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节
作者:瑞纱      更新:2023-06-07 11:16      字数:3767
  不知过了多久,轿子被轻轻放下,叶君书顿了顿,听到外头有人轻声说,“叶大人,到了。”他才掀开布帘走出来。叶君书不经意一扫,此时他们所在的位置是一处陌生的巷子口,他走到明鹏展身边,随后在一沉默寡言的仆从的带领下,在七拐八娆的巷子走了一圈,而后从一个不起眼的小门进了去。叶君书猜测,应该是哪家庄子的侧门吧。他并未表现出好奇心,一言不发的跟在明鹏展后头,一路上竟神奇的没遇上任何人。不过叶君书敏锐的感觉到,这个庭院里,隐藏有很多暗处的人,虽然明面上并不见任何踪迹。他们进入一个灯火通明的厅堂。里面已经有很多个身穿便服的陌生人在,观其打扮叶君书肯定地想,这就是大皇子的幕僚班底了。“明大人。”“明大人。”一干幕僚看到明鹏展,纷纷站起来拱手打招呼。大家似乎各有位置,并不是第一次来,他们就坐在两边的椅子上。明鹏展让叶君书坐到右侧最末的空椅上,随后自己走到左侧第一个座。叶君书想,看来自己是个陪衬啊。他扫一圈,每个位置上都坐了人,应该是已经来齐人了。不多时,大皇子从前方右侧的走出来。众人整齐地站起来行礼,“见过主子。”“免礼,坐。”大皇子明显心情不虞,“今日召诸位前来,想必都心知肚明。”“各位有何想法,皆可畅言。”大皇子刚说完,随后一个面形削瘦的中年男子站起来,朗声道:“主子,依属下之见,当断则断,咱们明哲保身即可。”又一人言道,“崔亮道此人贪心不足蛇吞象,若非如此也不会造成如此严重的后果,且他每年聚敛的银子如此巨额,孝敬主子的却不足一二,足以证明此人与主子并非一条心。”“虽然崔亮道死有余辜,但就怕他攀咬出主子,到时恐怕陛下会起芥蒂。”一幕僚正义凛然道, “咱们底下的人孝敬主子实属应当,但属下们的钱财皆来路正当,崔亮道搜刮民脂民膏,主子并不知情,相信陛下一定不会轻信他人之言。”不管大皇子是否知道,当下唯有将主子撇清才是正理。“主子,崔亮道一日不除,恐怕难以平息民愤。”“对……”叶君书初次参加这样的会议,且是坐在最后面的,并没机会发表意见,他也不急于表现,而是默默听着,从在场幕僚的谈话中,了解他们的性格。叶君书对幕僚这类人一直抱以崇高的敬畏,打着十二分精神准备时刻应对,但如今一看,一时落差太大,他真是想多了。不过他今日只是初次接触,或许这些幕僚有他不知道的过人之处……但是是在出乎他的意料。这些幕僚,也并不是那么厉害吧?转念一想,似乎并没有意外,真正足智多谋的有才之士,要么闲云野鹤过隐居生活,要么早已在朝堂或是其他地方发光发热。当今才四十余岁,看着还十分康健,想沾从龙之功,并不是那么容易。但是有野望的人,不可能熬不住十来年的时间,叶君书想到一个可能,或许这些人并不是那么重要的,只是空有客卿的名头而已。思来想去,叶君书都想不通,干脆什么都不想了,专心听他们高谈阔论。叶君书倒是听出来了,这个崔亮道的确是大皇子的人,只是听他们不遗余力的撇清两者的关系,甚至还提出施加压力让刑部尽快处斩,或是半途让他畏罪自杀。叶君书听着……真是一言难尽。“子舟,你有何见解?”大皇子似乎才注意到叶君书的存在,开口询问。霎时间所有人的目光或隐晦或明显的投射过来。叶君书微微一笑,并不怯场,站起来大大方方道,“听诸位前辈所言,下官确有几分浅显的想法,还望前辈们不吝指教。”大皇子顿感兴趣,示意他继续。叶君书出言道:“依下官之见,崔亮道的确该杀,不仅如此,其幕后之人也该一并诛杀。”大皇子的脸色顿时不好看了。叶君书当做没看见,继续道,“陛下会在朝廷上大发脾气,还直言让刑部审查,臣推测,陛下一定是已经掌握了证据,并且已经深信崔亮道身后定有主使。”“如果仅是让崔亮道抗下所有的罪责,并抹平后面的尾巴,反而会适得其反,引起陛下的不满和忌惮。”“晋江虽地处偏僻,愚民落后,但被欺压这么多年,肯定会有些不堪忍受出来告状的百姓,那么,是谁抹去这些风声?其贪污的黄金白银,又去往何处?”“下官听闻,每年崔亮道送给大皇子的孝敬,十不足一二,那么其谋得的巨额,究竟落入谁的口袋?大皇子不妨深思一下,恐怕有些人,对大皇子也并不那么忠心耿耿。”“大皇子宅心仁厚,怎会作出如此之事?一切都是心怀不轨之人借以您的名义行贪赃枉法之事,大皇子您不仅要要求严惩不贷,其幕后主使也要查个水落石出!”“崔亮道与明家有那么一层关系在,不管与大皇子与明家有无责任,但在陛下眼里,已经先入为主,忙着撇清关系,反而落得没有担当的印象,下官认为,可以大大方方的,以所谓姻亲的原因向陛下请罪。”“再向陛下请旨,协助抚平民怨,严惩贪官污吏。”说到最后,叶君书意味深长道,“自古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大皇子您想必也知道,得民心者得天下。”“好!好一句得民心者得天下!”大皇子抚掌,哈哈笑道,“子舟所言甚是,诸位以为如何?”叶君书的一番话已经说得很明显,在场的人也听得明白。他们只想着利落砍掉这根坏掉的手指,免得腐坏下去影响躯体,谁知叶君书更狠,直接砍掉一只手臂。崔亮道捅了那么大的一个篓子,仅仅他的项上人头恐无法彻底平息这事。虽然砍掉这只臂膀很肉痛,但是带来的利益却是无穷的,不仅能打消父皇的怀疑,他在民间的声望会更上一层楼。成大事者,就需要这份狠劲。再者,那个中间对接的人,从中昧下的钱财更多,简直是没将他放在眼里,他得到的只是别人指缝里漏出来的一星半点,以大皇子的脾气,怎不叫他记恨?既然你不仁,就休怪我不义!用一条不听话的狗换来更多的好处,是一桩有益无害的买卖。其余几个幕僚对视,心中虽不服气,但对方的确想得比他们更全面,可以说是种种利弊都分析得很透彻。所以他们并无异议。大皇子走到叶君书面前,神情十分满意,他抬手拍拍叶君书的肩膀,“好!你很好!”叶君书既有被重视的喜形于色,又努力保持住稳重的表情,“大皇子谬赞。”随后叶君书再次保持沉默谦虚,听幕僚们畅所欲言,最后才在夜色的掩盖下,坐马车回到叶府。而他们开会的庄园里,大皇子并未马上离开,他坐在位置上好一会儿,似是在沉思。而后突然开口道:“卿以为如何?”左侧屏风后,一个深色锦裘的身影走出来,只听一个嘶哑的声音淡淡道,“可。”第141章 第一百四十一章御书房泰安帝坐在御座上, 低头批阅奏折。空气中暖炉香烟淼淼,御座旁大总管恭敬站立着,随时准备伺候泰安帝。御座下方,大皇子跪伏在地, 额头叩在冰凉的地面, 面上满是愧色。泰安帝朱笔往奏折上批了个阅, 才将朱笔搁一边,情绪不明的看着他的大儿子,“你说你何罪之有?”大皇子愧疚道:“崔亮道是明家外婿,如今犯下如此滔天大罪, 实在难辞其咎。舅舅得知后心思郁结,儿臣心中亦难安, 特求父皇降罪。”泰安帝以审视的目光看了大皇子好一会儿,面色平静地,无法让人猜透他在想什么。最后泰安帝缓和语气,温声道,“皇儿不必过于自责,这与你无关,无须将责任揽在身上。”听出泰安帝语气中的情绪,大皇子一阵心喜,父皇果然心软了, 于是更是卖力表现,又说了一堆自责的话。他一时忘形,却忘了凡事过犹不及, 没想到说得越多,反而让泰安帝起了其他想法。大皇子身为皇家儿郎,他的亲儿子,却如此毫无顾忌的亲近外家。虽说晚辈亲外家实属应当,但他先是大夏的皇子,其次才是明家的外甥。大皇子的表现,反而本末倒置了。这如何让泰安帝心里舒服?在大皇子心里,外家比皇家还亲吗?泰安帝的目光冷了下,面上愈发温和。大皇子完全没注意到泰安帝一闪而过的异样,说到后面,真诚地道,“儿臣愿为父皇分忧,儿臣愿意捐赠白银五千两,为晋江受难百姓尽些微薄之力。”“玳儿有心了。”大皇子谦虚极了,“这是儿臣应该做的。”随后又关切道,“父皇,听闻您为晋江之事日夜忧心,已经好几日没休息好。其实您不必过于忧虑,在父皇您的领导下整个大夏日益昌盛,且我泱泱大夏人才济济,能为父皇解忧者众。”大皇子侃侃而谈,“尤其是今年登科进士,更是才能兼备。儿臣以为,父皇可以借此机会给年轻的儿郎们一个表现的机会。”泰安帝略感兴趣,“哦?怎么说?”“儿臣觉得,可以让今科三名跟随万大人前往晋江,协助处理晋江民变,给他们一个锻炼和展示自我的平台,将来,方能发挥出更多的潜力为父皇解忧。”泰安帝思索了下,目露欣慰,“这个主意妙极!玳儿真是成熟了,能为父皇分忧了。”大皇子腼腆一笑,似是不好意思,但又为得到父皇夸赞而激动,“为父皇分忧,是儿臣分内之事!”泰安帝沉吟片刻,“余修撰加入江阁老的编史工程,如今正是关键时刻,无法抽开身,就着新科榜眼和探花郎二人作为通判,一同前往晋江。”“父皇圣明!”大皇子连忙行礼恭维。只派两人正合大皇子的心意,他是怕父皇察出他的心思,所以说了三个人。不过就算他们三个人一起去也没什么,他还愁没有机会给余茂林一个深刻的教训。之前的几次,被他幸运的躲过去了,再者有江阁老盯着,他们的动作不好然而如果在外面,他不信治不了他!大皇子露出一个冷笑,他的弟弟不是那么好欺负的。大皇子离开皇宫后,一道圣旨随即去向翰林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