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 农业:无性繁育技术2 嫁接:人工无性……
作者:北山小石      更新:2023-07-18 13:55      字数:5189
  茫茫渺渺的天际之上,光幕里缓缓显露出又一棵巨大的树,镜头拉近到树的底部。

  在距离树木几尺距离远的地方,有一片干净的土壤,一把铁锹凭空出现,掘土挖坑。

  不多时,树的底部、土壤之间,就出现了一些树根的痕迹。“咔嗒”一声,有树根应声而断。

  这一截树根,飞至光幕正中央。

  只听得天地之间,伴随着一种逍遥快意的缥缈乐音,后世之人的话音响起——

  【分根法,就是在树木的旁边,数尺距离之处,挖一个坑,让树根的末端显露出来,用这树根萌生出新的可以使用的枝条。通常来说,那些比较难取栽的树木,都采用这种方法。】

  这种十分简单明了的动画,搭配上匀速而又清晰的解说,让人实在不难理解。

  即使是那些不曾读过书的农人,仿佛也都从天幕动画里的操作,学会了“分根法”。

  至于先前的“直接切取插条”等等,亦是简单。

  只要联想到“折柳”插入土中,折柳樊圃,他们便知,这并不是什么困难的操作。

  农家的许行、商圣范蠡,乃至墨翟、庄周、扁鹊等人,都将这些方法铭记于心。

  天幕说得这样明白。

  又这样简单,想忘记都难。

  那些早已经凭借自己的时代优势,以及农业方面的知识储备,对扦插技术有着一定了解的人——

  在听见后世的叙述之后,亦是对此拥有了更加系统的认识,理解的程度也更为深入了。

  西汉的氾胜之,便是如此。

  汉武帝拊掌而笑,决定将这些整理在一起,连同着先前的“良种选育”“种子处理”等等。

  用官方制造出来的纸。

  印刷成书,传播到民间去。

  【这些扦插繁育的技术,在古代的果树栽培之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再比如番薯,在引进我国之后,就是使用育苗扦插进行繁殖。葡萄,汉代的时候还是运用实生苗繁殖,到了唐代就开始使用起了扦插的技术。】

  碧空之中,出现了红色的长条果实。

  几根摆在一起,起先是一张填满二分之一光幕的大图,随后又化为一个小的图标。

  番薯的图标,停留在一张世界地图上。

  它从南美洲及大、小安的列斯群岛,开始不断地传播、扩散开来。

  直到遍布全世界的热带、亚热带的许多地区。

  秦始皇目不转睛地,看着番薯的传播轨迹,发现它在进入大秦这片土地的时候——

  图标旁边写着:

  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

  秦始皇:不知这是什么朝代了。

  却见在番薯传入中国的时间旁边,还有几列不甚引人注目的墨色小字。

  随地掘取,以佐谷食。

  价格极贱,极易引种。

  尺许薯藤,随栽随活。

  足果其腹,灾不为荒。

  民生赖以食,旱潦凶歉赖以生。

  在这些文字的旁边,还有一张没什么存在感的小图,绘制着某一年福建南部的大旱。

  小图上更有小字,写有《漳州府志》的记载:

  野草无青,禾无收,饿民遍野。

  而后金学曾当机立断,晓谕闽南各县,广为栽植。短短数月,番薯丰收。

  饥民——足果其腹、灾不为荒。

  这些文字与图片,在光幕之上如同昙花一现般出现而又消失,却在嬴政心里久未磨灭。

  番薯,这东西。

  可以用来解决灾荒的问题?

  价格又低、又容易引种。

  只需要尺许的薯藤,就能随栽随活。

  尤其是在颗粒无收、饿民遍野的状况下,这番薯只是栽种了数月,竟能扭转乾坤??

  关于扦插的技术,秦始皇没有被震撼到。

  但是在这一闪而过的画面里,关于原产南美洲的番薯,却是给足了他震惊。

  这东西,为啥1593年才传播过来啊!

  朕现在去南美洲挖可以吗!

  秦始皇开始思考现在派人航海去南美洲挖番薯的可行性——算了,这也太远了。

  但是一想到天幕的帮助,他们在学习后世技术之后,各方面都开始迅速发展。

  他又觉得,未来拥有无限可能。

  在番薯引进中国的图片一闪而过后,便是使用育苗扦插,进行繁殖的过程。

  随后,碧空里又出现几串葡萄。

  这些葡萄看起来圆润饱满、晶莹剔透,颗颗粒粒紧挨着,串串地挂在葡萄架上。

  汉武帝:葡萄啊?这是朕派张骞,出使西域的时候,引进来的品种。

  他听见天幕说,汉代的时候,葡萄还是采用实生苗繁殖,唐代就开始使用扦插。

  汉武帝:好吧,我们去试试扦插。

  有了天幕,不能被唐朝比下去!!

  【我们说果木的繁育分为种、栽、插种,其中的栽、插,分别对应着扦插、嫁接这两种无性繁育技术。嫁接,就是在扦插技术的基础上,诞生的一种人工无性杂交法。】

  【用我们现代的眼光看,就是将一种植物的枝或者芽,嫁接到另外一种植物的茎或者根上,让这接在一起的两个部分,生长为一个完整的植株。】

  春秋时期,范蠡像个好奇宝宝。

  天幕说得非常清楚,两种植物的枝芽、茎根,组合在一起,可以生长为新的个体。

  但是好神奇啊!为什么呢!

  齐国。

  齐桓公与管仲,也觉得很有意思。

  两种不同的植物,枝芽与茎根接合在一起,它们居然会变成一个新的植株!

  这真的是真的吗!!

  【可能有观众要问了,为什么这样做可以生长为一个新的完整植株?】

  【我们知道,植物受伤后,有着愈伤的机能,而嫁接,正是在这个基础上进行的。】

  【两个伤面的形成层靠近、扎紧在一起,既而细胞增生,彼此会发生愈合,最后维管组织连接在一起,变成一个新的整体。】

  天音述说着后世科学的原理,光幕上又显现出嫁接过程的两个部分——

  接穗、砧木。

  穹宇的云层,仿佛被切割成两个部分。

  左边显示着一些枝与芽,文字写有“接穗”。右边显示着植物体,文字写有“砧木”。

  【在嫁接当中,接上去的枝或者芽,称为“接穗”。被接的植物体,称为“砧木”。】

  【我们进行嫁接,需要将“接穗”与“砧木”这两者的形成层,紧密地接合在一起。】

  通过简单的动画画面,大家可以看到。

  在进行嫁接之后,“接穗”成为了新的植物体的上部、顶部,“砧木”成了根系部分。

  春秋时期,人们大呼神奇。

  楚庄王:牛掰,竟然还有这种操作!

  晋文公:厉害厉害,佩服佩服。

  秦穆公:接穗、砧木,学一学,学一学!

  历代周天子:我现在发展这些,还来得及吗?

  【嫁接技术的起源,最晚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的“橘逾淮而北为枳”,就是南方的橘农以枳为砧木、以橘为接穗,嫁接培育出新品种,移植到北方。】

  春秋时期众:……我说怎么弹幕里,都是我们春秋时期的人在惊叹羡慕呢。

  敢情,你们战国时期,有嫁接的苗头了?

  西汉,农学家氾胜之。

  更是心中了然。

  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出现嫁接的苗头,而他们的汉代,自然也是懂得嫁接。

  如今的汉朝,就有嫁接的技术。

  譬如将十棵葫芦茎捆在一起,包上泥,就是一种嫁接的技术,他们称之为“椄”。

  这样嫁接出来的葫芦,可以结出大的果实。

  氾胜之趁着天幕述说的一个空档,将他们西汉的嫁接技术,发送上天。

  给大家伙儿分享一下。

  战国时期。

  农家许行:氾胜之牛掰啊!

  氾胜之:不敢不敢,都是时代的产物罢了。

  【北魏,农圣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详细地记载了一种梨树的嫁接技术,以及当时嫁接的具体方法,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早的、对于嫁接技术较为完整的科学记载。】

  在碧空光幕之中,再次出现了北魏贾思勰的虚拟ai影像,他还捧着一本《齐民要术》。

  各时空里无数人,听见“世界上最早”“科学记载”等形容,已经有些习惯了。

  他们这片土地,总是这么强!!

  就连春秋战国时期,零零散散四分五裂的状态下,人们也产生了一种整体的感觉。

  天幕,仿佛成为了各时空的纽带。

  【在记载当中,梨树的嫁接方法是这样的:首先挑选出用来嫁接梨的“砧木”,棠是最好的,杜则次之,桑是最差。若是用枣树或石榴树作为砧木,那么在十株之中只能存活一两株,不过存活下来的梨树的品质却很好。】

  【从中我们可以发现,“砧木”与“接穗”的亲缘关系远近,对嫁接的成活率、亲和力,具有相当程度的影响。】

  云层之间,出现一些棠、杜、桑树,还有枣树、石榴树的茎、根,以及李树的枝、芽。

  在同一时间里,它们互相之间进行结合。

  光幕的画面,也被切分成许多个部分,最后合而为一,出现了那一句最终的结论。

  战国时期,农学家许行马上抓住了重点,亲缘关系的远近、嫁接的成活率与亲和力?

  好复杂!!!

  ——但勉强可以跟上。

  西汉,氾胜之恍然大悟:原来嫁接,是需要有亲缘关系的两种植物?这样可以提高成活率?

  氾胜之:北魏的贾思勰牛掰啊!!

  贾思勰:不,我还没有这么牛掰:)

  我只是记了一个梨树的嫁接方法而已。

  与此同时,天幕那位没有灵魂的虚拟ai版贾思勰,继续波澜不惊地往下说道: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选择“接穗”,应该要从优良的梨种里面,选择向阳处的枝条。】

  【所选枝条的不同类型,最终也会带来不同的效果。比如选用接近根部的小枝条,就会长出好看的树形,不过要五年才可以结出果实。选用如同斑鸠脚似的老枝条,虽然树形不好看,但它只要年就可以结出果实了。】

  许行、氾胜之:好的,优良的品种,配合上向阳处的枝条。哐哐记下来。

  好看没有用,还是选择实用吧。

  我们要斑鸠脚那样的老枝条!长出不好看的树形!但是三年结出果实!!!

  春秋战国各国君、秦始皇、汉武帝:选择合适的接穗,就能省去两年,只要年就可以结出果实??

  太好了。

  这又省了多少时间、多少人力、多少成本啊!

  范蠡:只有我在考虑经商吗?又要发财了。

  子贡:我儒商也要发财。

  嫁接,操作起来!!!

  【到了唐代,嫁接技术又有所发展。】

  【在韩鄂的《四时纂要》之中,记载了种间嫁接、需要亲缘相近,才容易成活。】

  贾思勰:氾胜之你看,唐代这里比较牛掰。

  氾胜之:牛掰,都牛掰!

  【元代,农学家王祯的《王祯农书》又记载了关于“桑果”嫁接的技术。】

  天幕的贾思勰形貌一改,成为了元代的农学家王祯。

  只听王祯不疾不徐地说道——

  【凡接枝条,必择其美。我们要选用向阳一面的树木枝条,且要生长了数年的。】

  【根株各从其类。我们选用的砧木与接穗,要是亲缘相接近的。】

  【具体的操作方法,有身接、根接、皮接、枝接、靥接、搭接,共计六种。】

  【一经接博,二气交通,以恶为美,以彼易此,其利有不可胜言者。】

  【嫁接的好处多多,不可尽说。】

  光幕上的人影形象不断变幻,此刻又是换了一副形貌,是为清代的陈淏。

  陈淏捧着一本《花镜》。

  【嫁接技术,还可以用在花卉盆景的培育。】

  【它可以让开花小朵的变成开花大朵,单瓣花变成重瓣花,红色花变成紫色花,果实小的变成果实大的,酸苦的变成甜的,臭的变成芳香馥郁的,可谓是人力回天之巧。】

  秦始皇:还有这等神奇的现象?

  花卉盆景的培育,听起来对国家的发展没什么用处,但应该也能促进经济的发展吧?

  更重要的是,这花卉盆景仅仅是一个例子。

  花卉盆景如此。

  这说明在其他农作物、林木的培育上,嫁接技术也可以达到非常、非常神奇的效果!

  汉武帝:花卉盆景?这个好办。

  拿点花到宫里来,朕也试一试,看能嫁接出什么新品种,卫青霍去病一起来玩呀。

  卫青、霍去病:不约jpg

  庄周:听起来不错,惠施我们来试一试吧。

  惠施:净搞这些没用的,好吧……

  各时空的人们都觉得非常神奇、非常惊喜。

  变化繁多,如同神仙。

  嫁接,不愧是人力回天之巧!

  【在当时的世界上,我国古代农业里的人工无性繁育的实践,是最为丰富的。】

  【比起有性繁育,人工无性繁育的速度会变得更快——它可以更快地结出果实。】

  【人工无性繁育,既可以保存栽培品种的原有的特性,还可以促进新的变异的产生。】

  【它可以培育出,大量的新品种。】

  【桃花、梅花、蔷薇花、牡丹花、芍药花、木芙蓉、山茶花,这些都是我国培育出的重瓣花。柑橘、香蕉,也培育出了无子果实。】

  【这些品种,引入世界各地,种类繁多而品质优异,成为了全世界的珍品。】

  天幕最后的画面,是陈淏捧着一本《花镜》消失在无数的桃花、梅花、牡丹花之中。

  而早至春秋战国之时的人们。

  他们在视频、直播放映结束之后,就要去发展属于他们的无性繁育技术了。

  扦插、嫁接,配合上立体农业,曲辕犁、水转筒车、水碓等工具。

  我们的农业!兴盛起来!!!:,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