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第 31 章
作者:木木木子头      更新:2022-03-30 00:09      字数:5757
  这日太后正在礼佛, 昭亲王夫妻就来了。太后听了回禀,笑着吩咐花嬷嬷:“想必中午两个孩子会在哀家这用膳,你多做些他们爱吃的, 。”

  “是,奴婢这就先下去准备, ”花嬷嬷跟在太后身边大半辈子了,也就最近昭亲王成亲了,她才能见到太后这么高兴,太后活得开心, 那她也就不负当年老侯爷的救命之恩了。

  昭亲王跟五娘进入大殿先是快步上前去给太后行礼:“儿臣给母后请安, 母后吉祥。”

  太后眼瞧着这小两口子比前两天亲密了不少, 心里很是欢喜:“快起来, ”她朝五娘招招手:“你坐到哀家身边来。”

  五娘虽还有些羞涩,但还是朝太后福了一礼:“谢母后, ”后便走到太后身边坐下,昭亲王则是坐到了右边的榻上。

  太后拉起五娘的手, 轻声问她:“在王府过得还习惯吗, 吃食合不合口,奴才们服侍得尽不尽心?”

  五娘在闺中时也想过日后成了亲怎么跟婆母相处, 可现在成了亲, 婆母还是这世上最尊贵的女人, 竟能这般和蔼可亲的待她, 她只觉得自己真的很有福气:“多谢母后记挂, 儿媳一切都好, 王府里也很好。”

  太后笑着点点头:“那就好,”后她扭头看向倚躺在右边榻上的儿子,看他那随意样,不禁瞪了他一眼:“瞧你这样子,还有没有规矩了?”

  昭亲王一点都不在意地把手垫在脑后:“没规矩也是您儿子。”

  太后又瞪了他一眼后就不再跟他计较了,笑说:“你们回封地的日子定下没有?”

  “定下了,”昭亲王看向他母后:“定在六月二十,我准备这两天就跟皇帝说。”

  “还是哀家来说吧,”太后脸上的笑没了:“你这事就不用管了,回去收拾东西就是了。这次你们去西北,哀家也准备了几个人,你们带着,日后会有用得着她们的地方。”

  “什么人?”昭亲王问到。

  太后看了一眼身边的五娘,后又转头看向儿子:“一个嬷嬷跟几个女医,你已经成了家,就不再是一个人了,哀家挑了几个女医随你们一起去西北,也好放心些。至于跟着去的嬷嬷,你也认识,就是哀家宫里的芍药。”

  “芍嬷嬷?”昭亲王有些惊讶,后他看了看五娘:“也好,到时芍嬷嬷就跟在满满身边。”

  太后就是这个意思,转头笑着拍了拍五娘的手,对她说:“芍药最擅长的就是膳食调理,她在哀家这伺候了大半辈子,现在年岁到了,哀家也想给她找个养老的地方,你性子太好,有她跟着你,哀家也放心些。”

  太后这样做,五娘并没觉得不妥,她夫君是太后亲生的,她相信太后是不会害他们的。更何况就算太后不给他们这几个人,她也是要让她娘帮忙找几个带着的:“还是母后想的周全,原本媳妇还想着今天进宫求您帮媳妇寻几个得用的人,没想到母后都给咱们准备好了。”

  “西北那边不比京城,这些都是有备无患,”太后也是担心他们小两口不懂事,要是万一有了孕,身边又没个经过事的,那一个不小心真的是能要命的。她这做娘的,又不能跟着过去,只能这样为他们多打算一点。

  “母后说的极是,”五娘攀上太后的胳膊:“那您什么时候去乐山?过段时日,媳妇母亲也准备去乐山那边住一段日子。”

  “是吗?”这倒是额外的惊喜,太后早就想见米氏了:“哀家等你们走了,拾掇拾掇就准备去了。你母亲什么时候过去?哀家也有好几年没见到她了。”

  “估计跟您是前后脚的时间,”五娘笑说:“媳妇母亲也一直想要来给您请安,只是因为有些忌讳她怕冲撞了您,所以就一直没能来,她心里很是愧疚呢。”

  “你母亲就是太多礼了,”太后倒是喜欢米氏的性情,单看安平伯府娶的几个媳妇,就知道她不是个眼皮子浅的;再者,她帮昭儿解决了西北军军饷的问题,她真的要当面谢谢她。

  昭亲王夫妻陪太后用了午膳之后,休息了一会,就离开皇宫回王府了。

  当天晚上,景盛帝过来给太后请安时,太后就直接开口了:“今天昭亲王夫妻过来给哀家请安,哀家跟他说了,让他尽快回封地。”

  对于昭亲王回不回封地这事儿,景盛帝其实很矛盾,他既希望昭亲王就这样待在京城,最好待到西北军兵权旁落,他好找机会除掉他;可每次见到昭亲王,他又希望昭亲王赶快回西北,但是又怕他回西北有一日会反了:“也好,西北那边再有几个月就要入冬了,九弟回去,朕也好放心。”

  “这次他回去封地,哀家也放心了,”太后难得对着景盛帝露了个笑脸:“成了亲,他身边有个知冷知热的人照顾着,哀家这心里就不用老是记挂着他了。”

  景盛帝听了太后这话,面色有些变了:“母后的意思是九弟妹也跟着回封地?”

  太后貌似不解地看着景盛帝:“怎么,你的意思是昭亲王回封地,昭亲王妃留在京城?”

  “不是,”景盛帝不敢回视太后,但他也不能就这样顺着太后:“母后,这不合祖制。”

  “哪里不合祖制?”太后冷声说到:“哀家还没听说过哪位亲王回封地,亲王妃必须要留在京城的。”

  “可是九弟不一样,”景盛帝反驳道:“九弟手中握着西北军的兵权,祖制是有规定的,武将手握兵权,其家眷是必须要留在京都的。”

  太后嗤笑了一声:“哀家知道这条祖制,但是皇帝,有哀家这个昭亲王的生母在你手里,你还觉不够吗?”

  “母后,”景盛帝被太后的话给噎住了,其实他也知道今天这事他站不住理,毕竟昭亲王不是普通人:“母后您能替儿子想一想吗?九弟手中握着二十万西北军……”

  “哀家还没死呢,”太后忽地站了起来,看向坐在右边榻上的景盛帝:“皇帝你在怕什么,你以为昭亲王真想要做什么,你留着昭亲王妃在京城就有用了?”

  景盛帝避过太后的眼睛:“母后,九弟手中的兵权。”

  “你想要收回来?”太后冷笑道:“你可以自己跟昭亲王说,哀家是不会去说的,至于他给不给你,那就要看你的本事了。”

  “母后,九弟是您亲生的,难道朕就不是吗?”景盛帝终于鼓起勇气把这个问题问出了口,他的心噗通噗通的,他想要看看太后脸上的神情,但他又心虚不敢直视太后。

  太后看着景盛帝那飘忽的眼神,说到:“你说呢,你不是一直都在查你生母是谁吗?那你就好好查。”

  太后这话一出,景盛帝眼睛瞬间瞪大,状若惊恐的样子:“母……母后,我……朕有些累了,就先回去了,改日再来给母后请安。”说完他也不等太后点头,就快步跑离了慈宁宫。

  西嬷嬷看着景盛帝离开时惊慌失措的样子,不禁笑了一声,很是讽刺地说:“先帝花了二十多年教出来的竟是这么个东西。”

  “想要西北军的兵权,他可真敢说,”太后坐回到榻上,双目有些湿润:“当年先帝指使黄氏拿他跟韩氏的事去刺激哀家父亲,致使哀家父亲怒急攻心,泄了心头血,可就算那样他也硬撑了一个月,疏散了手中西北军的兵权,让先帝什么也得不到。西北军是周家几代人用尽心血才组建起来的,皇帝想要平白掌握它简直就是做梦。”

  “先帝以为没了老侯爷,镇国侯府又没有其他人能率领西北军,他就能收回西北军的兵权,所以才动了心思除掉老侯爷,可他似乎忘了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军权胜于皇权,”花嬷嬷就是西北军的遗孤,对西北军也很是了解:“只可惜老侯爷一生光明磊落,到最后竟……”

  西嬷嬷跟花嬷嬷一样都是西北军的遗孤,她看着花嬷嬷面上悲痛的神情,心里也跟着发苦:“奴婢相信因果报应,那黄氏用老侯爷的命换来的富贵荣华,也不过是假象罢了。先帝死了,咱们娘娘只不过对黄氏露了一点不喜,她在辅国公府的日子就不好过了。现在她那女儿又开始作妖,迟早有一天他们欠下的债都是要还回来的。”

  “说到黄氏那女儿,”太后面上就有了一丝笑意:“她那肚子也快有六个月了,找个机会把这事透给老三吧,顺便把黄氏跟安王来往过密的事儿也透给他,想必老三知道该怎么做。”

  “是,奴婢会安排的,”花嬷嬷对打击报复黄氏的事,最是上心,这事她定会办的妥妥的。

  接下来的几天,景盛帝都躲在乾明殿,并没有召见昭亲王。昭亲王府这会正紧锣密鼓地收拾东西,五娘把自己嫁妆里值钱的贵重物品都给带着了,翻完了自己的库房,她接着又开始翻王府的库房。

  在她翻王府库房的时候,她发现王府的库房里除了一些大件之外,值钱的东西少得很,金银之类的更是连个影都没有。五娘看着库房里的东西,想着等她到了西北一定要查一查西北封地的账,彻底弄清楚他夫君的银子到底花去哪去了?

  在去西北之前,昭亲王又陪着五娘回了一次娘家。这次回娘家,五娘主要是跟她娘亲落实买粮的事儿。

  “你舅舅已经同意了,”米氏看着她闺女说:“他会帮你在江南先收购一百万石粮食,等到了秋收的时候再帮你收购一百万石。”

  五娘笑着点了点头:“好,娘您替我谢谢舅舅,银子我回府后让人给您送过来。”

  “银子就不必了,”米氏摆摆手:“这次我出,你们以后要用银子的地方多着呢。你粮食运去西北之后,准备放哪?”

  “分开放,”这个五娘都想过了:“西北十二个庄子都有地库跟粮仓,应该够放。”

  “也行,”米氏算过二百万石的粮食够三十万西北军吃用半年的,有半年的时日,就算是再困苦的景况也能支撑得下来:“到了西北那边,你让人接应就行。”她可是听她那弟弟说了昭亲王在西北就是土皇帝,关卡设的一层又一层的,没人接应很难把大批粮食运进去。

  “娘,我们离开了京城,您自己可要好好保重,”五娘不知道她这次去了西北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在这京城,她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她娘,毕竟真要论起来她娘就她这一条血脉了。

  “你们顾好自己就行了,”米氏虽舍不得,但想想她那好女婿,她还是觉得他们赶快回西北的妥当,免得她日夜不得安宁。

  六月二十,宜出行。这一天天不亮,昭亲王府的府门就打开了,接着便是一辆又一辆高头马车从里面驶出来。等到这几十辆马车出了西边的城门时,天已经大亮了。

  到了西十里亭,镇国侯跟安平伯两兄弟早已经等在那了。安平伯两兄弟见昭亲王府的车队过来了,便摆上了酒。镇国侯则站在长亭边看向西北的方向,脸上有些落寞,西北,那也是他向往的地方,不知此生能不能去那走一趟?

  昭亲王今日没有骑马,而是跟五娘坐在他那辆五佩马车里。这五佩马车是昭亲王专用的马车,非常宽敞,五娘很喜欢。她在马车里铺上了厚实的垫子,垫子上又铺了一张特制的冰丝凉席,人躺在上面可舒服了。

  昭亲王下了马车后,五娘戴上了帷帽跟着下了马车,夫妻两人来到长亭里。镇国侯看了一眼昭亲王,后便故意理了理衣袖:“你们一路平安。”

  “谢谢舅父特地过来相送,”昭亲王看着他舅父身上崭新的锦袍,心里只觉得他舅父这么多年是一点没变,有什么好东西就爱显摆。

  五娘看到她大哥二哥,就想到了她娘:“大哥、二哥你们帮我好好照顾娘亲,妹妹在这里先谢谢你们。”

  安平伯赶忙回话:“你放心,母亲我们会照顾好的,你去了西北也要多保重,有什么事儿,就写信回来。”

  昭亲王听着这话感觉有些不对了,去了西北不是还有他在吗:“本王多谢两位兄长相送,在此本王先敬舅父跟两位兄长一杯,”他说完,小应子就端来了一壶老酒跟几个已经满上的杯子,昭亲王端起一杯酒就直接仰头饮尽了:“天色不早了,咱们要赶快启程,不然迟了,晚上怕到不了驿站。”

  “对对……”

  喝完了酒,昭亲王夫妻就直接上了马车,他俩一上马车,车队就立马启程了。

  五娘回到马车上,就有些闷闷不乐地躺在那里,一句话也不说。昭亲王原还想看看印信,可是见她这样,就也跟着躺下了,从身后抱着她,柔声问到:“怎么了,是不是舍不得京城?”

  五娘转过身,枕在他的手臂上:“不是舍不得京城,我就是舍不得我娘,跟你说我有时候都想要劝我娘再找一个人一起过日子,可是我知道我娘就是为了我的名声,她也不会再嫁的。”

  昭亲王搂着她:“放心吧,只要你过得好,我相信岳母就会过得很好。”就依着他岳母大人的性子,他是一点都不担心她会过得不好,而且京里还有他母后跟镇国侯府在,也没人敢为难安平伯府。

  车队越行越远,镇国侯见他那讨债外甥终于离开京城了,高兴地拉着安平伯两兄弟去了第一楼。

  他们刚走,这西十里亭又迎来了一辆楠木马车,一身着鹅黄色月纱裙的女子挺着个硕大的肚子下了马车,走到十里亭里,眺望着远方,看着远去的车队,眼里带着怨毒:“我等你们回来。”

  “可真是痴情,”一醇厚男音突然响起。黄衣女子闻之,脸色立刻就变了,她转头看向亭外不知何时出现的轮椅,冷声问到:“王爷是来送昭亲王夫妇的吗?”

  肃亲王从轮椅上站了起来,小友子赶忙双手奉上拐杖。肃亲王拄着拐杖进入长亭,坐到了石凳上:“本王九弟有人送,不差本王一个,本王来这里只是为了等你罢了,”说完他的双眼就不再盯着黄衣女子的脸了,而是转向了她凸起的肚子上:“你这肚子已经有六个月了。”

  “你怎么知道?”黄衣女子就是当初自请前去五院庵带发修行的黄英,她双手抚上自己高高隆起的腹部,眼睛里面没有一点快要当母亲的喜悦:“这个孩子来得太意外,要不是我发现的时候月份有些大了,我是不会留着他的。”

  “本王会上书纳你为侧妃,”肃亲王也是前两天刚知道这黄氏怀了孕,他本膝下无子无女,所以对这个孩子,他倒是有几分在意。

  黄英嗤笑了一声:“侧妃,王爷以为我会稀罕?”

  肃亲王依旧盯着她的肚子:“你是不稀罕,毕竟相比安王,本王只不过是个无用的闲王罢了。”

  “王爷,您知道的可真多”黄氏一手撑着腰,把肚子向前挺了挺:“侧妃,我这个肚子就只值一个侧妃吗?”

  肃亲王抬头看向黄英,嘴角一勾:“你尽管可以不要,说句实话,本王还真看不上你。但是你肚子里的孩子,本王要了。今天本王看在孩子的份上,给你一句忠告,不要试图惹怒本王,不然本王会让黄氏一族都没好日子过。”

  “你……,”黄英梗着脖子,喘着粗气:“你想要迎我进府可以,但必须是十二抬凤轿娶我进门,不然……”

  “还是免了吧,”肃亲王打断她的话,轻蔑地看着她,就像是看着一团脏污一般:“王妃,你觉得你配吗?本王改变主意了,孩子本王要,你,本王不要。小友子,让人抬黄姑娘进府。”

  “你想要干什么?”黄英有些慌了,毕竟她现在挺着个肚子见不得人。

  肃亲王起身来到黄英身边,低语道:“等生完孩子,不管你死活,本王都会对外宣称你已难产去世。”

  黄英双目一缩:“希望王爷说话算话,不要言而无信。”

  “你果然狠毒,”肃亲王说完就离开了长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