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节
作者:瑞纱      更新:2023-06-07 11:25      字数:2702
  你知道吗,子舟哥。当年你以十二岁稚龄,为村里孩子启蒙的时候,我就想过,我也想将来像子舟哥那么厉害,将来也要教书育人。我想过了,家里也很缺先生。我以进士的身份在学院里做先生的话,一定能吸引很多慕名而来的孩子,能将学院的名气打出去,而且还能教村里孩子们……”叶君书摇头道:“教书育人,并不是那么简单。你不仅仅需要教他们书本上的知识,还需要教他们如何做人。你遇到一点点困难就知道逃避,你认为这样对吗?”叶君致摇头,他也知道自己逃避的心态一点也比不豁达。“先生的言行举止,对学生的影响也很大,有时候就算你自己再怎么注意,一些不经意的行为也容易对学生产生影响。人各有志,你想去做先生,这个想法也很好。但是恕我直言,你现在还不够格当一位好先生。”秦耀良虽然有时行为看着不大靠谱,但是他豁达的性子,坦荡的胸襟,对孩子们是正面的影响,是个合格的先生。为师者,可不仅仅需要学识,还需要正面积极的品性。叶君致品性不坏,但是也有小毛病。这点叶君书已经看出来了。不过叶君致现在还年轻,好好锻炼一下,可以成长起来。这才是叶君书不认同叶君致回家当先生的原因。叶君书觉得,小致如果在翰林院锻炼三年,之后如果想法还没变,再去当先生,也不迟。叶君致对于叶君书的话还是听得进去的。被他这么一说,叶君致也觉得自己现在还不足以胜任。于是他羞愧道,“我知道怎么做了,子舟哥,对不起,让你失望了。”叶君书拍拍他的肩膀,“你还年轻,不要妄自菲薄。”既然决定要留在京城,叶君致又想回村里了。本来他想着自己要回去做先生,就不急着回去。叶君致也就只有这个假期能回一趟家里了。叶君书没有提反对的话,“明阿姆一定很想你了。”时间也还很充裕。叶君致晦气回去没有一家拖累,可以赶路回去。于是叶君致第二天就带着叶君书给的十个年轻力壮的手下离开。带着仪仗队衣锦还乡,那是一甲三名才有的待遇。其他进士要回家,都是自己想办法回去。最多就是给些路费。叶君致离开后,温毕华也没什么时间上门了。这次他没有回雍州,留在京城里,准备和五殿下结契的事。为聘礼的事,可急得他几天睡不好觉。他不想委屈五殿下,但是家里底蕴可比不上京城世家。最后只好把压箱底的银票拿出来,请叶君书帮忙弄些稀罕玩意儿。亲事定在十月份,还有半年的时间,叶君书便答应了。生活上忙忙碌碌,工作上亦没个空闲。科举之后吴尚书病情好转,不过到底亏空身体,没几天后,就向泰安帝递交辞官请求,准备告老还乡了。虽然前几封奏折被泰安帝压下去,但是第五封递上去后,泰安帝就松口了,准许吴尚书告老还乡。这户部尚书之位一空悬,朝廷上下刚纯纯欲动,朝廷就下发圣旨,任户部左侍郎万兴昌为户部尚书,掌管户部。叶君书等人早已看清事态,知道十有八、九会是万兴昌上位,如今尘埃落定,他们也不用担心会有什么意外了。随后,众人的目光落在悬空的左侍郎上。而其他人综合最近的事迹,隐隐觉得,很有可能补这个空的,就是叶君书。一时之间户部上下对叶君书更热情了。叶君书反而更加小心谨慎低调。虽说如今三年考核期到了,但是一日不落实下来,就有变动的风险。而且他和阿玙仔细分析过,最终觉得,他上位的可能性不大。有了心理准备,待户部左侍郎真正定下来后,叶君书出其的冷静。第249章 第二百四十九章果真不是他。叶君书已经听到消息。最新的户部左侍郎之位, 由邓鸿远上任。自邓鸿远回到京城,大皇子和明家人就有意为邓鸿远铺路。任科举监考官就是将功赎罪的一条路径。如今功过相抵,翻过这一页,自然就能再次活跃起来。叶君书讶异, 又不算太意外。不过却在惊奇, 左右侍郎都是大皇子的人, 这样真的没问题吗?然后第二天,右侍郎盛文柏的新任命也到了。盛文柏被外派做都转盐运使司运使。虽然官职上是平调,但是一个是京中六部内,一个是在天高地远。这一出去, 不定什么时候才能回来。也不知道对方是亏了还是赚了。本有机会升职的叶君书,被邓鸿远横插一脚, 空降过来。一时之间部内上下幸灾乐祸有之,同情有之。不过如往常恭敬待之的也有。叶君书的人缘也不算太差。正式下旨第二天,邓鸿远就一身官服出现在叶君书面前。叶君书完全不介意对方在自己面前耀武扬威,如往常做自己的事。结果没嘚瑟两天, 叶君书的新任职书也到了。正三品吏部右侍郎。叶君书再一次越级升官。不过有邓鸿远在前,他不算太吸引他人眼球。他们是同榜的进士,当时的邓鸿远还比他前一名,而且同样年轻,自然会被人比较。这几年, 叶君书的表现比邓鸿运好了不止十万八千里,细细数下来,邓鸿远并没有突出的成就, 而叶君书出差两趟,都完美立功,还曾以一己之力阻止了和友国交恶的可能,在上京表现优异。这么一对比,叶君书同升为侍郎,反而不那么让人羡慕嫉妒恨了。提到这两人,又不能不提同科状元余茂林。他自请外放,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当初被人认为比叶君书还更有前途的人,如今还在偏远地区当个县令。如今京城里差不多把这个人遗忘了。而当初比不上自己的两人,短短几年间已经官居三品。不知余茂林知道这个消息后,会是什么反应。当初表现那么要好的状元郎和探花郎,如今际遇完全不一样,恐怕他们的关系也大不如前……外人如何揣测,叶君书是不知道的,但是事实上只有他们自己人清楚,两人之间可是维持着平均两个月一封信的频率,互相之间的状况还是很清楚的。这个时代里,叶君书最敬佩的人之一就是余茂林,假以时日,他一定能做出比他还更出色的成绩。无论经过多久,余茂林也不会泯灭下去,待他再次出现在众人视线里,绝对惊艳四方。而此时却是叶君书走得快了些。一位时年才二十二岁的正三品。无疑是个极其有前途的人。吏部掌管全国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事务。下设四司:文选清吏司、验封司、稽勋司和考功司。其职位模式与其他五部雷同,司的长官为郎中,副长官为员外郎,其属官有主事,令史,书令史等。文选清吏司掌考文职之品级及开列、考授、拣选、升调、办理月选。验封司掌封爵、世职、恩荫、难荫、请封、捐封等事务。稽勋司掌文职官员守制、终养、办理官员之出继 、入籍、复名复姓等事。考功司掌文职官之处分及议叙,办理京察、大计。吏部隐隐有六部之首的势头,叶君书这次升为吏部侍郎,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亦是压其他部侍郎一头。可以想象当邓鸿远得知消息后,是什么样的脸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