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节
作者:瑞纱      更新:2023-06-07 11:13      字数:3927
  田管事打了招呼后,就直奔主题道:“叶少爷,这是我从老爷书房里找到的所有关于张大人的书籍,还有平时和老爷互相切磋交流时留下的手稿,您看看,应该会有点心得。”闻言,叶君书眼睛一亮,“谢谢田叔!真是太及时了!”叶君书这时才知道,原来他那师兄,和张大人竟有几分交情,不,应该说是关系匪浅,张大人平时的手稿,那可不是一般人能得到的。嗯……至于之前想的投机取巧要不得什么的,他只是想想而已,没这么说啊!叶君书很纯良的想。叶君书和余茂林花了一晚再加上一个上午的时间,粗读了一遍张大人的大作,简单交流了下自己的所得,剩下半天时间放空思想,充分休息,晚上睡个好觉,养精蓄锐。余茂林自前半个月起,就一直住在叶君书家。一来方便随时交流,二来他家离考场更近,两人也互相有伴。三月九日子时刚过半,很不巧一场倒春寒来临,气温急剧下降。叶君书盖着被子都被冷醒了,他连忙穿上厚衣服,跑去隔壁,让余茂林赶紧起来加衣服盖被子,免得睡得太死被冷生病了。前几天气温一直在上升,他们已经换下厚外套,换上春装。叶君书还觉得幸运,他们今年的会考不用受太多罪,敢情还在这儿等着他们呢!不过叶君书也在庆幸,幸好是现在就气温骤降,但凡晚个半天,他们进了考场……那才是想哭都哭不出来。这一通折腾下来,他们也彻底清醒,不再回去睡觉,吃了些热食,就等着时辰的到来。南阿麼急急忙准备厚被子,幸好才刚打包好,直接可以拿去用。丑时差不多过完时,临行前再次检查了一下要带进去的东西,尤其御寒的,他们就出发去考场了。第98章 第九十八章叶君书和余茂林等人出门时, 天色还是黑漆漆的一片,伸手不见五指。寒风凛冽,呜呜嚎叫,四面八方的风吹得人打骨子里冷得不行。孩子们裹着厚厚的小棉袄, 虽然困倦得眼睛都睁不开, 但还是坚持出来送叶君书上考场。方家对叶君书的会考也是十分重视, 早两天就自觉住进叶宅,帮忙打理。这会儿和余家管家一起,清点好各自带的物品,一同出发。家里的孩子还太小, 怕抵抗力差适应不了这突变的天气,叶君书没让南阿麽一起送, 让他留在家里照顾孩子们。他们原本是坐着马车过去的,然而不到一半的路程,马车就动弹不得。前往贡院的学子太多,堵了前方的路, 叶君书他们便也下马车走动,汇入人群中。万千学子还有送考的人群,一眼望去人头攒动,基本三个人里就有一个是提着灯笼的,数之不尽的灯笼照亮一条看不见尽头的路, 恍若火龙。可能人气多了,也可能是被挡住了寒风,叶君书感觉暖多了, 他将手上的书箱还有衣物互相换个手,和一旁的余茂林感叹道:“人很多啊!”感觉比院试乡试还多人。不过想想也正常,以前是县级、州府级考试,这次是全国性的,真是名副其实的全国统一考试。余茂林道:“据统计,今年的参加会试的人数达到历史新高,有六千多人。”六千多人?!那可是一个庞大的数字。全国各地的举人和上京国子监的学生皆可参加会考。基本上但凡有点野望的人,都不会错过这些可以改变人生的考试。所以大多数人都是,考了之后没考上?再继续考,一直往上考,直到考上为止。所以和其他层级考试时情况一样,年纪一大把的考生比比皆是。甚至由于越往上考,难度越高,很多考上举人的,基本都三十岁往上,所以年轻人在其中的占比,比其他层级的都小。叶君书他们的年纪,在这里面是偏小的了。甚至在这六千多考生里,按年龄从小往大数,他们能排在前列。这是他们极大的优势。有句话怎么说来着,年轻,就是资本。报考的人数越多,竞争就越激烈,毕竟名额就摆在那里。叶君书感叹了下,也不知道在感叹什么。没多久,他们就到了贡院外围,密密麻麻的人群将贡院大门围得密不透风。他们的身后还有源源不断的考生前往这里。叶君书踮起脚勉强看到一眼,已经有很多带刀士兵在前面维持秩序。贡院大门口前方已经隔出一个大圈,只在左中右开了三道口子,供考生进去。去报名领考牌的时候,已经被告知过,进场是按照考牌号码顺序进场,分批入内。一批三百个号码牌,以鸣炮为准,每个人都知道自己在第几批,听鸣炮声响就知道是第几批开始进场。一切井然有序。叶君书和余茂林到达时,已经是第三批入场了。而他们则在第五批。会试的搜身更为严格,花费的时间更长。第四批入场后,叶君书和余茂林就往最近的中间入口方向走走,站在层层把守的移动木门前方,只等一得到许可,就进入里面。田叔在一旁说着自己所知的考场经验,他在老爷当年科考时就陪在老爷身边,再加上这些年在京城接触的人群,对这些事还是知道一些。叶君书听得认真,事实上,很多考场的规则忌讳之类的,师兄前段时间已经来了厚厚一沓信,一字不落的交代清楚了。又站了一会儿,约莫过了两刻钟,再次响起了鸣炮声,连续响了五下。这次入场的是第一千二百号到一千五百号。叶君书的是一千二百七十八号,余茂林和他相邻。长木拦截的小道打开,叶君书拿好自己的所有物品,先是进入五米长的通道排队,等验明考牌无误后,再放入正门隔开的空地里。正门前方设了五个小门,要先经过严格的搜身才能正式入考场。叶君书和余茂林选了人比较少的队伍排队。叶君书观察了下,考生要脱下衣服,只能穿单衣,所有带入内的物品,皆有四个士兵翻了又翻,只着单衣的考生冷得瑟瑟发抖。幸好朝廷可能也有这方面的顾虑,毕竟培养人才不易,不能让他们还没来得及展示自己,就先一步病倒,所以每个小门,都有两个红彤彤的大炭盆放在两边的木架上。暖洋洋的气焰好歹驱除了一些寒意。朝廷也是挺人性化的。余茂林在他前面,先一步检查。叶君书担忧地看他一眼,祈祷他的身子骨强壮一点。很快就轮到叶君书,他走上前,利落地脱下单衣,让士兵们检查。叶君书平时火力就很足,再加上有两盆炭火烤着,倒没觉得冷。初步搜查后,还要进入小房间进行更细致的搜查。外面搜查一遍主要搜查外物是否有夹带,小房间里就检查考生是否会把字写在身上或者贴身衣裤里面之类的。只不过哪怕已经历了乡试那一次,叶君书还是很不习惯这种搜查方式。士兵们面无表情的,叶君书只能放空自己,不胡思乱想,免得郁闷到自己。检查完后,叶君书穿好衣服鞋子,拿起自己简单粗暴包好的物品,在指引下入内。在他前头的余茂林早已不见踪影,显然已经进了去。贡院和其他地方的考棚大同小异,显然这是一个标准,只不过大了几个号。围墙十分高大,上面还插满尖锐的东西,防止外人进入。叶君书拿着用考牌换到的号房牌去寻找自己的房间,长道上每隔一段距离就一盏油灯,视线虽说有点昏暗,但还是能看清房间号。跟着指示,叶君书很快就找到自己的那间小房间。他伸手推了推,仅容一人进出的小门发出好大一个声响。一股阴冷的寒气袭来,叶君书忍不住打了个冷颤。这天气,真是愁人。小房间阴暗一片,叶君书摸索着进去,靠隐约的阴影,找到小桌子上的油灯,用火折子点燃。贡院总体面积比州府的考棚大多了,但小房间的面积直接比考棚的面积小了一半。以前好歹还能来回走动走动,现在的话,连转个身都难。更何况他长得比较高大,一抬手就有触到屋顶的错觉,和牢笼差不多,感觉自己像坐监的。叶君书估摸着,还不到四平方米,睡觉都要缩手缩脚。小房间看着都冰冰凉凉的,叶君书往那两条长板一拍,灰尘飞扬。那么多个小黑屋,也不指望朝廷将他们擦得多干净。叶君书用带来的布巾擦了小桌子小凳子,还细细擦了唯一对外的窗口。然后才擦那两块长板。他将简陋的木板床铺好,他带了两床棉被,一床对折起来做铺垫,一床用来盖。屋内的东西不多,除了木板床和小桌子,桌子上还有一碗清水,一盏亮着的油灯,看里面的油量,可以烧好几个时辰,省省应该还是够用的。另外的就是角落的马桶了,上面还有几张草纸。叶君书深深叹气,考个试真不容易。难怪古人都感叹,成大事者,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深有体会。此时外面的天色才刚蒙蒙亮,还没到卯时。每一场的开考时间都是巳时,也就是早上九点钟的时候才开始,距离开考还有几个时辰。叶君书将书箱里的东西一一拿出来,里面只有笔、墨、纸、砚笔架等物,还有一瓶临时放进来的白酒。他的酒量还好,喝酒跟喝水似的,所以不必担心会喝醉,影响发挥,不时喝上几口还可以暖暖身子。外面走道不时有走动的声音,叶君书猜想,应该是士兵们在外面给他们落栓吧。拿号码牌时,已经有特别强调过,一进考场,就必须马上找到自己的号房,进去后不能出来,每一批进完,就会有士兵在外头落栓。考试制度里,如果入了考场后考生在外逗留走动,是要被取消考试资格的。能进来考试的举子,都不会轻易拿自己的前途去涉险,大都十分珍惜自己的机会,所以基本上一举一动都严格按照朝廷的要求来做,不让干什么就不做什么。其实号房之间的隔音效果并不好,叶君书还能听到周围考生的抱怨声,打喷嚏声。叶君书侧耳听了下,都是陌生的声音,不知道余茂林和其他人被分配到哪里去了。他们在州府的同窗大都也来考试了,只不过没有一起行动,叶君书只和余茂林一起。温毕华有家人陪同,便没和他们一道。温毕华的号牌还在他们前面,是前一批进入的。他们虽然没有一道,但在都埋头温书的同时,偶尔也会聚一下,互相交流,对彼此的信息还是了解一些,想来同窗们差不多都进贡院了。叶君书环顾一圈,该做的事都做完了,这么空站着,身体的热度消得更快,手脚都开始发凉。他想了想,觉得还可以睡个回笼觉。叶君书脱了棉衣,吹熄油灯,迅速钻进被窝,蜷缩身子调整了个相对舒服的姿势,冰凉的被子慢慢变暖,然后闭眼休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