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节
作者:楚清明      更新:2023-06-14 07:20      字数:3903
  李德宝看了承乾帝一眼,见后者没有反对,便默默退了出去,让杨进服侍承乾帝吃药。承乾帝接过茶盏喝了大半,这才道:“几个儿子里,也大概只有你敢这么和朕说话。”“只要是对父皇有利,儿臣并不怕得罪任何人。”杨进很直接地说。这种直接令承乾帝很满意,便拍了拍他的手以示亲近。在承乾帝眼里,自己的五儿子无疑是聪明的,这种聪明令他安于守己,从不宵想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承乾帝将黑衣骑交给杨进,却不只因为他聪明,更重要的理由是,杨进生来性情耿直,身后又没有强大的外戚,承乾帝更容易驾驭一些——这样一支纯粹的、不受外人控制的力量,才是他所希望的。先帝建立了黑衣骑,承乾帝花了十余年的时间,将这支骑兵打造成一柄利刃,而杨进就是他选中的、握刀的手。当然,这一切都是秘密进行的,否则等承乾帝百年之后,新君大概不会喜欢这只手的存在。都是自己儿子,承乾帝还没有无情到这种地步。黑衣骑是本朝极其超脱的存在,不仅直接听命于承乾帝,掌管着刑狱大权,而且还具有巡察缉捕和审问的权力。若换了其他人,手握这样的大权,时间久了难免心生异念,弄出点不怎么干净的勾当。而承乾帝观察了杨进很久,终于肯定自己这五儿子的确没有什么私心,甚至得罪自己兄弟时也毫不避讳,完完全全是个纯臣。自此,承乾帝对杨进的信任,反而是自己几个儿子里绝无仅有的。“驸马近来如何?”服完药,承乾帝靠着软榻闭目休息,忽然问。杨进想了想回答:“有半月闭门不出,听说是在府里思过。”承乾帝点点头,对崔世亮的悔改之举表示满意。相比一个聪明伶俐的驸马,他倒更喜欢脑子简单点的,能把公主哄开心就行了。而杨进,此时却不合时宜地想起了另外一个人。他并不是故意去探查崔容的身世,不过在收集有关崔世亮的消息时,听到学馆的传言。因为在意,杨进索性又往深处查了查,才得知原来崔容在侯府过得十分艰难。回想起和崔容数次短暂的相交,他眼神清亮,不卑不亢,整个人像寒风中挺拔的青松一般。杨进微微叹息,说不清心里面涌起的是什么情绪。承乾帝似乎说了什么,杨进一时走神,没有听清,只好再问:“父皇的意思是……?”承乾帝有些诧异,但并没有追究:“继续盯着驸马,朕不希望听到任何不利于公主的言论。”****不知道是得了教训,还是想明白了,崔世亮解除禁闭以后,整个人变得沉稳了些。此时已至腊月中旬,新年将至,往鸣业寺礼佛的老夫人使人传信来,说是这几天就准备回府。六日后,人就到了。扶着二小姐宝姿的手下了轿,老夫人看着迎接自己的满堂儿孙,心情极佳,离府小四月,她看上去反而精神了些。陈氏和崔世卓的娘子张氏见状连忙恭维,说老夫人果然有佛缘,才能得菩萨如此庇护。老太太信佛,听了这话更加高兴,也夸了崔世卓好几句。午间自然是阖府大宴,老太太上座,男子在左,女眷在右。崔容也在席间,坐在崔世卓的右边,算是个正式的位子。因为自家出了一位驸马,老夫人见了崔世亮便眉开眼笑,唤贴身侍女将自己在鸣业寺用的佛珠串取了来赏他。崔世亮谢过祖母,当下就戴在了身上。散席后,老太太便留下崔怀德说话。见崔怀德言语间对崔容的态度似乎有所缓和,老太太大感欣慰。在她看来,崔容虽然出身不高,但也是她崔家的孙儿,能父子和睦自然是极好的。可惜老夫人信佛,于俗事上本就有些淡,也就偶尔过问一两句,并不能真正起什么作用,“菩萨保佑,原本就该如此。”听崔怀德说崔容最近大有长进,想找个机会悄悄给他上了族谱,老夫人说:“这孩子长这么大连族谱都没上,你这当爹的,不像话。”崔怀德有些尴尬,叫了一声:“娘。”****这番谈话崔容并不知晓,他正计划着准备什么寿礼。十月份是老太太的寿辰,可是那时候她人在鸣业寺,府里便没有办,计划着等新年的时候一并补上。崔容打定了主意要争点家底,首选目标就是老夫人。如果说上一世府里还有谁会偶尔关心他,那就只有这老太太了。崔容打算先博老太太欢心,曲线救国。寿礼不能太贵重,因为他手中“不该”有太多积蓄;但又要足够有分量,否则显得不够心意。终于决定之后,崔容就连忙做准备。****腊月二十四开始,学馆就放了年假。长安城里大大小小的人家,都开始为过年做准备,祭灶神,办年货,写春联,所有人都忙忙碌碌的。崔府也不例外,崔怀德还特地命人开了库房,将一应器具都擦洗一遍,为除夕祭祖做准备。陈氏吩咐儿媳张氏指挥下人们清扫家具门庭,钉桃符,贴春牌,自己要忙着查看各个庄子管事呈上的租子账目,又从里面挑拣一些稀罕的牲畜蔬果,准备过年添菜应景。到夜里,陈氏才得空跟崔怀德念叨:“今年各庄子交上来的货物银钱,少了好几成,莫不是管事黑心私贪了?”“年景不好,倒也怨不得他们。”崔怀德道。这几月货价飞涨,各庄子收成欠佳,这些事他听庄头说过一些。陈氏闻言叹道:“送来的东西都不够拿来过年的,少不得还得去采买。”想起府上这几月的账目,陈氏又是头大如斗,跟崔怀德商量着,要他跟手下人说说,再弄几个铺子才好。如此忙忙碌碌,七天时间一晃而过,很快就到了除夕夜。第十八章、 伤景除夕向来是全年中最重要的日子,加上这一天又要给老太太做寿,整个崔府被布置的喜庆又隆重。一大早,崔怀德先去礼部领了春节的赏赐,然后回府,领着儿子们去府里的小祠堂祭拜祖先。崔府的宗祠设在江南,只有崔怀德一支因为做了官,才迁到长安,于是自然是崔怀德做主祭。待礼成后,崔老太太在儿媳的搀扶下,带着女眷献贡品,足足有八十八种菜肴果品,满满当当摆了整张祭桌。等这一番折腾结束,时间已至午时。众人略略吃了几口便饭,又将崔老太太请到府里正堂坐下,儿孙们按照辈分一一跪拜磕头。寿礼就该在此时献上了。崔家兄弟几个里,只有崔世卓成了亲,育有一双儿女,每到这种时候,他们自然成了阖家瞩目的焦点。两个粉雕玉琢的小人儿一并上前,捧着一尊白玉观音,给老太太磕完头,又奶声奶气地说:“祝祖奶奶福如东海,寿比南山。”两个娃娃不过两三岁大,平日话也说不全,难得这两句却是口齿伶俐,喜得老太太眉开眼笑,直接就赏了两袋小金锞子。再看其他人送上的寿礼,南海的沉香木拐,上百颗伽南珠的项链,三尺高的红珊瑚……无一不是富贵至极。虽然早有准备,崔容心中还是捏了把汗,想着待会儿自个儿的寿礼拿出来的时候,脸皮可要厚一些才成。终于轮到崔容,他自己捧着托盘,到崔老夫人跟前磕头,又道:“孙儿办不起贵重的礼物,只日日焚香沐浴,手抄《金刚经》七七四十九遍,为祖母祈福。”崔老夫人一怔,连道:“快拿来我看看!”她离府时,记着崔容连大字也不识一个,此时竟然会抄写佛经,叫老太太如何不惊讶。翻开经文,崔老夫人只见上面字迹端正俊秀,一看就是花了极大的心思,心下极是快慰,暗道儿子说崔容大有长进,此话果然不假。“好孩子,有心了。谁说不贵重,我喜欢得很。”崔老夫人没有将佛经交给婢女,而是直接放在了自己手边。见此一幕,崔怀德含笑点头。他暗道崔容不知是吃了什么灵药,仿佛开了窍一般,越来越会做事,令他的面子上也增了几分光。而崔世亮,难得和崔世卓母子想到了一处——崔容竟然仗着自己无所事事,用这种法子讨好老太太,简直太卑鄙无耻了!手抄佛经的主意,他们不是没想过,奈何春节前夕实在太忙,分身乏术,也只有搁下了,却叫崔容钻了空子,可恶至极!但碍于场合,陈氏他们再生气也不能发作,反而得跟在老太太后面赔笑脸,心中别提有多窝火。崔世青见状,瞧瞧冲崔容眨眨眼睛,又抿嘴一笑,显然觉得这场面可乐得很。最后,崔容得了老太太戴了多年的一块玉佛牌,比先前赏给崔世亮那串佛珠还要得她看重得多。这又惹来一阵不忿,此事不提。其实真说起来,崔容这礼物是讨了巧。手抄佛经,要是换了旁人送出,未必有他今日的效果。谁让崔容先前“不识字”呢?得知崔老太太补办寿宴,虽然除夕不便登门,但交好的府上还是打发人送了礼物过来。将他们一一接待完毕后,日头西斜,已近黄昏了。众人各自回房,稍作休整,等待晚上的家宴。****“少爷得穿这件,保证好看。”宝儿从箱底翻出一件绛红色的棉袍,抖了抖,在崔容身上比划。袍子是缎面的,上面绣着暗红团花,喜庆又富贵——正是之前崔容初去学馆那一阵,陈氏准备的几件衣服之一。宝儿一直觉着这么好的衣服放着浪费,总想让崔容穿一穿。崔容倒不是故意不穿,他还犯不着和一件衣服过不去,只是陈氏的品味实在与他相去甚远罢了。不过除夕之夜,倒也算应景。崔容一点头,宝儿欢天喜地地给他换衣服,好像自己终于赢了少爷一回。到了夜里,四处灯笼点上,整个崔府笼罩在红艳艳的光辉里,除夕的家宴开始了。众人围坐在长桌两侧,有说有笑,倒是很有合家团圆的气氛。因为看见不知谁家放的烟花,崔世卓的一双儿女又是拍手又是大笑,还闹着不要坐椅子,也要父亲带着去放爆竹。“你们两个,怎么跟猴儿屁股一样,快坐好!”张氏怕惹老太太不快,连哄带喝,可惜她素来温柔,两个孩子根本不听她的话。崔老夫人年纪大了,就喜欢小孩子的活泼劲儿,笑吟吟地并不生气:“可别拘着他们了,小孩子家家,活泼点好。”说完,又看向崔世亮,口中不住叨念:“菩萨保佑我崔家满堂平安,多子多福……”崔容身处其中,却并没有感到太多欢喜,反而有种强烈的孤独,时不时冲击着他的胸口。如果他的母亲还在,是否也能享受到如此天伦之乐……不,不会!崔容很快清醒过来,崔家于他,并不是安身立命之所,还是该早日脱身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