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节
作者:藕粉圆子      更新:2023-06-07 06:28      字数:5157
  天子倒是乐见其成, 即刻下了明旨。消息很快传到了靖西王府。老王妃得知后,急忙把徐牧之叫去,问他:“你怎么举荐你十叔去柳州府了?”徐牧之知道老王妃不喜欢宋如锦, 便没有同她细说个中缘由,只含糊其辞地搪塞道:“陛下勒令我举荐一人,我觉得十叔挺合适的,便推举了他——本也是随便一提, 哪知道陛下同意了?”老王妃心知徐牧之没说实话,便派人在暗中仔细查问,不知怎的问到了章姨娘的身上,章姨娘胆小,见有人来问,便把皇后生辰那晚的事说了出来。老王妃略一想想,便明白了前因后果。于是老王妃又把徐牧之叫过去,说:“你十叔只是喝醉了酒,才做了一些荒唐事,你跟他这么计较做什么?”徐牧之心想,喝醉了也不行!今日借着酒醉随意轻薄锦妹妹,若不给他个教训,日后再吃醉了酒,指不定他还会干出什么事!去柳州府,他活该!让他到那个瘴气横行的穷乡僻壤调戏美人去!但他当着老王妃的面还是一副为难的样子,娓娓说道:“倒也不是这个缘故,实在是陛下非要我举荐一个朝臣知柳州,若举荐旁人岂不是要遭人记恨?倒不如举荐自家人,想来十叔也不会怪罪我。”五日后,十老爷领了委任状,南下远赴柳州府任职。他嫌十夫人性子沉闷,便没有带她一起赴任,只带了四个美妾充当婢女一起走了。四个美妾哭哭啼啼地收拾包袱跟去柳州,反倒是十夫人安安稳稳地待在了盛京。十老爷是老王妃最小的儿子。他突然去了那么远的地方,老王妃每日都止不住地牵挂。虽然徐牧之否认了,但老王妃心里清楚,此事多半就是因宋如锦而起。当娘的自然不会觉得自己儿子做错了,老王妃只是恼宋如锦,都是她的错——勾得儿子酒后迷了心窍,孙子为了她,竟把自己嫡亲叔叔设计去了柳州。于是老王妃便经常摆脸色给宋如锦看。靖西王府没有每日定省的规矩,宋如锦便和府中的哥儿姐儿一样,每隔五日去给老王妃问安。老王妃就时不时让宋如锦替她捶背揉肩。起先宋如锦也没往心里去,侍奉老王妃原就是她的分内事。但次数多了,宋如锦还是察觉出了不对劲——为什么老王妃总让她干这种服侍人的活儿啊?满屋子的丫头是死的吗!她总算明白老王妃是存心针对她了。虽然知道老王妃不喜欢她,但她心底仍然渴望得到老王妃的认可,于是侍奉得更加小心,往往不等老王妃开口,便主动给她揉肩捶背。但老王妃还是要挑剔:“你手劲儿怎么这么小?软绵绵的没什么力气,还不如我的丫头呢。”拿堂堂正正的世子妃同丫鬟相比,未免也太折辱人了。宋如锦当真觉得难堪。她不敢反驳,暗香却忍不住替她说话:“我们姑娘也是娇生惯养的侯府贵女,何曾伺候过别人?”老王妃轻慢地瞥了暗香一眼,道:“主子们说话,你插什么嘴?”说罢,挑着眉梢问宋如锦:“怎么?我还使唤不动你了?”宋如锦委屈地摇摇头:“不敢。”很快夏尽秋来。西风微微泛凉,卷起遍地落叶枯枝。宋如锦换下了薄薄的纱衣绢裙,穿上了稍厚一些的绸布衣裳。这日老王妃不知从哪儿寻来了一本厚厚的经书,递给宋如锦,道:“这经书上的字太小了,你替我重新誊抄一份,字写得大些、清楚些。你也曾在宗学念过书,想来这些都是不会出差错的。下回过来问安的时候给我就行。”下回问安便是五日后。宋如锦翻开经书看了两眼,上面的字密密麻麻的一片,又是这么厚的一本,她迟疑道:“五天时间怕是抄不完……”正好今日徐思之也在老王妃这儿,他刚刚启蒙,已认了不少字,闻言便道:“那我帮嫂嫂一起抄。”老王妃哪舍得孙子做这等熬眼睛的事?忙道:“你跟着先生读四书五经便是,抄这些佛经有什么用?”而后又转过头,一脸和蔼地对宋如锦说:“就劳烦你这个长房孙媳妇了。”宋如锦连忙说:“应当的。”只好乖乖地抱着经书回去誊抄——确实是很辛苦的事,一则佛法玄妙,经书上便有不少生僻字,抄起来很是费神;二则这本佛经上的字很小,看久了眼睛又酸又涩。宋如锦担心五天之内抄不完,这几天都不曾歇午,用了午膳就坐到案前,逐字逐句地誊抄。暗香气呼呼地说:“当初进宫当伴读,帮端平公主罚抄,都没有这样辛苦的!”正巧这几日徐牧之去兵部轮值了,每天至晚方归,宋如锦那般不知疲倦地誊抄佛经的场景,他都没有瞧见。到了夜里,徐牧之兴冲冲地抱着宋如锦亲吻,正打算更进一步的时候,宋如锦就头一歪睡着了。且睡得很熟,很是疲累倦怠的模样。一连四个晚上都是如此。到了第五日,朝中休沐,徐牧之陪着宋如锦醒来,幽幽问道:“妹妹这几天怎么这么容易困啊?”宋如锦默了默,只字不提老王妃,轻描淡写地解释道:“近来都不曾歇午……晚上便尤其容易困倦。”徐牧之见她睡醒了,便把她拉进了些,沿着她的眉眼亲了下去,双手不自觉地钳住了纤瘦的腰肢。宋如锦连忙把他推开,起身下床,穿衣洗漱。她还要抄佛经呢!徐牧之失落了很久,终于也起了床。用过早膳,便见宋如锦一直待在隔壁次间,伏在案前奋笔疾书。徐牧之觉得奇怪,走到近前细看,才瞧见宋如锦正在誊抄大段大段的佛经。徐牧之不由问道:“妹妹抄这些东西做什么?”宋如锦迟疑着要不要告诉他,一旁的暗香就忍不住说道:“还不是老王妃支使的!看咱们姑娘好拿捏,就拿她当丫头一样使唤,先前让姑娘捶背捏腿的,现在又逼着姑娘抄经,姑娘抄得手酸,也一刻都不敢停,怕抄不完,连歇午都省了。”暗香连珠炮一样的说完,随后又气势汹汹地说:“别当我们姑娘好欺!逼急了我们都回忠勤侯府去,再也不回来了!”徐牧之知道,老王妃从不是吃斋念佛的人,也不信佛法,诵读佛经多半只是个幌子,有意磋磨宋如锦才是她的目的。想到自己好不容易娶回家、捧在心尖尖上珍重爱护的人,在他不知道的时候,受了这样的委屈,徐牧之真的心疼。他问道:“这么久了……妹妹为什么不告诉我?”宋如锦心想,告诉你又能怎么样呀?反让你夹在中间为难。她低着头说:“若我同你说了……岂不是在挑拨你们祖孙二人?”徐牧之愣了愣,直直地望进宋如锦的眼睛,道:“你我夫妻,今生都要携手而行,妹妹不论遇到什么事,都不必瞒着我,不必这般瞻前顾后、顾虑重重。”而后又放软了声音:“我定然是向着妹妹的。”他觉得老王妃确实做得过分了,但毕竟是长辈,他总不能说老王妃的错处,便把那本佛经拿走,道:“妹妹别抄了,祖母那儿我帮你解释。”宋如锦把佛经抢了回来,说:“总共五卷,我已誊抄了四卷……这会儿再说不抄,先前那么辛苦都白费了!”徐牧之笑着说:“那妹妹歇着吧,我帮妹妹抄。”宋如锦怔怔地说:“那怎么成……”徐牧之便对准她的菱唇亲了一下,道:“乖,听话。”作者有话要说:徐牧之:@老王妃,您根本不知道,在锦妹妹抄佛经的那段日子里,我错失了什么...(强颜欢笑)第87章 中秋佳节暗香还在旁边看着呢……宋如锦略有些羞恼, 瞪了徐牧之一眼,红着脸走开了。徐牧之坐下, 磨墨润笔, 替她把佛经抄完了。次日,徐牧之同宋如锦一起去拜见老王妃。他把抄好的佛经递给老王妃, 道:“锦妹妹誊抄得十分辛苦, 我就帮她抄了一卷,也让我向祖母尽尽孝心。”老王妃瞟了一眼宋如锦, 淡淡道:“倒学会告状了。”徐牧之就说:“锦妹妹可没同我提,若非我自个儿瞧见, 我都不知道祖母把这种繁累的事交给她做。”他把“繁累”两个字咬得很重, 又道, “想来祖母这儿的丫头都没读过书,祖母才想着劳烦锦妹妹抄经——我特意寻了两个识字的丫头过来,祖母日后若想誊抄什么佛经诗文的, 尽管让她们去做。”说着,将一直立在门口的两个丫头唤了进来。两个小姑娘的祖父中过秀才, 家里开了间小小的私塾,二人自小一起旁听。可惜后来祖父病死,家道中落, 一家子人饥馁无以为继,只好把一双姑娘卖给了人牙子——所幸两人略识几个字,卖的价钱还不错。两个丫头落落大方地走进门,向老夫人见了礼。老王妃知道徐牧之今天过来就是为了护着宋如锦, 便没再多说什么,慈祥地收下了两个丫头,道:“难为你一片孝心了。”徐牧之便说:“原是我该做的。”接着又吩咐屋里的丫鬟婆子们好好伺候老王妃,而后便拉着宋如锦走了。回屋的路上,木芙蓉开得正盛,绿油油的叶子粉艳艳的花,迎着西风轻轻地颤动。宋如锦停下赏了一会儿花,静默地仰着脸望着稀疏的花叶间穿过的日光,许久才道:“你今日这般行事……你祖母更要厌恶我了。”徐牧之就认认真真地同她解释:“祖母这么针对你,多半是因为十叔那件事……左右你也不可能讨她的欢心,与其放低姿态任她磋磨,倒不如硬气地抗议。”宋如锦便颇为懊恼:“本不想让你为难,到头来,还是教你替我费心了。”想到他们都是这样的在意彼此,这样的费心为对方考虑,徐牧之便忍不住扬起嘴角。他将她的手放进自己的掌心,握紧了,说:“便是替妹妹费一辈子的心,我也乐意。”隔日,徐牧之又请了南华寺的得道高僧过府,去给老王妃讲经。理由也找得冠冕堂皇,道是:“既然祖母近来在参悟佛法,想来单单看几本经书是不够的,我特意请来了这几位得道高僧,祖母参禅悟佛若有什么疑问,大可以问他们。”老王妃又不是真的喜欢读佛经悟佛法。那几个僧人成日在面前晃悠,同她说什么“人生八苦”,她听着就嫌烦。本想命那些僧人回他们的寺庙去,但想到当日她让宋如锦誊抄的正是厚厚一本佛经,此刻再说不爱听佛法未免打脸……也只好耐着性子听那些僧人论佛讲道。老王妃心里明白,徐牧之正在以这种堂堂正正而无可厚非的方式,委婉而坚决地表达着自己的不满。靖西王妃见老王妃屋里总是在诵经,心下觉得奇怪,便传老王妃跟前服侍的丫头过去问了几句,那丫头便把个中原委说了。靖西王妃就同老王妃说:“新媳妇进门还不满半年呢,又不曾犯过什么错,您何必这么为难她?牧之又那样喜欢她,您总是苛待她,牧之只会更加心疼她,同您生分了。”靖西王妃也挺喜爱宋如锦这个儿媳妇的——也算是看着她长大的,便真心希望她过得舒坦称心。老王妃一想也是。暂且消停下来,没有再使唤宋如锦干这干那。因而接下来的日子,宋如锦过得还算惬意。每日游园赏花,读书品茗。得闲还同府里的姑娘们一起蹴秋千、踢毽子、下围棋、占花签。她从来都不端着架子,不论玩什么,若赢了,就给大家散东西,或是绢花,或是绣帕,要么就是吃食,输了也不恼。因而那些姑娘们都特别喜欢同她一起玩。到底入了秋,天气忽然就凉了下去,落叶纷纷,拂面的风都是凉爽而清冷的。椅子上坐榻上都添了一层绒垫子,箱子里的熏笼手炉也都取出来备用。展眼便到了中秋节。这天宋如锦去院子里折了几枝桂花,挑了个东青釉的高瓷瓶插着,搁在明间。一进门就能瞧见淡黄色的花枝,衬得整间屋子明丽而雅致。桂花清幽而馥郁,满室盈香。到了晚上,就是中秋节的家宴。用膳之前,中宫来了赏赐,有首饰有摆件,仅仅赏了宋如锦一人。宋如锦知道这是宋如慧有意替自己争脸,高高兴兴地谢了恩。三夫人膝下的宝姐儿见皇后赏了好大一个箱子,连忙追过去看。三夫人便同宋如锦说:“这孩子没见过世面,让世子妃看笑话了。”宝姐儿才七岁,正是贪玩的时候,三夫人说她“没见过世面”,只是自谦的托词罢了。宋如锦笑道:“自家妹妹,哪有什么笑话不笑话的。”因是中秋,待会儿还要赏月,所以晚膳便摆在了院子里。月上柳梢头,一家子人陆陆续续地入座。宝姐儿笑嘻嘻地跑回来,道:“全家只有嫂嫂一个人得了皇后娘娘赏赐,我们姐妹们都没有,嫂嫂要罚酒三杯才行。”一群小孩子跟着起哄。徐牧之便替宋如锦拦了下来,道:“你们嫂嫂不能吃酒,要喝几杯?我替她喝。”一众孩子又开始坐地起价:“拿大海碗来——要喝三碗才成。”便有仆妇去取盛汤的大海碗过来。大家闹着让徐牧之喝了三大碗,徐牧之也不推辞,依言喝完了,把碗底亮出来给大家看。一众孩子叹服不已,一边鼓掌一边喊道:“哥哥好厉害!”宋如锦担忧地看着徐牧之。徐牧之从容笑道:“以往随军驻扎在边关,到了冬日,天寒地坼滴水成冰,全军都喝烈酒驱寒。这个是桂花甜酒,于我就像甜水一样,根本不怎么醉人。要不妹妹尝尝?”宋如锦想了想,点点头。犹记得去年中秋去了禁中,也曾喝过谢昱卿带来的桂花酒,酒味并不重,还带着桂花的清甜——反正挺好喝的。徐牧之便给她倒了半杯酒。宋如锦好奇地饮了一口。同在谢昱卿那儿喝到的还是有差别的,酒味似乎更浓厚一些。宝姐儿瞧见宋如锦捧着酒杯,立时大声嚷嚷道:“嫂嫂明明能吃酒!嫂嫂要多喝两杯才行!”姑娘们纷纷端着茶盏过来,道:“以茶代酒,敬嫂嫂一杯。”——都是平日一道荡秋千、打双陆的妹妹们,见她们殷切地望着自己,宋如锦也不好意思拒绝,再想想今日是中秋节,热闹一些也是应当。于是来者不拒,一连喝了好几杯。徐牧之连忙给她夹了几筷子菜,道:“妹妹多吃点菜,这酒也是有后劲儿的。”宋如锦听话地埋头吃菜,再不饮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