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
作者:巫羽      更新:2023-06-03 05:26      字数:4667
  暮春来到角山,跟牧人购下二十多头羊,有大有小。养育这段时日,都还活着,而且活得不错。“咩咩……”一头白羔羊突然驻蹄,它朝一簇花丛凑了凑鼻子,那是怒放的月季花。熟悉的花卉落目,姒昊伸出手,触摸柔软的花儿,两片花瓣掉落在他掌心。他的神情似凝重似忧郁,他拍去花瓣,将白羔羊赶进羊群。夕阳下,他和羊群的身影被拉得很长很长,他的身后,还跟着一条黑色的小狗崽。第2章 帝向之子夜晚,虞母在舂米,准备明日的米粮。她用木杵击打石臼内置放的谷物,使谷物脱壳。击打的声音,带着节奏,熟悉的声响,是孩童们睡梦前的摇篮曲。虞母用一个葫瓢,将散落在石臼四周的粟米收拢到中间,让它们均匀挨受木杵的打击,好将谷壳都褪去。舂米需要耐心,不需要很大的力气。“苏儿,你不去社里吗?”虞母发现儿子还待在家里,外头天黑,社树那边肯定很热闹了。春夏的夜晚,人们总是顶着满头的繁星,三五结伴,聚集在社树下。大人们商议聚落的公共事务,少男少女们谈恋爱,亲亲我我,月下双影。“等阿川。”火塘的火映红虞苏的脸庞,他五官的轮廓柔美。风川是风葵家的长子,比虞苏大一岁,两家是邻居。“你这孩子,还得人来邀你才出去。”在虞母看来,这个小儿子太文静了。他不像邻居家的儿子们,喜欢成群结队,在聚落里捣乱、滋事。这并非是坏事,可总担心他是不是不合群。“阿母,我们要一起去东社。”聚落分成四社,以四方位划分。北面的居民在北社聚集,东面的居民在东社聚集,以此类推。人们喜欢互相走动,尤其少年们,最爱在四社间穿行。“风川喜欢东社阿朱的女儿是吧。”虞母露出我懂的笑容。少女时代的虞母,可是聚落里有名的美人,被高大英俊的虞父,在热闹的篝火旁追求。“嗯。”虞苏点头。十五岁的虞苏,还没有喜欢的女孩儿。“你去东社不要和人打架。”虞母叮嘱儿子。少年们到其他社区去,有可能受到排挤。春日万物萌生,聚落里的适婚少年们,都在寻找女孩相恋。“不打架。”虞苏只有孩童时跟人打过架,那是久远的事了。母子俩悠然谈话中,院子里传来叫喊声,有男有女,都在喊虞苏的名字。“我出去了!”虞苏应声,立即朝院外走去。月光照耀下的院子,棠梨花馥郁扑鼻。就在棠梨树下,站着五位伙伴,三男两女,他们年纪都和虞苏相仿,朝气蓬勃。虞母看着儿子瘦高的身影离开,想着这孩子明年就成年了,不知道他有没有喜欢的女孩。一行六人,除去虞苏,风川、风夕兄妹,虞允、虞圆兄妹外,另有一位叫妘周的少年。六人都是北社的孩子,一起长大,常聚在风川身边。从聚落北面走至东面,有一大段路程,正好有条溪流穿过聚落的东北方向。虞苏和伙伴们,便就沿着溪流,向东行走。夜晚,溪水两岸真是百家灯火,星星点点,像璀璨的夜空。风夕走在虞苏身边,她握了下虞苏的手。虞苏觉得掌心多了样东西,拿起一看,是一个大螺。“给你。”风夕声音小,低头带着羞态。“哦,好。”虞苏的声音也不大,他觉得身后的妘周正在注视他们俩。女孩子们会送虞苏一些东西,有时候是一捧甜甜的野果,有时候是几个贝螺,有时候是一块好看的鹅卵石。风夕送得最多,她送虞苏的贝螺,都躺在虞苏一个小小的置物篮里。走在前面虞允突然回过头来,询问虞苏:“小苏,明日我们要去杜泽捕鱼,你去吗?”虞苏制作陶器的手艺很好,他近来常去大陶坊给仁叔打下手,并非天天有空。“我要去。”虞苏好段时间,没和这些好朋友前去捕鱼了。“小苏,你明天带两只船桨,允家的船没桨。”风川吩咐。“船桨被人偷走啦,不知道是谁,真坏。”虞圆气鼓鼓地说道。她在六人中年纪最小,家境又好,说话时带着几分娇横。“可能是看我家船停放在岸边,多日没用,就把船桨给借走。”虞允笑笑而已,显然不恼。他是虞君卿臣之子,父亲常教导他不要恶意去揣度人心。“哪是借,分明是偷。偷东西不是小事,该把人找出来,好好打一顿,绑了去见社正。”妘周的话,听起来得意洋洋。“不必不必,再做两支就是。”虞允赶紧摆手,他实在觉得犯不着。“我家有,我明日带过去。”虞苏欣然应下。虞城几乎家家户户会捕鱼,虞苏家自然也有船具。众人边走边谈,来到东社的大树前,脚下的地顿时开阔。平坦的广场里,热闹嘈杂,人头簇动。每到黄昏,社树四周燃起篝火,人们围着篝火聚集,三五成群,在社树下呼朋唤友。这般热闹的情景,虞苏他们打小就熟悉。在他们光着屁股的年纪里,也曾头顶星辰,在高大的社树下追逐、玩戏,欢声笑语。一行人抵达东社,风川等人要看摔跤,挤进一群年轻男女中间,跟着吆喝助威,跃跃欲试。虞苏心不在焉,他心思即不在那些争强好胜的男子身上,也不在那些为夜晚细心打扮,身材曼妙的女孩身上。“阿苏,你可以陪我们去找朱云姊吗?”风夕轻扯虞苏的袖子,她小声问。她身旁跟着虞圆,两个女孩感情不错。朱云家就在东社附近,东区这边的居民,风夕大多不认识,怕路上遇到孟浪的男子。“走吧,我带你们过去。”虞苏护着两个女孩,往灯火阑珊的居民区走去。两个女孩跟在虞苏身边,风夕话语很少,虞圆叽叽喳喳,性格截然不同。三人走到朱云家院中,虞苏见朱云在屋里头织布,他放心将两个女孩留下,独自返回社树。东社的聚会,确实比北社热闹许多。在虞苏看来,他喜欢来东社,是因为东社有位讲故事的秉叟。秉叟是虞君使者,去过许多方国,他会讲外面的故事,又新奇又有趣。虞苏每次来东社,都是为听秉叟讲故事。秉叟的篝火边,坐满孩子、妇人。东区的人们,大多听着秉叟的故事长大,一批又一批,他从来不乏听众。虞苏找个位置坐下,夹杂在一群不相识的人之中。虞苏到来时,秉叟的故事已经开讲很久了。有位执弓的少年正在提问:“秉叟,晋夷的弓长什么样?”“晋夷的弓,箭羽翠绿,箭矢会用漆涂成红色。”秉叟是个干瘦老头,须发灰白稀疏。他的声音沙哑,讲述时总是很缓慢。“他们为什么要抓人?”女孩的小脸庞,被火烤得通红。“为了得到俘虏,需要很多的俘虏,晋夷要祭祀天神。他们会把俘虏倒吊在木架上,拿刀将他们的脖子割开,用一个木桶盛血。”秉叟伸手往腰间捞刀,他摸出一柄玉刀。这是他当年出使帝邑,获赠的一件礼物,可是件宝贝。在火光下,玉刀看起来锋利无比,闪着寒光。“一个木桶,要十个人的血才能装满,祭祀的血池要三十个大木桶才能倒满,需要很多很多的俘虏。”秉叟的描述相当血腥,让人胆寒。“俘虏们喉咙被割开,他们的血啊,就这样一直流。从鲜红色,流到暗红色,直到他们再流不出一滴血来。”秉叟有双深邃的眼睛,他话语里没有多少情绪。“秉叟,血流光会死吗?”一位小女孩,恐慌地往母亲怀里缩。秉叟轻语:“会死。”“流血而死的人,身体像白芒那么白,眼睛灰蒙蒙像罩着雾气。人死后,人间的花草山川,他再看不见,冷热饥寒他再也感应不到。”讲到死亡,秉叟的语调特别悠长,他长长的手臂垂在胸前,低着眼。一位年轻妇人抱紧怀中的婴儿,神色不安地问:“晋夷捉小孩儿吗?”“他们的首领在捉一个小孩,那个小孩不一般。”秉叟暂停下来,看着风中跳动的篝火。他觉得夜风有些冷,他拳起皮包骨的手掌,敲了敲风湿的腿,他不知不觉陷入沉思。“大父?”过了好一会,秉叟的孙女摇了摇他肩膀。秉叟像似从梦中醒来,他问孙女:“我讲到哪里?”“要捉一个小孩。”孙女只有六岁,很是聪慧。“哦,那个小孩是帝向的儿子。”秉叟拿根木头,挑动篝火。火星扬起,又落下,像一颗颗燃尽的星星,他的神情特别的严肃。“帝向是帝邦的君王,他被晋朋围在寻丘上。晋朋就是晋夷的首领,他是个魁梧残忍的人。寻丘上没有水,没有食物,帝向的臣民都离开了他。帝向对晋朋说:‘我是拿剑的人,不会死在你们的弓箭下’,帝向拔出了他的剑,架在脖子上,就这样,把自己杀死了。”秉叟执着玉刀,仿佛它是一柄长长的青铜剑,他用手指轻轻抚摸刀刃。“秉叟,小孩呢?”孩子们没耐性,又有孩子打断秉叟的讲述。“传说帝妃有身孕,她在侍女的帮助下,逃出寻丘,回到她的娘家任方。后来,帝妃在任方,生了个男孩,为帝向留下一个子嗣。”秉叟用悠长的声音讲述,语气里带着难得一见的温情。虞苏以往听说过晋夷攻打寻丘,帝向自刎的事。他还是第一次从秉叟这边,听到帝向妻子和孩子的事情。“小孩被晋夷捉到了吗?” 听众询问,无不是关心着小孩的命运。“不知晓,那是许多年前的事了。那时候我的头发还乌黑,牙齿还不会摇动,一颗颗都还在着。许多事都已忘怀,许多人都已老去。”秉叟摇了摇头,喟然长叹。“要是他还活着,应该……”秉叟扫视在座的孩子们,他目光最终落在那位带弓的少年身上。火光中,少年的眉眼刚毅,身影高大,秉叟慢悠悠说:“像他这么大了。”齐刷刷的目光往少年那边看去,少年不好意思地挠挠头。“阿苏。”一个温和的声音从身后响起,是风夕。虞苏回头,看到风夕和虞圆,还有朱云。两个女孩回来找虞苏,她们坐在虞苏身边。她们没去找各自的兄长,虞苏好找,他总在秉叟这边听故事。秉叟的故事还在继续,他不再讲帝向的儿子。一不留神,他已经在讲帝妃有头黝黑的头发,头发长到脚腕,牙齿像编贝一样整齐白洁,眼睛像水精一样明亮。“帝妃……”虞圆托着鼓鼓的腮帮子,一脸遐想,听得如痴如醉。夜深,社树下的人们逐渐散去,秉叟的故事也已讲完。风川等三位男孩,这时才来找虞苏,发现虞圆和风夕果然都在虞苏这儿。六人结伴离开东社,在回家的路上,虞圆还满脑子都是漂亮的帝妃。她欢喜地说,她以后要当帝妃。妘周取笑她:“天底下哪有这么胖的帝妃。”就连她兄长虞允,也被逗乐。“可是我看到了白鹿,大巫说我们虞族会出一位帝妃,就在看见白鹿的人里边。”虞圆不服,她家和虞城大巫家相邻,所以能接触到大巫。看到白鹿是吉兆,虞城会出位帝妃的预言,确实出自虞城大巫之口。这么多年过去,大家早不当一回事了。“看到就是,那小苏也看到了。”妘周忍俊不住,手指虞苏。“哈哈哈……”风川粗鲁大笑,用力拍打虞苏肩膀。虞苏无奈一笑,怎么把他牵扯上了。在紫湖遇到白鹿时,虞苏还很小。他其实已没有多少记忆,但是知道有这么回事。**下过大雨的落羽丘,草木湿滑,花瓣沾上水珠。姒昊找到一块大石,他顾不上石头上有水渍,他坐在上面歇脚。他在雨中走了许多路,为找寻一头走失的黑羊。他衣服淋湿,双腿酸麻,他很疲惫。偱着羊蹄印迹,姒昊来到的是一处他不熟悉的山丘。山丘位于高地上,孤零零耸立,就像一座台阙,往下可以望见他在角山下的家。望得见,用走,却要走上老远,在天黑前,还不知道能不能回到家。归家尚且不说,羊也还没找到,人又冷又饿。“汪汪……”狗崽甩去身上的雨水,到姒昊脚边转悠。这只小狗对主人特别亲昵,它迈着小短腿,跟着姒昊满山跑。姒昊从怀里取出半块饼,捧着咬上一口。他见脚旁转悠的狗崽,想着人饿倦,狗也是,姒昊唤犬:“大黑。”“汪汪!”狗崽听得在叫唤自己,朝姒昊用力摇着尾巴。它明明还只是一只狗崽,却有一个“大黑”的名字,想来主人对它日后的成长,寄托了厚望。姒昊掰下一块饼,弯身喂狗崽,大黑欢喜吃着味道不好的粗粮饼。饼很快吃完,它意犹未尽,用温热的舌头,舔了舔主人的手心。姒昊将手缩回去,他坐石头上吹着雨后的凉风。“汪汪……”大黑突然冲到前方的林丛吠叫,看来它发现了什么。姒昊起身,跟着大黑往前走。他穿过树林,来到一处开阔的地方,那是一座高大的土台。它孤零零地立在林中,长着野花野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