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见素抱朴
作者:黑白二鼠      更新:2023-06-06 19:10      字数:2071
  拜师后,李元负起该负的责任,隔三差五入梦造境,将林果儿引入正途。

  不过,修行急不得。

  他并未教任何实修之法,而是细细讲解《道德经》,里面字字皆是道,句句皆是真。

  一个月后,林果儿将整部经背得滚瓜烂熟。

  这时,她的性子耐不住了,心里有些急。

  “师父,我该如何修行,您还没教呢。”

  “难道背《道德经》,就是修行么?”

  李元笑了笑,反问道:“你认为的修行,该是什么样?”

  林果儿挠挠头,思索片刻,“打坐,调息,运气,打通任督二脉,运转周天……”

  她哪里懂修行,就把道听途说来的各种高大上的名词讲了一遍。

  云里雾里,不知所以。

  李元一脸无奈,“修行即修心。”

  “座上修是修,红尘修亦是修。”

  “若不明理,白白做无用功罢了。”

  林果儿拖着下巴,迷茫地看着师父。

  显然,她没听懂。

  李元便换了个方式,开始引导,“果儿,且问你,《道德经》中言: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是何意?”

  这是《道德经》中的名句,林果儿早已记得滚瓜烂熟,不假思索道:“是说要保持素朴纯粹的本性,少私心,少。”

  李元点点头,“不错。”

  “其实,这就是修行之道,修个离情去欲,无欲则刚。”

  “人有口欲,,身欲,眼欲,耳欲,贪财之欲,贪名之欲,贪情之欲……种种皆是成道之障,堕落之源。”

  听到这,林果儿想起《道德经》中的另一句话: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可见老子早看破了人身的种种魔障。

  道家修行中,有“斩三尸”之说,斩的便是人身的各种欲,否则难入仙道。

  佛家将众生分为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

  若迷于欲,只能生生世世困在欲界,连色界都去不得,更别说成道了。

  所以出家人要守各种清规戒律。

  去欲,何其之难。

  初入修行,只能靠“戒”压制,这是一种方法。

  “师父,若是人没一点,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林果儿问了个很俗的问题。

  作为凡人,她很难想象,清心寡欲的日子怎么过。

  什么都不想,什么都不念。

  多无聊啊!

  李元哼笑一声。

  在修行者看来,这个问题十分可笑。

  “果儿,你喜欢赌博么?”

  他反问了个八竿子打不着的问题。

  林果儿一怔,不知师父为何有此问,貌似和修行没什么关系啊,她摇摇头,认真道:“不喜欢。”

  “赌博害人害己,可恶得很。”

  李元点头认可,“是也!”

  “但那些赌徒,不这么想。”

  “你劝他们不要赌,他们会觉得你很可笑,如果不赌,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林果儿一下明白了,如醍醐灌顶。

  是啊,人被困在“欲”的牢笼中,依靠“欲”来享乐,自然看不清牢笼外的世界。

  正如赌徒,只有赌让他觉得快乐刺激,一步步堕入深渊,无法自拔。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林果儿重复念叨着,大概明白老子写这句话的用意了。

  人有私,大道无私。

  人有欲,大道无欲。

  连私欲都难以克定,离大道自然远矣。

  ……

  琳琅峰,琳琅洞。

  李元的狐身盘坐在石床上,碧眼微闭,凝神止息。

  显然,他在修行。

  这段时日,他用《道德经》将林果儿引入正道,勤加教导,可谓费尽心力。

  同时,自己的修炼也未落下。

  每日上座,出神法界,悟天地大道

  只求个功德圆满,早日超脱。

  入法界后,李元的心识超出肉身,对本体的知觉越来越模糊,直至完全消失,感知不到身体,感知不到呼吸。

  此时,已和浮云山法界融为一体。

  我即法界,法界即我。

  他化作一团广大无比的光,覆盖浮云山。

  光,即是他的觉知。

  山中的花草树木,芸芸众生,都在心识中显现。

  此时做主的,便是元神。

  唯有元神,才可了知法界。

  每个生灵的念头,都明明朗朗。

  山上的虎,鹿,牛,水里的鱼,虾,鳖,成了精的,没成精的,所有念头都觉知得一清二楚,就像他自己生出的念头一样。

  他是谁呢?

  九尾狐?

  李元?

  都不是。

  他是虎,是羊,是鱼,是雀,是山中一切众生。

  不管是谁,依然有个“我”存在。

  李元的境界便止在此处,无法破“我”。

  破了“我”,才可入虚,甚至合道。

  难啊!

  若无机缘,可能百年,千年,万年都破不了。

  所以古往今来,修道者多,成道者少。

  哪有这么容易!

  李元不急。

  修行最急不得。

  心里一急,想着为何不出神通,为何难有进境,那完了,心魔来了。

  心魔一来,障碍百倍增长。

  一个不小心,千年修为毁于一旦。

  那才冤枉。

  所以李元一直保持着“不求”的心境。

  尽管去修,不求结果,顺道而行。

  这就叫“道心”。

  法界中,李元不急不躁,修了一天一夜。

  人间却已过去近一个月。

  这段时日,他并未理会林果儿,只是嘱咐过,让其好好参悟《道德经》。

  想来这丫头早就不耐烦了。

  他化出一个白衣男子,飞出琳琅洞法界,准备前去林家村,看看徒弟的状况。

  念刚起,心识忽然觉知到一个画面,带着危险和死亡的气息。

  画面在浮云山东北角,一处峡谷中。

  一个身穿碧衣,娇俏玲珑,头上长着一对犄角的小姑娘,正躺在法界的一条溪流旁,浑身散气,体光黯淡,奄奄一息,似是受了重伤。

  “嗯?”

  “小碧?”

  这小姑娘,是山中修行的一只鹿妖,名叫“小碧”,刚修两百年,道行不高,心性纯真。

  上次六月初六宴会,她便来赴宴过。

  不知怎的,受了重伤。

  看样子只剩半条命。

  李元不得不管,心一动,化身已随念出现在浮云山东北角。

  在浮云山,法界和人间运转的秩序由山神掌管。

  但是山中的精怪,则由李元统领,这是上头封的,算是个小小的编制。

  所以精怪们都对他尊敬有加,称呼一声“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