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节
作者:瑞纱      更新:2023-06-07 11:19      字数:3804
  在外人面前他自然得维护小弟子的面子,但是心里,着实恼火。简直就是没脑子,尽干傻事!说出去真是让他这个老师没面子!他就没有这么蠢的底子!还真当自己天下第一聪明!思及此,卓贤之瞪了叶君书一眼,若不是有个贤内助,看他怎么收场!这蠢弟子也就眼光好这点看得过去了。叶君书突然被瞪眼,颇有点莫名其妙。他怎么了?他说错话了?叶君书回想自己说过的话,好像没什么问题啊……正犹豫要不要问问,卓贤之就已经移开目光,然后慈祥和蔼的看着李玙。叶君书:“……”老师这是更年期了?这态度转变的,不知道的还以为阿玙才是他的弟子。卓贤之等他们说完见解,才道:“目前来看,和陛下合作是双赢的选择。但是你们也要知道,再亲密的合作,也是会有崩裂的一天。何况彼此地位天差地别,一旦合作崩盘,我们对上天子,毫无抵抗之力。”卓贤之看问题看得深远,刚开始合作,就想到未来闹掰后该怎么应对。如果是平等的合作者,倒没有那么多的担忧,就算以后闹掰,还指不定谁吃亏。但对象是天子就不一样了。身份上的天差地别,注定他们在合作中处于劣势,抱着侥幸的心态去奢望帝王的那点仁慈,是最愚蠢的行为。只能说,这件事给他们带来多大的好处,就得承担多大的风险。叶君书自然考虑过这些,但以他的眼光来看,觉得不必太过担心,所谓后路,怎么也会有的。而且堂堂一朝天子,看中的可不是蝇头小利,如果他们有幸发现新大陆,陛下的目光只会看到那些新的土地,哪还会在乎一个小小的商队。就算商队积累的财富再多,十几年内还是无法富可敌国的。而且看利益分成,但泰安帝就分得三成,剩下的七成,各种瓜分,实际上到每个人手里的,还没有泰安帝多,可以说,他们是在为泰安帝赚钱。谁会这么傻,白白将自己的钱篓子掏空,做这种涸泽而渔的事?持续发展才是硬道理。最坏的结果,也不过是散尽积累的财富,叶君书不觉得泰安帝将来某一天,为了钱财而要了他们的命。既然最坏的结果他们都能接受,那就没什么好怕的了。叶君昊十分赞同,他本身就是个胆大爱冒险的,不然当初也不会为了出来闯荡而和家人闹翻。叶君昊觉得,他一个偏僻小山村出来的人,能有机会和当今天子合作做生意,这辈子没白活了!李玙也道:“陛下不是这样的人,不必担心过多。”最多就是以后不做这个生意而已,只要他们自己不作死,根本无需担心,何况还有他李家在,还不至于丢了性命。当然,这只是泰安帝在位之时的行事,将来下一任帝王如果……这个话题太过敏感,他们暂时略去不提。泰安帝今年四十有余,身子还很康健,起码还能在位十年。而十年的时间,可能性太大了。卓贤之听了他们的分析,便不再多言,既然他们本来就有考虑过这个问题,那就无需担忧了。于是他问,“这个生意什么时候开始?”叶君书看向叶君昊,想听听他的想法,毕竟商队是他在管理,只有他才最了解。叶君昊道,“上一次合作的拉贡王国商队,十分希望有再次合作的机会,我们上次也是纯属意外才去到那里,不过我们回来时已经记住了方向。就不知陛下那边怎么安排?”走生不如走熟,他们这次再去,安全性就更加高了。且叶君昊觉得,他们可以组成一个巨大的商队,这样一来,朝廷就能收更多的保护费。当然,叶君昊找的合作商队,都是关系比较好的,这样也尽量避免了发生矛盾。由军队保驾护航,一般的宵小轻易不敢打他们商队的主意。当然,为避免引起误会,在去到他国领域时,军士们都不能穿军装,只能以护卫的身份出现。叶君书对此没意见,他道:“我们还需和陛下再谈谈,方能确定出海日期。”既然要做,就要做到最好。叶君昊这边,商队的货物也要准备起来了。“昊子哥,不如你和我们一起进宫?当面和陛下谈谈?”出海的事叶君书毕竟只有理论没有经验,不知道昊子哥需要哪些方面的帮助。叶君昊想象和天子面对面聊天的场景,顿时一个激灵,连连摆手,“我就不去了,你们谈就好。”就算他胆子再大,也不敢和皇帝交谈啊!想想就觉得腿软。他只是个小老百姓而已,见过最大的官就是子舟和弟夫郎了,但子舟是他从刚出生就见着的,还在襁褓里哇哇大哭的样子到现在还记得,蹒跚学步时像个小鸭子似的跟在他后头。到后面就突然成长得成熟稳重了,用削弱的肩膀担当起一个摇摇欲坠的家,真是让人心疼,幸好现在苦尽甘来了。总而言之,他对子舟是没有什么敬畏之心的,子舟也没在他面前摆过官威。还有弟夫郎也是,看着不好相处,实际还是很平易近人的。但是皇帝就不一样了啊!那可是皇帝啊!光是站在皇帝面前就很有压力了,叶君昊觉得自己的心脏还不够强大,就算见面了也无法自如的说话。所以坚决不去!等他有足够阅历了,将来有见帝皇的准备了,再说。叶君书看叶君昊如此坚决的拒绝,便没再劝,只让叶君昊将他要说的点记录下来,到时他好和泰安帝谈。叶君昊别的都可以,唯有一点是必须要强调的,泰安帝的人,决不能对商队高高在上指手画脚,他们只需要履行保护的责任即可,其他的,决不能插手。驻守东南区的军士,再熟悉水性,但海域的状况,绝对没有常年在海上探险的老手熟悉,毕竟叶君昊知道,他们基本只在海岸领域巡逻而已,很少远洋。叶君昊还真担心,泰安帝的人仗着泰安帝的势而对他们商队胡乱瞎指挥,做官的人未必适合做商,如果不能合作愉快,那就算这个合作对他们商队再有利,也变成害了。叶君书点头,“这是必须的。”主次自然要分明。叶君昊又说了几个点,然后道:“你看你觉得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到时就交给你和弟夫郎了。”卓贤之暗暗点头,都很有条理。既然晚辈自己都能解决问题,那他这个老人家就不多言了,他只告诫一番:“商队的人记得约束。”一旦和泰安帝达成合作,商队得以迅猛发展,定力不足的人很容易膨胀,到时惹出什么事,就不好看了。叶君昊认真保证:“如果商队里有人胆敢仗势欺人,我一定会将人赶出去的。”方方面面该说的都说了,时间也到了正午。一群人用了午膳后,叶君书和李玙就再次进了宫,找泰安帝去了。谈话进行得很顺利,这是叶君书等人提出新商税法时该迈出的第一步,坐在泰安帝这个位置上,自然不会在乎那些小利,他更看重的是如何通过这事改变大夏的格局发展。新商税法刚提出就遭到抵制,无法成行,后面紧接着提出鼓励门户开放,鼓励商人多与外国交流。对此百官们大多持观望态度。所以这第一步,一定要打个漂亮!以前也没闭关锁国,他们大夏也是常与外国有往来,这个政策实际上似乎并无太大意义。不过泰安帝的目光似乎放在海外,那是大夏很少涉足的区域,主要是没多少人能有勇气远渡重洋,风险太大了。对百官来说,泰安帝的想法有点异想天开,如果海外贸易那么好做,这块利润早就被各大世家分刮完了。哪还轮得到泰安帝此时行动。泰安帝自然清楚官员们的想法,不过对他来说,这样正好。虽说不一定一开始就成功,但坚持下去,自然会往好的方向发展。泰安帝可不是单单因为玙哥儿夫夫才选和他们合作的,他们的那个商队底细,早就在泰安帝案前了。前段时间叶君书的契礼被人看在眼里,自然会让人有所疑心。叶君书出身寒门,众所周知,而且才刚入朝为官,俸禄也不多,怎么可能拿得出那么多有价无市的珍品?十几本奏折基本全是要求彻查拿办的,很多御史都认为叶君书贪污受贿了。所幸叶君书和同宗堂哥的商队合作的事并未被藏得严严实实,稍微一查就知道了。士农工商,商人地位极其低下,如果有官员参与商业贸易,会被同僚鄙视,不屑与之为伍,觉得那人是个低贱之人。二来为了防止官商勾结,如果官员自己或是其直系亲属从商,很容易发生滥用职权等违法行为,所以朝令上有明文规定官员及其直系亲属不能经商。但是实际上,哪个官员家没有几间铺子租田?哪个官员名下没有下人名义经营的商铺?自古以来上位者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对这个惯例并不严抓,况且这种方式从某种意义上说,每个人都在钻这个法令的空子。所谓法不责众,真要追究起来,满朝文武百官谁也逃不了。所以,叶君书的行为,并不算什么。泰安帝将那些奏折,全都压下去了。恐怕叶君书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已经被多方盯着了。幸好,叶君书一直以来还算珍惜自己的羽毛,所以才让人抓不到辫子,至于上次和大皇子走近的事,但总不能告御状说叶君书结党营私吧?这样一来,岂不是将大皇子自己也拉下水了?而那个朝阳商队,虽然综合实力比不上那些老牌的商队,还是刚刚成立不久的,但是也有很多好处,越是规模大且经营多年的老牌商队,人员越是复杂,心思也多,想要合作,也要斟酌一番。叶君昊的商队人员相对简单,势头正盛,且最重要的一点,他们有从远洋一渡之后完好回来的经验,光是这点就比大多数商队强。泰安帝与人合作,自然会遵守协议,这点守诺还是能做到的。所以不插手商队的事,完全没问题。他该得的,自然能得到。如果可以的话,泰安帝是希望商队现在就开始出发,所以自然积极配合。泰安帝已经想好了人选,他给了叶君书一道口谕,届时就交给叶君昊,让他去联系东南军。而东南军那边,泰安帝也会下发一道暗谕,让傅令尧分拨出一支队伍,全力配合。泰安帝这边的事情安排好,叶君书和李玙方从宫里出来。回府的途中,李玙突然说道:“我以前的护卫官,你还记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