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节
作者:初吻江湖      更新:2023-06-15 09:37      字数:3014
  他们这边跟那个庶子的势力都争抢的厉害,清流一派也跟着瞎搅合,闹得这个监察御史之职,还没确定人选呢,就已经是满朝风雨的了,就连父皇都跟他说,这个位置他都不知道要给谁好了。如今好了,他们得不到,那个庶子也甭想了,最后,也是最主要的,清流一派素日里只求自保,如今,抢了那庶子想要的位置,看日后他们还如何两不相帮!“这个莫先锋啊,还真是个人才!”佟炎修难得开口夸奖人,不过莫天涵这事儿干的的确是漂亮,万民伞啊,整个朝堂都没人能获此殊荣,清流一派估计都乐疯了,那群人说好听了就是清廉,说不好听了,就是一群读书读傻了的,自古夺嫡之争哪里是能避开就算了的?虽然说他们为官清廉,却最重自己的那点儿好名声,如今好了,他们在春季灾灾时就布下的局,就等着这些清流们来上演了!一旦让清流们知道户部如今的粮库状态,呵呵,不发飚才怪!尤其是他们这会儿正是扬眉吐气的时候,非得跟那个庶子的势力死磕到底不可,虽然他们为人迂腐,却是更能刚正不阿啊!“等奏折一到达,本宫就立即跟父皇提议,这王逸晨,可是个把好刀!”太号殿下看完了信,就地烧了,这是密信,他们每次看完都会销毁。“是,殿下可以凭借这次机会,夺回户部的主权。”“嗯,那个庶人也太不知好歹了,竟然敢动摇到国本,粮库里到底还剩下多少粮食,他自己心里没数么?一旦有个意外,他拿得出来粮食么!”不提还好,一提到这件事情,太子殿下就一肚子的火气。户部的粮库不是那个庶人的私人库房,他也是最近才得知,这几年,三皇子都要把户部到腾空了,户部尚书是他的外舅,还是他的岳丈,宫里有他爹爹兴风作浪,他外舅就在户部搬动挪西;他就在朝堂上跟自己作对!户部,一直都是他们最忌惮的地方,当年也是迫不得已,才丢了户部,因为那个时候他要救莫天涵,而三皇子要求的就是要工部和户部两个地方!三皇子大部的银钱,都是出自这两个地方,用来拉拢各种势力,包括皇亲们在内,一年得到的三皇子的孝敬,可不少呢!而且三皇子自己还在外开府,干什么都方便不说,别庄上还养了五百的私兵,虽然挂的名头不是私兵,而是别庄上的护院,各个人高马大,虽然顶着个护院的名头,但是你见过哪家护院还配刀弓的?又不是在边关居住,盛京之处,天子脚下,还能有人敢抢别庄不成么!可是就是这样,他们却一直抓不住证据,幸好他们还有些眼线在户部,这才得了最新的情况,就等着收了秋粮之后,就可以收网了!毕竟每一年,收了秋粮之后,军部的人就会来领边防军需要的给养,那可不是一笔小数目!就凭借那个新上任的户部书记员外郎,这段时间的各种小动作,他们就敢肯定,户部的粮库如果让给军部支付完了一年的口粮之后,也就所剩无几了!而那个崔文明,是个不知好歹的东西,他卡别人卡习惯了,到时候肯定也会趁机卡军部,就等着军部的人收拾他吧!一旦军部的人插手了,势必会引起皇帝的注意,他们就要看看,那个庶子要怎么隐瞒下来!又如何收场!盛京的水,被莫天涵在远程指挥之下,逐渐的浑了起来!三天之后,江南道御史言官的奏折纷纷到达,皇帝在御书房里看了奏折之后,连叫了三声好!“这王逸晨果然是个能臣干吏!治理地方上的百姓这么拥护他!”皇帝笑呵呵的喝了口御茶。“父皇说的是,儿臣都听说了,据说当日还下着秋雨呢,百姓们都是自发去送行,没人因为风雨阻挡而不去的。”太子殿下适时的说了几句。“是啊,为官一任,就得像王逸晨这样的才是。”皇帝心里宽慰的不得了,这么好的官员啊,他自然乐于见到啦!“王大人当年下放到善水府,走的时候就说了要好好放牧一州府的的黎民百姓,为父皇您疏通南北水陆,他如今任期满了回京,您可得给他个好职位,这么能干的臣子,可不能埋没了。也让这满朝臣工们都看看,人家是怎么做到的,给他们树个榜样。”太子殿下趁机提一下,为即将发生的事情做些铺垫,这把刀,可得用在刚刃儿上才行!“对对,太子说的深得朕心!”觉得太子说的在理,这么优秀的榜样,不给些实惠的东西,还真是说不过去!皇帝如今就喜欢看江南道的御史奏折,里面全部都是说的王逸晨的事情,最关键的是,王逸晨不是盛京的官员,而是外放归来的,虽然他知道这个王逸晨是清流一派的人,但是他就喜欢的是清流啊,他们实行的是中庸之道,他不必防着他们啊!其他的势力,他还得平衡一下,不能任其做大,清流们就不用他操这个心,因为他们是讲究两袖清风,追求的是流芳千古,所以皇帝只有对清流们没防备心,更不会打压他们。毕竟如今的江山还是他的,百姓们看的也是他这个皇帝,而不是关心哪个势力如何如何!而另一边,三皇子也接到了消息,摔碎了手里的茶杯,气得脸都青了:“万民伞?什么东西!竟然成了宝贝了还!”“殿下息怒,不就是个平头百姓们送的东西么?能顶什么事儿啊!”工部尚书也在这里,知道了事情之后,第一时间来跟三皇子说了,同来的还有户部尚书。“蠢货,这个东西可是当地百姓们送的,好你个王逸晨,这开春刚给本皇子一个巴掌,如今又想回京来跟你们争监察御史了!”“怎么会?”这会儿工部尚书急了:“监察御史可还没最后确定呢,这支部的候补官员,大大小小上百人,哪里就由得他们清流的人上去了”“就凭那把把万民伞!的确,王逸晨一到了京里,立即就被皇帝召见了,还带了万民伞进宫,皇帝看了万民伞,又听了王逸晨说了当时的情景,狠狠地赞誉了一番,又赏赐了许多的东西给他,出来之后,更是得到了同窗们羡慕的眼光和一片赞扬,到了家更是接到了恩师的帖子,让他回来之后过府一叙。他的恩师就是老太师姬宏伟,已经隐居了六年之久,平日里连那些在盛京的弟子们都无缘求见,如今他却能接到帖子!一时之间,王逸晨成了盛京炙手可热的述职人员!而且虽然皇帝还没有最终下达任命的圣旨,但是已经有多人都看得出来,这监察御史之职,肯定非王逸晨莫属了!明摆着的,这么高的官声,又有治理的经验,除了王逸晨,还能有谁更能胜任监察御史之职?就连那些候补官员也都明白,这位置,他们是没戏了!不久之后,秋收之前,在立秋的大朝会上,皇帝陛下下了明旨,任命王逸晨为本朝十位监察御史之一,御赐金牌一面,有专断专奏之权。174搬家善水府盛京里的水慢慢的浑这,莫天涵却是带上王奇和王瑞还有江哥子和蓝哥子来了善水府,跟胜叔交办了过户手续,又跟原房主交了钱,那座别院就成了他的了。房主给了钥匙就走了,莫天涵带着四个人来到新的家,里面依旧,什么东西都没动过,就是落了些灰尘。江哥子和蓝哥子负责打扫,莫天涵就带着王奇王瑞出去置办家什,虽然说大件都不用买了,但是棉被褥子、茶壶水盆之类的,还是得自己去张罗。三个人逛了两天的西市,才将要用的东西都弄了回来,莫天涵又在各个屋子里,盘了土炕,这回王奇和王瑞学会了盘炕,三个人就是比一个人干的快,而两位哥子则是将家里该收拾的都收拾了。厨房依然是莫天涵亲自设计的,把原来的都扒了出去,自己弄上适合使用的锅灶和碗架子等东西。就连那三亩地,都让两个精力旺盛的大小伙子趁着无事的时候,给杂草都拔了,然后江哥子就趁机撒了些小茉籽儿进去。莫天涵估计等他们都搬来了,这些小菜也就能长出来吃了……。清扫了七八天才弄好新家的一些必要物品,莫天涵把四个人留了下来,自己回了镜水县接人。王奇和王瑞除了可以看顾家里,还得负责跟这里的暗卫们联系;而江哥子和蓝哥子还得收拾些犄角旮旯的的地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