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节
作者:馒头不是馍      更新:2023-06-15 08:15      字数:6383
  不过以朱冼同萧逸之的关系,萧逸之有这样的反应也是应当的。谢峥嵘看到白言蹊在,走过来想要搭话,临走近了却发现情况似乎有些不对,连忙拉了一个相熟的人打听情况。“老陈,这灵堂中是怎么一个情况,怎么大家的脸色都不对?”‘老陈’低声附在谢峥嵘的耳边答道:“你还看不清楚吗?在那里站着的女官不知是什么来头,身后跟着陛下面前的红人,三言两语就将人唬住了,莫将军府里的管家到现在还在那里跪着呢!刚刚那老管家把好话说尽,那女官就是没说一句让人家起身的话,瞧那周身的凶悍劲儿,看着就让人害怕。”谢峥嵘无言以对,他好想扒着‘老陈’的耳朵问一句,“你从哪里看出来她周身都是凶悍劲儿的?”明明之前他接触的时候,这白博士还是很和善的好吗?探寻的目光朝白言蹊看去,谢峥嵘脸上的笑容僵硬了三分,好家伙,今天这白博士果真是绷着脸,一张脸黑成了砚台色,全身上下写满了‘生人勿进’,杀气腾腾地站在那里,冷气直往外冒。谢峥嵘揣着一肚子疑问走到白言蹊身旁,拿出这些年当国子监祭酒时练出来的标志性笑容,同白言蹊打招呼,“早。”白言蹊看一眼谢峥嵘,微微颔首,从袖中将早已准备好的《国子监改制规划及建议》拿了出来,交给谢峥嵘,“当日我所说的东西都写在上面了,不论是学籍还是学制,亦或者是学分,上面都有详细的介绍,想必谢祭酒看完之后肯定能明白。”谢峥嵘大喜,如获至宝般拉着白言蹊千恩万谢,看得那些官员将腰身又弯了几分。国子监祭酒可是棺中老翰林的师弟,同为学官的他与棺中老翰林臭味相投,脾气一模一样,在朝堂上都敢同皇帝叫板,文武百官有几人敢与这俩师兄弟撕逼?没想到堂堂国子监谢祭酒居然主动打招呼!这女官定然有大来头!谢峥嵘喜滋滋地将白言蹊给他的那一卷纸交到身边小厮的手中,千叮咛万嘱咐,让那小厮一定要将东西平安送回国子监,听得众人一脸黑线。早先同谢峥嵘搭话的那‘老陈’点了点谢峥嵘的胳膊,又指了指地上跪着的老管家,想让谢峥嵘帮老管家说说情,毕竟在他们之前来时,老管家的照顾挺周到的。谢峥嵘应下,正在琢磨该如何对白言蹊行劝,突然听到白言蹊开口,“管家,此事与你无关,你无须跪着。现在去找一间客房,将徽州书院院长萧逸之安顿下,我亲自去见莫诉。”那老管家起身时已然老泪纵横,连连点头,“老奴这就去安排。”他倒不是心中有多么害怕,实在是因为一把老胳膊老腿,在地上跪的时间长了,膝盖眼钻心的痛啊!“萧院长,我在外面等你,你上完香之后出来找我。”白言蹊的目光扫过战战兢兢的所有人,同萧逸之说了一声,朝着灵堂外走去。一直都装傻充愣以降低存在感的小李公公连忙跟上,“白博士,您步子稍微慢点,万一走丢了咱家该去哪里找你……”白言蹊:“……”她就出个灵堂,怎么会走丢?再说,她好歹也在莫诉的府邸中住过几日,得有多路痴才会找不着路?灵堂中皆是倒吸凉气之声,他们都听到了小李公公对白言蹊的称呼!白!博!士!就是那个前几日刚在国子监将京城中有名的官二代怼了一通的白博士!前些天刚教训完小的,今日就要对老的开刀了吗?……老管家膝盖骨痛,根本走不了几步,只是象征性地走出灵堂便打发小厮去给莫诉递消息去了,他则是站在灵堂外关注着灵堂内的动静,生怕出什么事故,万一破坏了国葬,整个将军府的人都得跟着遭罪。不料白言蹊也走了出来。老管家心中直叹‘是祸躲不过’,咬牙忍着膝盖骨上针扎的痛意将白言蹊带到一间客房中,硬着头皮给白言蹊倒了一杯热茶:“姑娘,距离老翰林出殡还有一段时间,要不姑娘先在客房中歇着?老奴之前已经让人去唤将军了,直接让将军来客房找姑娘可好?”白言蹊并未答话,手指有一搭没一搭的敲在桌子上,脸上的冰雪渐渐消融,声音中的冷意也褪.去不少,问老管家,“之前我听你说已经请京城里的名医为莫将军看了病,那些名医怎么说?是我之前开的药方出了问题还是其他?”老管家弯腰捏着膝盖骨,干巴巴的皱纹因痛而皱在一起,闷哼一声,答道:“大夫说莫将军心有郁结,是心病。心病还须心药医,故无药可救。唯有哪天莫将军自己将心放宽,想开了,身上的疾症便会不药而愈。”这个说法白言蹊倒是能理解。莫诉做了那么多的亏心事,恩师朱冼更是为他而死,他若是能够心安理得地活着,那他的心该有多大?这样的人活着就是别人的灾难。又问了几句,白言蹊便让老管家出去了,她能看出来老管家面对她时的不自在,而且她当时在灵堂中立威并非是要给老管家看,而是要给那些官员看的,只是不知道有没有起到震慑的作用。客房中只剩下白言蹊和小李公公二人,小李公公壮着胆子问白言蹊,“白博士,你刚才是怎么了?白博士?白博士?”见白言蹊不答,那小李公公还特意用手在白言蹊眼前晃悠了几下。白言蹊回神,语气幽幽,“梦醒了。”小李公公无言以对,憋了一会儿后又忍不住吐槽,“感情您是没有睡醒呐!我还以为你刚刚是故意板着脸给那些人脸色看呢!不过白博士你也真是的,在路上走了这么长时间,还顺带着吹了冷风,那点儿瞌睡虫还没被赶走吗?刚刚你差点误伤友军,可将我吓坏了。”絮絮叨叨了好一通,就在白言蹊不胜其烦,准备出声打断小李公公话头的时候,小李公公突然变脸笑了出来,感慨道:“不过这样也好,我原本还担心丞相一脉的人来闹事时没人镇得住场子呢,没想到白博士你说变脸就变脸,我看谢祭酒都被你唬住了呢!”“丞相一脉?”略微放松下来的白言蹊打了个困倦的哈欠,手肘撑在桌子上枕着,捏了捏眉心,心中总有种不详的预感在隐隐作祟。第67章白言蹊在客房中最先等到的是萧逸之。风.尘仆仆的萧逸之脸上满是掩饰不住的倦意, 一进客房就想问白言蹊为何朱冼会突然自尽, 不料看到了小李公公,到嘴边的话又全都咽了回去。“小李公公, 你出去帮忙打点打点, 若是有什么需要我出面的地方就来叫我。”白言蹊哈欠不断, 精神头看起来越发不好了,她睁着困倦的一双眼睛不断打哈欠,想了想,又补充了一句, “若是丞相一派的人来了,你多注意留心些,不招惹朱老门下弟子就算了, 若是招惹朱老门人,那你就来唤我。”小李公公心头一突,小心劝道:“白博士,若是丞相一派的人来了, 唤你也不管用啊,你的官职哪能敌得过丞相?再者,丞相一派根深蒂固,朱老在世时都奈何不了他们,如今朱老倒下了,怕是朱门弟子就要瓦解崩散了。”白言蹊依旧闭着眼睛, 指腹轻揉太阳穴, 不以为意道:“敌不过又怎样?嘴皮子功夫谁怕谁?大不了就见血, 杀一个两个三个四个又怎样?我最不缺的就是免死金牌,只要有人敢将头伸过来,砍了便砍了。”“白博士说笑了,你一届女……”小李公公见过白言蹊在皇帝唐正德面前的怂样,自然不会以为白言蹊说的这些话是真话。白言蹊抠抠手指甲,吹一口气将落在指甲上的那根细毛吹走,挑眉哂笑着看小李公公,问,“公公忘记当日是因什么才见到我了?”用脚跟在屋子的地面上跺了几下,白言蹊的话语让小李公公不寒而栗。“因为我捉了三个外邦谍者,就是现在还被关在大理寺的那三个,他们手中拿着圆月抹脖刀,还准备上了迷香都奈何不了我,更何况是几个言官?若是不识好歹,想打就打了。”小李公公瞠目结舌,知晓他说不过白言蹊,只能憋着一肚子疑惑出去依照白言蹊的叮嘱办事,临出门还在琢磨一个问题:白博士这究竟是怎么了?怎么突然像是变了一个人般。相比于小李公公,萧逸之心中的震撼更多,看到的白言蹊身上的改变也更直观明显。小李公公出门口,白言蹊面上的懒散去了大半,哈欠仍然打,但却没有小李公公在时那般慵懒恣意了,她起身给萧逸之倒了一杯热茶,招呼萧逸之坐下,这才萧逸之打听家中的近况,又问了一些宋清等人的事情,知晓众人在徽州都平安无恙,心中的那点儿离愁别绪散去不少。萧逸之问白言蹊在京城的近况,白言蹊就挑了一些在发生的趣事讲,最后,话题又回到了丞相一派上。白言蹊问萧逸之,“萧院长,能同我讲讲丞相一派同朱老门人的关系吗?为何我听小李公公说丞相一派同朱老门人不合,今日来时小李公公还忧心丞相门人会不会来朱老的葬礼上闹呢。”萧逸之叹气,一口将半温的茶饮下,解释道:“若要说这矛盾,有太多东西需要谈,我就挑一些主要的矛盾同你讲讲罢!老师素来性格刚正耿直,看不上靠行变通来向上攀爬之人,所以同朝堂中的不少人都有分歧,而老师执掌学官派系多年,凡是经过科举走上仕途之人,多半是朱门弟子,这便是丞相容不下老师的地方,丞相联合了武将派系,联手将老师逼出京城,如今国子监祭酒谢师叔才能上位。”“只是丞相他们错看了谢师叔,以为谢师叔是任人揉搓的软团子,不料谢师叔当初性格绵软只是因为老师在京城撑起了半片天,后来老师远走徽州,谢师叔重新挑起国子监,虽然有不少朱门弟子倒戈相向,亦或者是保持中立,不再参与朱门弟子与丞相一派的争锋,但好歹给剩下的朱门弟子争了一个喘息的机会。”白言蹊撇嘴,这接地气的桥段好生烂俗。“行吧,我明白了。朱老已然仙去,按道理丞相一派也应该放下了,小李公公今日却特地来提醒我,想来是朝堂中发生的一些事情传入了他耳中。”白言蹊捉着手里的杯子,就着灯火的光看一粒黄绿色的茶珠从杯沿的这边滑到那边,猛地将茶杯扣在桌上,发出‘嘭’的一声闷响,“人说宰相肚里能撑船,这丞相如此小肚鸡肠,怎能不帮他通涮通涮?”茶水四溅,溅落在白言蹊那白底缀墨梅的一群上,留下点点茶渍,白言蹊听到灵堂那边传来吵闹声,面带冷笑,同萧逸之道:“萧院长暂且先在这客房中休息休息,听闻朱门弟子一会儿都要为朱老送行,需要走的路可不短,以萧院长如今的疲态怕是走不下来,先在屋子里养养精神吧!”白言蹊不等萧逸之同意就起身合上了门,将萧逸之疑惑的目光挡在门内,大步流星地朝着灵堂那边走去,步伐一步比一步坚定。……灵堂中,一名头发黑白相间,玉冠束发,年纪约莫有六十出头的老者正对着一群朱门弟子训斥。“你们怎么这般死脑筋?本官是给你们这些手无实权的学官一个进入朝堂的机会,你们怎么恁不懂本官的好心?一辈子死守着国子监又能怎样?又能干出什么样的大事?谢祭酒,你来说,本官让你们国子监的学官从政,可有半点害人之心?为何你们就不懂本官的好意?”谢峥嵘气得脸色铁青,没有接丞相王元谦的话。白言蹊在门外听了个大概便将谢峥嵘心中打着的鬼主意摸清楚大半。朱冼生前不同意学官进入朝堂,怕的就是学官被朝堂中的乌烟瘴气所污染,甚至是被朝堂中的利益勾结所胁迫,做一些违背良心与道义的事情。如今朱冼一倒,这丞相王元谦立马就过来挖墙脚了。王元谦之心,路人皆知!王元谦此举看似是在帮学官掌权掌势,实际上却是在行瓦解学官根基之事,若是学官真的进入朝堂,那势必会被丞相一派牵制,到时候王元谦再想将爪牙伸进国子监,那还不是轻而易举?白言蹊人未进入国子监,清冷的声音便先她一步传了进来,“一辈子死守着国子监又能怎样?王相问出这样的问题不觉得可笑吗?国子监教书育人,功在千秋,岂是一辈子六十年就能看到利益的?此话听来甚是可笑!可悲!可叹!可恨!可气!依本官看,王相此话不仅是对国子监的侮辱,更是对往圣先贤的亵渎!”不管你心中究竟打着什么样蝇营狗苟的肮脏盘算,先出其不意地给你扣一顶屎盆子下去,看你怎么接?这是白言蹊的战术。在灵堂中亲眼目睹两派掐架的小李公公急的团团转,眼看着朱门弟子就要失势,他有心去唤白言蹊来,又忧心于今日白言蹊状态的古怪,生怕白言蹊一个冲动就真的在灵堂中见了血,正犹豫之际,突然听到白言蹊的声音。一时间,小李公公心中又是激动又是忐忑。王元谦身为朝堂大员,在白言蹊进京的头一天就有人将画像摆在了他的书案头,怎会不认识白言蹊,他原本还对白言蹊存着拉拢之心,如今见白言蹊已经铁了心要站在朱门弟子的阵营同他为敌,说话也变得毫不客气,“功在千秋?守好祖宗的基业才是功在千秋的大事!大乾王朝的将来……”不等王元谦将一句话说完,白言蹊就再度开口,“王相说的没错,守好祖宗基业是功在千秋的大事!大乾王朝的将来需要年轻人的守护,而国子监又是培育年轻人的地方,诸多学官在国子监中兢兢业业,怎么到了王相爷的口中就变成了干不出大事的窝囊之辈?”“王相爷也是一大把年纪的人了,怎么就不想着回家含饴弄孙,偏偏要捏着那点儿陈芝麻烂谷子的东西来危言耸听?国子监诸多学官自问勤勤恳恳,安心兴教书育人之事,不敢有丝毫的懈怠,究竟是在何时得罪了王相爷,需要让王相爷这般贬低埋汰?”丞相王元谦被白言蹊那咄咄逼人的语气怼的哑口无言,好不容易想到两句词反驳白言蹊,不料白言蹊的话音陡然拔高一度,再度开口,根本就未给他开口的机会。“一个国家的兴亡,需要看的是一个国家的老少,就如同人一般,正处少年的国家想着开疆拓土,而处于老年的国家则是整日被病痛折磨,脏腑内里出了毛病,害得朝中不安,有力却不能往一处使,大行祸害朝纲之事!”又是一顶臭气熏天的屎盆子被白言蹊扣在了王元谦的头上,气得王元谦脸色发白,牙关紧咬,全身颤.抖,一句话都说不出口。白言蹊肚子里憋了一肚子怼人的话没说出口,怎么可能这么快就将王元谦怼晕过去,她见王元谦已经开始翻着白眼往地上倒,赶紧从袖筒中取出针囊来,一根又粗又长的银针扎在王元谦的人中上,剧痛使王元谦再度清醒。白言蹊的语气稍微缓和了一些,甚至还装模作样的拍了拍王元谦的背,‘痛心疾首’道:“王相爷深明大义,自然能够明白本官话里的意思,本官所言并非故意攻击谁,而是在陈述一个事实,一个合乎天地大道,合乎阴阳至理的事实罢了!”“老年人终将入土,未来是少年人的未来。且老年人常思既往,而少年人常思将来。惟思既往也,故生留恋心;惟思将来也,故生希望心。惟留恋也,故保守;惟希望也,故进取。惟保守也,故永旧;惟进取也,故日新。惟思既往也,事事皆其所已经者,故惟知照例;惟思将来也,事事皆其所未经者,故常敢破格。”“为了大乾王朝的将来,王相爷也不能说之前的那些话啊!若是王相爷的那些话乱了国子监的教书育人心,那王相爷你可是要遗臭万年,被人用白铁铸成跪地雕塑伏地千年以赎罪的!”人中上扎着一根银针的王元谦脸色越发白了,他好想不顾面子同白言蹊比比骂街的本事,可嘴唇上传来的剧痛却让他根本张不开嘴,只能嘶哑咧嘴的翻白眼。你才终将入土!相爷我身子骨可利索呢!第68章那些原本还惴惴不安的学官在见到白言蹊如此能言善怼之后, 心中的慌乱渐渐平息下去,转而升起一种心安的感觉。幸好这能言善怼的白博士和他们是绑在一条船上蹦跶的蚂蚱, 若是立场不同, 估计会被怼得当场翘辫子嗝屁吧!丞相王元谦憋着一口气忍痛拔掉扎在人中上的那根银针, 气得全身哆嗦,指住白言蹊的那根手指抖个不停。“好一个伶牙俐齿的算科博士, 你口口声声要将老年人与少年人分开,满嘴忘本之言!若是没有老年人, 少年人又从何而来?老年人忧心为国,为何到你口中就变成了暮气沉沉的死水朽木;少年人多不思进取,常好行乐,怎么到你嘴里就变成朝阳般光鲜的未来?好一个滑天下之大稽的谬论!”白言蹊惊诧于王元谦忍痛拔针的勇气,不过也仅仅只是惊诧了几个呼吸便回过了神,再度将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改动几句搬了过来。“老年人常多忧虑,少年人常好行乐。惟多忧也,故灰心;惟行乐也, 故盛气。惟灰心也, 故怯懦;惟盛气也,故豪壮。惟怯懦也, 故苟且;惟豪壮也, 故冒险。惟苟且也,故能灭乾坤;惟冒险也, 故能造世界。老年人常厌事, 少年人常喜事。惟厌事也, 故常觉一切事无可为者;惟好事也,故常觉一切事无不可为者。”王元谦被白言蹊怼的眼珠子都快红了,气得一句话都说不出口,若是他能年轻个三四十岁,定然会扑上去亲自撕了白言蹊的嘴。你才灰心!你才怯懦!你才苟且!你才灭乾坤!你才厌世!你才觉得一切事都无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