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节
作者:瑞纱      更新:2023-06-07 11:13      字数:3449
  他们李家世代守护的,就是大夏的疆土,大夏的子民,他也以此为荣,可惜,这个夙愿终究落空了。他看着自己的双腿,眸色黯淡了瞬。怕弟弟看出异样,李长川便笑着对李玙道,“你要不要出去玩?”李玙迟疑了下,道,“晚点吧。”他担心哥哥一个人待着又胡思乱想了。“也好,真正的热闹还在后面。”李长川笑道。叶宅“大哥,快点啦!好晚了啊!”孩子们都站在院子里头,等着叶君书他们出来,他们已经迫不及待想出门了。每个人手上都提着一个灯笼,这是今天南阿麼他们做好的,双胞胎的是一对小巧霸气的小老虎,勤哥儿的是一只小兔子灯,路哥儿的是荷花灯。小山爱好独特,要的是一只蛇形的灯笼。很快,叶君书就从屋里出来,他手里拿的是一个四不像的灯笼,形状极为怪异。咳,这是孩子们一起亲手为他做的灯笼,可不能辜负了孩子们的心意。怕孩子们提着没注意分寸,他们都灯笼都是没点着烛火的。等人齐了,一大伙人就往热闹的街道出发。他们约好了时间,和余茂林也一起逛灯市,到街口时,余茂林已经站在约定地点。余茂林手里也提着一个灯笼,看到叶君书手里提着的四不像,眉头一挑,刚想说话,叶君书就先一步炫耀道,“这是孩儿们亲自为我做的灯笼,好看吧?”余茂林:“……”他的表情颇为一言难尽。他们往街道顺着人群走动。数以万计点亮的灯笼照亮了整个黑夜,人声鼎沸,纷纷扬扬,比前段时间的夜晚更加热闹。孩子们手里提着灯笼,走在人群里,倒没有横冲直撞,只不过看到别人的灯笼都有烛光,就朝着也要点上。后面叶君书只好给他们点上原本只拿来当摆设的小蜡烛。小灯笼里有烛火,孩子们走得更小心翼翼了,生怕火光不小心就灭了。叶君书一边看着孩子,一边和余茂林去看摊位的灯谜和对联之类的。这厮也是奇葩,看到自己认为简单的灯谜对对子,不屑一顾,只找有难度的。叶君书难得参加这种盛会,本还想一展风采,但是余茂林的表情太过嫌弃,叶君书想着自己也有灯笼了,便没和一堆人一起去猜谜。嗯,或许也有觉得自己在欺负人的想法?毕竟对他们来说,太简单了。走一圈下来,余茂林突然生起独孤求败的感慨,于是他对叶君书道,“子舟,我们摆个摊出题吧,这些都太简单了,完全没有解答的欲望。”叶君书:“……”这想一出来一出的,给跪了。余茂林真是想到做到,他横扫一圈,然后花大价钱买下一个小摊位,他眼里完全没有难度的谜语什么全都不要,然后招呼叶君书,“你也来出几个题。”这是对他有多信任?好友太任性,他能怎么办?只好陪着疯呗!叶君书让小山南阿麼他们看好双胞胎他们,自己和余茂林拿着空白的红字。他想了想,提笔写下几道自己认为挺有难度的题目。余茂林也已经刷刷刷写下几个猜题,然后几个大灯笼上写上龙飞凤舞的几个大字,往上一挂——凡对出答案者,赏金百两。十分的招人眼球。第94章 第九十四章万事俱备, 余茂林率先看叶君书出的题。叶君书也在看余茂林出的题目。两人很有默契,都只出了三道题。而且还是两个猜谜一个对子。叶君书仔细一看,余茂林出的的确很有水平,叶君书思考好一阵才想出来。余茂林出的灯谜有两个:一、连云, 猜一成语。二、休得多言, 打一文学名词。而叶君书的两个灯谜:残月北斗一星沉, 打一字。另一个是:坐也是卧,站也是卧,走也是卧,卧也是卧。打一动物。相对来说, 也只是稍微有点深度,余茂林也是思考一会儿, 就将谜底想出来了。也就是说,叶君书和余茂林还没等别人来解谜题,就各自将对方的两道题给解了。两人对视一眼,默契地将那两道谜题收回去, 只余两副对联。然后他们不各自解对方的题了,再解下去,他们可以自己出题自己玩了。今年三月就是会试,全国各地的学子早在年前就如叶君书等人一般,长途跋涉来到上京, 汇集于此。估计只有在上京附近周边地区的学子才没来吧,毕竟路程不远。灯市上人来人往的,不一会儿就有好些学子打扮的年轻人驻足, 还有好些来看热闹的。不得不说,余茂林写的几个字,略显狂妄,哪怕是杀杀对方的锐气呢,也会有很多自诩才华过人的人前来解题。而他们摊位上,只挂出了两道题。不过不知是不想做出头第一人的心理,大家都是只围观不上前。数十个陌生面孔呈半圆围了他们的摊子,但是也仅是站在外围纯看热闹。叶君书想了想,上前一步提高声音对围观人群拱手道:“在下与友人感叹京都元宵节之繁盛热闹,为这元宵佳节更添几分欢乐氛围。特出对联两副,凡能对出其中一副下联者,皆厚赏白银百两。”白银百两,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对千里迢迢赶来上京参加会考的书生来说,能节省好大一笔开销。一个围观群众问道,“只要答出来就能得到一百两奖励?”叶君书颔首,肯定道:“自然。”他们自然是言而有信的,只是能否得到这奖励,还得看有没有这个本事。不一会儿,一个粉头粉脸的富家少爷走上前,念出其中一副上联:画上荷花和尚画。人群中,满腹经纶学富五车的少爷学子们默默念着上联,搜肠刮肚地想下联。那富家少爷似乎很满意自己制造出来的效应,又昂首念了另一副上联:岑溪山水今奚在。人们顿时一阵喧哗,熟人间窃窃私语,书生们交头接耳,不时摇头,显得十分苦恼,似乎都觉得很有难度。叶君书面带笑容,这里头肯定也有同期考生,正好可以摸一下对方的底儿。叶君书在京城没什么熟悉的考生,和余茂林一个人对比互相激励,也不知道其他人的水平。叶君书往深了思考,要不要将他们各自解答出来的谜底挂出来,嗯,这些难度低一点,能答出来的,都具备一定丰富的文学知识。或许刚好可以对比一下。要知道,以前是一个州的来比,现在是全国各地优秀学子来比,想出人头地,还得在拔尖儿里头再拔尖。不过想了想,那些谜题多想一下还是能想出答案的,起码他们自己都想出来了,嗯,还是不要浪费茂林的银子。不得不说,他们出的题都挺有水平,其他是常年参加元宵盛会的人们来说,都是前所未见的新题。一些绞尽脑汁也没想出个答案的人走了,来了更多好奇看热闹的人。自古以来人们都有猎奇的心理,他们的摊子围成一大圈,但是依然没有人能答得出来。在摊位前冥思苦想的人越来越多。叶君书往人群里扫一眼,发现人群里年轻的小哥儿也有很多,他不过不经意往那边一看,就对上一些小哥儿害羞得脸色发红,然而眼睛却盯着他看,手里还拿着一巾帕子,朝他招手。叶君书:“……”他默默后退半步,让余茂林在前,挡住那些直白的目光。余茂林正盯着他写的那道题沉思呢。他没发现叶君书的小心思,而是皱着眉头道:“你这联我对不出来。”叶君书但笑不语,那是肯定的啊,这可是千百年以来没人能对的出来的千古绝联,叶君书他自己也对不出来。“你这个对子也很有难度,我也还没想出下联。”叶君书说道,余茂林的这一联,从前往后读和从后往前读都一样,他也要花费些时间才能对出下联。余茂林仍眉头紧锁,他出的题还没有叶君书的有深度,起码自己还没有个思路。叶君书和余茂林交谈了几句,就看到一个保养得很好,一看就很有威严的中年人正站在摊位前看着那两幅至今还没有人能对出来的对联。他身边还有一个管家模样的面白无须的随从。中年人看两个摊主停止交谈看过来,随即笑眯眯地问:“年轻人,这是你们自己出的题?”余茂林点了点头,两眼盯着那句话看,一心继续琢磨叶君书的题去了。叶君书便笑着回道:“是啊,我和朋友各自出了一题,这位老爷感兴趣的话,不妨试着对一下。”“画上荷花和尚画,顺着读倒着读,都一个音。还有岑溪山水今奚在,将岑溪二字拆字分嵌,妙哉!果然英雄出少年,你们这题出的,可难倒了所有人。”中年人哈哈笑道,随即好奇问:“你们谁出的哪道题?”这没什么不好说的,叶君书指指左边的题道:“那是朋友出的,这是我出的。”中年人抚掌,“本老爷倒要看看,这京中荟萃才子,谁能对出这两联。”一旁的随从随即恭维道:“我朝文风盛行,名士学子多如繁星,能有出此绝对的学生,定也有能对出下联的优秀人才。”“这可不一定。”中年人心情大悦,他站一旁,和叶君书拉扯家常,“两位小兄弟看着面生,应该不是京城人士吧?不知如何称呼?”叶君书坦言道:“在下叶君书,这是余茂林,我们乃雍州人士,去年于乡试考取了功名,今来上京是为参加今年会试,以期能有机会为朝廷效犬马之劳。”叶君书抒发一番豪情壮志,随即问道:“不知这老爷如何称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