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节
作者:瑞纱      更新:2023-06-07 11:13      字数:3872
  卯时刚到,礼部的官员就过来了,旁边还有几个面白无须的宦官陪同。因着所有的注意事项已经提前说明, 他们就不再重复,直接指引他们入内。叶君书他们按照前两天考核演练过的礼节,有条不紊的一一行进。等他们有序坐在属于自己的书案前时,一声清亮悠长带着独特韵味的音调蓦然响起——“皇上驾到!”叶君书等人随即站起跨出一步到两个书案之间的距离间,衣摆一掀双膝跪在坚硬的地上,前摆放正。明黄色朝服的皇帝在一大群的簇拥下走过来,叶君书他们高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行叩拜礼很是讲究,一举一动每一个步骤都有严格的规范。行完礼没一会儿,就听到一个低沉威严的声音说道:“平身。”所有下跪的官员和贡士一致的起身。这就见到这个朝代的最高领导人,叶君书的心情还是有点小激动,他的脑海里想象了很多种皇帝的形象,可惜无法抬眼验证。他们需要微微仰起头以便皇帝观察他们的相貌,不能低垂着头只给一个皇帝后脑勺,此为大不敬。但是他们又不能直视龙颜,否则也是大不敬。他们的座位是按名次排序的,叶君书和余茂林都在第一列,叶君书甚至能看到皇帝明黄色的衣摆。此时是大夏泰安年间,皇家复姓夏侯,泰安帝为大夏第五任皇帝。泰安帝说了些勉励的话,大意就是在座的各位都是国家栋梁,朕看好你们,好好努力之类的话。然后泰安帝就离开去上早朝了。叶君书等人又是整齐划一的跪地喊“恭送陛下。”虽说殿试是皇帝主持,但是皇帝并不会一直坐在这里看他们考试,等上完早朝,可能会抽个时间来看一下。毕竟是一国领导人,每天的公务那么多,皇帝不可能浪费一天的时间只为看这些贡士考试。他们这一批贡士坐在保和殿内,乌压压的一片,周围全是考官宦官御林军,在这么多双眼睛都注视下,每个人都无所遁形,做什么小动作都会落进他人眼里,这种情况下,没人敢作弊。叶君书他们送走皇帝后,在宦官的提醒下坐会座位,接着就有人派发试卷。不知怎的,他总觉得这位皇帝的声音有些熟悉,好像在哪儿听过。不等叶君书回忆,试卷和草稿纸就发放到他的面前,叶君书抛开杂念,开始看题。本朝的殿试主要试策论,也就是写议论文,题目都是与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民生、生活风气、教育等有关,都是十分具体而现实的问题,而且要考生给出明确的解决方案。本次考的策论只有一题,题目很长,粗粗浏览一遍,大概有五百字。他们需要根据问的内容写一篇两千字左右的论文。这次策论的题目内容是:“有征无战,道存制御之机;恶杀好生,化含亭育之理……夫春雪偎阳,寒蓬易卷,今欲先驱诱谕,暂顿兵刑,书箭而下蕃臣,吹笳而还虏骑。眷言筹画,兹理何从?”其意主要是问如何通过外交努力,与边境的藩虏罢战息兵,和平往来。这道题既考察考生对国家军事和外交的关心和了解程度,也能看出考生处理国家大事的实际能力。叶君书想到近年来边关战争屡次频起,自李家打退外族求降后,在外族得知李家元帅再也不能领兵打仗后,又开始蠢蠢欲动起波澜的边关,心中就是一紧。因着阿玙的关系,叶君书对边关的动静是十分关注的,如果又有战事起,那阿玙是不是又要去边关打仗了?虎符还握在李家人手里,如果起战事,而李家没有让人服众的领军人物的话,那么很可能这次虎符要交出去。而一旦交付出去,那虎符就难再回到李家手中。身为武将世家的李家一旦没了兵权,对上明家,就更没有优势,李家在朝中,更加举步维艰,皇帝的恩宠,从来都是信不过的。甚至更想长远点,多年后如果是大皇子上位,身为新皇外戚的明家势力更加如日中天,到那时,李家人还有活路吗?叶君书越接触到阿玙的世界,就更看清他的危险处境,更加让他下定决心,一定要倾尽自己所能,保护好阿玙。当然这些问题对他来说还太久远,叶君书专注到眼前,殿试会出这样的题目,也代表了朝廷此时的态度,他们并没有继续开战的想法,但是如果外敌来犯,他们也绝不会退让。只是此时还没到开战的程度,所以朝廷的想法是如何通过外交的手段平息战争的苗头。毕竟一旦开战,所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都是一笔巨资,这无疑也是在消耗国力。叶君书定了定神,回想起自己所知的种种外交手段,理了理思绪,一边开始研磨,一边打好腹稿。等把墨研磨好后,再在草稿纸上将自己的想法写出来。既然是和平外交为主,自然是要从这个角度切入。但在列举解决办法之前,还需先宣扬一下国威,点明我朝不喜欢战争,但也不惧怕任何战争的态度,再阐述一番为什么外族会屡战屡败,却依然不怕死的还要继续冒犯。他相信,没有人会喜欢战争,外族人之所以想侵占他们疆土,无非是本朝土地辽阔富饶肥沃,而他们所处的地方环境恶劣难以生存,只有从根源上解决问题,才能彻底平息战争。叶君书在草稿纸上快速写一遍,文思如泉涌,下笔如有神。他写得专注,连身边什么时候站了人都不知道,等余光不经意撇到那一抹明黄,他笔尖一颤,笔下那一撇生生加粗了一倍。他定定神,即使这一瞬间心跳如擂鼓,手中还是毫无停滞的流畅往下写。权当没发现了。但是一旦知道身边站着个人,还是最高领导人,叶君书终究无法无视他的存在,幸好没一会儿陛下就离开了。叶君书悄悄松口气,陛下真是任性,一声不响的就悄悄来了,他连停留在他身边多久都没注意到。还好他的心脏足够强大,定力还好,不然被吓得大惊失色殿前失仪,惹了陛下不喜,那他的前途就没了。他应该表现得还算不错?还好他刚才是在草稿纸上写字,不是在试卷上,不然,那有点不和谐的一笔,肯定会让他糟心。要知道,殿试的文章要弥封,但不需要誊录,考生的文章直接同考官见面,所以书法好坏关系很大。即使心里神游想了些乱七八糟的,表面上叶君书还是在专注做题。不过他只是分心一会儿,就接着刚才的思路继续拓展。要彻底平息战争,就要帮忙解决外族的生存问题,每年给他们提供物资肯定是不行的,很可能一个不注意就养虎为患,将对方的胃口养大,贪得无厌。但是他们可以开通边境贸易,以物易物,外族人可以换取他们所需,他们朝廷也可以换取外族的一些物品,只是需要注意不能换铁器之类的敏感东西出去,只能严格限制在生活必需品上,特殊物品禁止出口。还有安全问题,两族之间互相忌惮敌视不友好了那么多年,马上就让他们相亲相爱肯定不现实。因着战争的关系,两族之间基本全程无交流,所以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一开始就全线开通贸易往来那是十分白痴的行为,他们应该是和外族谈判开通一个试点,确认其可行性后再考虑开通其他地方的。贸易过程中又涉及了方方面面的东西,需要全面考虑好。当然所有合作的前提,是双方皆有息战的心思。不知过了多久,突闻一记钟声。叶君书才发觉,已经到午时,他们该吃饭了。他低头一看,自己想写的内容基本写完了,只等下午誊抄到卷子上。叶君书将试卷和写满字的草稿纸小心翼翼的拨一边,然后等待御林军们送上午膳。吃饭的时候他们都不能离开座位半步的,而且四面八方的军士们团团将他们围住,虎视眈眈。叶君书连眼睛都不敢乱瞟,只低头盯着自己的书案,免得被别人误会自己想偷看别人的答题。不多时,就有一群太监和御林军送上午饭,两个白白胖胖的大馒头,一碗清汤。放到叶君书面前时,还都是温热的。叶君书舒眉,总算有顿热饭吃了。还以为会像其他考试一样,送上来的都是冷冰冰的。哪怕在众目睽睽之下,叶君书仍吃得津津有味,还觉得这馒头挺好吃,嚼着的时候还有种若有若无的甜味。再喝一口汤,这还是碗骨头汤,虽然不见猪骨头,但是挺香浓的,那滋味,还挺不错。只是叶君书不敢多喝。他怕喝多了会想去如厕。虽然没有规定说考试期间不能上厕所,但是基本上没有谁会真的去,除非真的忍不住,否则,大家憋都会憋回去。想想如果在这里去如厕,起码有两个以上的御林军对你寸步不离,真真是寸步不离,哪怕你脱了裤子对方也会紧紧盯着你那种,只要一想象那画面,叶君书就觉得还是少喝点水吧。等叶君书吃完午饭,不多时就有太监前来收拾,叶君书不经意扫一眼,发现周围的考生已经开始继续答题了。由此可见,大家的心理素质还是很强大的,起码在那么多虎视眈眈的目光下,还能做到心不为外物所动,真正的心无旁骛。也是,能走到这一步的考生,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不怯场。喝饱顿足后,叶君书开始继续做题,自己想写的内容都写下来了。他粗略看了一遍,自己的字数控制得很合理,不多不少,不过还需重新梳理一遍,润色一番,然后才开始抄写。卷面的整洁和字体的美丑也很影响阅卷管的印象,所以叶君书抄得很用心。等他抄完后,离交卷还有一点时间。第105章 第一百零五章叶君书细细浏览一遍, 再三确定没问题后,就等着后面写的卷子墨迹干透再交卷。殿试是可以提前交卷的,不管你写完没写完,只有你交卷了, 自有人前来收卷以及引领考生离开。当然, 都到这一步了, 他想没有谁会傻的卷子还没做完就离开,大家都是提前做完卷子了,才会离场。虽然在场的所有贡士一般都不会落榜,但是如果你连题目都没答完就离场了, 那说不定你会成为大夏朝上第一个因卷子没答完而被落榜的贡士。叶君书注意到,在场的起码有一小半的人已经交了卷离开, 余茂林也走了。不过叶君书不急,反正时间还没到。他不经意一扫,就看到前头正上方长长的书案上,仍然身着明黄色朝服的泰安帝正低垂着头批奏折。案桌两边堆了高高一摞的奏折。叶君书迅速移开视线, 免得被误会直视圣颜,被判为大不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