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第 72 章
作者:木木木子头      更新:2022-03-30 00:12      字数:5693
  无人知道, 在五娘他们离开之后, 一位妇人进了密道,无意中到了那处躺满尸身的通道,看到了那个黑色布袋, 抱着离开了。是她带他来到这个世上,临了了, 还是她送他离开这个尘世, 祈愿他下辈子投入寻常人家, 不愁吃穿便了。

  到了京郊的庄子,五娘揉了揉耳朵, 就气鼓鼓的下了马车,也不理会昭亲王,直接去前面马车边上候着, 等太后下了马车, 她就撅着嘴上去搀扶,嘟囔着:“母后, 夫君他欺负我,把我当小算盘一样, 拧我耳朵。”

  心中没了郁气, 又离开了那座几乎困了她一辈子的牢笼,太后现在是从内而外都散发着生气,这也算是她的新生, 握着五娘的手, 笑说:“你大度点, 不跟他计较,一会我替你拧回来。”儿子儿媳能这样互相真心相待,这是她的福气。含饴弄孙,颐养天年,就是她可以看得见的余生,老天终是没有亏待她。

  虽然见五娘气得跟火炉一样,但昭亲王对训斥她这事是没有一点后悔,刚刚在密道里,看到剑尖抵着她,他几乎都忘了该怎么喘息了。她知不知道他们一家子谁都不能少,少了一个,他都会入魔。

  昭亲王一手抱着一个小胖子,就跳下了马车,跟到了五娘身后。五娘听到声音,还回头瞅了一眼,见他还在瞪着她,就立马扭过头去:“母后,我扶您进屋。”她很清楚他在乎她,她也一样爱他如命。

  这个京郊的庄子很大,本是皇庄,不过显然现在已经不是了。一年前昭亲王就开始将这里推倒重建了,庄子里有两座宅子,一座五进,一座三进的。

  五娘跟太后还有米氏是被安排在三进的那座宅子,至于跟着来的那些大臣、家眷,可以自行离开,也可以留在庄子里,住进那处五进的宅子。

  进入庄子之后,五娘就发现了,这庄子里看着好似很平常,但这里的人就有些不平凡了。单说离他们不远处的那个洒扫的婆子,这大冷的天,只穿了一身灰色襦裙,连个袄子都没有,可看她面色依旧红润,气息平缓。

  五娘不免看了看她身边抱着孩子的男人,就没再多想了,反正他想要告诉她的时候,自然不需她多问。

  冬日里,庄子里除了几棵盛开的白梅、红梅,其它也没什么好看的。五娘母女扶着太后进了后院的重明堂,见重明堂里的摆饰跟寿安堂几乎一样,太后笑道:“在这里也住不了多久,哪里需要费这么多的心思。”只要一家子都在一起,这些外物都只是锦上添花罢了。

  昭亲王把两个孩子放到了榻上,凝神看着太后:“母后,这次怕是要委屈您在这住一段时日了。”赵寅撺掇安王逼宫,虽然宫里的后续消息还没传过来,但结果他也可以想象,怕是景家除了他们几个已经没什么人了,这就有点出乎意料了。这么一来,赵寅只怕不会造反,而是圈地自封为王,那这场仗就从平反,变成了扫除内乱,统一中原之战了。

  太后笑道:“只要你们都在身边,我住在哪都一样。”对于以后的事,她是真的不会再过问了,看着躺在榻上熟睡的两个孩子,有他们在,她就够了:“你们去忙你们的事吧,把孩子留在这,我跟亲家母带着。”

  米氏笑着附和道:“您说的对,孩子我们两个老的带着就好,你们去忙吧。”这烂摊子可不小,昭亲王收拾起来只怕要费些工夫。

  五娘虽然还没消气,但正事要紧,就跟着昭亲王去了凝辉院:“你接下来想要怎么做?”现在这朝廷已经空了,国不可一日无君,不然这天下肯定要大乱。生灵涂炭,可不是他们想要看到的。

  昭亲王揽着他媳妇来到榻边坐着:“你说元昭这个姓名怎么样?”他的大位不是承继而来,所以他也不想再延用景这个姓了。带着景姓,那他就永远摆脱不了大景,他新开创的朝代可不想被人称之为“后景”。

  “挺好的,”五娘明白他的意思,握住了他的大手,以表支持:“元,始也,也算是破而后立,从新开始,不错。不过你想要弃用景这个姓,为避免被天下文人口诛笔伐,论你数典忘祖,咱们还需花点功夫。”虽说成者王败者寇,但有个不坏的名声总是会好一些。

  “我就知道你会支持我,”昭亲王明白,弃姓就等于背弃祖宗,属大不敬大不孝之列,可他真的不想要承袭景盛帝的皇位:“等休息好了,我就把这事请示母后。”

  五娘环抱着他的腰,在他怀里蹭了蹭:“彦先生不是三元及第吗,想必写起话本来,他应该是手到擒来。”景家对不起太后母子,她男人既然想要弃姓,那总该给天下百姓一个交代,还有她总觉得对韩秋儿的惩罚还没到位,她要让韩秋儿成了过街老鼠,还要让她好好活着吃糠咽菜,生不如死。

  昭亲王一听他媳妇这话,就知道她要干什么,不过想到他母后基本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这事对她老人家也没什么影响,也就没有阻拦:“那等会我让人把他叫去书房,你跟我一块过去。”一个三元及第,写本话本是不是有点屈才?

  事情说完了,昭亲王就开始翻脸了,把他媳妇从自己怀里扯出来:“今天密道的事还没完,我先去陪母后用晚膳,你现在凝辉院闭门思过,等我回来你要是想明白了,知道自己错哪了,我再去给你弄好吃的,不然,今晚你就饿着肚子。”这婆娘到现在都觉得替他挡剑,他就应该感动到哭,这什么歪理?

  五娘看着前一刻还对她温柔小意的男人,此刻就丢下她一个人去用膳,瞬间觉得这天下间的男人都是一样的德性,没良心:“哼……”

  到了重明堂,花嬷嬷刚好摆好了膳食:“这来得早不如来得巧,王爷洗洗手就可以用膳了,”看了两眼昭亲王的身后,见没人,花嬷嬷就笑问道:“王妃娘娘呢?”

  昭亲王笑回:“在闭门思过。”

  小算盘这会也醒了,正在重明堂里来回跑,见他父王进来了,肉脸上的笑可欢实了:“父王……父王,盘盘想你了。”他父王可真真真厉害,一来就将人贩子给全都灭了,他以后也要跟他父王一样厉害。

  昭亲王抱起他家小胖子,亲了亲,心情很好:“弟弟呢,还在睡吗?”对于自己的两个孩子,他总是疼到心里,毕竟是他媳妇拼了命给他生的。

  小算盘被他父王亲的有点羞:“砣砣刚刚拉臭臭了,乳母抱他去洗屁屁了。”说着他就挣扎着下地,他怎么觉得少了一个人:“母妃呢?”

  “你母妃做错事了,”昭亲王放下小胖子:“父王罚她在凝辉院闭门思过。”

  小算盘一听犯错,就够了够自己的屁屁:“父王,闭门思过是什么,打屁屁吗?”

  太后坐在榻上,真的是听不下去了:“你媳妇那样做,只是出于本意,你训了几句就够了,不要闹太过,快去把她叫过来用膳,不然你也站在一边看着。”

  米氏倒是很希望昭亲王这么做,不然她家傻闺女总是不长脑子,她拼死拼活地生了她,又一把屎一把尿地把她拉扯大,她倒好不顾老娘稚子,去给身强力壮的男人挡剑了,要知道她当时就差点一口气喘不上来:“这饭菜都已经上桌了,再等她来就冷了,饿一顿没事,咱们还是用膳吧。”是应该让她长点脑子,不然日后还要做这吃力不讨好的傻事。

  太后无奈笑了:“那行,一会我让花儿做些她爱吃的给送去凝辉院。”

  只是在用膳的时候,小算盘闹了一出笑话。刚用膳没一会,昭亲王就发现他家胖小子夹了不少狮子头、珍珠鱼那些他爱吃的放在碗了,可都没吃,他也不说,想看着小胖子要干什么?

  小胖子看夹够了,就像模像样的让花嬷嬷端着他冒尖的碗:“盘盘去看看砣砣。”

  几个大人干看着也没阻止,等小胖子进了内室,昭亲王就放下碗筷跟过去了。站在内室门边,他就见他家小胖子,拿着个大点的香囊,正把他碗里的膳食往里装,一边装着一边小声跟花嬷嬷说悄悄话:“一会盘盘去看看母妃,母妃肯定饿饿了。”

  花嬷嬷笑得眉不见眼地配合他,没有一点要阻扰的意思:“好,一会花嬷嬷陪你去,这个庄子大,你还不认路。”这懂事的孩子,总是让人想要多疼一些,太后娘娘这两个孙儿生得真好。

  昭亲王笑着退了出去,继续用晚膳,看来他媳妇晚上不会饿了。太后见他脸上幸灾乐祸的笑,就有些好奇,放下筷子,跟米氏一同去了内室瞧瞧,不过很快她们就回来。太后嗔怪地瞪了儿子一眼,给他夹了一堆萝卜:“你多吃点,越大越胡闹。”

  昭亲王看着自己碗里冒尖的萝卜,就皱起了眉头:“母后,您这样,儿子会伤心的。”他最讨厌的膳食就是萝卜,没有之一。他母后肯定是故意的,果然有了孙子,儿子就成了脚货。

  还没用完膳,他家胖小子就腆着肚子,牵着花嬷嬷去了凝辉院。即便昭亲王不喜食萝卜,他还是把它们生吞硬咽下去了,在军中生活多年,他早就明白食物的珍贵。

  回到凝辉院,昭亲王轻手轻脚地进了屋子,外室没人,就移步内室,果然他媳妇身边站着位孝子:“母妃,是不是冷了?”

  五娘看着她家小肥崽拎着的一袋子膳食,心是暖暖的,只是这膳食她是吃不下的:“冷了不怕,母妃让芍嬷嬷去热一热就行,你是不是也没有吃饱,刚好陪母妃再用一点可以吗?”对于两个孩子,她从不娇养,他们生来富贵,但能不能永享这份尊荣就要靠他们自己的本事了?

  小算盘摸了摸自己的肚皮:“好,盘盘想吃肉跟鱼。”他刚刚想着他母妃还饿着肚子,就吃不下了,这会肚肚真的好饿。

  用完晚膳,五娘跟昭亲把小算盘送回重明堂,夫妻两就去了前院书房。一路上,夫妻两谁都没有出声。直到进了前院,五娘才问:“你今晚是不是故意考教小算盘的?”她男人,她了解,小算盘是他们的长子,自小都是他们夫妻俩带大的。如果日后他们成了大事,小算盘身上的胆子就重了,她娘说的一点不假,建国容易,守住难。

  昭亲王伸手握住她的柔荑:“你不怪我?”

  五娘摇了摇头:“他是个好孩子,我们好好教,我有预感他不会让我们失望的。”

  “你这算什么预感,”昭亲王笑了,脸上带着骄傲:“他绝对不会让我们失望,而且他肯定会青出于蓝,比我强。”对小算盘,他是寄予了厚望。

  到了书房,彦先生已经等在里面了:“王爷、王妃娘娘。”

  “坐吧,”昭亲王拉着五娘来到了主位:“今天让你过来,是王妃找你有事。”

  彦先生倒是有些惊奇,这王妃娘娘能有什么事儿找他,拱手道:“不知王妃娘娘有何吩咐?”

  五娘也没跟他客气,直接说了来因:“是这样的,我想请先生写一本话本,就以太后、先帝、韩秋儿还有赵毅这四人之间的恩怨情仇为主,大景为背景,不知先生可愿执笔?”写话本说来对一些所谓有品调的文人墨客来说,多少有些自降身份。可她虽识字,论起算盘来,她是打得顺手,可这话本,她自认还没那笔力。

  一听是这个事,彦先生就双目贼亮,昭亲王妃这不是给他送来诉冤的机会吗?想当年他一三元及第竟被人顶替,景盛帝却装聋作哑,任由人鱼目混珠,他忍了这么多年,终于可以以笔作矛,为自己伸冤了:“彦某定竭尽全力,不负王妃娘娘所托。”

  “那就有劳彦先生了,”五娘沉声说道:“这话本,最重要的是感人肺腑,母后是先帝明媒正娶的原配妻子,竟遭先帝跟韩秋儿那般折辱,其中内情,想必先生也了解。镇国侯府一门忠烈,可老侯爷未能血洒沙场,却死在了先帝跟韩秋儿的阴谋算计之下,如此种种,怎叫人不悲不恨?还望先生多多润色几分,这话本写好之后,我准备把它排成戏,在所有第一楼搭个戏台子,也跟天下百姓说道说道,诉诉苦。”

  虽然话本还未写,但彦先生已经能想到它的功效了,这一剂药下去,昭亲王无论是造反还是开立新朝,都有了缘由。辱母之仇、杀兄之恨,苟延残喘,到了今天权势滔天,竖旗为王,这一切就成了因果循环,高招,妙哉:“彦某明白王妃娘娘的意思。”口诛笔伐这一招,昭亲王妃用得真是恰到好处。

  昭亲王看他媳妇说完了,就开了口:“本王准备弃姓,以元昭之名统领西北军,另立新朝昭,先生以为如何?”

  果然如此,彦先生就知道昭亲王妃不做无用功:“彦某会尽快完成话本,其实王爷也可以游说太后娘娘写一本自传,这样话本再加上太后娘娘的自传,效果会更好。”话本,多用于闲情娱乐,可自传就多了几分真实。

  “自传就不用了,”昭亲王不想再让他母后回忆过去,那些不堪的过往,就让它过去吧:“话本你尽快,你自己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写完就找一批说书人,让他们先给附近的百姓说几场,人人流泪,就可以排戏文了。”

  “彦某明白。”

  回了后院,五娘洗漱好,就上床了,也许是最近太累了,现在歇了下来,沾着床,没一会就睡熟了。等昭亲王从书房回来,见她眼底的青色,眼里尽是心疼。想到今天她做的傻事,他的心就软成了水,不感动那绝对是假的,只是他更想她再自私一点,亲了亲她的额头,就去了后面浴房洗漱了。

  一夜无梦,次日卯时,五娘就醒了,整个人都舒服了。借着昏黄的灯光,看着她的枕边人,不禁伸手去轻抚他下颚处的青茬,脸上露了笑,凑上去亲吻他的嘴角。

  只是某个熟睡的人,好似被她吻醒了一般,缠了上来,不再罢休。很快屋内就传出了喘息、呻/吟之声,久久未能停歇。

  早晨,五娘一手揉着有些酸软的腰腹,一手被她男人牵着,到了重明堂,小算盘就凑了过来:“父王、母妃好。”

  五娘拉过儿子的手,就去给太后请安:“母后金安。”

  太后抱着小秤砣坐在榻上,一脸的慈爱:“你们来了,早膳可用过了?”

  昭亲王坐到了太后下手的椅子上,而五娘则凑到了坐在右边榻上的米氏身边:“都用过了,儿子有一事要与您说。”

  太后一顿:“什么事?”反正应该不是小事。

  果然,昭亲王看了一眼五娘,就转向了太后:“儿子准备弃姓,直接以元昭为名,另立新朝。”

  太后闻言,深叹了一口气:“你这样,可想过后果?”这弃姓可不是小事,一个不好,就可能犯了大忌,冒了天下之大不韪。

  “母后放心,儿子都已经有了安排,”昭亲王安抚太后:“大景本就已经名存实亡了,只是消息还被压着,儿子已经准备好镇压群雄了。”这消息一旦压不住了,各地势力就会蠢蠢欲动,一个不好,这中原就彻底乱了,到时吃苦的还是百姓,赵寅这是置之死地而后生。

  “既然你已经有了周全的准备,那就按着自己的想法来吧。我已经老了,日后只管待在后院享天伦之乐,至于其他的事,你们两口子跟底面的那些人商量着做就好,”太后真的是已经累了,不想这一辈子都搭在斗上面,现在有人替她当着,她感觉很好。

  米氏没想到昭亲王的心这么大,连景姓都容不得:“其他我也不想说,只想提醒你们,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你们心里要清楚才行。”

  “多谢岳母提醒,”昭亲王自是明白这其中道理:“小婿定当谨记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