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节
作者:展雪凡      更新:2023-06-15 03:44      字数:4036
  祺哥儿的那点小心思,楚君逸和顾诚之都看在眼里,但他们不好直接捅破,没得让儿子担惊受怕。这些年下来,祺哥儿已经放开了不少,能笑能闹,做足了孩子该做的事情。可这次的事情却直接挑起了他的神经,他怕佟姑娘会影响到楚君逸和顾诚之的感情,一旦两位父亲的感情破裂,他该何去何从。所以祺哥儿跑到楚君逸这里来道歉,希望他不要在意佟姑娘,也希望他不要和顾诚之怄气。但在救人的问题上,祺哥儿却显得很纠结,一方面觉得救人是应该的,另一方面又觉得是因为他救人才导致的这种局面。楚君逸不想让儿子变成那种冷血无情之人,救人并没有错,知慕少艾是佟姑娘的问题,推波助澜的是佟县令,这些都算不到祺哥儿的身上。安慰好儿子,又说了好多次他和顾诚之没有吵架,也没有怄气,祺哥儿这才放心的离开。顾诚之听楚君逸说起这事,也没多大反应,只是第二天将祺哥儿拎出去转了一圈,等到晚上又恢复成了原先的贴心好儿子。出巡队伍在县城停留的时间并不长,统共也就几天而已。从那日起,佟姑娘就没在往顾诚之面前凑,只是躲在角落默默的偷看。顾诚之和楚君逸都有看到,但他们也是真没心思跟个小姑娘过不去,人都躲到墙角了,没必要闹得太难看。到了离开当日,佟县令过来送行,一堆废话里倒是有提到佟姑娘,她跟着县令夫人回了娘家,听意思是去相女婿。顾诚之对于佟县令献女不成又为女儿找下家的行为不感兴趣,下次出巡搞不好佟姑娘都出嫁了,再有点出格的行为自有夫家收拾她,这些本就与他无关。远离了那座县城和佟姑娘,祺哥儿显得更高兴,学武读书还要跟在顾诚之身边看着他处理公务,仔细起来竟是比顾诚之还要忙碌。但祺哥儿身体好,精力足,也不觉得累,忙前忙后还一样也没耽误。之后的行程很顺利,因着皇上刚刚才发过火,而且还将此地收拾了一遍,各府官员现在都乖得跟只猫儿似的,让伸爪子就不吐舌头,顾诚之说什么就是什么。十二月中旬回到安庆府,一切都跟离开前一样。于大爷看到他们便笑着招呼,随后就将顾诚之拽回了道署,这一走几个月,他可是分外想念。楚君逸摇头失笑,估计顾诚之桌上的公务已经堆积如山,不然于大爷不会那么着急的拽他回去。大年三十当日,于大爷是和他们一起过的,同是离家千里,一起过年热闹。要送回京城的年礼早在出巡前就已经备好,楚君逸让松果看着时间往京里送,无论关系好坏,面子上绝不能让人挑出错来。正月里,各府官员和当地富户都有着人前来,或是送礼,或是拜见。除了官员和富户,其他的便是当地百姓,过年了,必须要来磕个头,不然心中难安。于大爷心里略微泛酸,但很快又有百姓前来,送的都是很常见易存储的菜蔬,但他看着也觉欣喜,等到百姓们相携离开,留下的除了那些东西,还有对他的承认和满足。按说四品官员和百姓的距离应该会远一些,但顾诚之和于大爷都比较亲民,平时没少往外跑,而且范知府还在中间搭线,官民和谐一家亲,百姓们对这两位新来的官员真是满意得不行。其实百姓们的要求真不高,只要当官的别来祸害乡里,他们也就满足了,要是当官的能稍稍将他们放在心上,那就是个好官。安庆府的范知府就是个好官,后来的顾大人和于大人也是好官,再加上近几年风调雨顺,百姓安居乐业,到处都是笑脸人。于大爷那边还算正常,顾诚之本就有好感加成,原先是觉得他和楚君逸能保一方平安,现在更是觉得好官难得。顾诚之觉得这种改变很好,他不喜欢别人提起他的时候忽略掉他所做过的事情,而是专注于那些玄之又玄之事。现在旁人提及他都会赞一句“好官”,不再像之前那般,只一句“活菩萨”带过。当吃穿不愁之后,人们总会找一些事情来打发时间。安庆府的百姓闲来无事,突然就想到了他们的官老爷还没人伺候,这可不得了。范知府是带着妻儿上任,这还好说,可于大人屋里是连一个知冷知热的人都没有,这怎么能行?!府城里闲来无事的各位大婶们走街串巷,搜集了一摞名单,委派了一位大婶去做说客。于大爷听到的时候差点把茶水喷了,原来当了好官还会有百姓心疼他没人伺候,虽说是挺暖心,但也是真纠结。哭笑不得的于大爷去请了救兵,将楚君逸推上了前,自己则是跑去道署接着干活,他要是就这样带个女人回去,不说后院的葡萄架会不会倒,单说他那古板老爹就能狠抽他一顿,搞不好还会骂他:“老子让你出去是外放,不是让你睡女人!”于大爷溜得飞快,留下楚君逸和说客大婶大眼瞪小眼。大婶一见换了人,也没在意,顺便还问道:“楚大人要不要?那些姑娘个个温柔贤惠,都是顶好的人选。”楚君逸抽着嘴角,摇头拒绝。开玩笑,他脑子进硫酸了才会同意让女人进门!结果这话也不知道怎么就传了出去,而且还越传越离谱。顾诚之听说的时候脸色瞬间就黑了,公务都扔下不管,一甩袖子就去找楚君逸理论理论。于大爷也不知怎么就想到了他让楚君逸帮着挡桃花那事,思来想去还是决定安静如鸡。楚君逸刚把儿子打发走,就差没发誓说他从没想过要让女人进门。顾诚之回来之后,不由分说的就将楚君逸拽回了正房。两个人没说几句,就有下人过来汇报,说是于大爷着人传信,让他们出去看看。顾诚之知道于大爷的性子,拉着楚君逸就出了门。街上行人都在往一个地方赶,顾诚之和楚君逸对视一眼,抬步走了过去。爱凑热闹就像是人类的习性一样,前面的闹市本就人多,再来点事情就更显拥挤,人山人海堆积在前,就算有翻山越岭的本事也挤不过去。顾诚之眉头一挑,拉着楚君逸拐到人少一些的僻静处,揽住了他的腰,脚下一个用力,直接窜到了屋顶。挑选好了位置,两个人就在屋顶上面往下看,幸而下头说话的声音大,即便是楚君逸也能听得清。下面两伙儿人正在对峙,其中一伙儿就是那群想要做媒的大婶,另一伙儿则是平时过来请安的邻村农户。而她们争吵的中心思想就是关于做媒那些事。楚君逸囧的不行不行的,顾诚之还似笑非笑的看着他。“都说了这事和我没关系。”楚君逸辩解道。顾诚之看了他一眼,又往下面看了一眼,若有所思的点头道:“我知道。”“那你还找我理论。”楚君逸不满道。“谁让你话语不明,被人钻了空子。”顾诚之撇了撇嘴。顾诚之自然知晓楚君逸不会让女人进门,多半就是哪句话被人曲解了才传出来的事。下头对峙的两伙儿人都快打了起来,农户队义愤填膺,大婶队也是愤愤不平。农户队表示绝对不能往顾诚之和楚君逸身边塞人,万一两个人感情破裂,到时候再有天灾降世该由谁来负责!大婶队表示她们都是好心,看大人们身边没人伺候,实属心疼,再则她们挑选的姑娘都是温柔体贴,绝对不会挑拨他们的关系!农户队不信,这屋里多了一个人就多了不少事,把自个儿男人送人这种事谁会愿意!大婶队觉得大人们都不是那等心胸狭窄之人,而且就是多个人伺候,哪里会不愿意!两方各持己见,战事一触即发。“她们是不是都忘了……本来是打算给于大哥做媒的。”楚君逸又囧又纠结。顾诚之冷冷一笑,道:“搞不好一开始就是瞄着你我的。”“那现在怎么办?”楚君逸指着下面。“再等等。”顾诚之拉过了他的手,问道:“冷不冷?”楚君逸愣了一瞬,而后道:“还行。”顾诚之没再多话,直接伸手将人抱进怀里。“不冷了。”楚君逸仰头笑道。“恩。”顾诚之将目光投向楼下。官府的衙役很快赶到,两帮人到底还是没打起来。不过农户那头离开前放了狠话,要是敢往两位大人身边塞人,定要搅得她们鸡犬不宁。大婶们都是府城中人,也就是日子过好了想要找点事干,对上那些农户凶狠的目光,本就在气势上弱了几分,现下更是蔫了一半,只是为了面子硬撑着罢了。楚君逸看得又是暖心又是愧疚,那些农户他都认识,多是靠近河岸村子里的人。他们有的村庄被毁,有的家人丧命,但在洪水退去之后又回到了家乡。他们觉得洪水退去是楚君逸和顾诚之的功劳,所以会在家里供奉长生牌位,会在过年时节拖家带口的来到这里磕头请安。即使楚君逸说过那些事情与他们无关,可那些人还是用自己的方式表达感激之意。闹事的人离开了,看热闹的人也渐渐散去,顾诚之见左右无事便带着楚君逸回去,出来了大半天,他也怕楚君逸受凉生病。“你可要做个好官呀。”楚君逸感慨道:“不然你都对不起他们。”“我知道。”顾诚之沉声说道。闹事的人都进了府衙,被范知府批评了一顿便放了出来。大婶们各自回了家,而农户们则是去见了楚君逸。往常这个时候,顾诚之都在办公,比起这位公务繁忙的顾大人,他们与楚君逸见面的次数更多。农户们简单提了一下今天的事,又说起了妾室的害处。比如哪哪个村的谁谁家里就是纳了个妾,结果夫妻反目,父子成仇。还有哪个村的谁谁谁家里,男人为了个女人就气病了老母,媳妇儿子都丢开不管,最后那个狐狸精卷了家里的财物跟着奸夫跑了。往近里说,就是那场洪水来时,邻村的一个男人就是丢下一家老小,带着个女人就逃命了,父母妻儿都不管,肯定就是那女人挑拨的。楚君逸和顾诚之的感情好,农户们也是看在眼里,可是再好的感情也经不起奸人挑拨。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惜福最好,惜福最好。其实楚君逸想说这种事应当是双方过错,一个巴掌拍不响,女人有问题,男人也好不到哪里去。但是想到这个世界的情况,他也不打算多话,反正说了也没用,世人已经习惯了将错处都推到女人身上,他的几句话如何能够改变他们几十年的思想。不过他还是接受了农户们的好意,他们家里铁定是不会有女人进门,但是抱有这种心思的人不要太多,只是想想就觉得烦。对于农户们的维护,楚君逸和顾诚之还是很感激的,可是这种事情最好是不要再有第二次,影响不太好。农户们满口答应,出了门又去找那帮大婶们谈心,结果就是做媒一事到此为止,就连于大爷那头也清净了。还不等于大爷感慨,顾诚之又将行李收拾一番,二月中旬的出巡到了。这次楚君逸倒是长了心眼,将事情早早打理好,跟着顾诚之一起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