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节
作者:楚清明      更新:2023-06-14 07:21      字数:3767
  崔容闻言连忙避在一侧,低头行礼。几位皇子走近,却并未如崔容希望的那样径直过去,反而在他跟前停下了脚步。崔容心中不由暗暗叫苦,只得开口道:“微臣见过几位殿下。”有个沉稳的声音道:“咦,这不是大理寺的崔寺正,怎么进宫里来了,可是父皇找你?”崔容还未答话,又有个清亮的声音插了进来:“二皇兄,原来他就是那个办了无头女尸案、名扬长安城的崔寺正啊?怎么年纪这么轻,看起来似乎和我差不多……”二皇子杨时笑道:“的确差不多。六弟还不知道吧,他当初可是你伴读的候选人之一。”“什么?!”六皇子一听便叫起来:“可惜!太可惜!当初要是选了他该多好!”“那怎么行,崔大人现在可是大理寺的栋梁,放给你当伴读简直是暴殄天物。”杨时说道。崔容听得一身冷汗,虽不知杨时为何突然提起此事,不过他可不想这位六皇子真的一时兴起,跑去向皇上要人。正在此时,一直不做声的四皇子开口:“皇兄,崔大人入宫想必是父皇有招,可别耽搁了才好。”他声音温润,略有中气不足之感。崔容以前就听说四皇子身体不大好,看来果然如此。杨时闻言,做恍然大悟状:“说的兴起,一时给忘了。崔寺正,你快去吧,莫误了正事。”崔容得了这句话,立刻告罪离开。走了几步,他又忍不住回头看了一眼,正巧对上四皇子那似笑非笑的目光,吓得崔容连忙低头,只做不知。****入了甘露殿,这小插曲很快便被崔容抛置脑后,一心一意应对起承乾帝来。承乾帝先是问了一些崔容办案的事,接着称赞他做事机敏稳妥,最后终于说道正题:“崔爱卿,朕这里有一件案子,大案,想交给你,你敢接不敢接?”崔容磕了个头,恭敬地回答:“臣只知道为皇上分忧解难,诸事全凭皇上吩咐。”“好!”承乾帝大赞一声,起身将崔容扶起赐了座,这才将长安城里私盐的相关情况向崔容说了一遍。接着承乾帝又道:“朕要命你做钦差,到江南去查一查这私盐的源头。这不是个容易的差事,崔爱卿,你可不要让朕失望。”崔容起身称是。承乾帝看着他年轻而朝气蓬勃的面孔,不知怎的忽然起了一丝恻隐之心,于是多说了一句:“崔爱卿,你可知满朝文武,朕为何偏偏要派你去?”“请皇上明示。”承乾帝沉默片刻开口:“你在大理寺几个案子办得漂亮,说明是个有能力的;出身忠义候的庶子,在朝中根基尚浅,也就没有什么牵扯……所以别人去不得,只有你。”还有一件事承乾帝没替,那就是崔容春试时候的文章。俗话说文如其人,写出那般锋芒毕露的文章的人,比然正直有血性,容不得自己沾染那些污秽之事。崔容惊讶地忘了避讳,抬起头直视承乾帝。他没料到后者竟然如此坦白地将这些话说给他听,是故意投他所好,还是别的什么?不过崔容很快反应过来,又低下头摆出恭谨的姿态。承乾帝没有追究他御前失仪,继续道:“你可知朕这番话是什么意思?如果此去不成,朕也是不会多加追究的。”也就是说,崔容虽然是个钦差,不过不能指望出了事承乾帝会保他。这结果杨进早就提醒过他,崔容毫不犹豫地应道:“臣为皇上办事、鞠躬尽瘁,不会想那么多。”“好!”承乾帝又说了个“好”字,终于露出笑容:“待你事成归来,朕必有重赏!”****得知崔容要离开长安,崔怀德特地到他的宅子来了。崔怀德说老夫人许久没见崔容,甚是想念,希望他离京前能回府一趟。崔容心知肚明,他父亲是为着前些日子的传言和这次的皇命,要做给外人看。不过考虑到回来后还有冠礼的事,崔容不介意陪他再演一场戏。到了崔府,崔容才得知崔世卓又离开长安去了杭州。他心里闪过一丝模糊的念头,却没来得及多想,就被崔怀德催着去见老夫人。从老夫人那儿出来,崔容手上多了一张银票,一小袋金馃子,这都是老夫人赏下的。远香近臭,果然是世间至理。崔容一面想着一面往崔怀德院子里去,准备知会他一声就回府。谁知好死不死,他又遇上了陈氏。崔容烦透了这个女人,甚至一句话都不想多同她纠缠,因此打算避过。陈氏却不依不挠地,远远地就开了口:“哟,我当今日哪位贵客上门,原来竟是容哥儿。怎么,升了官,连礼数都忘了,见了嫡母也不行礼?”崔容冷冷地看着她,忽然哼一声,道:“母亲果真年纪大了,记性不好。我现在是领了皇命的钦差,按道理说,你见我还得行礼称一声‘钦差大人’。”陈氏得了这一句抢白,气得脸都紫了,偏偏崔容的话她还挑不出错来——见钦差如见皇上,陈氏不敢不从。而在她身后,婢女们听见这句话早就跪了一地。崔容不催她,也不离开,就这么用冷冰冰的目光看着陈氏。终于,陈氏也支撑不住,咬着牙看着地面,双膝一弯,正要行礼,却被崔容打断:“母亲怎么当真了,儿子是在和你说笑呢。”闻言,陈氏差点没气歪了鼻子,攥紧了手帕,才没有当场发作出来。崔容这时带着笑意道:“我皇命在身,不能多陪您二老叙家常了,这就告辞,还请母亲大人告诉父亲一声。”说罢,他头也不回地离开了崔府,心中只觉得说不出的畅快。不管自己在崔府掀起了何种风浪,崔容准备去吏部报道,安排自己南下的事。第四十四章、 启程南下此时已至深夜,甘露殿的灯火却还亮着。服了太医院开的药,承乾帝觉得身体大有好转,连日来的困倦之感一扫而空,便又开始日以继夜地处理这几日落下的政务。他瞧见奏折堆中有一则黑衣骑的密报,便先抽出来看。看了片刻,承乾帝忽然将密报折子重重合起来,直接摔回案上,脸色变得难看至极。承乾帝一向是个自制的人,难得发这么大火,想来是看到了什么十分令人不快的消息。李德宝只能暗自猜想,不敢多问,轻手轻脚地将被撞得散落一地的奏折收拾好,又默默退到一边。“叫五殿下来。”许久后,承乾帝终于发话了。现下已近子时,皇宫里四处都静悄悄的,宫人们早已经安歇。李德宝看了看天色,有些迟疑地说:“这时候……”“还不快去!”承乾帝怒喝道。李德宝见状,也顾不上会不会打扰皇子的美梦,连忙领命去了——事关重大,他不敢交给当值的小太监,只能亲自去忘忧殿一趟。大约半个时辰后,杨进匆匆赶到甘露殿。他神色间有些睡意未消,身上衣服却扣得整齐,行止间动作也干净利落,可以看出其人一丝不苟的性子。这份严肃和稳重显然取悦了承乾帝,后者火气稍减,命令杨进近前说话。“这上面的东西你都看了?”承乾帝指了指桌案上的一份墨色缎面的折子说。杨进认出是早先黑衣骑呈上的密报,便知道大约所为何事。事实上,这折子里面的内容大部分是他亲手拟的——当然,承乾帝并不知晓这些。“儿臣看过。”杨进用不带波澜的声音回答。承乾帝的声音中带了几分怒气:“你觉得上面所言果真确有其事?江南私盐的案子,竟会牵扯到宫中来?”言下之意,私盐的源头不是后妃勾结外戚,就是哪位皇子不安分了。无论答案是哪一个,都在挑战承乾帝的权威,难怪他如此动怒。密报上所说倒不是全然胡诌,其实大约半年多以前,黑衣骑就掌握了一些线索。只是那时候杨进觉得时候未到,故按下未说罢了。此时为了崔容的事,他不得不提前将这条消息放出来。承乾帝的话问得很直接,而杨进回答得更直接:“黑衣骑素来不会空穴来风。”得了答案,承乾帝不禁揉了揉眉头。如果事情果真如密报所说,那私盐的案子水深难测,一个小小的大理寺正前去根本毫无用处,甚至连敲山震虎的作用都有限,只会落了朝廷的面子。现在的问题是,这案子是否还要查下去?查到何种地步?而如果要查,谁才是合适的人选?似乎看出了承乾帝的纠结之处,杨进忽然一撩衣袍跪下:“父皇,儿臣愿替父皇分忧!”承乾帝动作一滞,探究的目光便落在杨进身上。这是承乾帝第一次真正注视着自己第五个儿子,他有些吃惊地发现,原来杨进竟也是有野心的。承乾帝并不惧怕儿子们的野心,关键在于,他们是否有与野心相匹配的能力和心胸。他用一种陌生的目光注视这杨进,似乎在评判后者是不是值得自己期待更多。****杨进跪在地上,心中着实有些紧张。这无疑是一个冒险之举,按照原本的计划,他应该等待承乾帝看完密报主动将他派往江南,这样才最不容易引起别人、特别是承乾帝本人的怀疑。但一来承乾帝病了这几日,密报竟给压下,而崔容明日就要出发了;二来,承乾帝身体日渐变差,杨进觉得也是时候增加自己的存在感了。可杨进等了许久,承乾帝既未训斥,也未答应,脸上表情令人猜不出他心中所想。等承乾帝终于开口,却直接令他退下。杨进只能遵旨,心中十分忐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走了一步坏棋,反而弄巧成拙。为今之计,他只得再想办法,看能否令黑衣骑在江南的联络处尽量多给予崔容一些帮助,或者至少保他性命无忧。****崔容南下,对外的名义是替下半年承乾帝五十大寿采办绣品。吏部定好了随行官员与出发日期后,礼部又按照惯例,给崔容安排了钦差仪仗,其声势之浩大令他暗地里腹诽不已。要知道崔容实际上是去查案子的,可这般架势无异于敲锣打鼓通知疑犯:皇上派人来查你们了,速速将人证物证销毁保平安!——到时候他一举一动都被关注着,真能查出什么来才见鬼。可是礼部并不知内情,觉着崔容此行既然不是私访,那礼数便不可废缺,否则有损皇家威仪。崔容辩不过,只好随他们去折腾,暗自打算半途甩开这些碍事的家伙自己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