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节
作者:一枚铜钱      更新:2023-06-08 14:55      字数:3442
  于是天赐在他爹的支持下,开始学医了。大伙都以为他是闹着玩的,毕竟才五岁,字都没认几个。但出乎所有人意料,天赐学得很快,专注无比。天赋惊人的天赐很快就把大伙找来的书都看完了,远远不够。过了不久,路过被打劫的商人交赎金时,多了一个条件——把当地能买的医书都买来。如果恰好劫了大夫,那就成了座上宾,养胖三圈安然送回家。天赐开始给人看病,也不过是十岁时,起先给村人看些小病痛,效果奇佳。后来胆子开始大了,等到了十五岁,甚至有人慕名前来。他爹见状,觉得正好可以找机会变革,于是不再做打劫的勾当,趁着来的人多,让大家去狩猎,再卖给上山的人。日子不如以前自在,但奉公守法的日子过得安全。天赐十六岁时,忽然收到一封家书。因为天赐这几年常收信件,没有在意,等晚上送走全部病人翻看信件时才看到。看到开头,天赐就愣住了。——“吾儿亲启。”&&&&&葛家来要人了。贾氏很生气,她不是气他们现在才想起天赐,而是气葛家是死了孩子才想起天赐。信上言辞凄凄,说与他们失去联系后,日夜挂念。本来葛家陆续有了好几个孩子,但不知为什么,陆续死去。如今就剩天赐一根独苗,万分挂念,想接回去继承家业。贾氏读了信后,立刻将信撕碎,对儿子说:“这种爹,这种家,不要也罢。”天赐没有说话,他知道落款处的那个名字。那是当朝有名御医的名字。贾氏只顾着生气,没有留意到儿子的神色,倒是他爹发现了。夜里等妻子睡下,就来找儿子谈心。天赐犹豫很久,才说:“这里已经没有能教我的人了,听说天底下最厉害的大夫就是御医。”贼首闻言,看着痴心杏林的儿子,忽然又想到当年妻子说,那姓葛的混蛋是个御医。他心里又不舒服起来,很不舒服。只是天赐并没有任何错,只是太醉心于医术了。这里留不住他。“儿子,你想去,就去吧。”天赐愣住,回过神来,伏地叩谢他的养育之恩。第二天贾氏听见,怒将碗摔在地上,质问:“你对得起你爹吗?这些年是谁养大你的,你出息了,要回去葛家了,贪图荣华富贵的混账东西!跟你亲爹一个样!白眼狼!”天赐跪在地上,默不作声,任由母亲打骂。如果不是贼首拦着,他的脑袋大概真要被亲娘敲出个洞来。贾氏闹了,哭了,但都无法阻挡天赐回葛家的心。反倒是把她的心弄死了。她为什么给儿子取名叫天赐?在葛家没有来赎回她和肚子里孩子的时候,她就把葛家给忘了,这孩子也不是葛家人,而是上天赏赐的。但儿子却伤透了她的心。贾氏最后不闹了,不哭了,她只是说:“娘只跟你说这一句,你要去葛家,就不准再回头,你就当娘死了。”天赐愣神,默了很久很久,最后重重朝她磕了三个响头,离开了。贾氏怔怔看着儿子,再次落泪。她有预感,儿子不会回头了。葛家的马车已经在山下等了,天赐坐上马车,朝山上望去时,仿佛能看见母亲的身影。他自以为坚定的心,突然一酸,落泪了。他想学习更精湛的医术,娘亲,学医可以救人,他想救很多人。在铁骑过境,战火连连的乱世,救死扶伤。到了葛家的天赐,发现自己和亲爹长得很像,也正因为相像,葛家对他没有任何疑问。葛家就剩他一根独苗,上至老太爷,下至奴仆们,都对他宠爱、尊重,谁都没有给脸色他看,就连趾高气扬的续弦和一众妾侍,都在他面前低头,小心对待。天赐见到了他的亲生父亲,如今在太医院做御医的爹。葛父对儿子没有太多感情,他对任何人都没有太多感情,只是天赐是继承葛家大业的人,为他接风洗尘后,夜里问了他一些话,最后问:“我们葛家世代为医,你也应当习医。”天赐点头。葛父一想,又说:“你在贼窝里长大的事,不许告诉任何人,否则有辱家风。”天赐皱眉,没有吭声。葛父又说:“你和那个山贼,没有任何关系,知道吗?”天赐看他,说:“他对我有养育之恩,虽非亲父,胜似亲父。”葛父一顿,冷脸说:“放肆。你再同我说一遍,你与他没有任何关系!”“不。”天赐说,“他是养大我的父亲。”葛父气得不行,就要拿鞭子责罚,可鞭子在手,看着被自己丢弃了十几年的儿子,突然下不去手。他甩掉鞭子,没有再纠正他的言辞。“明日跟我去太医院。”&&&&&到了太医院的天赐才知道,原来他爹不仅仅是御医,甚至已经成了太医院之首。葛父不知儿子懂医,让他去了药房认药。没过两天,他发现儿子什么药都认识。于是让他去学习煎药,又没过两天,发现儿子也懂煎药。无论他让儿子去哪里,都发现他早就会了。最后葛父坐不住了,回家后问他:“你懂医术?”“不怎么懂。”天赐说,“还有很多我不会的。”葛父于是考了他一些医学典籍,却发现儿子融会贯通,根本没有什么能难倒他。葛父大惊,又问了一些疑难杂症,皆一一作答,胸有成竹。谈至半夜,葛父有些动怒,说:“哪里有你这样虚伪的人,明明什么都会,偏装作什么都不会。”天赐微微拢眉,说:“确实有很多不懂,我治过上千百姓,有些病无论怎么治,都治不好。”他说时很是沮丧,毫无敷衍的模样。葛父见状,默然半晌,信了他。他总觉得,儿子跟他……很不同。他本来以为,儿子一听见葛家要接他回来,立刻同意,定是个贪恋富贵,无法成器的人。但如今……葛父沉默良久,问:“天赐,你为何要丢下你娘回来?”天赐说:“我没有丢下我娘,只是暂时将我娘放在了后面。我要学医救人,如今天下并不安稳,朝廷不断出兵打仗,苦了黎民百姓。”葛父不由轻笑:“就凭你一人之力?”“是,我救了一个人,那就值了;救两个,那就了无遗憾了;若能救成百上千个人……”天赐笑笑,“希望能有那一日。”葛父看了他半晌,轻轻叹息一声,拍拍他的肩头,说:“你娘将你教得很好……”自这日起,葛父尽心指点他杏林之学,毫无保留。很快,天赐就通过太医院考试,正式成了御医。一晃十年,1368年,元朝动荡,民间百姓到处揭竿而起,元朝很快被一个泥腿子出身的放牛娃覆灭了。那个放牛娃原名朱重八,又叫——朱元璋。太医院没有受到太大影响,毕竟都是一群手无缚鸡之力的大夫,专心救人就好。天赐每次外出,都会去民间走走,为百姓治病。久了,接触的贫苦百姓越来越多,他思前想后,跑去跟皇帝上书,提及此事。葛父吓得不轻,这朱重八生性多疑残忍,儿子这是闯大祸了。但并没有。朱元璋召见了天赐,不久之后,重新建立了惠民药局。惠民药局在宋代已有,用来预防民间瘟疫蔓延及救治贫穷病患,里面出售的药物比市价低些,是朝廷利民举措的官营药局。在元朝略有变化,既施药也兼营放贷。而天赐提议的,是救助贫民及教授医术。一晃又过去十年,葛父去世了,天赐也成了院使。他没有成亲,因为没有空,成亲太麻烦,陪着妻子也麻烦,等生了孩子更麻烦。何必去祸害人家姑娘,让她嫁个空房子。葛家长辈着急,但谁都劝不动他。天赐的医术已经很精湛,只要不需要他待在宫里,他必然要去惠民药局走走,替人治病。风吹雨打,从未有过一日空闲。但天赐还是觉得自己的力量太薄弱,他平时为人宽厚,但对徒弟十分严格,不收粗心者,不收懒怠者,脾气不好没有善心的也通通不收,就连不能吃苦耐劳,怕脏怕累的,也不收。虽然是这样,但天赐的徒弟还是很多,整个太医院几乎都是出自他这一脉。久了,就容易招嫉恨。正是1385年,离结党营私的胡惟庸死去已经过去了五年,然而余党风波,却一直没有停。结党营私,是猜忌心极重的朱重八深深忌讳和痛恨的事。欲加之罪的告发信还没有送到朱重八手里,已经有眼快的瞧见,赶紧通知天赐他们走。还在药房里研制时疫方子的天赐听闻后,连头都没有抬,说:“嗯。”倒是一众学生急了,直接将他抬走,一起乘坐马车逃亡。天赐气得不行,说:“西北闹瘟疫,我们走了,百姓怎么办!那是瘟疫,瘟疫!”学生被骂了个狗血淋头,但没有人责怪老师不懂事,分不清局势。他们只是觉得朝廷负了老师,心底悲凉。被绳子捆住的天赐想回去,但架不住学生人多。等逃了千里远,逃到江边,只要渡船过去,就可以甩开追兵了。学生们都很高兴,只要天一亮,等船来了,就能上船。朱重八的残忍他们都知道,已经没有办法回头了。然而进入镇子准备歇一晚的他们,却发现这个镇子没有人盘查,因为——闹瘟疫了。学生们骇然,但这个镇子是通往江边的必经之路,他们只好硬着头皮进镇,一路都是受瘟疫折磨的百姓,有的已经横死街头,有的还在苦苦挣扎。惨不忍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