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无奈
作者:玄凌      更新:2023-06-15 08:20      字数:5724
  合章章节名留下“看来此事不是表面看似的简单。”李若惜紧急地问道“赵家那边有什么情况”赵信进了县衙大牢,若真如她料想的那样,楼氏一定没好日子过。王氏可没她想的那么深,只要她的孩子平安了好,随即摇头说道“昨天一天都守着你,哪有时间顾别人。”李若惜嗯了句,担忧之心油然而起,“这二公子出事了,赵家应该有动静,一会让大宝过来去趟赵家看看,我怕这楼夫人出会什么事。”这可是赵信交代她的照顾楼氏,可没想会以这种形式照顾楼氏。“嗯,那我这去把大宝叫来。”王氏说着起身要去,李若惜按住她,说道“让桃儿他们去即可。”“这样也好,他们腿脚快,那我去吩咐一下。”王氏走了出去。大宝来后,李若惜吩咐他去赵家打探消息,大宝去到赵家村时才知道,赵老爷死了,而楼氏在他打探后才得知,赵家以气死赵老爷为由赶出了赵家,千辛万苦在高山街找到楼氏,可她却死活不肯跟大宝回樟树里,还一脸防备,不让任何人靠近,还好在高山街遇了拉货的四顺,俩人二话不说便把楼氏架了车。楼氏坐在车,一点也不老实,总想跳车,好在大宝力气挺大,死死按住楼氏才未让悲剧发生。两人把楼弄回樟树里张家,楼氏还在反抗,李若惜见坐在地满身是伤的楼氏,一天时间便蓬头垢面、衣衫褴褛哪还有半点二夫人的样子,不过,倒还保持着夫人的那份傲气,一双眼睛像有仇似的死死的瞪着李若惜。这倒让李若惜想起,第一次遇见她时的神情,与现在无二般,显然是不待见她,李若惜不想与她一般见识,说道“首先我为我的行为先向夫人你道歉,因为脚受伤的原因不能下地,只好在床给你行礼了。”说完,向楼氏鞠躬。楼氏冷哼一声,脸一瞥显然不接受,李若惜也不急,问道“是不是我哪得罪了夫人,所以夫人不待见,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加这次与夫人是第二次见面吧”她不清楚楼氏对她哪来这么大仇恨。既然她问了,那她楼馨兰也不客气了,把积攒在肚子里的不痛快,一股脑倒出,“你少在这假惺惺的,如果不是你我的信儿不会被人笑话成断袖,也不会招人多次退亲,如果不是你我的信儿不会代你去县衙受过,你敢说这两件事与你无关”原来如此,怪不得第一见她时,眼神透一股疏离原来这因为这个原因,不过似乎退亲的事已经过去很长时间了吧,怎么跟她有关了,要说赵信被抓去县衙的事她承认跟有关,抵罪自然她也承认,她很感激,她是一个有恩必报的人绝对不会此赖帐,赵信的好她会记在心里,来日一定会用行动说明。望着脸带恨意的楼氏,李若惜说道“夫人为这些恨我”“难道这些还不足已让我恨你”楼氏满心满都恨地说道“你知不知道你毁了信儿一生的幸福”李若惜浅浅一笑,轻描淡写地道“夫人连自己的儿子都不信,却相信外面的流言蜚语,我真替赵信感到悲哀。”“你这话什么意思”楼氏目光射利光,像无数刀子划在李若惜的身。“我只想告诉夫人,要相信自己的儿子,赵信是个好人,我与他之间什么也没有,他纯粹是想帮我,恰好被人给利用了罢了,没想到夫人却相信了,我也替你感到悲哀。”李若惜毫不客气地道,像她这样的人得打击打击,不然,还以自己还是大户人家的夫人呢。楼氏被她说的没了脾气,进入了深思,她虽然没什么脑子,在赵家被赶出来的时候饶氏曾说过此话,这么多年若不是有赵光年护着她早被饶氏害死了。见此,李若惜心生一计,向一旁的王氏说道“娘,去把赵信留下来的钱拿出来,楼夫人要留还是要走请随意,我们不能勉强,但出了这个门若出了什么事,我不再负责。”她相信只要楼氏走出这个门,很有可能再次受伤乃至更严重的后果,赵信只要没死饶氏是不会放过这种挑拨的机会的,所以她必须得把楼氏留下来,但想她留下来却不能用强,如今以退为进恰到好处。这时王氏已经把余下的二百两银子拿了出来递到楼氏面前,楼氏望着那包钱心挣扎了许久,始终没有接的意思,她该是想明了什么。李若惜这才叹息一声,给楼氏台阶下“你好好在这住着,你儿子会没事的,今日一早郡守那边来了人,已经带人去作证了,我不敢保证一点问题都没有,但我可以告诉你他不会死。”“你的意思是,算他没有杀人,也不可能回来”楼氏瞪大眼睛看着李若惜,那种神情饱含着疼爱与渴望。“可以这么说吧,至少得判个失职之罪。”李若惜坦然地道,虽不想另她失望,可不能骗她,骗她的后果不可估量,这个情她是欠定了,失职之罪最轻也得发配边疆,即便有郡守这个后盾也不能幸免,这是国法。楼氏明显难以接受这样的结果,精神顿时崩溃,看着李若惜泣声道“那没有别的办法了么”李若惜摇头,赵信这是替他受罪了,这份恩情她一定会铭记于心,来日定当厚报。楼氏留下来后,张家把唯一剩下的一间杂房给腾了出来,因没有床,只好临时架了一张简易床,等日后木匠做好了在换新的,楼氏这么给安排下来了,这几天没怎么闹情绪,估计是相通了。几天后县衙那边果真传来消息,赵信被发配的事情成了事实,楼氏站在张家屋后的水库哭了许久,李若惜透过窗户能看到这一切,只是她的脚真的动弹不得,不然会前好好安慰一番。不过,李若惜很快便找到了安慰的方法,楼氏是妓院出来的,琴自然是懂的,李若惜让王氏把琴拿了过来,放在大腿面弹了起来,一首女人花相信楼氏能喜欢。果然,楼氏听到琴的时候便缓缓的转过了身来,看向琴声传出来的地方,李若惜当作没看到她,认真的弹奏,不想让她认为她是故意弹给她听的。一曲弹奏完毕,楼氏站在窗户外,柔声道“曲调很美妙,但弹奏的很一般。”李若惜失笑,“未经过专业的教导自然演艺方面欠缺些火厚,不过,我听说夫人可弹的一手好琴,不如今日便弹奏一曲如何”总算是找到了共同话题了,这几天想与她聊天却找不到共同话题,令她很是苦恼。楼氏笑了,笑的有些悲切,缓缓地道“好,你等我进来。”果然是爱琴之人,没一会楼氏便走了进来,李若惜把琴递过去给她,楼氏将琴放回原来的琴案,坐下后,手在琴弦拨弄了几下,试了一下音色,接着李若惜弹的那首女人花弹了起来。果真是高手,她这个二十一世纪,学了十几年的人,在别人眼前是高手的人到了古代也只不过是入门而已。这些日子以来是他们相处的最融洽的一天,虽然彼此心各怀心事,但也算是苦作乐吧。这天下午,张家还迎来一人,这个人是前几天来的那位副将,他原以为把事情处理好这件事算完了,可最终还是逃不过来高山亭当求盗的事实。此刻,他已经换常服,极不情愿的站在张家门口,险些吓着王氏,后来说明来以,王氏请他入房内,这次他倒不客气了,一进房便选了个位置坐下,未待李若惜开口,公孙复板着个脸,先开口道“在下复姓公孙,单名复,你可以叫我公孙,也可以叫我公孙复。”李若惜望着他阴沉的不能再阴沉的脸色,险些没笑出来,他这是来向她报道来的么真是妙哉,堂堂郡守身边的红人竟然成了她一个小里长的下属,传出去还不成为一段千古佳话,随即调侃道“你是郡守派下来给我当打手的”公孙复闻言,下巴差点掉在了地,好歹他是郡守身边的副将,经他这么一说他还不如一个小里长了,不过,公孙复向来不爱废话,对她的调侃也没当回事,干净利落地道“我只负责你的安全,别的我一概不管”李若惜点头一笑,“哦,那是保镖咯”公孙复虽不愿意承认,但还是点了点头,说道“要是没什么别的事了,我回亭部了。”他这辈子什么时候受过这种窝囊气了,堂堂一个副将竟然向乡村最小的乡官报道,脸丢到姥姥家去。“既然来了那用过饭在走也不迟,也不差这一会了,你要是这样走了,乡亲们一定得戳我的脊梁骨。”李若惜露出一脸无害的笑容,当作没看见他随时可能爆发的怒火。这时张家的饭菜已经桌,公孙复也不好拒绝,只是垂在下面的手紧了又紧,好在李若惜没跟他们同张桌子吃饭,不然,他不敢保证会不会伸手掐死她。只是,他似乎失算了,吃过饭后,李若惜强烈要求让他抱她出去吹吹风,这么多天了,她都是在床渡过的,连想方便一下都还得王氏搭手才能做的到,好不容易逮着一个有力又能指挥的人,怎么能说走让他走了呢。公孙复抱着轻盈如小鸟的李若惜,真想这样把她给摔在地,不过,他只是心里想想,事实他哪敢啊,她可是他们郡守看的“人才”,也不知道他们郡守是哪根筋搭错了,竟然会觉得这样的窝囊废是人才,当里长那么长时间了,连个最简单的税收都收不好,还人才他倒觉得像废柴。公孙复在心里吐槽的功夫,已经把人抱到了水库岸边,李若惜并不知道那么短的功夫他竟然想了那么多,而且都是贬她的。李若惜看只有膝盖高的水面,有意无意地道“你说在这水库搭个凉亭该有多好。”闻言,公孙复顿时明白过来,眼前的人这是想让他堂堂一个副将帮她搭建凉亭真想一剑消灭她。李若惜望着他放在腰间的手,有种挑衅地意思,望着平静的水库,淡淡地道“你来时郡守一定吩咐过让你一切都听我的吧”不然呢,让这种倔脾气的人来是来捣乱的么被李若惜猜,公孙复连看她一眼都省了,直接面向大山,一言不发,不说话自然是默认了,他来郡守确实有这样吩咐过,是怕他不听令于眼前的小里长,他辈子到底是造了什么孽,这辈子竟然轮被一个小里长支配了。“其实你也不必如此,我让你做的事也很简单,是帮我实现一下愿望,起在战场厮杀简单多了,而且只流汗不流血,多轻松啊。”李若惜轻描淡写地道。公孙复恨的牙痒痒,在他看来这是一种侮辱,他宁可战死杀场也不愿干这种搭建凉亭的奴役,在燕国只有奴役才干这种活。“你连这点小事情都不愿意做还能做得了什么”李若惜很不客气地道,很怀疑他这个副将,只会在战场舞枪弄棍,即便是打下了一个城池,估计他第一件事是庆功,而不是抚民。公孙复冷哼一声,“我只想在战场杀敌。”果然只是一介武夫,李若惜一笑,虽然她的资历也不高,但不禁想考考他,说道“如你攻下一座城池后,你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自然是与兄弟们大吃一顿,防守好城池。”公孙复想也没想地道。“那有民怨该如何解决你攻下的城池应该都是外民吧,你觉得他们凭什么服你,如果闹起来了你该怎么办”李若惜好似已经想到了他将要怎么回答了。“杀一儆百。”公孙复朗声道“那些弱小的百姓没有一个不是贪生怕死的,军队所到之处,没有一个赶出门的。”李若惜对他的做法不敢苟同,于是又问道“好,你用军威震慑住了百姓,百姓只是面服心不服,我最后再问你一个问题,你当兵是为了什么”闻言,公孙复开始沉思起来,在心里问了无数遍他当兵是为了什么,最后他仍回答他心所想,“自然是报效朝庭。”“那请问,朝庭是由什么组成的又是谁在养活这些人,乃至你们这些战士”李若惜望着他正色地道。这个问题是公孙复从来未想过的,他以前总觉得有朝庭才有百姓,现在从一个小里长的口说出这番话来,他才真正认识到他们当兵真正为的不单单是帮燕王平定天下还有保卫家园,保卫一方百姓,有了百姓战场的战士才不会饿肚子,有了百姓队伍才会变的壮大。“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会听令于你,不过,丑话得说在前头,对于那些地方恶霸我绝对不会手下留情。”公孙复勉强算是服软。李若惜点头表示赞同,她也不会对地主恶霸手下留情,眼下她的脚虽然不能走了但并没妨碍到她的脑子想问题。赵家到现在也没有来收税,也不知道饶氏又在打什么算盘,不管怎么样,解定的事情自然不能变,眼下有了公孙复,相信办起事来,绝对赵信那时候快,第一他的身份摆在那了,郡守的副将听命于她了,谁还敢惹她,所以得脚的伤好一些,便开始修平南坡那片田的水渠,顺带把路给打通,田间小道至少得通行独轮车。公孙复与大宝还有冉贵秀他们这些天在山砍树,材料差不多后,李若惜递给公孙一张平面图纸,说是平面图纸倒不如说是一张她想象出来的画,画画的是建设好后的风景。公孙复真没想这小里长还真多才多艺,来到樟树里这段时间,他算见识了她的学识,琴、棋、书、画,如今差一个棋没展示了。然而,棋也是李若惜最不想展示的,因为下的太烂。凉亭的修建预期的快了很多,这时已经是入冬了,天气以往要冷的多,李若惜的脚已经拄着拐杖能行动了。这日她让大宝去通知村民开会,这也是她来古代的第一次会议,她让村民来只是想看看到底有多少人愿意修路,当然不管他们有多少人愿意修都得修,她不能让樟树里一辈子窝在这个山沟沟里,得不到更好的发展。晚,来的人并不多,周姓内亲不用提了,外姓很多人不是不愿意有一条通向外面的路,而是他们怕赵家,现在他们手的田都归赵家所有,赵家到目前为止都未前来收税,在他们心里赵家是好人。见时间差不多了,而人来的少知又少,不外乎是那几家铁杆支持者,李若惜这段时间做很多准备,为了给孩子更好的学习环境,已经有了黑板。她现在坐在黑板前,黑板画的是一张平南坡的大致识别图,一条大路穿过田间通向村里,李若惜点着那条路,说道“首先,我们得有一条路,这条路我们一时半会也修不出去,只能先打通田间与村里的道路,这样才能更方面的运粮,特别是双抢的时候,再者是田间的水渠,有了这些水渠才能必免邻里间的纠纷,以后不会再因为,肥水流进外人田等发生争吵,如果修建好后再有类似的事发那这一个人是故意找茬给我添麻烦了,当然,也有意外,大家觉得这个见意怎么样,可以说说你们的看法。”“我同意里长的看法。”这声音一听知道是冉贵秀,李若惜没好气白了她一眼,一摆手,“这个不算”闻言,在场的几个妇女乐呵呵的笑了起来,笑声停止后,坐在最前面的周郎问道“我倒没有什么见意,我是想知道条路最后往哪出去”“赵家村。”李若惜轻轻吐出三个家,留意着他们的神情。大家都愣了一会,周郎又问道“从赵家村出去,这做崖你打算怎么处理是填还是绕道还有是樟树里与赵家村对面的崖壁都是峭石,你不会让大家用锤子一锤一锤的敲吧”他是相信他的,如果没有办法他不可能修路。李若惜微微一笑,早料到有此一问,说道“我给大家讲一则愚公移山的故事,话说,这个愚公家门前有两做大山,一座叫王屋,一座叫太行,阻碍他家出行,愚公便说服家人挖山,他的邻居智叟笑他太傻,说这么大的两座山凭你们一家人挖到何年何月才能挖完;愚公却说我家有儿子,儿子死了,还有孙子,还有子子孙孙,何愁挖不平。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决心没有干不成的事,所以大家要相信自己一定能行,为自己的子孙后代做点事。”aa2705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