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节
作者:桃花露      更新:2023-06-05 09:24      字数:3690
  一个生产队一次只能买三个,周明愈不得不打着张根发这个大队书记的旗号要求买四个生产队的。按规定这样是不行的,可他现在是炼钢铁模范,且是最先进生产队的模范,还有陈刚帮忙说情,铸铁社一点都没有为难,反而非常配合。很快,周明愈带着十二个耠子头回大队,让周玉忠和周诚信带人加紧改装耠子,改装以后的耠子就是几年后才出来的耘锄。为了能够省时省力,一个耘锄上安装两个耠子头,如果不是棉花垄间距大,他都想多装几个。他对周玉忠道:“叔,咱们把锄头片这里装成活动的,种完棉花就可以改装一下用来锄地。”把三个锄头一前两后小间距放在一起,赶着牲口在垄间锄地比人用锄头省力快速有效。大家都说这个改装的耠子好用,跟他们耘地的锄头一样好用。人多力量大,改装完毕,第二天就全部换上新式农具,白天套上所有牲口犁沟。晌午吃饭的时候周诚志宣布:“生产队浇地包工了啊,一亩地三十五工分,几个人合伙也中,白天工分另算,有能力的尽快来认领。”社员们一听都来了劲头,尤其家里劳力多的,巴不得总有这样的好事儿呢,家里男劳力不多的也可以和别人搭伙儿。好在今年棉花地多,有五十亩呢,足够自己队员认领的。大部分都是壮男人,女人和老人可以白天犁地、点种包埯儿,也能赚工分的。去年别的生产队种四五十亩棉花,二队只有三十亩,还是周诚志勉为其难种的。依着他对棉花的了解,二十亩都不乐意种,要不是为了完成政府强制的征购任务,他只想种十亩社员们自己发的棉花织布纺线用。但是去年棉花大丰收,棉花劳模拿虫子、拾棉花,卖棉花任务赚了大钱,这给了周诚志很大的信心。他是个有自知之明又拎得清的,从小到大很少有膨胀得意头脑发热得意忘形的时候,他一直认定自己当队长是几个老兄弟支持的,棉花大丰收是劳模的功劳。他觉得只要有棉花劳模在,他们队的棉花就少虫害,多结棉桃、丰产又丰收!所以今年他决定种五十亩,也算是响应政府的号召。去年粮食大/跃进,到处都高产,直接导致粮食征购指标翻了番。这可把很多大队、生产队干部给愁得不轻,那些主动放卫星的还不冤枉,可很多实事求是的干部,并没有虚报也被逼着多交一倍公购粮,简直比窦娥还冤,他们就想少种棉花多种粮食好凑任务。结果后来棉花征购指标也翻倍,这一下子可把干部们给推进沟里,总觉得要揭不开锅。不只是队干部,公社干部也是有苦难言,绞尽脑汁要鼓励、刺激、奖励他们多种棉花,召开了好几次棉花种植会议。每个队干部都要去公社棉花会议上表决心多种棉花多交棉花任务,当时周诚志直接表态要种五十亩!比去年增加二十亩。他这么配合,书记们别提多高兴,柳红旗直截了当地说如果今年再超额完成棉花任务,还要奖励生产队和棉花劳模更大的奖品!周诚志想着心心念念的挂钟,自然更想把棉花种好的,丝毫不管别的生产队在公社会议上为邀功争相表态种五十亩六十亩,回到家却悄悄降到三十、二十亩。他觉得自己队有棉花劳模拿虫子、拾棉花,他们怎么好比?自己也不和他们比,反正棉花卖了钱是自己队员们分,也不给别人。能让自己的队员们有饭吃有衣服穿,对他来说这是自己当队长的责任。首先,他得把棉花劳模供好!周诚志背着手,心里盘算着,那谁家的老母鸡好像不下蛋了。公鸡还能配种,老母鸡留着没用,不如杀了炖炖给劳模补补身子,让她养精蓄锐专心拿虫子。这棉花种上出苗以后长得风快,那虫子来的也更快呢。今年八龙治水,干旱之年,虫子更多,所以还得多靠护棉英雄出力啊!“单蝶琴、管春香!你们家是不是有老母鸡不下蛋了?赶紧送到食堂去杀了炖炖。一只给棉花劳模补补身子攒力气拿虫子,咱们也跟着劳模沾光,喝鸡汤补补力气种棉花!”☆、第186章 爸爸!周诚志从来都是个想到就做的男人, 人家是说一不二, 他是心里想想就算数。晚饭的时候社员们就喝上了鸡汤。周诚志背着手, 黑脸就算笑也挺严肃的, “这是看在劳模的面子上才吃鸡的, 吃了鸡汤好好种棉花, 秋天说不定能分更多棉花给社员。”大家都挺高兴的, 有鸡吃,有盼头啊, 这时候不就是吃和穿嘛?比比其他生产队,现在有吃不起饭的,他们居然还能吃鸡喝鸡汤, 这是什么生活?当然有人也犯嘀咕,单蝶琴就撇嘴嘟囔, “都是一样干活儿,怎么就是沾她的光?咱们不种棉花, 她拿什么虫子?”吴美英笑了笑,“往年咱们也种棉花呢, 你能分几两?别的队也种棉花呢,收成多少?虫子乌泱乌泱地把棉花啃个精光, 你刚种有什么用?还得收才是本事!”谁让人家劳模儿有这个本事呢, 没什么好说的, 你要是会拿虫子你也能让大家沾光吃鸡!单蝶琴哼了一声, 现在整个队风气不正, 冒着一股邪气, 言必称劳模。什么劳模做衣服好看!劳模会拿虫子拾棉花!跟着劳模吃鸡!劳模……不就是一个傻子么,怎么就夸出个花儿来!吃过鸡汤,晚上男人们就成群结队来地里浇地。周诚志种地之前就安排过的,需要水的棉花种在靠近河边的地里,这样挑水方便很多。地里插起高高的杆子,挂着沉重的夜壶灯给大家照亮,主要是小心河边,免得掉下河去。张翠花让几个儿子都去浇地挣工分。莫茹为了不表现得太过出挑,就让周明愈找三个哥哥们一起。她来的时候就把家里的几口空缸收进空间里用来盛水,收满水以后就去地里,假装帮挑水的周明愈浇水。她一手拎着水筲,一手拿着水瓢,所过之处水流涌动,一路过去左右的垄沟就成了小溪流,轻松又好玩。现在她意识更加强大,对空间的控制自然也更加自如。而且她每日醒着睡着都在研究自己空间的新功能,摸索着如何更好的利用空间。比起之前,她现在的隔空取物放物的本领又进了一层,当然也更加消耗脑力,不过水的特性决定了更好操控而不费力。一个来回以后她就掌握操控水流的秘诀,能同时浇四垄地。再多她神识吃不消。有她帮忙,简直就是如有神助,周明原和周明光还有些纳闷,记得自己浇的这垄没到头呢,怎么这会儿都浇完了?问周明愈,他说可能是四哥浇的,也或者自己浇过就忘了,“哥哥们,黑灯瞎火的看不清,大差不差的就行啦。”当然凑活是不行的,因为周诚志带着周诚仁、周诚义几个老头子监督检查呢,如果有人浇地太浅那就是不合格,第二天种棉花的时候不当事。两人寻思可能是小五浇的呢,也就没再当回事,只卯足劲去挑水就成。……第一天晚上浇地十亩,莫茹这一组浇了五亩半!所有人都惊呆了,纷纷觉得他们这是要逆天啊!“明愈,你们是怎么浇地的?”周明愈笑嘻嘻道:“俺们人多啊,四个男劳力还有一个棉花劳模呢。”“可……俺们也三个人啊,怎么比你们慢那么多?”周明国想不通怎么回事,他们也没偷懒啊,挑水浇地不知道多累呢,前几次还行,后来就跟挑两块大石头一样。一担水也没有多少,浇不了几步路又得去挑。难道周明愈他们就不怕累?周明军跟他嘀咕:“他们家四哥一晚上也没挑几担水,那他们就是三个男人一个女人,和咱们一样,怎么差别这么大?”他们家是周明军带队,兄弟三人加上一个阚燕儿。周明愈这边是兄弟四个加上莫茹,结果周明林还半途总打拐不知道干嘛去,没挑几担水。他们觉得莫茹肯定不如阚燕儿能干啊,虽然拿虫子拾棉花厉害,可挑水是力气活,又不是她手巧就能干的。可事实就是他们累死累活浇了一亩地,而周明愈他们浇了五亩!简直不可思议!不过这也没办法,人家能干就是能干,不佩服不行。……于是二队的老头子们白天赶着牲口犁沟,以前每次耕地都有大批鸟跟着在后面找虫子和虫卵吃,因为除四害导致鸟数量减少,并没有太多来吃虫子的,周诚志就让孩子们赶着鸡来吃虫子。莫茹也顺便收一些回去喂鸡,好保证家里的鸡能每天都下蛋,现在周七七每天都能吃俩鸡蛋呢。晚上莫茹去帮着男人们浇地。第二天白天女人们点种包埯儿,速度快得让其他生产队羡慕得直掉下巴。不只是自己大队羡慕,连周围的草泊儿、将军庙子甚至是范木匠、王货郎都来取经学习他们是怎么种得又快又好的。周诚志也不吝啬,他见自己队已经犁完沟,就将耘锄借给另外三个队用。可他们的问题又不在犁沟上,更多的还是挑水的问题。有些地离水源太远,来回都有两三里路,费时费力,速度自然就慢很多。而如果犁完地不赶紧浇水,过半天那沟就变浅很多,最后没啥用还得重新犁一遍。周明贵忍不住来找周诚志帮忙:“叔,给俺想个招儿?要不就把你们人借给俺们帮工?”周诚志道:“要是旁时候你借我没有话说,只要他们乐意就行,这会儿还得秧地瓜、种春棒子、谷子、豆子、果子,我也没法借啊。”周明贵就开始犯愁,“那你说这么干的地,还不下雨,种什么都要泼地,这还叫不叫人活啦?”说是八龙治水,龙多不下雨,可这也太懒了!周诚志想了想,“要不……找明愈那小子来让他帮你们想想辙儿?这耘锄就是他琢磨出来的。”听他一说,周明贵立刻就去找周明愈,让他帮忙想办法怎么才能浇地快一点。周明愈道:“哥,不是没有办法,就是弄不到家什儿啊。”浇地必须有工具啊,俺们要不是有媳妇儿的空间,你以为俺们还折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