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5 通过第三关
作者:遇麒麟      更新:2023-06-03 06:58      字数:2215
  大多数试炼者,都是来学习提升的。这是从题目设置就决定的事情。最开始,陆晚弄这个房子,只是想结交炼器界的朋友。那些臭鱼烂虾他不想认识,要做他的朋友,炼器技术起码得过关,因而,从最初的设计,就是要淘汰庸庸碌碌之辈。后来,唐部长想要利用这个事情做局,也就继承了这个题目的难度。因为正常的试炼,只会一关比一关难,总不可能一关比一关简单嘛。虽然大多数都是庸碌之辈,但其中肯定也会有俊杰。能够通过第二关的试炼者,还有点水平的。然而,这点水平显然不够。第三关的题目,才是真正的分水岭。这题目的解起来比第二关更难,做起来也比第二关更难。在大家都不知道答案的情况下,通过这道题目就能分辨出众人的水平。能结出这道题,自然就是有水平。解得越快,自然是水平越高。按照陆晚的估计,再有个三五天,应该就有人解开第三道题目,再过一周左右,基本上够水平都能通关。超过半个月还不能通关,那就意味着水平其实不够。半个月不行,那么,一个月、两个月、三个月,其实也不行。不过,陆晚却猜错了。他觉得起码需要三五天才能解出来,但在不到三天的时候,就有人通关。通关的人,就是张凯。要论水平,张凯是试炼者中的佼佼者,基础技能能厉害。然,炼器手法和炼器技艺,并不意味着综合能力。炼器协会的青年才俊,虽然在初考时,分数远不如张凯,但是论综合能力,他们却并不比张凯差。因为综合能力还包括了见识和知识等等。通过炼器协会这个科班出来的炼器师,在这方面那是肯定要比张凯厉害的。所以,陆晚在很看好张凯的情况下,也没想到张凯会这么早通关。事实上,张凯这么早通关,最大的功臣,就是辛云。辛云虽然是散圈,但有归乔作为老师,算是正正经经的科班出身,理论知识扎实、见识也丰富。在思考第三关考题的时候,辛云给了张凯很多的帮助。可以说,辛云完全弥补了张凯的缺点,帮助他弥补了短板。短板被弥补,而张凯的长处又很长,优势结合之下,就解开了第三关的题目,而且是试炼者中第一个解开的。在试炼者惊诧的目光中,张凯跨过了第三关的大门。第四关,是个凉亭。凉亭上放着三个盒子。盒子上有开关。张凯将刚到手的第三关令牌插进开关,盒子便摊开,露出了一枚馥郁芬芳的丹药。“补天丹!”张凯大喜。据说,这是可以提升天赋的丹药。无论是炼制方法,还是原材料,都极其难寻。张凯将丹药吞入腹中,然后炼化,不多久,丹药的药力涌入脑海,令他灵台清明、思维清晰,仿佛大脑都被升级了一次。他享受着这个过程。约莫一个时辰之后,丹药尽数炼化,张凯起身,吐出一口浊气。他打量着另外两个盒子,再次插入令牌。当然,预料之中的没反应。其实,他很想弄一枚“补天丹”给辛云。这次能够通关,辛云帮了他很多。想到这里,张凯忽然有了想法。第三关有三道门,第一个跨过门的人,就能拿到令牌,获得奖励。如果三道门,他都是第一个跨过,那么,会不会拿到三份奖励呢?如果能够拿到三份奖励的话,岂不是就能给辛云一份了吗?想到这里,张凯激动了起来。他穿过凉亭,继续往前走。发现前方只有两道门了。而两道门前,有两道考题。张凯仔细阅读了两道考题,不由得头皮发麻,因为考题已经越来越难了。第三关的题目虽然难,但他心里还有种我可以琢磨琢磨、试试或许能够成功的感觉。而第四关的题目,仅仅只是通读了一边,他就头皮发麻,深深的感受到了挫败。他觉得,光是理清思路,恐怕都要花费很长很长的时间。记下了两道题目,张凯就离开了。回到第三关,好多人都望着张凯,似乎想跟他说什么。而张凯一刻不留,直接离开。他回到雪鹿谷,将第四关的事情告诉了小周记者。第四关的奖励,第四关的情况,以及第四关的题目等等。小周记者当然喜欢,因为这又是独家新闻,修行人日报再次拔得头筹。而完成了记者的任务以后,张凯立即就回去找辛云。辛云见了张凯,连忙问道:“怎么样?”张凯笑道:“顺利通过第三关。”辛云:“后面是什么样?”张凯就把第四关的见闻,说了一遍。辛云便琢磨着第四关的考题,同样觉得,这题目真是极难极难。而张凯却说道:“咱们先别考虑第四关的题目了,咱们先考虑第三关的另外两道题。”辛云不解:“为何?”张凯:“因为奖励是补天丹呀。我想帮你也拿一颗补天丹。这次若不是你帮忙,我是不可能这么快通关的。第三关的三道题,明显是都是同类型的题。解法和思路,其实都是一致的。我们能解开一道,第二道就更容易了。我想试试,想再一次通过第三关,看看能不能拿到令牌,帮你弄一颗补天丹。”补天丹,这是增强天赋的丹药。可以说是,这是真神之下,最有价值的丹药之一。张凯的一片拳拳之心,辛云自然是明白的。不过,辛云有些犹豫:“这样会不会有什么问题?”张凯:“应该没什么问题吧。又没说只能解一道题。咱们动作快点,可不要被其它人捷足先登了。奖励这东西,只给首人。”辛云心里甜滋滋的,笑着点点头:“那好呀。咱们一块试试。”说干就干!而且,有了之前的解题经历。这一次,解题就更加顺利了。因为,思路都是一致的。哪些地方需要注意,哪些地方是歪路,以及某些容易犯错的地方,他们之前就已经实践过了,现在再做,可谓是轻车熟路,效率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