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节
作者:瑞纱      更新:2023-06-07 11:17      字数:3473
  李玙也想到这个问题,他顿时严肃起来,“你不用担心,我会派人暗地里保护好孩子们的。”叶君书嗯了一声,满是信任的看着李玙,把孩子交给他,他很放心。“阿玙,我们就靠你保护了啊!”叶君书凑过去,在李玙的耳边轻声说话。李玙瞬间红了耳根子,不过还是一本正经的保证,“你放心,不会有事的。”“嗯,我信你。”叶君书暗笑,阿玙真是可爱。他见李玙眼神飘忽,似乎很不好意思,便趁他不注意,迅速靠过去往他侧脸亲一口。然后笑得像个偷到腥的猫。李玙反应过来,但没有害羞,而是拧眉看着叶君书,不赞同地道,“光天化日之下,不能……”叶君书一听阿玙又想说教,顿时转移话题,“阿玙,等一下跟我回家一趟吧,我想以未来哥么的身份正式介绍一下你。”虽然阿玙和孩子们都互相认识,但是那时他们并没有确定关系,只是朋友的身份而已。今时不同往日了啊!李玙迟疑了下,然后拒绝,“还是不了,我没准备见面礼。”以未来伴侣的身份去见对方的家人,李玙还是挺不好意思的。想到外面流传的子舟的弟弟都很刁横无赖不好相处还十分抗拒子舟结契成家的流言,李玙觉得,还是带上见面礼更好点。叶君书可不知道李玙想了那么多,他正要继续劝,李玙掀了掀车帘,见差不多到叶府了,便寻了处人少的地方下车。“我走了,过几天再来找你。”说着,不等叶君书挽留,李玙就打开车门出去。叶君书跟在后头,“这么快就走了?”他还想再和阿玙多待一会儿。这才匆匆见了一面,位子都还没坐热呢!车夫见里面的人出来,连忙停了马车。李玙利落的跳下马车,随后示意叶君书不用下来。叶君书只好扒着车门可怜兮兮的看着他,才匆匆见一面,完全解不了他的相思之苦。李玙见状,心里软软的,他放缓声音道:“今晚要回家,我不宜久留,明天我就有空了。”言下之意就是明天就来找他了!叶君书顿时眼睛一亮,随后体贴道:“多陪陪大哥是应该的。”李玙点点头,随后转身离开。叶君书目送李玙远去,高兴的关上车门,在车厢里无声的开怀。然后迫不及待等明天的到来。叶君书在翰林院过得不如意,但是事业失意,情场春风得意。几乎每天散值都能和阿玙过个二人世界,他每天都沉浸在喜悦中,丝毫不受翰林院的糟心事影响。而外面却是喜事连连。经过一段时间的角逐,最后年前的空缺都定下了人选,升职的升职,调职的调职。翰林院的好些个庶吉士、编修都抓住了机会,调任去了。不仅是有好几年资历同僚,连他的同榜好几个都有了机会。本该最有机会的叶君书,无人问津。哪怕他是被泰安帝点名赞扬,有实打实功劳。他毕竟是在明鹏展的手下做事。直接上司有意压他的话,谁也没办法。就连邓鸿远,也在国子监挂了个职。叶君书没得任何升迁不说,连原本手头那点权利也丢了。叶君书惆怅的叹气,他现在这样哪有底气想阿玙求亲哦?但是在面对明家再次递过来的甜枣时,叶君书还是坚决拒绝了。为此他见缝插针的找着机会花式找阿玙亲亲抱抱给安慰,那滋味甭提有多爽。余茂林最终定下外放晋江之事,稍微使了点小手段让明家将这个事落实到他身上,皆大欢喜。两人私底下庆祝一番。定下了差事,余茂林就要着手准备离京就任事宜。等余茂林和他夫郎离开,如无意外,他们起码好几年不能再见面。即使还会保持通信,但不在同一个地方,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想见面约个时间就能见到。叶君书对此还是挺不舍的。不过余茂林看得比较开,他表示,天下无不散的筵席,他又不是自己夫郎,总有分开的一天,哪能一辈子黏一起?话是这么说,但是每次听余茂林说一次话,他就糟心。想到余茂林说到夫郎两个字时那毫不掩饰的嫌弃眼神,叶君书就一阵磨牙,呵呵,若是他对象是这么个嘴毒性子,分分钟休弃没商量。跟余茂林互损一顿,离别的愁绪都没了,叶君书巴不得余茂林快点走。自结契之后,余茂林这张嘴更毒了,他就该当个言官,绝对说遍天下无敌手。余茂林很快就离开,临行前提前将结契礼物送给叶君书。等叶君书结契,余茂林是没机会参加喜宴的了。虽然那还是个没影儿的事。等余茂林真的走了,叶君书忍不住心情低落,唉,茂林这一走,他在京里就没有个可以谈心的朋友了,想想就觉得糟心。第157章 第一百五十七章随着时间的推移, 冰雪消融之后,淅淅沥沥的春雨下了几场。又到了万物复苏的季节。人们已然换下厚重的衣衫,换上春装,整个世界好似鲜活亮丽了起来, 青草油油, 绿树茵茵, 色彩缤纷的花朵盛放其中。内眷夫人的外交活动又开始频繁起来。今日不是这家侯夫人设宴赏花,就是那家大臣夫人相约去寺庙,亦或是去踏青。与此同时还给自家适龄的少爷公子相看起来。开春之后,好些户年前定亲的人家先后结契摆宴了, 好日子多,结契的人更多, 有时一天能看到好几拨。叶君书看得一阵阵眼热,什么时候才能轮到他呢?想到他和阿玙的关系愈发亲密,叶君书顿时眉开眼笑,嗯, 快了快了。叶君书在翰林院的日子没想象中那么难过,虽然说是清贵部门,但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所谓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叶君书被明派针对一段时间后,自诩中立派和李家那派的同僚, 都若有若无的朝他示好了。起码他不会一天到晚都待在藏书楼里看书,没人搭理。偶尔也会有人跟他说几句话,这对叶君书来说, 是件好事。叶君书自日前收到余茂林一切安好,已经安顿下来的信,心情就一直很好,跟今日的阳光一样明媚。在余茂林临行前,叶君书拜托他多关照一下他在晋江认识的樊大爷爷孙俩,还建议余茂林和吕家人交好。毕竟吕家在晋江发展那么多年,两方交好了,对余茂林的行事会更方便,能更快的让他站稳脚跟。临别之时,叶君书将自己在晋江那边的人和事掰碎了来讲,好让余茂林心里有个底。如今他那边步入正轨,正在往好的方向发展。而且信里还郑重其事的朝他道谢。他写出来的东西对他很有用,而且很多都可以实现,目前他在按照他写的方法,一步步改变晋江,相信假以时日,那里会焕然一新。余茂林那边稳定下来,他打从心里高兴。他自己闲得都看了好多本书了。但这段时间朝廷都陷入新的忙碌中,无暇顾及他。叶君书被明派无视得更彻底了。今年是太后的六十整大寿,实际上太后年龄是五十九岁。自古以来老人过寿都有过九不过十的传统,一方面是“九”与“久”同音,有长长久久的迹象寓意,是长寿的象征;而“十”与“死”谐音,所为人们忌讳。而整寿提前一年举行,还有八九不离十,之说,也是取”不离世“之意。太后乃是整个大夏最尊贵的哥儿,寻常百姓家给老人过整寿也是极其隆重的,更何况是皇家。而且在这个时代,能到耳顺之年,已经是难得的长寿了。恰逢附属国今年来进贡。还有其他友国也会前来进行友好会谈,整个朝廷都在为这件国家大事做准备。大夏在这个时代里,算是最强国。更远的地方他们无从得知,但就这片区域里,大夏的领土、经济贸易、军事实力等方面,都是最强的。大夏的一边疆土临海,其他三面有无数个小国部落。当然,稍微强大一点的国家也是有的,只是距离太远,且没有领土交界,总体实力也比不过大夏。所以一直都是井水不犯河水,关系还算友好。大夏的附属国有好几个,保持友好关系的也有很多,但是经常侵犯他们领土的外族、对大夏虎视眈眈的也有很多。前几年刚被打老实的外族部落去年蠢蠢欲动,不过最终没有打起来,听说这次的进贡,他们部落的使臣也会来。朝廷自然严肃以待,他们觉得,此番鞑靼部落来朝,一定是想探清他们的虚实。这里虽然是架空的朝代,但历史还是有几分相似。比如这里也有一个鞑靼部落,生于高原长于高原的群体,生存环境十分恶劣,又称是生长在马背上的游牧民族。鞑靼人还未学会走路,就已先骑过马,这好似是被赋予他们部落的天赋,无论大人小孩,都会骑马。这也是大夏一直不堪其扰,却没能彻底将他们驱逐的原因之一,鞑靼人善马,又熟悉草原的一点一滴,一旦凿开边塞的一角,奔驰进去抢掠,只要让他们跑回草原,基本很难捉到人。他们和鞑靼人在草原对上,并不占优势。这也是一直没彻底剿灭对方的原因,他们大夏军兵,哪怕在边塞生存十几年,也无法摸透草原深处的秘密。上次威武军下了狠手,一次将他们打怕求和,才安分了两三年,又开始蠢蠢欲动。为全方面杜绝对方可能出的幺蛾子,自前几天开始,李玙也开始忙碌起来了,威武军是他们李家一手建立起来的,尤其兵权还掌握在李家人手里,李玙这边接了巡逻上京,保护来使的差事,这个时候根本抽不开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