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节
作者:楚清明      更新:2023-06-14 07:21      字数:3779
  到了十一月底,一封圣旨不仅在朝间掀起轩然大波,也令杨建最后一丝希望破灭了。承乾帝下旨,封三皇子杨建为孝清王,令其月内动身千万封地——所谓封地,是岭南一片蚁虫横生、十分荒芜的地方。至此,杨建才知道自己是彻底完蛋,再看那不伦不类的封号,就好似承乾帝打在他脸上的一记响亮耳光一般。****关注着时局的除了杨建,自然还有杨时。事情几乎完全按照他期望的发展,让杨时夜里睡着睡着都会笑醒。杨建是谁?那是杨时最大的绊脚石,是他的眼中钉、肉中刺,让杨时没一刻不惦记着拔除的人物。偏偏杨建母妃在宫内极为受宠,他一度子凭母贵,大有压过杨时的势头。这样一个可恶的对头,竟然被杨时亲手除去,让他如何不狂喜。连带着,对主审案件的崔容,杨时仿佛也忘了他曾经坏过自己的事,觉得顺眼多了。在杨时看来,若崔容紧咬不放,多少也能给自己造一点麻烦。幸亏崔容是个识时务的聪明人,才让他的计划进行的如此顺利。——甚至有可能,崔容是借这机会对自己示好。杨时动了拉拢崔容的心思,毕竟这样一个人做不成同盟,也总比做敌人强。思及此处,杨时脑中又闪过另一个人,杨进。杨时的脸色沉了下来,相比崔容,他这位五弟实在令人刮目相看。虽然知道父皇对杨进似乎有着超越他人的信任,但杨时一直觉得那不过是他对天伦之乐的一点不切实际的眷恋罢了——所以才会选择天资最平庸、势力最单薄的杨进。不只是杨时,朝堂上下对杨进的评价,也大多是“纯孝有嘉,五甚大才”,所有人都没有将他当做储君人选来看。但这次南下,杨时忽然发现,平日不见显山露水的杨进,似乎也不欠缺做事的能力。更令他在意的是,立下大功未得奖赏,但杨进却丝毫不焦躁,依然跟在承乾帝身边服侍,没有表现出任何的不同。是他没有相争的意识?还是……城府深沉?杨时一向认为生为皇家子,就只有能力高低、背景强弱之分,他绝不相信有人连争一争的念头都没动过。更何况,江南之行后,崔容对杨进比旁人亲近,不知是不是被后者先下手拉拢了。杨时眯起眼睛,觉得有必要再请来穆先生商议一番。注意到杨进的并不止杨时一人。崔容虽然颇出风头,但在朝堂之上惊起的波澜尚浅;而杨进,因为身份使然,一旦有所动作,必然触及到某些核心的利益。只不过这些人更喜欢谋定后动,眼下还只是在观望罢了。****长安城一处翠竹环绕的茶楼内,两人对坐品茗。四皇子托着腮,望着竹林间缭绕的雾气不知在想些什么。坐于他对面之人仿若未查,微低着头,动作行云流水般,将热水软软注入面前的紫砂壶内。这个崔容……不可小看啊……”杨禹身形未动,忽然发了一声感慨。“殿下想用他?”那人轻笑着问。杨禹回头看了他一眼,勾起嘴角:“这样的人,我虽欣赏,却也知道难以收服。用……是用不得了。”那人闻言笑而不语,轻轻提起紫砂壶倒了半杯茶,推倒杨禹面前。悠悠的茶香,便在两人之间氤氲开来。****御赐的宅子布置好已经快到腊月。三皇子早已离京前往封地,崔世卓之死对崔怀德的打击似乎开始渐渐淡去,私盐案造成的影响终于归于平静,于是崔容十分低调地搬到了新宅子里。宅子里外三进,还带一个不小的花园,布置得十分精巧,不愧是皇家手笔。崔容一进去第一个念头,就是“这么大两个粗使小厮怎么打扫得过来”。不过很快他发现自己是杞人忧天,先一步到这边布置的李福早就买了婢女小厮,差不多将宅子撑了起来。承乾帝赐下的婢女自然在内院服侍,崔容以不习惯为由,好歹没让她们贴身。住进去第二日,消息渐渐传开,崔容也陆陆续续收到了不少贺礼,其中还有崔世亮的一份。想来崔世亮对于陈氏母子的倒台很乐见其成,把“功劳”也都算在了崔容头上——这倒是和陈氏的思路异曲同工。新家的第一个客人却是杨进。他在很不客气地替自己选了一间客房后,对崔容道:“你的冠礼,我看在这宅子里办最好。”被他一提醒,崔容才想起这回事,也觉得该尽早着手。否则再耽搁下去就要过年了,然后接着又是皇后的生辰,冠礼非推到明年四月往后不可。崔容倒不是想办,但是没有经过冠礼,意味着他还不算正式成年,在朝堂上说话,总是显得轻了几分。纵使万般不愿,冠礼的事还是得由崔怀德来主持。好在崔怀德大约是急于修复他与崔容的关系,或者希望崔容早日爬的更高,竟一口答应了下来,没有显出半分不悦。他请人算了日子,将崔容冠礼定在腊月初八,还不住感慨为了赶时间,一切只能从简。崔容并不在意过程,事情就这样定了下来。接下来发帖子邀请宾客,时间很快就到了冠礼当日。第五十八章、冠礼冠礼,可谓大周朝男性一生中最重要的礼仪之一。行过冠礼,才意味从少年郎成长为青年,自此独当一面,获得家族和社会的承认。按照崔怀德的意思,崔容的冠礼自然应该在崔府的祠堂里举行,然而崔容已先一步选定了新宅子的后院。崔怀德见里面供奉着天地君亲师、孔圣人,甚至还有当今圣上,那句“荒唐”就怎么也不好说出口了。再得知崔容请了五皇子杨进作为其冠礼的正宾,崔怀德默叹崔府果然是改了天地,却没有说什么败兴的话。前三日,崔怀德进入崔家祠堂祭拜祖先,将冠礼之事告于祖先;崔容亲自上门邀请宾客。除了与崔家素有往来的长辈,他还请了张仪杜仲等好友,以及大理寺几位相熟的同僚。不过衣海澜据说已不在京中,崔容只好留下请帖便作罢。腊月初八一早,众宾客齐聚崔宅。崔怀德身着盛服,在阼阶上偏东的方位站定;众宾客则立于偏西方位。缁布冠、皮弁、爵弁被分别盛放于竹器内,以帕蒙之,陈列于阶下,只待时辰一到就举行仪式。就在此时,宝儿忽然一脸惊喜地上前禀报,说是有宫中下来的赏赐。堂中主人宾客顿时一阵忙乱,准备接旨。来得是熟人,内侍太监张顺江。他满面笑容地宣了旨,原来是承乾帝御赐了一座翡翠屏风。小太监七手八脚地将屏风抬上,宾客们见了,又是好一阵逢迎奉承。这还不算完,十公主、大皇子、二皇子、四皇子和六皇子随后也相继送来贺礼,将崔宅的气氛弄得极为高涨。崔怀德心中止不住地得意。自从他辞官,崔府的地位是一落千丈,好些原先往来的人家如今都变得不冷不热。如今这一连串的赏赐,可算狠狠打了他们的脸。崔怀德简直迫不及待想看到那些人的表情了****吉时一到,在礼乐声中,崔容一步一步行至堂中央,面朝宾客们跪坐,由赞者替他梳头。他穿着深色童子衣,更衬得面若白玉,眉目如画。低垂着双眸,安安静静地坐着,就已经成了一道风景。杨进目不转睛地看着崔容,心中赞叹之意一刻不停。这便是他心中之人,高洁若皎皎明月,清澈如山间之泉,正直又美好,真是世间最独一无二的存在。他怀着这样近乎于崇拜的心情盥洗完毕,从有司手中接过缁布冠,走到崔容面前,缓慢而郑重地说出祝词:“吉月令辰,乃申尔服,弃尔幼志,顺尔成德,谨尔威仪,淑顺尔德,眉寿永年,享受胡福。”这是劝诫冠者抛弃稚子之心,自此慎养威仪品德之意。祝毕,杨进亲手为崔容带上缁布冠。就是在这时,崔容抬起头看杨进,后者的表情严肃庄重,眼底深处有着几乎快满溢而出的赞叹与深情。两人四目相对,这一刻,似乎旁人的存在都消失了,世间只剩他们彼此。“谨遵尔言。”崔容终于开口道,然后又垂下眼眸,静静等待杨进替他系好冠缨。这一切结束后,崔容便起身进房,脱去身上的童子服,换上玄端服再次回到堂前,向众宾客展示。至此,冠礼的“一加”才算完毕。“一加”之后还有“二加”及“三加”,三加礼毕后,崔容已经换上了爵弁服。爵弁服外玄内朱,令他看上去英姿勃勃,颇有几分气势。崔容神色沉静,缓步行至阼阶前,面对着众宾客一揖到底。作为正宾的杨进取一杯清酒给他,再次祝道:“旨酒既清,嘉荐令芳,拜受祭之,以定尔祥,承天之休,寿考不忘。”话音一落,崔容便双手恭敬地接过酒杯,按照礼仪饮尽。好一番跪叩答拜后,冠礼才算圆满完成。按照时俗,冠礼的正宾还要为冠者取字。“怀舟。”杨进低声道。这两个字早已在他脑中过了千遍,此时仿佛是自己从杨进口中吐出一般自然而然。众宾客面面相觑,不知该作何反应。须知取字也是有严格的仪式,杨进此举并不合适。但他是皇子,众人也不好当众反驳,于是一时间变得极为安静。只有崔世青望了望天,不作声。杨进很快发觉了异样,回过神来,补充道:“尔字‘怀舟’,‘舟’通‘周’,崔寺正忠心耿耿、勤勉有加,甚得父皇赞誉,他日必是我朝栋梁。”在场众人连忙附和,场面忽然又恢复热烈。见座下众生百态,崔容颇觉好笑,眉眼微弯,却还要努力做出恭敬的模样对曰:“容虽不敏,敢不夙夜祗来。大礼既成,已至酉时,大部分宾客由崔怀德招待着去前院吃酒,几个与崔容关系亲近的留下来说话。杨进不着痕迹地看了崔容一眼,便道宫中还有他事,起身告辞,众人自然又是一番相送。崔容混在人群中,面上同其他人一般带着几分刻意的恭谨。虽然明知杨进是为安全计才如此掩人耳目,但他心中还是涌起淡淡的失落。但这失落也只是一瞬,再回身面对众多好友的时候,崔容已经表现出恰到好处的喜悦。“小容,啊不,怀舟,”张仪笑嘻嘻地凑上来,“你好大面子,竟然邀动五殿下做正宾,那位可是出了名的冷面啊!”崔世青在一旁忽然摸了摸鼻子,继续不作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