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节
作者:瑞纱      更新:2023-06-07 11:25      字数:2998
  原本驾驶得很快的马车已经慢了下来。等孩子们喝饱吃足,歇了一会儿,皇宫就到了。这次进宫,叶君书和李玙只带了两对双胞胎。李玙带着四个孩子去后宫,而叶君书则去给泰安帝请安。他去了御书房,给叶君书领路的是多年的老熟人了。这些年叶君书来皇宫来得比较频繁,跟泰安帝倒培养出点感情。而且海外贸易这几年飞速发展,果真从里头赚足暴利。泰安帝的私库翻了一番又一番,起码现在,即使不幸再次出现天灾人祸,也不用再需要向民间募捐才能渡过难关。光泰安帝的私库就能解决问题。这些年,叶君书在其中的作用越来越小,他们之间的合约分成再一次变动。他和李玙仅在里面占了一成,而朝阳商队占三成,六成是泰安帝的。因为泰安帝也参与了进来,他能知道其中的暴利,原本他占的比例较少,赢得的利益就足够他人眼红。一时半会儿可能没什么,但长久下去,肯定不行,别人赚了多少,一算就能算出来,说不定什么时候就富可敌国了。多么让人眼热,哪天撕破脸,他们被抄家产事小,丢命事大。但改变了分成方式,这也意味着,他们是给皇帝打工的,他们无论赚多少,得益最多的还是皇帝。这样就杜绝了被眼红的可能。而也因为改变了分成模式,朝阳商队如今已变成了皇商。挂上皇商名头,朝阳商队的势头再也无人能挡。短短三年就成大夏第一商。而世家勋贵也看到了海外贸易的暴利。但是唯一一条还算安全的海路和海外关系,如今就掌握在朝阳商队手里。想搭上这条船,总要拿别的利益来交换。只要这个时候再推行新商税法,阻力就小了很多。而只要最老牌的几个派系彻底松了口,就可以推行下去。叶君书虽然已经离开户部,但当初新商税法的修订,叶君书也有参与,再次推行时,并没有怎么修改。叶君书在官场上混得风生水起。叶君书花了大半年的时间将吏部内部摸清楚。可以说,吏部是六部中油水最多关系也最为复杂的一个部门。吏部掌握天下文官的任免、考课、升降、勋封、调动等事务,可以说是卡着文官的前途。朝廷每三年就会进行一次全面政绩考核。全国各地的各官事状造册报送到吏部,评定该人优等、中等、下等,最终核结果作为升降赏罚的依据。很多时候官员的任职到了,考绩报告吏部后,坐等吏部重新安排调派。而这其中,最容易收受贿赂了。一般上下打点得好的,就能早日批复,或能安排好的新差事。如果打点不到位,那你的奏呈基本压箱底,一年半载更甚者好几年也不定轮得到你。而近年来,这个风气愈发猖獗。几乎到了明目张胆的地步。甚至刚来时,叶君书还差点被拉入收贿行列。叶君书刚开始在吏部接触不到权力,他自己也每天在自己办公区里看书看卷宗,表现得毫不在意。他们刚放松点警惕,叶君书忽然就拿着吏部一大堆收贿的罪证在朝上请罪了。谁也没察觉到那些证据是什么时候被收集到的。那天刚好是吏部尚书生病请了假没上朝。叶君书直接以尚书大人查到底下人阳奉阴违行受贿之事被气倒,而他肩负使命,自行请罪,望陛下治他个监督不力之罪。泰安帝当即盛怒,着叶君书戴罪立功,彻查吏部,叶君书领命后,将底下贪污最严重的一群蛀虫直接清了个遍。这下吏部尚书真的气倒了。文武百官看着叶君书和泰安帝一唱一和,就将吏部的蛀虫清个大概,前后花了不到半个月,将人杀个措手不及,全程目瞪口呆。即使想请罪想伸冤也不敢出头了,叶君书的证据太足了!他们真是想不到,原来还可以这么操作!虽然吏部尚书和左侍郎请个罪就没事了,但是底下的郎中主事员外郎几乎换了一批,很是伤筋动骨一番,明家对叶君书更是恨之入骨。但是对于叶君书来说,无关痛痒,反正不管他做不做这些事,他们都是对立的。自此,叶君书迅速站稳脚跟,在吏部有了部分话语权。就在叶君书陪泰安帝悠闲下棋喝茶的时候,李皇后和李玙正在院子里看叔侄四个玩耍。李皇后絮絮叨叨了一些琐事,好一会儿才说道,“眼看路哥儿也到了年纪,玙哥儿你有个什么章程?”李皇后已经将叶家几兄弟当成自家的孩子,自然操心他们的人生大事。而且路哥儿也是在李皇后眼皮底下长大。李玙看向李皇后,“可是又有人打听路哥儿了?”路哥儿还未满十六岁时,就有人在叶君书和李皇面前打听了。在他们自己人眼里,路哥儿自然是千好万好。但是在他人眼里,路哥儿却是一脸麻子的毁容哥儿。如果不是想和如今势头大好的叶家联姻,他们还看不上。底下几个长得好的哥儿还没到年纪,只能先退而求次。用自家的庶子或是次嫡子来求结契,更是划算的买卖。因此路哥儿还是很多人问津的。不过上次叶君书露出风声说不想这么早为自家哥儿说亲事,他们才消停下来。这才过了多久,又开始打听了。不过路哥儿如今已满十六了。相看个一年半载,再定亲结契,这么下来,现在开始想看刚刚好。李皇后道:“南定侯夫人前儿托我问了下,是为他们家的三少爷说的,你回去好好商量一下,可以考虑考虑。”那些品行不好的,地位太尴尬的,家里侧室小房众多的,家里环境太复杂的,李皇后直接回拒了,根本不会在李玙和叶君书面前提起,只有他知道的看得过去的才会跟李玙提一提。不过那也是矮个里挑高个,优秀的青年,家里不会让他们和个不能给自己提供什么帮助的哥儿结契。要知道夫人外交也是十分重要的交际。路哥儿这么一张脸,即使是碍着李家和叶家的脸面,也很少有人会邀请。毕竟那些娇生贵养的哥儿,还有这个时代的眼光不一样。当初李玙就这么一道小疤就能将那些哥儿吓得花容失色,更别说路哥儿这么一张麻子脸。李玙眉头蹙了蹙,“南定侯家的三少爷,太怯弱了。”即使轮不到他继承爵位,人起码有点上进心吧。据他所知,这位三少爷,性子懦弱无主见,而且事业上没什么进取心,靠祖荫得了个主事的官职,并没什么优秀之处。唯一称得上好的,是年已十九,还没有身边人,也没有花花肠子。以路哥儿的性子,也许可以将人掌握在手里。但是李玙觉得配不上他家路哥儿。于是他道,“算了。”李玙觉得,还不如从他家部下里面找呢。起码知根知底,也在自己眼皮底下,不会委屈了路哥儿。李皇后叹口气,路哥儿的亲事挺让人为难,高不成低不就的。他的皇儿也到了婚配的年纪。但是泰安帝却早早跟他通过气,七皇子的正妃,他来定。李皇后争取了几次,最后只争取到在人定下来后,会先跟李皇后说声。“路哥儿的亲事你也得抓紧看了,我也会帮你多注意注意。”长哥么如姆,更何况他们上面的长辈已经没了,可不得是李玙来看亲事么?“你是个哥儿,家里方面的事你也得做主,不能万事不管。”李玙并不是第一个做官的哥儿,李皇后也不是那种觉得哥儿就应该相夫教子的人,他支持李玙的事业,但是也希望他多将注意力放在家庭。这些年,李皇后也知道,李玙仗着家里路哥儿懂事,还有麼麼帮忙管家,后宅之事是很少插手。李玙应了声,不过做不做得到,又是另外一回事。李皇后见状,也是无奈。“有时间多带平平安安来宫里玩。”李皇后看着孩子们,眼里满是喜爱。他膝下只有一位皇子,如今已经长大,来陪他的时间越来越少。李皇后有时觉得还是挺孤独的。他现在就盼着,家里的小辈多来看看他。至于皇儿的孩子?如今正妃都还不见踪影,不知道还要几年呢!李玙点点头,“我们中午早点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