影,这下被你们吹得不知天高地厚,怕是连现实都认不清了,以后还怎么发展!老熊“虚心”回复:那您有什么高见?对方没听出内里真意,得意洋洋地答:当然是好好学习欧美的先进电影工业,像是悬疑这类电影,质量也至少要跟米国的黑夜杀机看齐,baabaa老熊懒得看后半段,他看第一句就知道这又是个欧美电影的无脑吹。其实这种人在华国的影评人圈子里还真的不少,毕竟前几十年大家看到的电影都是欧美先进发达工业下的产物,华国电影天生落后人家一大截,正确认识到彼此间的差距也是应该的。可是总有那么一些人,对这种差距的认知已经到了“疯魔”的阶段,甚至上升到只要是国外电影就是好,只要是华国电影就是烂的地步。像是现在正在跳脚输出观点的,就是这类人的个中翘楚,反正对他们来说,自家米饭不好吃,别人家的屎都是香的。老熊也不想与他多废话,利落回了句:可你说的黑夜杀机,在华国票房才刚破亿吧。平平淡淡一句话,细看过去,字字都是无声的嘲讽。某人口中的经典片,整体票房还比不上悬疑家的首日票房。打脸不?对方显然有些伤面子,半天才愤愤回复:人家在北美市场成绩好!老熊反问:票房多少?这人终于恼羞成怒:票房又不能代表一切!老熊:去年拿了几个奖?这句话可谓是把对方话口堵得严严实实。眼看对方一直没有回复,老熊以为这是认怂了。结果久不上线的管理员突然冒泡,说把刚才那家伙踢了。这人背后的公司就是去年引进黑夜杀机的,结果票房惨淡,公司亏惨了,估计对悬疑家嫉妒着呢。管理员跟群成员淡淡解释道,群成员纷纷哈哈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