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节
作者:瑞纱      更新:2023-06-07 11:13      字数:3436
  叶君书扬起拿着鲜花的那只手朝他挥了挥,忍不住一笑,还好,没错过。第108章 第一百零八章新科进士们游完街, 已经是一个时辰之后。虽然已经结束了,但是新科进士们仍意犹未尽,神情十分激动,这种万众瞩目, 所到之处, 皆有人为你欢呼的感觉, 真是太棒了!今日的跨马游街,足以让在场所有的进士终生难忘。难怪天底下所有人都以读书识字为荣,所有读书人都向往金榜题名。哪怕是叶君书,也无法抵挡功成名就带来的光荣感, 这种感觉真是太好了!他们游街的终点是朝廷的一所会馆,新科进士们下马后, 一路牵着缰绳的马夫直接将马牵走。因为还没解散,他们暂时不能离开,他们便开始互相聊天,熟络熟络。他们是同榜进士, 无形中关系就亲近一步,对他们来说,结交同期进士,无疑让他们在官场上多些朋友,人脉越多, 对他们有益无害。叶君书他们几个排名在前的自然最受欢迎。叶君书自来京城后,很少参加活动,基本上不是忙着复习, 就是忙家里的事,少有的几次出门,都是和自己的同窗聚会,根本没什么机会和其他同龄结交。不过也有他来京城的时日尚短有关系。因此趁着这次机会,叶君书也和一些脾气比较相和的进士聊得火热。他并不是唯一一个考上的寒门子弟,而且因为他名次在前,仿佛这一分派的进士以他为首般,簇拥在他周围。叶君书态度谦和,平易近人地,基本上听他们你一言我一语的说话,自己偶尔发言,认真倾听,从中摸清他们的脾气性格,确定哪些可相交,哪些需远离。没多久,鸿胪寺官前来,态度谦和的和他们说了几句,告知了琼林宴的时间,才宣布解散。然后他们就能自由活动了。金榜题名这么激动人心的大事,他们自然迫不及待想回去和亲人或朋友分享,所以他们解散后没再交谈,而是各自回家。会馆所处的地段并不偏僻,他们很容易就能找到交通工具回去,甚至有些是家里人来接的。余茂林需要回余家,没法和叶君书一起,两人便分开走。正合叶君书的意,他喊了辆马车,并没有马上回家,而是让马夫带他去那家茶楼。已经过了那么久了,不知道阿玙还在不在那里。但是他们已经好久没见面了,但凡有一丁点的几率,叶君书也不想错过,说不定,阿玙会在那里等着他呢!虽然游街花了一个多时辰,但那是因为行进速度太慢,且走的是主干道。马车走的小路,穿过街道巷口,很快就到达他要来的那间茶楼。此时人群已经散去,叶君书虽然还穿着进士服,手里还拿着那朵鲜艳欲滴的紫色芍药,只将胸前的大红花去了,不过没引起多大轰动。他连忙往楼上去。叶君书记得阿玙是在三楼,就在他们家定的厢房左上方的包厢里,叶君书循着方向往里走。应该就是这间!他连忙理理衣服,怀着紧张期待的心情,敲了敲门。好一会儿都没有回应,叶君书失落的想,阿玙已经离开了啊……也是,都过了这么久了,阿玙没道理会继续待在茶楼里。叶君书垂头,正想离开。然后就听到门被打开的声音。叶君书倏地抬头,他朝思暮想的人缓缓出现在眼前。“阿玙!”李玙见到叶君书,显得非常意外,“子舟?”怎么会出现在这里?“不请我进去坐坐吗?”叶君书笑眯眯地道。李玙不知是想到什么,面上闪过一点不太自然的神色,不过这种情绪一闪而逝,连叶君书都没发觉。李玙侧过身子,“请进。”叶君书迈步进去,李玙关上门随后跟上。他其实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来这里,李玙知道子舟参加了殿试,作为朋友,自然要亲自前来支持。他并没有告诉子舟自己在哪,原本只是准备默默的观看,不想最后还是让子舟发现了。看到朋友金榜题名,成为最受未出阁哥儿喜爱的探花郎,李玙心想,估计他的名字,会登上无数个京城世家未结契哥儿夫君的候选名单了吧……直到游完街散场,李玙也不知道自己出于什么心态,就这么留在茶楼里,一直没离开。不过庆幸自己没走,不然子舟岂不是白跑一趟了?叶君书坐在还放着几盘精致点心的桌边椅子上,毫不掩饰自己的好心情。李玙给叶君书倒了杯茶,递过去。叶君书双手接过,道了声谢。“恭喜你金榜题名。”李玙坐到叶君书对面,真诚地对叶君书道贺。叶君书又道了声谢,然后看着李玙道,“我还担心找不到你呢!阿玙,能看到你,我真的非常非常高兴!”“这是你人生中最荣耀的时刻,作为你的朋友,应当亲自祝贺。”“可是没看到你给我扔花扔香囊啊!”叶君书颇为不满,如果阿玙朝他扔东西,他一定会接住!这样他身上就能挂阿玙亲自送的东西了!之前送的端砚,不适合带在身上啊!叶君书引以为憾,然后双眼盯着李玙,发出我不介意现在扔的强烈想法。李玙移开视线,看着叶君书随手放在桌面的紫色大花,默默无言。叶君书忍不住笑了笑,“我开玩笑的,那些未结契哥儿那是对我有好感才给我扔花扔荷包香囊的,阿玙自是不必如此。”李玙平静下的表情,更加复杂。叶君书转移话题,“阿玙,以后我能光明正大去找你吗?”叶君书总觉得,如果顾忌这顾忌那的,他什么时候才能追到阿玙啊?本来彼此家世就天差地别,如果他们来往都要遮遮掩掩的,难度更大了。哪怕是以朋友的身份相处,叶君书也不想躲躲闪闪,他想就像和余茂林来往一般,坦坦荡荡的。叶君书刚问出口,就看到李玙似是为难。叶君书问道:“难道你是顾忌爷儿和哥儿之别吗?”这倒是个问题,世人对哥儿总是没有那么宽容,但是叶君书本来就怀有那种心思,自然不甘心只做朋友的。叶君书还暗戳戳的想,如果让外人知道他心悦阿玙就好了,这样就能正大光明追求了。可惜这不是现代。如果不是看得出阿玙对自己并没意思,叶君书也不用掩盖自己的小心思。他怕阿玙知道了他的心思后,会远离自己。叶君书觉得,要想捕获阿玙,还是不着痕迹的密密织网,最终让他无处可逃。李玙道:“我自是不惧的,只是你很快就要入朝为官,如果与我交好的消息放出去,很容易被别人认为你和李家是一伙的,你的根基尚且不稳,这样对你的发展不好。”叶君书反而道:“可是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我与你有往来的事迟早会被人发现,我们遮遮掩掩的,反而会让别人多想。”李玙皱着眉头,的确这也是个问题。“如果你担心你的政敌会对我不利,那你大可不必担忧,我没你想象中那么不堪一击,我能保护好自己。”也能保护你。叶君书自信道。如果是以前他还不怎么有底,但是经历科举这一遭,叶君书反而看清了朝廷的形势。自李家气弱,权力大不如前时,明家势力如日中天,锐不可挡,让皇帝产生了威胁感。所以,皇帝是想通过此次科举,要么是壮大皇权,要么是培养起新的势力,再次架起三足鼎立的局势。叶君书站在局外,更能看清这个平稳状态下岌岌可危的朝堂。所谓的帝王之术,在于维持权利的平衡,忠臣要用,奸臣也要用,互相平衡制约,皇帝坐观钓鱼台。所以在李家势大时,皇帝忌惮,于是培养起明家势力与之牵制。可谁曾想到,李家衰落得如此之快,而明家的势力亦发展到连皇帝都无法轻易动弹的境地。皇权,李家,明家,原本稳固的铁三角已经失衡,摇摇欲坠。估计这也是泰安帝不曾料到的。如果泰安帝真是这样的心思,叶君书想,说不定泰安帝会对于他亲近李家乐见其成。如果他与李家的利益牢牢绑在一起,有能力支撑起李家的一角,那他和阿玙的结合,将更是天作之合。所以,如果他向泰安帝展现自己的价值,让泰安帝无法舍弃,他能得到泰安帝的庇护,那他的安全绝对有保障,谁也不敢轻易动他。叶君书微微眯眼,这样也好,起码他和阿玙在一起,不会遭到太多的阻拦。不过这一切都是他的猜想,是否真是事实,还得看等正式入朝后,是个什么样的情况。李玙想了想,还是没说话,他心里其实真正担心的不是这个。如果让哥哥和皇后娘娘知道他和子舟是朋友,说不定觉得他对子舟有好感,然后请陛下赐婚。李玙尴尬地想,他总不能耽误了朋友吧?“就这么说定了。”叶君书愉快地道,随即站起来道,“弟弟们已经在家等着了,阿玙,可以和我回去吗?我想把弟弟们介绍给你认识。”李玙迟疑了下,“等下次有机会吧。”子舟考上探花郎,他家里人肯定准备好了给他庆祝,他一个外人,哪好意思贸贸然过去。“那好吧。”叶君书虽然遗憾,但也不强求,然后将他刚放一旁的花拿起来,递到李玙面前,“送给你。”李玙刚想说不用,叶君书就握住他的手,将花放进他的手心,“那我先走了,过段时间再去找你。”虽然还想和阿玙多相处,但不急一时,以后都时间多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