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结章
作者:清涴      更新:2022-03-29 09:43      字数:4783
  徐杰他们可算是回来了!沈钰激动地恨不得亲自跑去弗州迎接徐杰。他的瓜子,他的火锅都有了!还有土豆红薯和玉米这三大神物,有了它们,楚朝百姓再也不用担心饿肚子啦!

  傅卿珩等人也挺激动,主要是上回出海带来的利益太大,这次徐杰一走就是五年,也不知道又能给大楚带来了多么丰厚的好处。

  徐杰此行人数较多,行程慢,京城收到消息时,徐杰等人还只赶了一半的路。

  等到沈钰见到徐杰时,已经是一个月后。

  见面后,沈钰便沉默了一瞬。徐杰比当初出发时要苍老许多,人也瘦了不少,只一双眼更为明亮,气势更为迫人。

  再往徐杰身后一看,沈钰的神情更加凝重。作为提出让朝廷开启海上航线建议的沈钰,心里非常清楚当年徐杰带了多少人离开。如今往他身后一看,沈钰不用数都知道,回来的人最少少了一半。

  哪怕知道大海无情,此行凶险,甚至做好了这八千人全军覆没的心理准备,真的看到有人因此丧命,沈钰还是十分难过。原本激动的心情已被低落取代,沉声问徐杰:“逝去的将士,可有名单?他们离去了,他们的家人,我该安排好。”

  徐杰点头:“我已经记下了他们的姓名户籍,日后再好好补偿他们的家人一番。”

  见沈钰还是神情郁郁,徐杰便笑着道:“也有喜事要告知大人,当初大人让我找的东西,我全都找到带回来了。”

  沈钰这才惊喜地看向徐杰,目光中多了几分殷切,“当真?”

  “我还敢骗大人不成?待会儿面圣时便呈给陛下!大人您可真是神了,那几样东西,我在那群黑炭似的人那儿见过,产量高得吓人,怪不得大人您费尽千辛万苦也要让我把他们给带回来。”

  沈钰偏头笑道:“这不是你自己带过来的吗?哪是我的功劳?”

  徐杰秒懂,到了太极殿后,半句都不曾提过沈钰曾经嘱咐过他的事。只说他在一处神奇的地方找到了几样神奇的农作物,好侍弄,产量高,吃起来口感还特别好。百姓若能种上这些东西,家家户户都能有余粮。

  皇帝还不信,别看他年纪小,也是亲耕过的,知道各种农作物的产量。现在徐杰这么一通瞎吹,要不是沈钰也在一旁点头,皇帝都觉得徐杰这是在忽悠他。

  别说皇帝了,就连张清他们都将信将疑。不是怀疑徐杰说谎,而是不敢相信世上竟然有如此奇物。

  农事一向是重中之重,大家也不敢轻易推行,先让户部领了种子,问清了徐杰该怎么种后,全都种进了皇家别庄中。种好了,确定了产量和侍弄方法,才能放心把种子交给百姓。否则的话,一股脑推行下去,万一出了什么差错,朝廷都承受不起。

  橘生淮南为橘,淮北则为枳。这点道理,主农桑之人都懂。

  不得不说,单是这些粮食,就远超朝廷上下的期待。所有人都等着这些粮食真正种出来的那天,更有甚者已经眼含热泪,哽咽感叹:“天佑大楚,百姓之福啊!”

  而后满殿又呼啦啦跪了一片,口呼万岁。

  皇帝也深受震动,大喜之下封了徐杰为定海候。徐杰简直喜不自胜,再三谢恩,恨不得也给沈钰跪下。

  要不是沈大人,他一个海贼头子,哪能有封侯之日?这下好了,实打实的爵位在身,子孙后代都不用愁了!

  沈钰也为徐杰高兴,海上漂泊好几年,九死一生回朝,能有个爵位,实在太好了。

  除却这些重要的粮食作物外,徐杰还带了不少途径小国的特产,其中尤以宝石居多,这一趟远航,收益简直难以估量。

  沈钰顺势提议,厚赏身亡人员之亲属,并派御史前去查验,杜绝贪污现象。此外,一同出海之人也该有赏赐。朝廷刚发了一笔财,十分阔气地应了。

  论完功赏后,皇帝的注意力又回到了这几种被徐杰吹上天的粮食,实在好奇,便让人将红薯土豆和玉米各煮了一些,同大臣们一起吃。

  味道让所有人都十分满意,软糯可口,不但不难以下咽,口感还十分不错。考虑到它们惊人的产量,简直是宝藏中的宝藏。

  张清尤爱吃红薯,上了年纪牙口不如以往,吃点软糯的东西正好。埋头啃完半个红薯后,张清果断开口道:“这理应调出最有种植经验的农事部曹,记好注意事项,务必要将它们种成了。哪怕收成不如定海侯说的那般好,也是一样难得的能饱腹的美食。”

  众人欣然同意。

  接到种植任务的官员们战战兢兢,恨不得将这几样东西当祖宗供起来,一时间都不知该从哪里下手。

  这又到了沈钰发光发热的时候了。要论种土豆红薯等粮食的经验,整个楚朝都不如沈钰丰富。哪怕徐杰在美洲问过当地人,但到底语言不通,很多东西纯属瞎猜。沈钰就不一样了,上辈子可是结结实实干过十来年农活的人,哪怕很久没种过了,但那时日子太苦,记忆深刻,看到这些东西自然而然就浮现出种植要领。

  当然,沈钰也不会直说自己会种,而是问皇帝要了点作物和种子,说是当年自己得了不少良田的封赏,现在也想为朝廷出一份力,皇庄田地有限,不如也让他种一份,还能看看不同的地收成之间的差异。

  皇帝对沈钰有基础好感值,沈钰这话又说得好听,皇帝都要被他感动了,大手一挥就分了他不少,尤其是徐杰带来的其他植物,什么葵花籽辣椒苗西红柿的,这些不能当主食的东西,皇帝给得更多。

  沈钰心下欢喜,这些东西皇帝不重视,他重视啊!辣椒炒肉番茄炒蛋,他可以!

  得了宝贝的沈钰很是上心,自打到了种土豆等粮食的时节,沈钰便一有空就往农庄跑,亲自教农户怎么种。沈修和小黏包也跟了过去,结果沈钰这个亲爹,给俩儿子一人发了一把锄头,让他们亲自下地去。

  沈修兄弟一脸懵逼,钱翠花却特高兴:“对,咱们就是种地出身,现在日子虽然好了,也不能把庄稼把式给丢下。当年你们爹还下过地呢,你们也得跟着学。就像你们爹说的,知道种地辛苦,才能懂得百姓的生活有多艰难。要我说,以后你们要是给我生了曾孙,也得让他们下地试试,免得跟京城里头那帮公子哥儿似的,一个个不知民生疾苦,见天惹是生非。咱们家要是出了这么个败家子,我得亲自收拾他!”

  沈钰赶紧鼓掌表扬他奶:“还是奶奶您明事理,要是人人都像您这样,这天下哪还会有败家子?”

  钱翠花得意仰头,而后自己也拿了一把锄头,招呼沈钰父子三人:“来,一起活动活动筋骨。咱们庄户人家,见着田地就亲近。听说这些东西都是从海外运来的?那咱们就更得用心种了。堂堂天朝上国,哪能连个蛮夷之地的粮食都种不出来?说出去多丢人!”

  沈钰心说他奶可真能说,简单的种粮食都被她无限拔高,上升到国家荣誉感的地步了,这嘴皮子比起他这个专业嘴炮都差不了多少。

  别说,这话还挺管用。沈修兄弟瞬间精神了,眼神坚毅地看着面前这堆红薯,一脸不把它们种出来就誓不罢休的表情。

  庄子上的农户们也被钱翠花这话说的热血沸腾,觉得身体里突然涌出了无限动力。还夸钱翠花不愧是诰命老夫人,觉悟就是高!

  这发展也是醉了,沈钰简直哭笑不得。

  在众人这样打鸡血的状态下,沈钰庄子上的农作物竟然都长得还不错。还引来户部农事主薄前来询问经验,又为沈钰刷了一波名声。

  等到这一批粮食接连成熟后,最终算出来的产量简直震惊了整个大楚朝。

  土豆红薯的亩产竟然是传统水稻小麦的两倍还有余,再加上玉米,朝野上下兴奋得像过年,齐齐歌颂帝王仁爱,又把徐杰拉出来好一通夸。

  百姓们听了这个消息后更是喜极而泣,觉得这是老天爷给他们的恩赐。民生问题一直都是根本问题,往年有什么严重的天灾,帝王就得下罪己诏。现在天赐仙粮,自然也是帝王之功。皇帝的威望简直达到了顶点。

  也就在此时,傅卿珩求见皇帝,提出了辞官的想法。

  皇帝不解:“首辅为何辞官?是朕不够英明,不能得首辅这样的能臣辅佐吗?”

  傅卿珩笑着摇头,看着皇帝的目光慈爱得如同在看自家子孙,温声解释,“陛下乃不世出之明君,臣能辅佐陛下,是臣之幸。只是老臣年事已高,只想在家享几日清福,感受一番含饴弄孙之乐。还请陛下恩准。”

  皇帝不大乐意,傅卿珩叹了口气,沉声道:“陛下,老臣辞官,对老臣,对陛下都好。”

  皇帝抿了抿嘴,倔强地看着傅卿珩,目光还带了点委屈:“朕知道首辅在担心什么,难道在首辅心中,朕就是这般刻薄寡恩之人吗?”

  傅卿珩当然相信此刻皇帝对他的信任,可是他更相信人心易变。等到皇帝亲政后,感受到来自朝堂的种种掣肘,那时候,心境自然与此刻不同。不如在皇帝对他印象最好的时候激流勇退,全他这一世清名。

  傅卿珩心意已决,皇帝也无法劝他留下,最后只能同意,却又开口道:“既如此,朕也到了大婚的时候。傅氏女端庄大方,可堪母仪天下。”

  “陛下……”

  “朕意已决,首辅别再推辞。”皇帝扶了已经跪下的傅卿珩一把,目光直视傅卿珩的双眼,坦荡开口,“朕知道首辅一直担心自己功高盖主遭朕忌讳,可是朕乃天子,首辅亦非奸佞,朕为何要忌惮你?首辅既然一心辞官,朕不多劝,但这后位,该是傅家的,朕不能亏待功臣!”

  傅卿珩眼眶微湿,脸上却泛出欣慰的笑意。

  自此,傅卿珩辞官,张清为首辅,沈钰接任吏部尚书之位,陆意之入阁,升任兵部尚书。

  第二年,皇帝大婚,皇后乃傅卿珩的孙女,颇得皇帝敬重宠爱,不久便有了身孕,顺利诞下嫡长子。皇帝正式亲政。

  次年,沈修一口气拿下会元和状元,沈氏父子名扬天下,成为无数读书人心中的偶像。

  而后,沈修也要成亲了。沈修成亲前两天,沈钰交给他一个木箱,并没多说,只是让他回去自己打开看看。

  沈修回房后打开一看,里面是一张张书信装订成的册子,依次排好序号放好。沈修好奇地翻开第一本册子,便见上面熟悉的笔迹写到“今日于我而言,终生难忘。阿芜腹痛大半天,艰难产下一子。初为人父,我心甚喜,抱着小小的儿子,只盼这一生健康顺遂,永无烦忧。”

  这是父亲为他写的成长日记!沈修登时湿了眼眶,一页一页地往下看,书信很多,字里行间皆是沈钰对儿子的关心爱护,一直写到昨天,“修儿马上就要成亲了,日后将要为人夫为人父。我不知道我与阿芜这对父母当得是否让修儿满意,但修儿永远都是让我们深感自豪的儿子。”

  沈修看了整整一夜,第二天双眼红红地跑去给沈钰问安。

  沈钰一见他这样子就笑了,忍不住打趣他:“马上就要成亲了,这是忍不住喜极而泣?”

  沈修脸色通红,张嘴想要为自己辩解。沈钰已经拍了拍他的肩,温声道:“我知道你要说什么,但什么都不必提。养儿一百岁,长忧九十九,你要成家,我心里是又喜又忧,生怕你的日子过得不幸福。修儿啊,爹娘最期盼的,不是你有多大的出息,当多大的官,而是你这一辈子都健康快乐。日后娶了人家姑娘,可别再像以前那样成天窝在书房不出门了,夫妻感情也是需要培养的,爹娘就想看着你们小两口把日子过得和和美美的。”

  沈修红着眼点头,他的性子像极了沈钰,对外冷静理智,对家人则体贴入微。成亲后待傅氏极好,夫妻俩的感情亦成为京城一段佳话。引得无数人像沈钰打听小黏包的婚事,都想来个先下手为强,把这个好女婿给定下来。

  沈钰简直哭笑不得,只说孩子还小,一心读书,暂不考虑婚事,这才把众人糊弄了过去。

  沈钰抱上孙子那年,张清病退辞官,沈钰接任首辅之位。至此,大楚朝正式进入长达两百年的盛世。

  沈钰当了首辅后,西开商路,东开海运。在沈钰当政期间,楚朝的商业发展到了鼎盛时期。又因为红薯土豆推广全国,大幅度解决了老百姓的温饱问题,朝政税收年年增长,又能有钱做福利措施。贫者就医免除药材费用,慈幼局中的孤儿也得到了良好的照顾。再加上沈钰一直坚持海上贸易,因此冒出了一批天才般的能工巧匠,不断提高船的战斗力和安全系数。

  楚朝从此走上海上霸主之路。

  三十年后,沈钰辞官,此时楚朝海晏河清,百姓安居乐业,万国来朝,京中街道热闹之极,往来之人摩肩接踵,好一派蒸蒸日上的盛世光景。

  楚朝国力到达顶点。

  彼时沈钰已辞官在家,抱着年纪尚小的曾孙讲故事。圆滚滚的小胖子瞪着乌溜溜的眼睛,好奇地问沈钰,“曾祖父,你这一生,有什么遗憾吗?”

  沈钰摸着小胖子的头朗声大笑,“你曾祖父这一生,上无愧于天,下无愧于地,更无愧于百姓,无愧于自己的内心。我这一生,从无遗憾!”

  作者有话要说:完结啦,沈钰这一生还是挺顺的,我果然是亲妈233

  晚点还有一章后世番外

  隔壁世家子已经更新啦,快去康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