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节
作者:藕花      更新:2023-06-12 01:04      字数:2240
  宁芳一听就呆了,“上京?我爹要上京做官?”官员一任是三年,象宁怀璧这样的芝麻小官儿,在一个地方干上两三任都是寻常,尤其他任职的桐乡县又是出了名的穷乡僻壤,哪有人愿意接手?哦,如今也不一定。因为在宁县令辛苦干了三年之后,桐乡县虽仍是穷,却因有了夏家的帮扶,如今乡民们不仅在种田之余能多多种菜,晒出菜干好贴补家用。还围了一些河塘养鱼养鸭,塘边也种起了桑树幼苗,整个县的经济情况大为改观。而宁怀璧也因治理有功,早已成功的把那个代字去掉,正式做了桐乡县的县令。也许有人看出再过两年,等桐乡县的桑树长成,也可以养蚕缫丝赚大钱了,想要他的位置也不一定。可那也不会影响到京城吧?夏明启悄悄告诉外甥女,这原因倒不是出在宁怀璧身上,而是出在永泰帝身上。具体原因他也不知,程岳只说因皇上过六十寿,再看朝臣也大多年过半百,两鬓染霜,便想着要选些优秀的中低级官吏进京考核任用。要说宁怀瑜如今上京求官,倒也算得上是恰逢其时。但宁怀璧要不要进京淌这趟混水,连程岳也有些拿不准。要说这几年宁怀璧确实是政绩突出,如果一旦考核,名字必是会报到皇上跟前的。但因为跟英王府的这层远亲,也不知皇上愿不愿意用他。但如果愿意用的话,倒当真是个好机会。因皇上年纪大了,要渐渐安排后事,当然要给继位者一些能用,又官位不高的能吏。等到新皇上台,再提拔重用,正好显得天恩浩荡,收买人心。如果错过,着实有些可惜。但若是就这么轻易放弃桐乡县打下的基础,也令人颇为不舍。况且皇上现在年纪大了,脾气也变得越发古怪,一会儿一个主意,到底会怎么安排,谁也摸不清。所以程岳便只让夏明启带个口信回来,让他做好两手准备。若皇上想不起来他便罢,若当真想起来了,又要用他,可不能跟当年在进士宫宴上似的婉拒,只能服从。宁芳听着未免忧心,俗话说,伴君如伴虎。尤其是一头年迈的老虎,肯定更加难伺候。但要是皇上发了话,象三舅公说的,不去也得去,到时可怎么办呢?第238章准备得知宁怀璧有可能进京为官,宁四娘倒不如孙女那般担心。打小在官宦人家长大,她深知既入朝为了官,就算卖与帝王家。食君之禄,担君之忧,可不是说着玩玩的。既想要建功立业,做一番事情,就得安心做好帝王家的棋子。想怎么用,用到何处,端看皇上的意思。不过自家儿子是个能干的,实打实的政绩在那儿摆着,不管永泰帝是否因英王府对宁怀璧有所偏见,但就象一个家,虽然八面玲珑确实讨喜,但总得要几个能干活的。所以只要宁怀璧谨守着臣子本份,当好差事也就完了。所以这可能也是程岳让夏明启来转达,让他无论如何一定要谨遵圣喻的用意了。眼前迫在眉睫的,宁四娘倒是更操心南湘儿的婚事。虽然走前逼得她和宁怀瑜应承下来,若他们选的婚事不好也不能怨家里,但当长辈的,怎么可能不操心?尤其是女孩儿,万一嫁得不好,难道就眼睁睁的看她哭么?到底还是要拖累娘家的。故此在他们上京前,宁四娘考虑再三,还是亲自给程岳写了封信,拜托他帮着照看一二。只是她怕南湘儿和宁怀瑜知道,就此赖上英王府,所以这信她是私下交给夏明启的。夏明启倒是帮她转交了,只是提起这件事吧,让他委实有些难以启齿。他难道能说,在还不知道宁四娘拜托了程家帮忙相看亲事的时候,南湘儿就想赖上程家么?那天一进京城,程家是很客气的按礼数,安排了下人在城门口迎接。不过没把人迎进府,而是在离英王府不远的巷子里,安排了一个闹中取静的小院子,收拾得干干净净。夏明启觉得这样的安排,已经很给面子了。毕竟程岳跟宁怀璧宁芳一家熟,跟宁怀瑜又不熟,何况他还是上京来选官的,为了避嫌,肯定要分开住比较好。再说夏家又是商贾之家,不管私底下有没有合作,起码大家表面工夫都得做一下,少些牵连不也少些闲话么?谁知南湘儿却是不干了。也不知是不是宁怀瑜的授意,在那里撒娇弄痴,非闹着要上王府去请安。那司马昭之心,简直路人皆知。好在那来迎候的王府下人精明,便推说府上没有准备,几个主子也不在。况且他们一路风尘,还请他们先洗洗风尘再说。这一再说,便弄得南湘儿连王府大门也没进去了。晾了三天,程岳才“忙里偷闲”,过来见了一面,这意思已经很明显了。可南湘儿却象什么都没察觉到,又要给程岳送荷包汗巾,又要给他炖汤做菜,那股子嘘寒问暖的殷勤劲儿,连夏明启都看不下去了。偏宁怀瑜还说外甥女是“赤子之心”,直听得夏明启都只得牙酸的默默望天。后程岳推说有事走了,过了两天倒是打发人把夏明启单请了去酒楼,给了他一个铺面的地契。那原是程二夫人谢氏的陪嫁,位置还挺不错,大小也合适。原本也是做的丝绸买卖,只是没什么特色,生意平平。夏明启一看就懂了。顿时立了个契约,算是程二夫人把这铺子“租”给他,至于如何经营,那就是夏家的事了。跟铺子里的掌柜伙计见了面,又安排了要如何重新装潢售卖等事,夏明启也不愿在京城多呆,便赶着回来了。直到他走前,都没见宁怀瑜能带南湘儿出去拜访一回。据说倒是投了不少帖子,可基本如石沉大海,没什么回应。听夏明启遮遮掩掩把事情一说,宁四娘心中冷笑连连。她早猜着了会是这样结果!只是跟他们怎么说都不听,偏要去碰那一鼻子灰。那京城的交际圈是那么好进的么?以为能选官,就有机会跟人家的后宅女眷走动了?那也把人家的后宅看得太不值钱了!从前是在江南,人家到底会给金陵宁府三分颜面。所以走动起来,似乎没那么困难,可到了京城,谁认识你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