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作者:邈邈一黍      更新:2023-06-08 00:36      字数:3987
  老十细细把以工代赈的法子在心里捉摸了一遍, 越想越兴奋,虽然这样办繁琐了一点,朝廷需要派更多的人前去,但这样一来让他头痛的那几个问题确实迎刃而解了老十难以抑制住满心的兴奋,一口大白牙不受控制的露出来不说,又从座位上站起来,张开双臂就要把宝玥抱起来,不过手刚刚碰到宝玥之后明显的一愣,就又收回去了,反过身去将大宝抱了起来, 大宝不知道他阿玛在高兴些什么, 不过既然把自己的抱在怀里了, 那就得举高高。 移动网“阿玛, 阿玛快把大宝举起来, 高点,再高点”“这样行不行”“再高点,阿玛还得再高点”老十这会儿双臂已经完全展开了,大宝已经被举到他头顶上去了,偏小家伙还一直喊着要再高点,老十的兴奋劲儿还没过去呢,举着大宝就踩上了旁边的卧榻上。大宝:“嘻嘻, 阿玛好高呀”老十:“大宝还想更高吗”宝玥瞧着老十脚下的大红毡子,几乎已经可以想象到老十把脚移开后上面碍眼的脚印了,但瞧着他们父子俩高兴的样子, 也就没开口说他们,不过是一条毡子罢了,换了便是,再说了她和老十都不是那等讲究的人,不会将其弃之不用。宝玥起身站在一旁言笑晏晏的看着,没想到老十还能这么孩子气,此时在宝玥的脑海里,老十得意洋洋的和大宝笑闹的样子跟前几天他醉酒后呆萌的样子重合在一起,契合极了,简直就是个十三岁。宝玥暗戳戳又给老十起了个外号,还没等宝玥的思维发散的更远,十三岁又举着大宝上了炕桌,小心翼翼的避过炕桌上的茶壶和茶碗。老十:“怎么样大宝,是不是更高了”大宝:“阿玛棒棒棒”宝玥:两个熊孩子老十当天晚上兴奋的半宿没睡,连夜开始写折子,当然他的折子平日里都是自己起草,然后交给谋士检查润色一番,最后再誊写一遍交上去。老十向来不耐烦起草这个,不过今日倒是下笔如有神,脑子里的思路清清楚楚,有什么要注意和规避的地方老十能想到的也都写在了上面。写完之后,老十又来来回回看了好几遍,才将其收起来,但此时精神依然很好,一丁点的困意都没有,胸腔里的兴奋劲儿经久不散,老十很清楚,他在折子所提出的法子,不单单能够解决这次赈灾所以面临的重大问题,更重要的是这是一种新的方法,一种新的思路。不仅这次赈灾能够用的上,很多的地方都能可以用,皇阿玛不喜加重百姓的赋税徭役,导致很多的民生工程建设迟缓,就像当年修建的永定河河堤一样,即便有直郡王主持,但完工日期依旧比预定的要晚,究其原因除了人手受限以外,还有就是民工的积极性并不高,虽然出于对朝廷的敬畏,很少会有人浑水摸鱼的偷懒,但是效率并不可观。而以工代赈无疑是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考方向,徭役不可废除,那么在徭役之外是不是来点奖励制度呢,这样做不是把大家的积极性都给调动出来。所以老十知道这将会是一份大功劳,就算是皇阿玛不给他赏赐,他也可以借此在朝堂上取得一席之地,虽然他无心大位,但作为一家之主必须要有庇护家人的能力才行,不要以为皇阿玛还在位,他们这些当儿子的就安枕无忧了,三哥当年被降爵就是最好的例子。好在老十的兴奋劲儿并没有持续一整晚,等到半夜的时候,困意终于来袭,老十又在书房歇下了,毕竟这么晚了,宝玥又怀孕了,老十不想再把她吵醒。老十的折子在经过检查、修改、润色和誊写之后,终于在三天后交了上去,康熙爷将其单独拿出来放在朝堂上讨论,立刻引起轩然大波。诚然,老十提出的以工代赈的确可以解决赈灾中出现的问题,但这所耗费的人力物力也不少啊支持老十的一方认为度过雪灾最为重要,现在官路抢修进展缓慢,若是不能及时解决问题,不知道要死多少百姓呢反对老十的一方则认为以工代赈太过复杂,受灾地区众多,灾民更是遍布各地,而单单是会算账的人就远远不够,更何况还要派往各地去,短期之内这么大的工程量,六部很难完成。康熙在上面不动声色的瞧着,支持的老十除了老十的几个下属之外,居然是老四的人,而反对老十的则是老三、老八的人以及一部分的中立派,太子和老大他们居然都没有表态,当然反对的人比支持的要多一些,保持中立的也不少。反对声最为激烈的便是八福晋的外公安郡王,老家伙听完老十的折子之后,当下就颤巍巍的跪下:“皇上,老臣知道敦郡王这番心思原是好意,也是想着为国为民,但敦郡王如今入朝还不到三年,不知道这么多人员的调度需要费多少功夫,又有多容易出岔子,若是按照敦郡王所奏的方法去办,老臣唯恐、唯恐到时候时间赶不及,死去的百姓会更多啊万一中间出了岔子,引起灾民暴动,别说百姓了,便是朝廷派过去的官吏也会、也会性命难保啊”安郡王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哭诉道,花白的胡子一抖一抖的,别说老十了,就是上边坐在龙椅上的康熙瞧着安郡王这副模样也是不忍直视,天生戏精也不过如此了,还在安郡王虽然就不飙戏了,但康熙已经具备免疫力了。老八这边有自个儿福晋的外公亲自打头阵,而且人家还身居郡王之位,老十这边的就可怜多了,几个四、五品的下属不说,就是老四手下的人出言的也只是个三品官户部尚书而已,比起安郡王来差了可不是一星半点。不过,即便是官小了点,这位户部尚书说起话来还是给力的很:“按照安郡王的话,那这赈灾中的问题朝廷就不去管了吗现在官路的抢修进度可是缓慢的很,这样下去,难道就后果就不严重吗朝廷如果不作为,岂不是让百姓寒心吗臣真的不知道安郡王刚刚那番话到底意欲何为”被一个区区的三品官给说到脸上,即便对方是户部尚书,安郡王也觉得自个儿受到了冒犯,哭丧着脸跪下回怼道:“求皇上给老臣做主啊,老臣一心为了朝廷着想,为了皇上您着想啊居然有人污蔑臣,臣对大清的忠心天地可鉴,皇上啊,您跟老臣是这么多年的君臣了,您是知道老臣的忠心的啊”康熙:这个老戏精户部尚书:安郡王这是又重出江湖了老八:您可真是爷的亲外公老十:这戏飙的简直了众人:真是一出好戏安郡王之所以敢这么在朝上搞,除了仗着早年的军功以外,自个儿的出身也是硬的很,安郡王府已故的老祖宗可是皇帝的孙子,是皇太极七哥阿巴泰的儿子。而安郡王的阿玛岳乐当年跟顺治帝的关系可是好的很,算起来安郡王跟康熙爷是平辈,不过比康熙年长就是了。不过安郡王府最昌盛的时候还是当年岳乐活着的时候,岳乐一死,这府里就大不如前,说是没落也不为过,还是如今的安郡王上战场拿了军功以后,这安郡王府才算是重新又显赫起来,不过康熙早就有打压安郡王府的打算了,安郡王府又整个绑在老八的船上,所以除非是老八上位,否则安郡王府没落的结局便是注定了。户部尚书也不是吃素的,他是一部之主,身为又站着四贝勒,对上安郡王倒是一点都不怯:“臣只是就事论事,无意讨论安郡王忠心与否还希望安郡王不要转移话题”老八瞧着安郡王被怼,这次倒是没有像去年最后一次大朝会时一样没站出来替老九说话,颇有担当的开口道:“安郡王在朝为官多年,自是受不了别人质疑他意欲何为,并非是转移话题。”安郡王后边的老八出头了,老四这时候自然也就不能冷眼看着了,再让老八和安郡王这么搞下去,话题不知道得被扯到什么地方去了,指不定老十这折子就得下次再议了:“灾情刻不容缓,大家还是先讨论敦郡王的折子吧 ”老四这次选择支持老十,倒不是为了跟老八斗,他和老八还仅仅是皇位争选的小虾米,最主要的还是太子爷和直郡王这两位,所以并没有到针尖对麦芒的程度。老四选择支持老十一方面是因为他的确赞赏同意老十的折子,他相信这对赈灾觉得是有帮助的,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太子爷的授意,他虽然有自个儿的小心思,但明面上还是太子的人,所以太子的吩咐,他还是会听的,再说了他当年可是太子手把手教出来的,这份情谊虽然不深,但还是有的。至于太子选择不亲自出手的原因,老四也能猜到几分,大哥向来都跟太子爷对着干,他们俩身后又各站着一群人,若是太子爷支持老十,大哥必然会不支持,若是如此,直接就变成了党派之争,朝上的情况必然比现在还要热闹。不过,现在的情况也没好到哪里去,有着老八和老三的人在里面搅和,尤其是安郡王这个为老不尊的家伙,话题一直绕不到正点上来。康熙就这么坐在上边看大家扯皮,一点要开口的意思都没有,太子跟直郡王他们几个也作壁上观,就跟没事儿人一样。老十几次阐述都被打断了话题往别处引,直到朝会结束了,这事儿依然没有定论,只能下次再议。老十面无表情的骑着高头大马往回家走,路上的行人都纷纷让路,所以从宫里到敦郡王府一路上倒是畅通无阻。老十前天起草这份折子的时候怎么也没有想到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不是应该被大家认可、赞赏,然后在赈灾的过程中取得不错的成果,最终被皇阿玛褒奖吗怎么现在却是连朝臣那一关都过不了,重点是他们刚刚并没有认真的去讨论他的折子,反倒是一直在怼,一直在回怼,一直在扯皮,根本就没有好好的去讨论他这份折子的可行性,也没有去探讨问题的解决方法。老十现在算是知道什么是出师未捷身先死了,毫无心理准备的他跟霜打的茄子比没什么两样,失望、愤懑还有不甘全都充斥在他心里,他甚至想如果他有太子爷或者直郡王那样的权势,是不是今天的情况就会截然不同,皇阿玛为什么就不能替他说句话呢,明明他都已经表现出无意于那个位置了,不会跟他的宝贝太子抢位置了,他怎么就不能稍微帮帮他呢老十第一次这么强烈的想要权利,想要不再受任何人的控制,他不知道想要安分守己的当个贤王居然会这么难,没有权势,哪怕再无害也有可能会碍了别人的眼,到时候就会和今天一样只有任人宰割的份,想要做件为国为民的事儿都受到阻拦,偏他还连还手的能力都不具备,只能在一旁傻站着。人想法的改变可能就在那么一瞬间,老十的身上的气势徒然之间就变得有些凌厉了,想明白自己的处境之后,老十倒是清明了不少,要想改变被动的局面,由自己来掌握主动权,就必须要变强。有时候并不想要前行,但是生活总在推着我们往前走。作者有话要说:老十会变强的。gd1806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