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节
作者:瑞纱      更新:2023-06-07 11:22      字数:3452
  说到这,叶君书微微顿了顿。吴即韫见他是真有想法,不由更感兴趣,示意叶君书继续说下去。“我觉得如果增加两成税收,下一次税收让那些增税地区免税补偿;或者由官府出面,以合理价位向百姓购买粮食,税收正常。”其实这两个办法都不是很好,增税的话,用免税一季补偿,一定程度上可以抵消老百姓的不满,但是对朝廷来说,无疑是拆东墙补西墙,并不能完全解决问题。第二种方法,需要严格管控,否则容易让人钻空子,而且容易造成市场秩序紊乱,粮价哄高,也容易被贪墨。不管哪种,一个不注意,都容易对百姓造成损失。叶君书这是基于其他人相出的办法上做出的补救。不能说好,也不能说不好。其他人纷纷发表意见,“这不失为一种方法。”“只是如今未受影响的地区大都地势偏高,粮产并不比江南地区,一时增加税赋也会造成当地百姓过得更艰难。如果被有心人引导,容易出乱啊!”只可惜江南两地亦受到部分影响,虽然不是重灾区,但素为鱼米之乡的江南这次的秋收不同以往,正常征收已经有些勉强了。否则这是个好方法。高产之地多征收些,对百姓的影响没那么大。第217章 第二百一十七章“向老百姓购买粮食, 我们恐怕没那么多银两。”朝廷需要用银子的地方多了去了,如果要去购粮,恐怕会更缺银子。而且钱货交易,在他们看来太不入流, 他们朝廷哪能行商贾之事?更别说这么做容易被哄抬物价, 或被人贪墨了去。叶君书想了想, 又道:“或许还有一种方法。”虽然他们没怎么提对第二种方法的意见,但是叶君书知道,在他们心里,第二种方法更不可取。吴即韫本来是有些失望的, 他对叶君书期望甚高,但是叶君书所提的两种意见, 不过是在其他人说的基础上升华出来的,并不让他觉得惊艳。虽然可操作性强,但其中承担的风险也不小。又听叶君书说还有其他的办法,吴即韫不自觉打起精神。叶君书道:“我朝地大物博, 各行各业不乏能人。商贾虽为末流,但数量不少。商人有钱,追求的自然是朝廷的认可,他人的尊重。我认为可以向陛下提议,以朝廷的名义向商人、世家大族等进行募捐, 捐赠最多者可由陛下进行奖励……”然叶君书的话还没说完,右侍郎盛文柏就皱眉道:“胡闹!我泱泱大夏,还要向商贾之流低头不成?这将我朝廷的颜面置于何处?”叶君书一直知道, 即使没有重农抑商,但士农工商的阶层分明,哪怕自己家也有铺子生意,或许自己家很大一部分经济来源就是商铺租费这些,但是他们自己是不屑于亲自去做生意的,基本都是要么自己内眷管理,要么找心腹管理。叶君书倒是没想到,向商人募捐这个想法在盛文柏看来,是向他们低头,引来他这么激烈的情绪。相比盛文柏的反应,吴即韫反而平淡点,不过却是不太认同叶君书的想法。不仅仅是关乎朝廷的气节问题,他是觉得,叶君书这个建议,不是向世人昭告,他们朝廷国库亏空,不是一个简单的‘穷’字能形容?外人未免会猜测,连救济百姓的物资都给不出来?不然怎么需要募捐?吴即韫皱着眉头,没有制止盛文柏的话。叶君书待盛文柏说完后,才沉声道:“我知道你们的顾虑,诸位且听我说完。”“募捐之事,自然不是明明白白的说出来,而是由我们找人私底下透露点信息,有心人自然会其意,主动站出来……”商人都是无利不起早,对他们来说,能用钱买来朝廷对他们的肯定,是一件很划算的事。只要他们找到合适的商人透一下口风,有人起带头作用,自然会有人自觉去做。叶君书他们虽说有商队合作,但是毕竟离他们太远,远水救不了近火,不过朝廷能人众多,总有人和那些富商代表有联系。叶君书觉得他这个办法比前面两个提议好多了。但是思想观念不同,他们更能接受前面两种方法。总的来说,就是死要面子活受罪。当然,无论叶君书心里怎么腹诽,他面上依然淡定。在顾全朝廷面子之余,还要想方设法解决问题。叶君书将自己的想法详尽地说一遍。简而言之,就是朝廷还是要做出积极救灾的样子,需要多少粮食银子就给多少,一切以百姓安危为主。另一方面,同时找几个商界中比较有地位的人物,稍稍透露点朝廷要在这次积极参与救灾活动中贡献最大的前几位进行褒奖。叶君书相信,即便是泰安帝,也是有心腹亲信做生意以充实自己的私库。有人从中做推动,这事一定能办成。到时场面会是,富贾们亦是心系天下,对大夏受难百姓感同身受,积极奉献自己的绵薄之力,与大夏共渡难关。泰安帝感慨于富民的付出,从中择选奉献最大的富商予以褒奖鼓励。到时朝廷百姓一条心,何愁无法渡过难关?这件事过后,恐怕大夏上下会更加团结一心,凝聚力空前高涨。众人越听叶君书说下去,就纷纷改变想法,觉得这个计划能行。虽然最终结果就是要别人募捐以渡过难关,但换了种行事,变成是他人主动募捐,保住朝廷的脸面。而且还不用涉及到本就生活不易的老百姓,朝廷也不用付出什么,只需要陛下的称赞。最后大家都觉得这个主意好。盛文柏听完后,才知道叶君书最终的想法,觉得自己是误会了,颇觉不好意思。叶君书并不介意,本来事情都是有商有量的,并不是他的一言堂,发生点口角算什么,说过之后关系依然很好。事情有了应对的方法,他们心里都松了口气,都觉得不愧是叶君书。年轻人就是脑子活,经这次会议,再大的难题也不算是难题了。眼下只需要将这次开会的核心内容整理出来,再交由尚书吴即韫上达天听。只要泰安帝点头,下面自然有人会去做事。接下来的事就和叶君书没太大关系了。这次开会开了一上午,他们散会时,就到了午膳时间。朝廷的待遇是挺好的,他们上差要上一整天,中午这一餐是朝廷包圆,还有午休。午时中至未时三刻是午膳和午休的时间。基本上每个部门都是一样,叶君书直接和一干同僚往膳食房去。用了午膳后就散了。叶君书直接回到办公地点,他并没有按照以往习惯休憩片刻,而是开始理顺他不在这段时间累积下来的工作。下午上差的时候,召来自己度支部的干事,开了场内部会议,再处理一下工作,直至天色将暗,他才回家。叶君书将精神放松,忙活了一天,感觉全身僵硬极了。果然放松太久,一回来就高强度工作身体会不适应。叶君书回到家,李玙并没有马上去军营,他还待在家里。他回来后,已经彻底天黑了。孩子们早在李玙做主下,已经先用了晚膳,洗了舒舒服服的澡。直到看到叶君书回来了,纷纷和叶君书打了招呼,亲热了一会儿,才回房间睡觉。现在已经是孩子们的睡觉时间,可不能让他们熬夜了。叶君书和李玙回到自己的院子,下人将热饭热菜端了上来。见是端的两个碗的米饭,另一碗还摆在叶君书面前,不由问:“你还没吃?”是特地等他回来一起?叶君书心里暖暖的,阿玙果然爱他,担心他一个人吃饭没胃口,还特地等他回来。但是叶君书也有些生气李玙不顾及自己的身体,他回来得太晚,此时已经过了正常的饭点,如果经常饮食不规律,容易造成胃病。叶君书正想说让李玙以后不用特意等他。只见李玙顿了顿,低头看了眼面前堆得高高的饭尖,“我又饿了。”他前面吃的那一餐吃得有点少,没一会儿就消化了。刚好和叶君书一起……嗯,他吃宵夜,叶君书用的晚膳。叶君书:“……”好吧,是他自作多情了。李玙这段时间食量剧增,叶君书竟已经习惯了,原本还真以为李玙有可能是怀了,但是除了这个,并没有其他反应。而且他摸过几次李玙的腹部,都是紧致平坦的腹肌,想来是他误会了。还好他没有再请大夫,不然万一被李玙误解他想要孩子,那他真是冤枉极了。可能真是阿玙食量增大而已,就算是晚上困觉较多,也只是身体比较虚,再加上每天长途跋涉的,如今有些受不了而已。叶君书给李玙和自己舀了一碗汤。他喝了几口,才觉得缓了过来,有胃口吃饭。两人安静地吃完饭,让人撤下去后,叶君书直接去洗漱。李玙也已洗漱好,两人躺进被窝里,他们这时才有空闲安静地说了会儿话。李玙问叶君书:“事态很严重吗?”叶君书清楚李玙问的是什么事,便回道:“那边没亲自看过,不过应该已经很严重了。”他们才刚回来,朝廷上下都闹哄哄的,但是事情还未开始处理解决。只是委派了钦差带着工部的部分人前往灾区。“你也知道,朝廷秋税还未收上来,前头又用了那么多的银粮。这次救灾,户部一时拿不出太多物资……”随后叶君书将自己想到的方法和李玙简单说了下。李玙十分赞同地点头,侧头看了看叶君书轮廓分明的侧颜,心里不自觉充满自豪。他的子舟真是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