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 第 38 章 永丰帝长寿的原因
作者:邈邈一黍      更新:2023-06-07 02:15      字数:5438
  大兴宫。

  五王爷臊眉耷眼,他只比兄弟们晚来了一日,结果前一日来的哥哥弟弟们,要么入朝辅佐太子监国,要么接管了御林卫,只有他被留下来给父皇侍疾。

  若真的是侍疾也就算了,他为人子,服侍父皇也是应有之义,可父皇并不让他服侍,用膳喝药都有宫人,穿衣如厕也用不到他。

  他在大兴宫待的这半天,就像一尊不会动弹的石像,既不用他开口,也不用他动手。

  五王爷实在忍不住了,小步挪到父皇跟前:“父皇,儿臣回来后还没去见过贵人和妃母。”

  他回京便直接来了大兴宫,然后就被留下来侍疾。

  在父皇身边待个一时半刻的也就算了,时间久了他是真受不住,必须坐有坐相站有站相不说,他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

  从他中午进宫到现在,父皇见了四个人,他虽不知道这些人跟父皇说了什么,但父皇的脸一直板着,想来应该没什么好事儿。

  庆德帝半躺在躺椅上,四个宫女上下左右给他按摩着手脚。

  “不急,有你去见她们的时候。”庆德帝眉头紧蹙,太子监国一日了,老三老四和小七也辅佐监国一整日了,朝中的情况比他想象的还要棘手,三个人联手居然都无法与太子抗衡。

  五王爷也是无奈,他就想出去透口气,想和兄弟们一样入朝,甭管父皇为什么把他们召回来,也甭管父皇对太子有何不满,他只是不想被兄弟们落下,不想让旁人吃肉他在这里当石像。

  “父皇,儿臣一收到圣旨就立刻出发了,路上也没敢耽误,之所以比兄弟们来的晚,全是因为从登州到京师的路远,他们的封地都比儿臣近,条件如此这不能怪儿臣。就像六弟从琼州赶过来要三四个月一样,他的孝心也不比我们兄弟少。”

  为了证明自己孝心无瑕,五王爷说着说着就把远在琼州的小六拉了出来,封地离京师比他还远的也就小六了。

  庆德帝摆了摆左手,让几个宫人都下去,他没有下旨给小六,到现在他都还在犹豫要不要下这道旨意。

  老三、老四和小七三个人放到朝堂都无法制衡太子,如果把老五放进去……不成,老五起不了多大作用,勤学上进好读书的美名虽然在民间广为流传,但朝臣都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儿。

  如果把小六召回来放到朝堂上,以小六的特殊身份,在制衡太子上必然能起到很大作用。

  但小六病了那么久,未必受得住三四个月的车马劳顿。

  柔贵妃已经没了,他总不能让小六也随柔贵妃而去,而且如果小六没了,朝堂的局势会更向太子倾斜,或者说是向守旧派倾斜。

  庆德帝之前没有料想到自己会得这样的病,写不了字,走不了路,还不能劳累。

  他没病的时候,可以压下朝中守旧派的声音,如今他病了,守旧派的反扑也开始了,太子现在就是守旧派手里的一杆旗。

  “琼州是太远了。”庆德帝道,他之前想的是隔开小六和朝堂,现在也确实是隔开了,只是朝中风云变幻太快,“你在登州这一年多都读了什么书?”

  五王爷苦着一张脸:“儿臣在州学读完了四书。”

  本来在上书房时,他也学过四书,只是上书房不会像州学那样重视四书,把里面的内容逐一拿出来精讲。

  “可喜欢读?”

  怎么会呢。

  想着读书的苦,想着这一年多被迫不近女色的憋屈,他一个王爷倒过起了和尚的日子,五王爷便忍不住为自个儿求情。

  “儿臣知道父皇一切都是为了儿臣好,是为了儿臣的名声和身体才管束儿臣,但俗话说的好‘过犹不及’,儿臣不做那天幕上说的浪荡子,但当个爱读书的和尚王爷也会让人觉得奇怪,倒不如效仿兄弟们,做个端方有礼且正常的王爷。”

  正常的王爷谁会去州学读书,又用不着科举,在家中读读书办办诗会也就算了。

  正常的王爷也不会只守着一位王妃,平头百姓都多的是纳妾之人,更何况他堂堂王爷,小六那是脑子不正常,本来小六以前就文武都不出彩,天幕虽把人夸的天花乱坠,但英雄也是时势造出来的,小六也不过是运气好。

  庆德帝有些征然。

  天幕出现一年多了,朝堂也好,民间也罢,所有人对天幕的敬畏都在往下降。

  这其中有他的缘故,他把天幕的出现诬给了前朝余孽,让人心对天幕少了敬畏。

  也有天幕自己前后冲突的缘故,让许多人意识到天幕说的不一定准确。

  小六被分封到琼州,淑妃之死,柔贵妃之死,还有他的病,无一不在向世人证明——天幕之人讲述的历史是可以被改变的。

  没有什么是不能改的,下一个皇帝可以不是永丰帝,‘庆德’这个年号也不是一定要用四十九年。

  庆德帝紧紧皱着眉头,一切都可以被改变,包括他的寿命,他那日从昏迷中醒过来后,第一眼看到的便是太子明黄色的身影,他没有感到欣慰,也没有觉得安心,反而是怀疑和后怕更多。

  五王爷看着父皇的样子,不敢开口了。

  侍疾就侍疾,反正外头谁也不知道他在大兴宫什么活也没干,说不定还以为父皇最放心于他呢,所以才会在那么多儿子里独选他侍疾。

  三王爷、四王爷和七王爷天黑从宫中离开时,连背影看着都有几分落寞。

  七王爷上马车前还踹了一脚车轮,恼恨的不行,他是‘奉旨’给太子找麻烦来了,不是送上门来让太子戏耍的。

  难怪父皇急咧咧召他们回京,朝中心向太子的大臣未免也太多了点。

  马车上的七王爷便忍不住问道:“四哥,以前朝中也如此吗?也有那么多大臣维护太子,争当太子的马前卒?”

  京师没有七王爷府,去年他在宫外的府邸都还没建,就被父皇扔去了封地。

  这次回京,他在皇子所的住处已经被后头的弟弟占了,如今只能住在四哥的王府。

  反正他们兄弟俩是匆忙回京的,一个家眷都没带,住四哥的王府倒也没什么不方便的。

  不同于七弟,在去封地前四王爷就已经有入朝参政的经历了,工部和刑部他都待过,也上了好几年的朝。

  一年半以前的朝堂不是这样,那个时候太子的储君之位也很稳固,只是……

  “以前没有这样多的朝臣维护太子,以前跟随太子的那些人也没有像现在这样……拼命。”

  四王爷今日真正参与了朝政才明白,父皇为什么要违背祖宗规矩急着把他们召回京师了,今日光是明显帮衬太子的人里便有三个尚书、五个国公,六部的每一部里都有太子的人。

  把今日站队太子的官员单独拉出去可以组建一个小朝廷了,换谁谁不慌。

  王爷们从宫中离开时天色便已经暗下去了,回府的路上,熟悉的光亮再次笼罩大地——天幕又一次出现了。

  走在路上的人停下来或驻足观看,或直接加快脚步,没有人再像天幕头几次出现时那样诚惶诚恐了,整条街上,都不再有人跪迎天幕。

  四王爷和七王爷连马车也没有下,一左一右掀开马车上的帘子,探出半个头来看向天幕。

  琼州,被大海环绕的琼州,仿佛与世隔绝一般。

  这里听不到来自京师的消息,连对岸的消息都听不到多少,无论是官员还是百姓近来都忙得脚不沾地。

  琼王忙着剿匪,剿匪抓回来的人全都关在采石场,由王妃安排人管着干活。

  护卫军分成四队,轮流跟着王爷出去剿匪,轮流训练,轮流种地开荒。

  百姓们忙完了收割忙移苗,新苗移种进地里,还要忙着开荒。

  是的,不只是护卫军在开荒,两个县的百姓也大摇大摆出城开荒。

  王爷剿匪剿得城外几十里内都看不到夷人的踪迹,百姓出城不再惧怕被抢被抓被杀,开荒出来的地直接归自己,而且三年内都不用交赋税。

  以前粮食吃不完,只能烂在家里,如今不一样了,新城有收粮的铺子,可以把多余的粮食卖了换银钱,拿着银钱还可以在新城买盐买布……买砖买瓦买宅院。

  天幕出现时,太阳还没有完全下山,城内的人不如城外的人多,许多百姓都还在外面开荒呢,见天幕出现,都没有停下手中的活儿,边干边听。

  【hello,观众老爷们好,今天老黑要和观众老爷们分析的是永丰帝长寿的原因】

  【关于永丰帝长寿的原因,很多养生专家也都讲过,没有人不向往长寿,在医学发达的现代活到百岁的人都是少数,更不要说缺医少药的古代了】

  【老黑把永丰帝长寿的原因总结为四个,观众老爷们请听我一一道来】

  【第一是遗传基因。俗话说的好,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永丰帝的父母虽然没有活到百岁,但也都是高寿之人,一个活到七十四岁,一个活到七十二岁,观众老爷们应该都听说过这么一句话——人生七十古来稀,说的就是七十岁高龄的人从古以来就不多见,可见在那个年代,活到七十岁就已经很是长寿了】

  【永丰帝的高寿属于家族遗传,爹娘都活得久】

  柔贵妃本来还听得很认真,这会儿却忍不住笑起来。

  她病逝的消息整个大魏现在应该无人不知了,还高寿,哼。

  陛下想改变历史,想让百姓不相信天幕,陛下已经做到了,今日过后应该会有更多的人不再相信天幕。

  死遁离京前,她每次见到天幕出现都会害怕,怕天幕之人会说一些让陛下更加忌惮琛儿的话,怕琛儿会和淑妃一样因为天幕没了姓名。

  但她现在不怕了,甚至可以把天幕当做广场上每天都会上演的戏一样去看。

  琼州和中原隔着海,只有一个码头,还被琼王府牢牢控制着,按照儿媳的话说——控制住码头便能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永封帝长寿的第二个原因是永丰盛世,盛世的出现,政治稳定,百姓安乐,整个王朝都处在蒸蒸日上的趋势里】

  【观众老爷们想想,做盛世的皇帝心情能不愉快吗。虽然永丰帝活着的时候在读书人那里的名声不怎么样,但他的功绩是实打实的,不是几句酸言酸语就能抵消的,永丰帝本人肯定也清楚这一点,一想到后世之人对自己的敬仰,还有什么不高兴的呢】

  【永丰帝长寿的第三个原因在于这个人很聪明,别人争皇位都卯足劲儿去表现,他不一样,他躲懒,包括在做太子的时候,永丰帝都不争不抢不揽事儿,既避免了和皇帝的冲突,又让自己少操劳,这也是养生之道】

  【观众老爷们想想,一样是当皇帝,还是亲父子,他们都有着长寿的基因,为什么永丰帝能活到百岁,庆德帝就只能活到七十四岁呢】

  半边身子不能动弹的庆德帝,此时也在认真听天幕上的黑胖子说话。

  他不奢望自己能活到百岁,能活到七十四岁足矣,但他怕自己活不到那个时候了。

  【永丰帝能比庆德帝活的久,是因为永丰帝懂得放权,人家当了皇帝之后只做了十九年的皇帝,六十五岁一到就把位置让给了自己儿子,从此逍遥自在】

  【庆德帝就不一样了,他不像永丰帝那样特立独行,而是和历史上的大部分皇帝一样,爱重权利,舍不得权利,把权力牢牢拢在自己手里直到驾崩】

  【观众老爷们也知道,人不会一直保持旺盛的精力,到了一定的年纪,精力就会衰退,这时候就不适合高负荷的工作了,而皇帝应该算是超负荷的工作,长期超负荷工作对人的身心健康都有损害,搞不好还会过劳死】

  【庆德帝和永丰帝都属于精力特别旺盛的那种人】

  【庆德帝二十五岁登基,一直到七十四岁驾崩,几乎全年无休,据记载庆德帝在位期间,三日一次的大朝会只被取消过六次。这里老黑要提醒观众老爷们,大朝会的开始时间是早上五点钟,皇帝最晚四点半就得起了,当然起更早的是大臣】

  【永丰帝当皇子的时候不争不抢不冒头,做太子的时候划水,六十五岁就主动退位,一天的皇帝都不肯多做,听上去是条咸鱼,但人家当皇帝的时候可不是咸鱼,相反这位曾经创下过三天连跑十二个州的记录,就是为了巡视灾情】

  【其实学过历史的观众老爷们应该都知道,大魏盛世的出现其实是非常不科学的,因为从庆德二十几年开始一直到永丰末年,全国自然灾害频繁出现,也不只是大魏,全世界那个时候都不好过,都处在小冰河期最寒冷的时间段里】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永丰帝当年登基也是从他爹手里接了个大雷,执政十九年,这位每年都要有几个月不在京师,别的皇帝出巡都是几千上万人的阵势,各地又是接驾又是修行宫,但永丰帝轻车简从不说,那是真的赶路,不是去游山玩水的】

  【扯远了但从这里也能看得出来,永丰帝的身体相当抗造】

  【永丰盛世的出现其实到现在看来都是一个奇迹,一个超越时代的奇迹,研究永丰盛世的史学家有很多,但始终无法解释盛世之谜,对比当时全世界的其他国家,大魏盛世显得很虚假,当然大量的史实都证明大魏盛世确实存在】

  周霜霜望着天幕眨了眨眼睛,作为文科生,小冰河期这四个字她一点儿也不陌生,如果天幕之人说的属实,从庆德二十几年开始到永丰末年是小冰河期最冷的一段时间,这意味着接下来的五十年里,温度会越来越低,天灾也会不断。

  小冰河期对周霜霜来说不是陌生词汇,她知道在小冰河期最寒冷的这五十年里人口大量锐减才是正常的,一个王朝因此毁灭都不奇怪。

  后世的史学家分析不出永丰盛世之谜,但她大概知道,确实是超越时空的奇迹。

  庆德帝已经顾不得思考为什么小六的身体抗造他不抗造了,眼睛紧紧盯着天上的黑胖子,盼望他可以透露更多,自然灾害频发都是什么灾害,出现在何时何地。

  去年河内道、河南道和山南西道的大旱是不是其一。

  从庆德二十几年开始的什么最寒冷时间段是指庆德二十三年吗,天幕出现的那一年?

  【永丰帝长寿的最后一个原因是老黑自己的猜想,有点封建迷信在,如果一个人行善便能积德,那在小冰河期最寒冷的时间段里让全国人口不减反增的永丰帝,身上的功德那可就大了】

  【同样的道理也能解释为什么庆德帝可以活到七十四岁,庆德年间虽然没有出现盛世,但在灾害频发的情况下仍旧保持了政治的稳定,对帝王来说也应该是一种功德】

  【好了,观众老爷们,老黑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了,以上皆为一家之言,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