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南都:末世繁华 第73章张宗子
作者:沉渣      更新:2023-08-19 15:51      字数:2644
  <div id="tet_c">众人听到李晓君的声音就像打了鸡血一样,纷纷叫嚷起来,张岱一抬手制止了他们的聒噪,转身朝照壁行礼道,“李大家既然就在里面,何不出来一见?”

  听到是那个陶公的声音,李晓君淡淡地笑了笑,回道,“既已立下规矩,所有人自当遵守。”

  张岱见她说话声音十分从容,心里不由得一震,随即才想起自己还没做自我介绍,忙开口道,“李大家,在下山阴张岱,字宗子,号陶庵,特来聆听姑娘仙乐,还请勿要推辞啊。”

  听说他就是张岱,李晓君心里一喜,心说原来你就是让师父过了剑门的张岱啊。我师父他老人家唱了一辈子曲儿,徒子徒孙满天下,结果却栽在了的你这后辈手里,害得他老人家郁闷了半个月,连最喜欢的丸子汤都不爱喝了。今天你落在了我的手里,嘿嘿……师父啊,徒儿今天为你报仇了啊!

  她上辈子就听说过张岱的名字,来到这个时代以后也经常听师父提起他,说他的耳朵有多厉害,自己是如何栽在他手里的。半个月耳濡目染下来,她知道了很多关于他的逸闻趣事,见他衣冠楚楚地主动见礼就假惺惺地笑着问道,“哦……就是那个写《湖心亭看雪》的张岱吗?”

  他的《湖心亭看雪》和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有异曲同工之妙,在后世可是入选了语文课本的经典小品文,不过李晓君都是当鬼故事来看的,这次见到了原作者,李晓君不胜欣喜,因而脱口而出。

  张岱有些懵,心说我是去看过雪,但我没写出来啊,你是不是记错了?但他是个心思细腻的人,以为她记错了,也不忍心去拆穿她,便讪笑道,“崇祯五年,我曾于隆冬时节的元夜去西湖看雪,遇到几个南都友人,就一起饮酒,此事至今尚是记忆犹新,姑娘说的莫非是此事?”

  李晓君听他说起“崇祯五年”就明白了,原来他只是去看了雪,现在还没写出来,自己贸然之下开了个黄腔啊。

  见他主动为自己圆谎,李晓君心里一缓,便转移话题道,“哦……可能是我记错了!那‘眉公跨鹿,钱塘江县里打秋风’是你和陈眉公对的对联吗?”

  听他说起这段逸闻趣事,众人一起大笑起来,“啊……大娘子说得对,此正是陶公的得意之作也!”

  张岱也得意地笑道,“原来李姑娘也知道这段典故。”

  这是张岱小时候的事了,他八岁的时候跟着祖父张汝霖到杭州去玩,在钱塘县遇到了祖父的好友陈继儒。陈继儒字仲醇,号眉公,是当世名士,虽然终生没做过官,但在士林间却名声极响,因为经常骑着张汝霖送他的一只大角鹿到处游山玩水,因此又得了个“鹿公”的雅号。

  这一次,陈眉公和张汝霖意外相遇,自是不胜欢喜,听说张岱年龄虽小,却很擅长诗文,就提出要当面考一考他。张岱小时候有神童的美誉,加上年轻气盛,自然要炫耀一下自己的学问,闻言便满口答应下来。

  陈眉公指着会客室里的墙上挂着的一幅《太白骑鲸图》说道,“我这里有一副上联:太白骑鲸,采石江边捞夜月。你能对出下联吗?”

  陈眉公突发奇想出了这个上联,自己还没想出下联张岱就已经脱口而出了,“眉公跨鹿,钱塘县里打秋风。”

  陈眉公生性洒脱不羁,经常在友人家一住就是小半年,小张岱拿这事当面嘲讽他,陈继儒听了不仅不以为忤,反而觉得他童言无忌,当即把他引为忘年交。

  李晓君道,“张宗子与眉公作对,与闵老子饮茶的事在士林间都是美谈,小女子虽然足不出户,却也是知道的。”

  张岱和闵汶水以茶交友的故事又是一段佳话——

  崇祯十一年,张岱到南京雅游,听说桃叶渡闵汶水的茶是一绝,王公贵胄、文人墨客无不趋之若鹜,就特意抽了一天的时间去拜访。但当天闵汶水却不在,他也不离开就在茶摊里等着。这一等就等了一天,直到傍晚时分,闵汶水才从外面回来。

  张岱见他回来忙站起身想寒暄几句,不料这老头却突然大叫一声,“哎呀,我拐杖忘记拿了。”

  说完也不和张岱打招呼,转身就走了。

  张岱无奈,只得继续等。

  闵汶水去取拐杖,又耽搁了半天时间,等他再回来时天已经全黑了,而张岱还在。闵汶水见他这么有耐心也不好意思继续拿架子了,就问道:“客还在啊,在此为了什么呢?”

  张岱等了整整一天,此时终于和他说上话了,按理说应该是满腹怨言的,但他却丝毫没有生气,反而十分欣喜地回答道,“听说汶老的茶乃是南都一绝,我仰慕久矣,今日不喝到汶老所泡的茶,绝不离开。”

  闵老子对他这份耐性十分欣赏,加上他相貌不俗,举止雍容,就将他引入茶室。闵汶水烧水、泡茶、淋壶,操作犀利,美得犹如一种艺术,看得他赞赏不已。

  茶上来后,张岱问道,“此茶产自何处?”

  闵汶水有意考校他就故意胡说八道,“是阆苑茶。”

  阆苑茶产自四川阆中,那里气候温和湿润,土地肥沃,是茶树生长的理想环境,产的茶以独特的花香和温润的口感著名。张岱喝遍天下茗茶,自然是知道阆苑茶的,听了他的话又轻尝了一口,随即摇头道,“是阆苑茶的制法,但味道却不像。”

  闵汶水狡黠一笑,继续考校道,“客人倒说说这是哪里产的茶?”

  张岱又尝了一口,“有些像罗岕茶。”

  罗岕茶就是岕茶,因为唐末名士罗隐(就是写‘我未成名君未嫁’的那人)曾隐居于此,故而又叫罗岕茶,产自无锡府宜兴县一带,故又名阳羡茶。那里处处是茂林修竹,名泉镶嵌其间。岕茶就生长在山泉流水之间,可谓是钟灵毓秀的“尤物”。

  罗岕茶自带婴儿味儿,越久越浓,加之有茶圣陆羽的背书,因此从唐朝开始就是朝廷的贡茶之冠,有“天子未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之说。价格嘛,自然也是很喜人的,崇祯年间一两茶就可以换两三石粮食,还不一定买得到。

  闵汶子见他频频皱眉深思,知道他已经察觉出了他的制茶秘法,不禁咋舌道,“奇,当真奇了啊!”

  张岱又问,“水是哪里的水?”

  闵汶水道:“惠泉水。”

  惠泉即无锡惠山泉,中国四大名泉之一,排第二,故又名二泉,瞎子阿炳的《二泉映月》中的二泉即来源于此。惠泉也是被茶圣陆羽开过光的,故又名陆子泉。其水经过当地特有的石英砂过滤,水质轻盈、味道比其他泉水更为甘美,是饮茶者的最爱。

  张岱听说他泡茶的水是惠泉水就笑了,“你老就别骗我了,惠泉离此千里,运到南京水早就不新鲜了,你这水却是新鲜清洌,这是什么道理?”

  闵汶水再次称赞道:“果然是行家,这确实是惠山泉水。只是汲水之前,要掏净泉井,待后半夜新的泉水涌入才汲水,等江上起风时,才扬帆开船运水,所以到了南京后水仍清洌无杂物。”

  张岱听了点头称赞不已,“果然是行家啊!”

  闵汶水见他嘴刁得很,也来了兴趣,又拿了一壶茶来让他品尝。张岱细细品尝后,发现此茶香气浓郁,味道浑厚,不由叫道:“这是罗岕茶,而且是春茶,刚才的则是秋茶。”

  又连续饮了几种茶,张岱无不对答如流,闵汶水不由得叹道:“我今年七十岁了,精通茶事五十余年,从未见过像你这样精通赏鉴茶艺的人。”

  此后张岱也成了闵汶水茶楼的座上宾,他们这段交往也成了士林间的一段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