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节
作者:从南而生      更新:2023-06-03 19:58      字数:4386
  叶信芳站在拥挤的人群中, 抬头看到了院门上高悬的牌匾,上书:琉璋贡院。这座考场不仅是院试的地点,也是举行乡试的地点。门口分出了十二小队衙差,搭建起小型的帐篷,按照各个府分别进行初检,依旧是不准许带入任何除考引以外的东西,叶信芳察觉这次检验比府试时更加严格,衣服几乎全部脱光,连头发都散开接受检查。初检完毕,照样是唱保,这次作保的廪生又增加了一位,刘俊彦差点因为作保费放弃院试,最后还是叶信芳借的银钱。那考棚依旧是一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模样,小小的,窄窄的,十分破旧。叶信芳等人因为名次原因,坐的位置都比较靠前,但以各府学子按照排名交相穿插的原因,三人之间并不相邻。坐了大约半个时辰,就听见不远处突然一声金属击打之声,似乎是云板,接着就听见大门沉闷的关闭声。“闭门锁钥,静坐待卷!”有衙差前来发放考试用品,叶信芳看了下,依旧是笔墨纸砚,论质量似乎比府试时的还要差一些,答卷仍然是那种红格子宣纸,却没有考题,叶信芳也没有询问,只先研好墨。很快,他就看到数位衙差举着牌灯巡视全场,身后两位军士高举着一快大木板子,木板子上贴着考题,面向考生巡回展示。考题一出来,考场上便想起了此起彼伏的喧哗声。“肃静!”跨刀军士拔出长刀,高声喝道。考场又陷入一片沉静之中。叶信芳也不去想考题的荒诞,赶忙将考题抄写在草稿纸上。院试比较坑爹的是,草稿纸只发了两张,与此相对应的,每场的封卷钱只收一钱银子。第一场一共有三道题,第一题照旧是帖经题,这是很常见的题型,就是古代填空题,给出首尾,空掉中间部分,这次考题出自《春秋》,没有太大的难度,但中间留白的地方太多了,考验记忆与书法。另外两道题就是标准的八股题。第二道题还算简单,题目是:君正莫不正。看着有点拗口,按照断句是:君正,莫不正。而它的意思是,如果为君者正直了,那么民众就没有不正直的。结合上下文语境,讲述的是君主如何教化民众。叶信芳不过略加思索,就有了破题的思路。而第三道题,简直坑爹之极,题目只有一个字:二。叶信芳看到的时候也差点叫出声来,乍一看还以为主考官学政大人在骂考生们二呢。但是古代科举考试是有教科书的,考题再难也都在四书五经之内。而一般来说,这类题目分为两种,长题和短题。长题是四书五经中选取一个长句作为题目,而短题选的是一个短句,比如“子曰”,这就是一个短题。而这个单独的“二”字,真的是丧心病狂了。四书五经中出现“二”字的地方,真的不要太多了。也许出题人自己也知道过分了,就特意点出出自《论语》。但《论语》中出现过“二”的地方有十四处,什么“周监于二代”、“赐也闻一以知二”……叶信芳在十四处里面一个一个的排除,最后确定为哀公对答里面那一句:“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因为这一个“二”,在大多数版本的断句中都是独立存在的。而这句话联系上下文,说的是税收问题。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哀公向有若询问饥年解决之法,有若建议其施行十分之一的田税,哀公答道十分之二的税收都不够我用,如何能行十分之一。有若又答道,百姓富足,君主怎么会不足?百姓不足,君主跟谁去取得富足?确定了题意,叶信芳回答起来也觉得不难了。只发了两张草稿纸,抄题目已经用掉留半张,叶信芳只能在纸上写个提纲。这种草稿纸也是要回收的,并且还有要求必须要用楷书书写,为的是出现争议的是,让考官能够比对字迹。不能在草稿纸上作答,叶信芳直接在答卷上填写,每一个字下笔之前都会仔细思考,字句斟酌,等到午饭之时,他才答了一题半。又是一道金属敲击之声,陆陆续续有军士提着硕大的食盒进场,午饭是两个馒头和一碗清水。馒头应该是才出锅不久,还冒着腾腾的热气,口感一般。古人说“七月流火”,本意是农历七月之后天气渐渐变凉,而此刻才七月出头,却依旧是炎热无比。叶信芳考试的时候,不仅要想着下笔小心,还要时不时的擦汗,防止汗水低落在卷子上,污了卷面。吃完午饭,摇了摇铃铛,便有军士上前带着他前去厕所。一路上看到许多书生,有的嘴巴一张一合,低声自言自语,有的眉头紧锁,看着卷子神色木然,更有甚着,两眼通红,伏在案上痛哭不止。“不要东张西望!”军士回头,冷冷开口。叶信芳赶忙低下头跟在对方身后,还没有走进厕所,就闻到那种浓重的臭味。天气炎热,蝇蚊滋生,嗡嗡嗡的声音大老远就能听见,叶信芳有些同情那些靠近厕所的考生。“我不考了,放我出去!”忽然一个考生大叫道。叶信芳看了对方一眼,身形摇晃,脸色惨白,双眼无神,一脸的生无可恋。很快就有军士上前制住对方,堵住他的嘴,匆匆的将他拖了出去。考场里几千号人,只有那几个厕所,可想而知里面的场景是多么的令人发指,多待一秒钟都能逼死人,叶信芳因此就格外佩服那些军士们,他如厕时,对方也跟了进来,目不转睛的盯着,别说捂鼻子了,连眉毛都没有动一下。叶信芳庆幸自己不在厕号,而且是在吃完饭后如厕,不然估计会倒尽胃口。下午时光匆匆过去,叶信芳将答卷最后再检查了一遍,确认没有要补充之处后,便交卷离开。一出考场,就看到坐在小板凳上,双眼看着地面,一脸怀疑人生的宋修之,而他身边站着的是书童墨染正在出口婆媳的劝说:“少爷,您身体不舒服,就先回去歇着,叶公子出来了自己知道回去。”宋修之缓缓的摇了摇头。叶信芳心下一暖,走过来,摸了摸对方的小脑袋,“我们回去吧。”“呕……”宋修之赶忙转过身朝一边吐了起来。叶信芳不敢置信的看了眼自己的手,暗想,不就是摸了一下吗?反应这么大?这小少爷的洁癖简直没救了。“对、对不起,叶哥,不是因为你,我是闻到自己身上的味道了。”宋修之解释道。宋修之吐完了,想了想又问道:“叶哥,你在里面如厕了吗?”叶信芳点了点头。宋修之小脸皱成一团,看了一眼叶信芳刚刚碰触他的那只手,脸色一白,哀怨的看了他一眼,转个身去,继续哗哗的吐了起来。等到他吐得再没什么可吐了,整个人脸色发白,神情恍恍惚惚。“他怎么了?”刘俊彦赶在太阳落山之前,终于交了卷子,有些担忧的看着宋修之。“老毛病犯了。”叶信芳随口解释道。宋修之被折腾得很惨,最后连路都走不动,还是被叶信芳背回去的。叶信芳背他之前,还被强迫着洗手。回了客栈,叶信芳两人就看着宋修之一连叫了五回热水,弄得送水的店小二都要发火了才消停,他洗干净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催着书童将衣服拿去扔了。第37章 往事第一场的结果很快就出来了, 直接淘汰了三分之二, 客栈里瞬间空下了一大半,“二”字题真的是大杀器。宋修之依旧是第一名, 学霸光环真是让叶信芳不服不行。叶信芳这次考的是第三十四名,刘俊彦二十一名。院试只考两场, 最后只有三百个人获得功名身。叶信芳想起梁启超说过的一句话:“邑聚千数百童生, 拔十数人为生员;省聚万数千生员, 拔数百人为举人;天下聚数千举人, 拔百数十人为进士”, 这并不是夸张的话,童生到秀才的录取率不过百分之一,秀才到举人又只有百分之一,举人到进士又是百分之一, 古代的科举就像是金字塔,越往上人越少, 竞争也就越激烈。而大昭皇朝,建国不过几十年, 还是一个皇朝初始的时代, 人才凋零, 因而读书人录取率相对高一些,此次院试,参考者五千人左右,录取三百人,比例达到百分之六, 已经是非常高了。依旧是非常繁琐的检查手续,考场上却空旷了许多。第二场考试也被人们称为复试,虽然这么叫着,却增加了一个题型,算术题。“九百九十九文钱,时令梨果买一千。一十一文梨九个,七枚果子四文钱,梨果多少价几何?”意思是梨子和果子一共买了一千个,九个梨十一文钱,七个果子四文钱,问梨子和果子单价各是多少。古代的算术题一般都比较简单,对于叶信芳来说读题和写题比解题更难,幸而他对于院试做了充分的准备,有专门练习过如何做古代数学题。继之前的神题“二”之后,这次题目是:“我四十不动心”。叶信芳:……这题目乍一看还以为进入了言情频道,实际上是来自《孟子》,联系前文方能解答。公孙丑问曰:“夫子加齐之卿相,得行道焉,虽由此霸王不异矣。如此,则动心否乎?”,孟子曰:“否。我四十不动心。”原意是公孙丑问孟子:请您出任齐国的丞相,实行自己的政论,就此建立霸业,这样,您是否动心。孟子的回答很淡然:我过了四十岁就不动心了。叶信芳下笔如有神助,从不动心说到淡泊名利再说到君子之德,沾沾自喜,自觉良好。院试的难度,确实比县试、乡试要提升很多。而一个秀才功名,要奔波三地,就算是理想状态,一次就过,也要考上十场才能取得。他想起清代曾经有学者认为,秀才是最见真学问的,因为相较于会试和乡试,秀才试更加的公平严格,秀才作为士级别的最底层,利益干系不大,而举人、进士就不同了,故而古代的科场舞弊案多发生在乡试和会试,这两场考试多方利益牵扯,阅卷又因保密的原因,容易出现暗箱操作,所以经常会有意外发生。而遍观明清两代的著名文人,有的也许考不上举人或进士,但鲜少又不中秀才的,例如蒲松龄,十九岁参考,接连中县、府、院试第一,名噪一时,最后却屡试不中,直到过了七十岁才授了一个贡生功名。下午才过一半,叶信芳就交卷了,答案已经写好了,再检查也无法更改,他本以为这次自己能是第一个出来的,没想到一出考场就看到了宋修之。对方此刻坐在书童带过来的小板凳上,垂着小脑袋,一动不动,乍一看还以为脖子断了。宋修之第一场院试出来,总感觉自己身上一股子味道,为了避免第二场进考场要如厕,头一天夜晚他滴水未进,考场上的清水也一滴不喝。当然,最后的结果比较感人,不想小解的他,肚子疼得想大解。“修之怎么这么快?”叶信芳问道。宋修之缓缓的抬起头,脸色惨白如纸,虚弱的道:“我想回去洗澡。”叶信芳吓一跳,这样子感觉像是命不久矣了一样。“少爷出来就吐了好几场。”书童指着墙角的那一堆呕吐物。叶信芳看了一眼,只感觉眼睛都要瞎了。“我送你去医馆。”叶信芳又将他背了起来。“我没病,要回去洗澡。”宋修之低声说道。叶信芳摸了摸他的额头,没有发热,“你怎么不先回去?”“我想等你一起。”小孩子身体虚弱,声音软绵绵的,丝毫没有往日的意气风发。叶信芳倒是不知道说什么好,想着另一个同伴身子也不怎么样,便吩咐书童在这里等着。“你先回去洗个澡,然后我们再去看大夫,好不好?”叶信芳柔声问道。“好。”快要走到客栈的时候,叶信芳感到宋修之动了动,将头小心翼翼的靠在他的脖颈边。叶信芳听了一声轻轻的喊声。“爹。”叶信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