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节
作者:瑞纱      更新:2023-06-07 11:22      字数:2804
  没寒暄多久,叶君书一行人就开始出发了。“子舟,多多保重啊!”乡亲们一个个喊着保重。忽而一个黑瘦黑瘦的小子喊道:“小为,等你回来我们继续摸鸟蛋去!”这话一出,在场的大小孩就纷纷向自己要好的小伙伴喊道:“径哥儿等你回来我们……”“小为等你回来……”“勤哥儿……”孩子的声音一度盖过大人的声音。叶君为等小孩听到,纷纷掀开窗户,探出小身板,挥舞着小手大声回应:“我们会回来的!”叶君书等人就是在一阵阵喊声中,渐行渐远。第215章 第二百一十五章叶君书一行人这次回京, 因多了好几天的缓冲,路上算是比较悠闲。他本还在思索怎么让李玙少奇点马,孩子们就已经为他解决了这个烦恼。孩子们好几天没见李玙,这会儿是时时黏在李玙身边, 还撒娇让李玙陪他们坐马车。李玙此时对孩子们还愧疚着呢!自然是无所不依有求必应。其实双胞胎的想法是‘报复’一下叶君书, 将李玙装进马车里, 隔绝两人见面!让他们独自去玩耍不带他们!哼!这个行为很幼稚,但正和叶君书的意。所以每次李玙隐晦的求助目光看过来的时候,叶君书都在假装看风景,装作没看见。李玙:“……”不过这只是途中的一个小插曲。等孩子们不黏着李玙非要坐马车了, 没两天李玙还是自觉坐进马车里。就连叶君书也进了马车。而自第一次下起雨,之后十几天, 要么是绵绵细雨,要么是倾盆大雨。他们的速度放慢许多,有时候雨势太大,他们还得停止赶路去避雨。幸好叶君书提前走, 不然估计都不能按时回去。不过也因此,叶君书原本绕道去雍州的打算,也搁浅了。今年的雨水特别多,还集中到一块儿去了。天气似乎有点反常,基本上他们一路走到哪下到哪儿。叶君书还担心会不会有水患。想了想, 叶君书觉得自己应该乐观点,他们一直在移动,说不定今年雨水的趋势跟他们的行进方向一致呢, 才显得下了那么久的雨。叶君书抬头看着阴沉沉的天,过不了多久,又要下雨了。叶君书他们回到上京,到处湿哒哒的,显然上京也已经下了好几天的雨。不过总算回到家了。孩子们一回到府邸,还蔫蔫的小表情顿时神采飞扬,迈着小短腿撒欢地在走廊上跑来跑去。以前大晴天的赶路,在马车里待闷了还可以出来透透气,但是因为下雨,他们一天到晚只能拘在马车里,真是闷坏了。叶君书和李玙回到家,也没空休息,第一时间就是了解他们不在京城的这段时间发生的事。这三个月远离京城是是非非,叶君书不想让朝廷的纷扰坏了心情,基本没特意关注。但是现在回到了京城,那颗放野了的心自然要收回来。就算他们离开,京城里的一举一动还是放有耳目的,不至于他们回来后两眼抓瞎。不过是李玙已经吩咐过,如果不是特别紧急重要的事,就不用给他去信,一切等他们回来再说。他们离京前,朝廷正在为封王之事风起云涌。这个时间点李长川果断离京,远离权利中心,不参与到其中,还拿下了一个重要差事,让泰安帝对他更推心置腹。叶君书和李玙刚巧借回乡之事避了开来。如今他们回来,一切虽未尘埃落定,但已经有胜负之势,眼看泰安帝就要妥协下旨封王,恰逢雨水成灾,给了泰安帝一个很好的借口,转眼便有转败为胜的趋势。但即使是泰安帝,身居最高位,有时也是身不由己,很多时候都是要妥协。叶君书的不祥预感成真。怀河上游坝口决堤,造成洪水,两岸百姓的家被冲散,粮食财产基本也化为乌有,百姓流离失所。大夏发生这么严重的灾情,一个处理不好就会有后患。这段时间朝廷为治理水灾安抚百姓的事急得上火,这个节骨眼官员还揪着封不封王的事不放的话,那不是立靶子让泰安帝射吗?无大事的时候闹闹还好,这个节骨眼官员们可不傻。为此,大皇子的脸色阴了好些天。明面上是为受难的百姓担忧,实际上也只有他们自己清楚。大皇子原本志得意满,虽然他没出面,在泰安帝面前亦是表态一切全凭父皇做主,并没有表现多急切想要亲王位。但背后出力却是一分不少。眼看胜利的果实就要摘到手,谁知功败垂成。哪能让他们心情好?本来大皇子的想法是让泰安帝立他为太子的,但是明相他们觉得还不到时候,不急一时。太子之位不能谋,但亲王之位却是可以拼一把。可惜连亲王位都没能弄到手。叶君书刚回来,京城的大事小事不断。封王之事虽暂时被按下,但迟早还会再次提起。还有一事,四殿下夏侯珏和邓鸿远前段日子已经离京,但很不巧,上任的地方正是怀河附近的郡城,受到水灾波及,又灰头土脸的赶回来,只比叶君书他们回来早了一天。邓鸿远作为一方郡守调任过去,如今一出事就跑回来,置受难百姓于不顾,虽说原由是四殿下的命令,但他的做法即使朝廷不追究,这个官也做顶了天了。乌纱帽或许还保得住,但是以后,只是个闲职。叶君书倒是有些意外。虽然邓鸿远和叶君书不对付,再加上立场上的对立,他们的交情几乎没有。但他们是打过交道的。邓鸿远虽说本质上高傲,一心想出人头地,但对百姓还是有一两分真心的。他真没想到邓鸿远会做出弃百姓于不顾的事。只要人不是太傻,如果在灾情中表现得好的话,升官的机会就在眼前。他以为以邓鸿远出人头地的想法,是不会白白浪费这个机会。没想到竟然回来了。叶君书稍微一想就想到了夏侯珏。随后就觉得有他在,邓鸿远最终回来,也不是很意外。除了这两件大事,另外就是灾情的事了。叶君书更关心这个。朝廷晚处理一天,受苦受难的百姓就更多,他自然忧心。李玙道:“朝廷很快就会有动作,怀州百姓不会有事的。”“我知道。”叶君书自然知道朝廷十分重视,泰安帝称得上是一位明君,虽然对臣下有所猜忌,疑心比较重,但是这是上位者的通病。在叶君书看来,泰安帝已经很好了,君不见那些疑心更厉害的君王,面对功高盖主的大臣,基本都是狡兔死,走狗烹,鸟尽弓藏。当然,也有可能是李家自己本身的下场就不是很好,反而让泰安帝产生了愧疚。但是泰安帝,的确是个合格的君王。水灾发生,泰安帝自然万分重视,可是消息一来一回,就耽误很长时间,再加上朝廷调拨人力物力,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叶君书原本还想着多缓一天处理一下府中事务再去上差,如今出这么大的事,户部肯定会很忙。所以叶君书第二天就销假去上差了。赈灾要粮食要银子,这些钱从哪里出?自然是国库。而户部掌管着国库的调拨。叶君书做了一段时间的度支郎中,对朝廷的国库了若指掌。朝廷要拿出这一批银粮,真是差不多把国库掏空。大夏看着富庶,但是国库一直不充盈。每年收到的税赋一年比一年少,去究其理由,什么借口都有。基于种种原因,大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朝廷上面不好追究,他们户部自然无可奈何。而朝廷的支出越来越多,各边塞要地的军资,贫困地区的抚平免税。前年寒冬晋江之事……每支出一笔,都是一笔庞大的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