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3章 变法
作者:宇莫殇      更新:2023-06-13 18:19      字数:2161
  第1023章变法卫昌此时并没有穿着士子服,而是穿着一套有着大秦本土色彩的秦服,就像老秦人一样,很质朴。卫昌站在柱子旁,伸手指着柱子,继续说道:“大家看到我身旁的这根柱子吗”“看到了”“有人举得起来吗”卫昌追问。“这有何难,我老秦人的大汉,都能抬起来”父老们大声道。“那能否抬到城门处”卫昌接着问道。“能”一名壮汉大声道。“能”许多壮汉附和道。“莫说只是一根柱子,就是两根,某家也能举起来”有一壮汉大声道。“好,但凡有壮士能将这根柱子举到城门处的,赏金十斤”卫昌大声道。下一秒,周遭的黔首安静了,他们的眼睛紧紧的盯着卫昌,虽没有说话,不过,他们看向卫昌的眼神却是变了,好像是在看一个傻瓜一样。要知道,现如今,金一斤就可以保证一个五口之家一年的所有用度了现在,跑出个金十斤,什么鬼。然后,黔首们纷纷开始交头接耳了。“这骗人的吧,怎么可能得到金十斤”“一点儿也不靠谱,太假了”“这里面,肯定有阴谋,最好还是不要参与进去”诸多黔首低声道,言语之中,到处都透露着他们对卫昌的不信任,甚至是对官府的不信任。在他们看来,这天底下就没有掉馅饼的事情发生。本性质朴的老秦人都这样看待官府,由此可见,大秦官府的威信在黔首当中,到底有多差。甚至,还有不少老秦人选择了离开。卫昌好似对这一幕早就有预料了,因此他没有在意,而是继续说道:“怎么了,没有人吗谁能将这根柱子搬到城门处,赏金二十斤”卫昌加大的价码。可以很明显的发现,现场的黔首已经有不少人开始意动了,但是他们最后还是没有选择动手,因为他们信不过卫昌。但他们的这丝意动,还是被卫昌发现了,卫昌知道,现在就差最后一把火了。卫昌继续道:“谁能将这根柱子抬到城门处,赏金三十斤”听到这句话,黔首们沸腾了。宇天前世有一名著名的哲学家曾经说过,如果资本有百分之十的利润,它就敢保证到处被使用,有百分之二十的利润,它就会活跃起来,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润,它就会铤而走险,有百分之百的利润,它就会践踏一切人间的法律,若是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它就敢犯下任何的罪行现在何止是百分之三百的利润,简直是一本万利啊,因为他们只要搬动柱子,就能得到金三十斤因此,哪怕是质朴的老秦人,也是有人铤而走险了。一名壮汉挺身而出,朗声道:“某家愿意”“不要去,危险,有阴谋”看到壮汉出列,马上就有人说道。而且看那人的模样,好似是壮汉的好友。谁知壮汉坦然一笑,道:“阿五,若我出事了,还请你照顾一下我的妻儿”看到这一幕,卫昌心底一沉,大秦官府的公信力,在这些黔首心中,还是太低了啊看到有壮汉上前,卫昌大喜,总算是有人出来了,卫昌问道:“壮士大名”“某家无名小卒一名,不值得足下挂念。某家问你,你说的话都是真的吗”卫昌也不计较,大声道:“君子一诺,驷马难追”壮士也不啰嗦,直接上前,用力一吼,直接将这根柱子抱了起来,然后大踏步的走向了城门处。而这里所发生的一切,则是在咸阳城内快速的传散着,不少人都知道了卫昌重金招人搬木头的事情。其中,不少老秦人的贵族对卫昌的这个做法不屑一顾,在他们看来,卫昌此举分明就是在哗众取宠要知道,对于以卫昌以代表的山东士子,老秦人的贵族,可是相当的不感冒,因为这些人的到来,抢占了他们的官位。而当秦王知道卫昌的动作时,虽然不解,不过他还是选择了静观其变,因为他知道,变法的第一弹,终于是要出来了。城门处,在上千围观百姓的注视下,壮汉终于是将柱子搬到了城门处,壮汉问道:“大人,请问柱子放在哪里”此时,壮汉也只是稍微有点儿气喘而已。“靠在城墙处就可”卫昌指着一处的城墙,淡然道。“诺”壮汉应道。然后,他将柱子终于是放在了城墙处。“好,壮士好神力,来人,拿上来”卫昌大声道。随后,马上就有人端着一个盘子走了过来,上面正是金三十斤看到这一幕,几乎所有的黔首都傻眼了,感情,这个卫昌说的都是真的啊,只要搬动了柱子,那他们真的能拿到三十斤的金子啊不少人后悔顿足了,特别是一些壮汉,更是如此,因为他们与这三十斤的金,无缘了。卫昌接过盘子,递给了壮汉,朗声道:“壮士,这是金三十斤,请收纳”壮汉呆呆的看着盘子上的金,然后接了过来。事实上,他连自己是怎么接的,都不清楚。他现在,完全迷离了。在众人羡慕的眼神中,壮汉来到的人群中。“诸位,只要有人能将这根柱子搬到市集去,赏金百斤”卫昌又说出了一个让人惊喜的话出来。听到这句话,不少壮汉跃跃欲试了,之前的例子还历历在目呢。因此,马上就有人报名了。“我,我,我”看到这一幕,卫昌的嘴角也是露出了笑容。最后,一名幸运儿诞生了,在上千人的注视下,他将这根柱子搬到了市集处,然后,他也如愿的得到了一百斤的金之后,卫昌就离开了。不过,这里发生的一切很快就传遍了整个秦国,大家都知道,大秦的大良造是一个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的君子。而就在这件事发酵十五天后,卫昌终于是开始了全面变法。他将变法的主要内容,全都以告示的形式,发遍了整个秦国,而秦国百姓们也是因为有之前卫昌立木的事情在,所以黔首们还是选择遵循。一时间,变法之势大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