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节
作者:木木酱      更新:2023-06-13 18:40      字数:2911
  我只是觉得,你的话有道理。我的什么话有道理了?方谨言重复了一番关静萱的白吃白喝还有专人保护的言论,笑的眉眼弯弯,我细想了想,还真是那么回事。呵呵。关静萱敷衍的笑了两声,这世上就没有那么便宜的事儿,但凡得到了什么,也必须得付出或者失去一些东西,怎么可能一辈都占便宜呢?她看着,庆丰帝不像是个傻的。要是真傻,能做皇上?关静萱的想法在几日之后得到了证实,事实证明,方谨言想要混吃等死一辈的想法简直就是做梦,想的美。这段时间以来,方谨言已经挺习惯被庆丰帝召唤的,反正有事没事有大事或者只不过是事但凡庆丰帝宣召,他只要换上庆丰帝让人送来的衣裳,寂静无声地往庆丰帝身边一戳就行。在戳之前,方谨言真的是这么以为的,但是今天,真的有了不同。方谨言不是第一回站在庆丰帝身边,但是的确是第一回,阶梯之下的所有朝臣的目光都落在他身上,那灼灼啊,几乎把他身上盯出无数个对穿窟窿。关静萱曾经过,让他能不笑就不笑,因为他笑起来,总有那么股傻兮兮的劲儿,看着虽憨厚,但着实是一副好欺负的模样。于是面对众人的目光,方谨言垂眸抿唇,努力装出一副你们看我无视的清俊模样来。像。真像。好像。非常像。下头窃窃私语中,方谨言眨了眨眼,像?像鬼吗?比如他那个死鬼贤王爹?你们还真是眼拙许久啊!一众大臣为何这般呢?时间往前倒一点点。今天又是崭新的一天,一众大臣们几乎都是抱着有事起奏,无事退朝的念头上朝来的,国泰民安、四海升平的时候,上朝真的只是做做幌,例行公事的。然而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他们没有话要启奏,庆丰帝却有话要。嗯,由宣旨太监代言。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犯春困的大臣们特喜欢圣旨这样提神的开头,圣旨的前头几乎都是废话,有足够的时间让他们醒神,听取后头的重点内容。重点内容简直不能再醒神储君什么的,能不能稍微提前给点儿心理准备啊,皇上?!圣旨上头:经过再三的查证,确认方谨言是贤王的遗孤,也就是慕容霖。慕容霖这名字呢,是先皇替贤王的嗣取的名。当年的事,因为掺和了皇之间因为皇位的争斗,所有很多事儿都没有办法昭告天下,于是方谨言的出身就稍稍被改动了一点点,至少在庆丰帝看来只是一点点,因为方谨言最重要的亲爹还是贤王,只不过,他的生母从贤王妃变成了一个和贤王有过一段情的薄命的不知名的妇人。一众大臣们完全没有怀疑这个法,他们就,贤王和贤王妃的感情再好,那也是个男啊,男都是属猫的,哪有不偷腥的呢?这不,偷腥的证据就明晃晃地站在他们跟前呢!还长得特别像贤王,这真是想赖都赖不掉啊!庆丰帝的圣旨里头还,二皇弟的亲生儿,那就相当于是他的亲生儿。既然寻到了,他自然要好好待他。至于好好待他的方式,就是立之为储君。一众大臣觉得皇上这话的甚是有理,庆丰帝没有嗣,慕容霖亲爹早逝,这一个没有儿,一个没有爹,简直就是天作之合。随着庆丰帝的逐年老去,朝中大臣们最为担忧的自然还是储君之位的人选。如果储君未定,庆丰帝却突然驾崩了,那天下岂不是要大乱了吗?这突然出现的慕容霖,算是场不大完美的及时雨。如果时间再往前倒退十几年,那么大臣们都不会同意庆丰帝将慕容霖立为储君,因为在所有人看来,皇帝的亲生儿那才是储君的最佳人选,是皇位的最佳继承人。但是现在这样的情况,不论是他们,还是庆丰帝,几乎都已经没有选择了。就算上天垂怜,皇上此刻有了自己的亲生骨肉,要等着皇长大,那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只怕以皇上的年纪等不及皇长大,更何况,皇现在还不知道在天上哪个角落里头飞呢!皇上英明,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仿若久旱逢甘霖的大臣们很快就不约而同地冲着庆丰帝下跪山呼,坦然接受了圣旨之中的内容。方谨言的愣神也被这震耳欲聋的呼声打断,所以也就是,这天下真的没有白吃的午餐?前段时间在宫中的悠闲生活,原来都只不过是方谨言看向庆丰帝,是吊死他之前,让他长喘的那口气吗?这个狡猾的老头。关静远和潘云庭他们坐的是官船,是朝廷专门为了新科进士们回乡祭祖准备的,水路的速度本来就快,就更不要是官船了,官船在很多地方都是能够自由通行,不需要被盘查的。关府之中,关老爷和关夫人虽然知道关静远是要回家的,但是具体什么时候到家,他们都不是很确定。关老爷虽然有些经验,但是出发的时间不同或者天气影响,都有可能影响归期。自从得知了关静远中了进士之后,关夫人的精气神一下就和原先不同了。在知道消息的当天,关夫人就命人在门口放了好多挂鞭炮,吵得隔壁的段夫人只觉得心烦。当时听到那震耳欲聋的鞭炮声,段夫人差点儿掉了手中捧着的茶盏,语气有些不好的她,她询问起下头的人,隔壁是怎么回事?一段时间没见了,这是又出什么幺蛾了吗?听是关家大少爷中了进士了。答话的人回答地有些忐忑。哼。段夫人冷哼了一声。中了进士?既然不是中了状元榜眼探花之类,那不是二榜就是三榜了?段夫人恶意揣测着应该是三榜。有的人哪,就是好面的,明明只不过是三榜的同进士,却非要省掉那个碍事的同字儿,自己是进士,但是进士和同进士,差别还是很大的,以后走仕途就知道了。再退一步吧,就算真的中的是进士又如何?大殿之上钦点的状元也不过就是个从六品的翰林院修纂,榜眼和探花是七品的翰林院编修,那么再往下的,从七品?八品?从八品?拍马都追不上他们家瑞年。这么想想,段夫人心里就平衡了,好在当年瑞年没有坚持一定要走科举这条路,看现在他多好啊。武将的路走的好,也是很有出息的。正文 第二百零八章回家“你咱们家老大什么时候能到家?”关老爷最近听的最多的,就是这个问题。虽然不是很想回答,因为答案都差不多,可是不得不回答,因为问话的是他们家夫人,所以他给出的答案还不能完全一样,不然他们家关夫人就要他敷衍她了。关老爷考虑了一下,其实是在考虑怎么表达才不会和前几次的答案重复,关夫人却因为没有听到他即时的回答而有些生气,以为他这是嫌他问的多觉得她烦了,还没把火气发出来呢,已经有人匆匆进来禀告,“老爷,夫人,大少爷回来了。”“回来了?快,去外头放鞭炮。”一听关静远回来了,关夫人立马站了起来,想出门去迎接儿,但关静远是很贴心的,几乎是和家丁一块儿走到正堂外头,才让他进去先和爹娘禀告他回来的消息的,所以他和家丁之间的距离,也不过就差那么两三步而已。看到关夫人迎出来,关静远喊了声‘娘’,而后接了句,“儿回来了。”“回来啦?回来就好,娘看看。瘦了,怎么瘦了这么多?你想吃什么?娘让厨房去做。”想想又不对,“不然娘亲自去做,你好久没吃娘亲手做的菜了吧?你想吃什么,你,娘马上就去。”关夫人一边着,一边已经在盘算关静远时候都爱吃什么菜了。“娘。”关静远拉住了他,“儿离开家也没有多久,没这么娇贵。随便弄点吃的,能填饱肚就成。”“那怎么行,我们家儿出息了,这么年轻就考中进士了,咱们得好好吃一顿才是。”“不用,真不用,娘您和我进去,咱们好好话。”关静远扶着关夫人的肩,和她一块儿回了正堂,叫了声‘爹’之后,便轮到关老爷问话了,“这回的殿试成绩,如何?”起这个,关静远有些不好意思,但还是老实地回答,“二榜的一百五十六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