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第四十八章
作者:大河东流      更新:2022-03-29 07:12      字数:7481
  面对着俞向居的这个疑问俞向安想了一下,该怎么打消他的这个念头,如果不及时的话,他有可能会在大人面前乱说,可以预见的会有一大堆麻烦。

  “不是,他是我的朋友。”

  “那你们为什么要在那里讲话?”

  “因为他想要拜托我帮忙,他不好意思当着别人的面说。”

  “拜托你做什么?”

  俞向安给他看看手里的芝麻,“让我帮他做好吃的。”

  俞向居他相信了,姐姐做的就是好吃。

  俞明杰冒出一句:“姑姑,他是你的同事吗?”

  “他不是,我们是因为别的事情认识的,他在县医院工作,你猜猜,我们是怎么认识的?”

  俞明杰想到他妈怀着双胞胎去医院去得很勤的事情,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啊。

  “所以你们不要乱说知道吗?这样会让别人误会的。”

  两个小孩拉长了声音,异口同声:“我知道了。”

  俞青保和俞满屋过来也不仅仅是因为野猪肉,他们是来送上好消息的。

  这段时间他们的作坊里面的成绩公社里的人也看在眼里,他们是赞同提升为工厂的,在他们的努力下,多了个厂子,这是一笔政绩。

  不过因为这个厂子现在的收入还不高,所以工人的名额很少,一个厂长,自然就是大队长俞顺稳了,俞青保成了技术员,他们还需要再招一个技术员,其他的人暂时是临时工,只要接下来的两个月收入还保持着之前的涨幅,就可以正式提上日程了。

  要是顺利的话,明年初,俞向清就可以回来了。

  这就没多远了,难怪俞青山让人把他们叫回来一起分享这个喜悦。

  俞向安知道这件事也为俞向清感到高兴。

  俞向清这大半年以来真的很努力,她现在已经有一篇稿子被录用了,只有一篇,但代表着一个大进步,最重要的是给了她信心,让她可以继续坚持下去。

  至于俞向晏,就要拖后了,现在暂定的就这三个正式员工,以后再逐步增加。

  这个消息他们统一了口径,先不跟他们说,不然要是有了变故,就会让他们空欢喜一场,到时候一惊一乍,怕他们承受不住,等到确定了再告诉他们也不迟。

  转眼间就到了一九七一年的年底,到了年底的时候,俞向安给自己做了一个年终总结。

  首先从工作上,她今年很大可能会被评为优秀,!,这算是给她的一个肯定。

  在厨艺上,有了牛和羊之后,她可以上手的材料就多了,目前被她试过记录在案的新菜式有二十多个。

  这些都是她加以创新做出来,品尝过后觉得还可以的,现在先保留了下来以后,等到她重新开餐馆了,这些就是她的底气,保持足够的上新才能够留住更多的客人。

  她的西西农场现在没有突然升级,还是只有农场和牧场,俞向安推算,下次估计要花很久的时间。

  现在原有的基础上,农场土地已经全部利用上了,现在在仓库里面保鲜有不少的水果,她想要吃,随时都能吃,看着存货比较多就去卖掉一批,荷包立刻就会丰满起来。

  她现在已经不缺肉吃了,她有足够的鸭肉、鱼肉、羊肉、牛肉。

  遗憾的就是没有猪肉了,但是现在相对来说比较好买的就是猪肉跟鸡肉,而且牛羊肉很多时候也能替代。

  在这个时代可以做到肉类不缺,这是一个奢侈的行为。

  在交朋友方面,她和严余珍和高益眉的感情保持住了,和林川柏的交情在这一年突飞猛进,其他人就是泛泛之交了。

  但是真正的朋友,本来也不需要太多,她有这么多和睦的亲人,再来两三个朋友,足以。

  在家庭方面,没有太大的变化,目前为止事情往好的方向发展,有可能明年下乡的人就能回来了,虽然到时候还不是回到县城,而是回到老家,但是那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了,也能有工人的身份,可以说圆满了,在这个时代,多子女家庭中,有几个人可以让自己的儿女留在身边?

  就是那些有权有势的人也不能太显眼,不然一封举报信就要毁了,他们就只能操作他们在家附近下乡,这样的话,想去看看他们随时能去。

  在个人财产方面,她有一座还在还款的房子,有一辆自行车,票据若干,物资若干,现金存款接近一千。

  俞向安数到自己有这么多钱的时候也有些惊讶,仔细的算了算了,发现大部分都是卖水果得来的,不过其他也不是相差很远就是了,鸭子和鱼的数量上去了之后,也赚了不少钱,他们毕竟是肉类,价格并不便宜,等到牧场里的牛羊长成,一只就能得几十块钱到几百块钱不等,到时候会更多。

  这些钱都在她农场的柜子里放着,她没有必要去存钱,农场很安全,要是去存钱,别人问她这些钱哪里来的,她该怎么回答?

  除了这些东西以外,她还收集了一些以后!有可能会升值的东西,比如她一些看不懂的书籍,一些觉得好看的邮票,一些不知道真假的书画,似乎是古董的花瓶碗碟。

  她专门用了一个柜子放这些东西,,等到以后,这些总会有那么几件值钱的吧,那保管费付出的就值得了,要是她运气不好,那她也没损失什么,就损失了一小片的空地。

  要是她运气好,那这投资就是一本万利,几分几毛几块钱的东西,如果是真品的话,得利就是几万、几十万、几百万,甚至几千万。

  可以换一套房子了。

  现在她还记得她刚来的时候是怎么样的,现在对比一下,她有一种仓鼠把自己的窝里堆满了粮食的满足感。

  家里有粮,心里不慌。

  现在就算有什么突发状况有这些东西,也足够撑一段时间了。

  林川柏也做了一次年终盘点,他的药园还是老样子,依旧被他种了药材,相当一部分是人参特区,在这些药材中单品价值最高的就是人参了,而且它百搭。

  他要是真缺钱了,拿一根出去卖就能吃三年。

  除了这些药材以外,其他的就没有太多的东西,他的钱现在三百多,大部分的钱都被他吃吃喝喝用掉了,他现在在这里有很多药材,除了他自己种的,还有一些是他买来的。

  本章节

  在这里他也有一个自己的药房。

  因为他有人参,他还换到了一些别人拿不出钱跟他换的好东西,他用一个盒子仔细的放好了。

  有小黄鱼、有玉佩、有宝石、也有珍珠。

  这些东西在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都是见不得光的,只能放在这里自己欣赏。

  而且这些东西要说有多么的值钱吧,也不会,成色并不是太好。

  毕竟他的人参年份也不长,要是人家真有什么好东西,不会轻易的就拿出来,除非走投无路。

  在医术上,他足够的刻苦,应该也有那么一些天分,他爷爷现在对他很满意,经常跟人炫耀。

  炫耀他终于后继有人,他不让他说,他还不愿意,觉得这件事就应该说!给大家都知道。

  他有三个儿女,就一个女儿跟他学了医术,第三代孙子孙女好几个,之前一直没有人愿意学,好不容易才有一个说他愿意了,而且还有天分,又刻苦,眼看着继承他的衣钵没问题,而且还有可能发扬光大,他能不高兴吗?能不炫耀吗?之前可是有不少老朋友取消他后继无人的。

  现在他可是扬眉吐气。

  在厂里年终的时候,俞向安如愿以偿的评得了优秀,有些人会疑惑,她一个这么年轻的小女孩,为什么能得优秀?

  现在凡是识字的人看报纸的很多,他们或许不会去看需要钱的最新一份,但是拿旧报纸开阔眼界,关心国家大事,是不少人都爱做的事情。

  在那上面看到了他们厂的名字,别提有多荣耀了。

  他们的厂可是在报纸上出现过的。

  能看到的可不仅仅是他们厂,是他们整个市的人,想想就觉得骄傲和自豪。

  孙庆春看到她这样羡慕得不得了,他先进来食品厂的,但是他拿一个优秀真的是遥遥无期。

  无疑,她拿到了表彰,在亲人间又掀起了一波夸奖。

  本章节

  他们家,也就俞青山拿过优秀罢了。

  不过他拿的时候多少岁,俞向安现在又多少岁?

  一代比一代强啊。

  今年过年的时候,俞向清也回来了,俞向晏他们没有回来,温如真这时候月份大了,他不回来合情合理。

  他人没有回来,礼物是送了的,他寄回来了一匹那边买的土布,说是土布,但是色泽艳丽,很有民族感,也很结实耐用,俞向安很喜欢。

  做成裙子穿在身上吸人眼球,高益眉看她穿了以后,说什么都要花钱跟她买一块,她也要做裙子。

  她现在正在跟一个人相看,目前为止看上去两个人都对彼此有好感,正是关键时候。

  人为悦己者容,她想让自己打扮得更好看一些。

  也是因着她老是找俞向安出主意,怎么让自己看起来更精神,俞向安还diy了口红,这口红颜色很淡,也不怎么持久,自己做的要求就别太高了,但是能增加气色是真的。

  高益眉也有高价买来的口红,但是那种太亮眼了,高益眉还是比较保守的,她不敢涂那样的口红出门!,俞向安做的这个就刚刚好。

  别人乍一看只会以为这是自然的,不会联想到她涂了什么东西,还有俞向安弄出来的护手霜、素颜霜,她成了忠实用户。

  又临近年底了,这些diy出来的初级化妆产品,简直在这个小圈子里风靡了起来,哪个正当年的姑娘家不爱美?

  哪怕价格有些小贵,她们也愿意出钱买。

  还是一条看上去钱途坦荡的大路。

  俞向清听了造纸厂的事,才知道了家人为她做了什么,她吃惊,也很惊喜。

  她没有想到。

  她直接抹起了眼泪,她不想回来吗?

  他们家也不是有什么大背景的。

  所以她不敢放弃投稿。

  本章节

  这是一条路。

  原来不止是她,家人也在努力。

  她觉得,如果她能回来的话,给一年一半的工资太少了,她应该给三分之二。

  俞向安拒绝了:“给了三分之二,你自己的吃喝呢,而且现在说这个还太早了等正式通知下来再说吧。”她不缺她的这些钱。

  这个年过去,俞向清怀着对未来的美好期待重新回了牛角大队,做她的女知青,平时里依旧跟着其他的人一起下地干活,一起说笑,仿佛跟其他的知青没有什么不同,只有她自己知道这一件事情。

  要是传出去了,别人或许不能帮到她什么,但要是眼红给她做点破坏,让大队长到时候卡住她的户口不是没有可能的。

  她最好静悄悄的离开。

  如果她真的离开了,梁涌在公社里还当着他的临时工,想必知道的时候会很错愕吧。

  不知道他会不会怀疑起自己当初的选择,不管怎么样,她想让他知道当初他选择了一条错误的路,没有了他,她以后会越来越好。

  她的心里憋着一股劲。

  等到牛角大队的大队长,看到她拿着关系证明过来这边申请的时候,他有些愕然,不过他对这小姑娘无冤无仇的,也没有卡她,签了字让她离开,除了大队长之外,只有一起搭伙的陈奶奶知道她是回家了,也不大可能回来了。

  别的人只以为她是家里有什么事儿,她回家探亲,直到十天过去了,半个月过去了,一个月也过去了。

  !

  她仍旧没有回来。

  知青们议论纷纷,然后才有消息传出来,她的户口关系转回家去了。

  回城了?!

  她是怎么做到的,众位知青哗然。

  他也是事后才收到她的信的,她并没有回城,只是回了她老家,那也是村里。

  不过她确实是有了个工作岗位,“具体原因我也不知道,你们就别问我了,她没说。”

  莫雯雯从他这里确认了,再不想相信也只能相信,心情就抑郁了,病了一场,好一阵子才缓过气来。

  她都这样了,就更别提在公社里的梁涌了,他简直是一口老血堵在嗓子里,差一点就呕出来了。

  她家里的情况他也知道,都是普通人家,如果早知道会这样,他当初怎么会做出这个选择?

  他现在面上风光,实际上什么都不能做,他也不能有什么意见,全都是听他们的。

  本章节

  他在这里,把自己的自尊压到了谷底,陪着笑脸,得来的还只是一个临时工。

  只是现在任他怎么后悔,也无济于事了。

  这个小小的造纸厂现在就三名正式员工,俞顺稳厂长兼销售,俞青保俞向清是业务员,其余的都是临时工,村民们没有意见。

  这临时工也行啊,工作一段时间转正的可能性很大,而且有这么一个厂,以后不会扩招吗?

  那他们就近原则,肯定能占不少便宜,现在他们是没有份,但是这门技术如果不是俞家人出的,他们根本就不可能得到一点好处,他们先得利这也是应该的。

  俞向清的职位也是技术员,俞青山都把所有的关窍教给俞青保了,没道理会对自己女儿藏私。

  加上过年的时候他就有点过她一些过程,她接受的很快。

  她来到红星大队后就跟俞常有他们一起住,本来家里就是有一个房间是给他们一家人的,现在她住了进去,平时吃饭也跟着这边走。

  现在这个厂这么小,而且都是本地人,没有设立什么食堂。

  这里也是乡下,但是这里的乡下跟牛角大队相差太多了。

  这里她有爷爷奶奶,还有大伯,各种堂叔叔堂爷爷,说话的是熟悉的乡音,她想见爸爸了,早上出发傍晚来回来,一点都不耽误事儿。

  造纸有些是辛苦的活,有些是!是需要细心的,她是女孩子,被分去干需要耐心和细心的活,不会很难。

  她一来到这里,就迅速的融入了进去。

  看着一直在加大的产量,心里只有高兴的份。

  他们现在的生意不错,为什么呢?

  这是一个薄利多销的生意,业务兴旺。

  他们公社没有造纸厂,之前的草纸都是从别的公社进来的,现在自己公社有了,没道理舍近求远。

  眼看着没多久就能让俞向晏回来了,不过在这方面,俞向清有个疑问。

  她偷偷的跟俞向安商量,“要是二哥他不舍得嫂子,嫂子不舍得她弟弟,不愿意回来怎么办?

  这个问题问到点子上了,很可能会发生。

  “不过要他们都过来也不是没有办法。”

  本章节

  俞向清精神一震:“什么办法?”

  “如果二哥在这边有了正式工人的岗位,嫂子侄儿跟着他的户口走,就算不能成为工人,也可以成为红星大队的一员,从一个生产队调到另一个生产队,有二哥的关系在,可以运作,嫂子她弟弟和嫂子可以顺势一起调过来。”

  这是可以操作的,只要能操作,那么就有办法。

  听她这么说,俞向清松了一口气,“有办法就好。”

  能回来这里自然会比在异地他乡当知青要舒服很多,最起码不用担心太多有的没的。

  这里的大队长还是自家亲戚,不用他怎么偏心,不会故意苛待找麻烦,公正对待就是一件好事了。

  俞向清放心了。

  俞向安问她:“你现在习惯的怎么样?”

  俞向清乐了:“有什么不习惯的?这可是我们老家啊,我在那边离开的时候也很顺利,唯一的遗憾就是不能看到梁涌知道这个消息时的脸色,要是能有相机拍下来,我能回味一辈子。”

  俞向安也笑了。

  “他爸妈在这里,迟早会回来的。”

  对这件事情俞向安心里也是满足的,她不是什么圣母,但是这里的家人太和睦了,彼此会为对方考!虑,有付出也不是纯粹的付出,知道分寸,懂得感恩,这样的家人实在是凤毛麟角,总是会让她想到现世的那个家庭,还有她大哥大姐,俞向清和她有几分像,也就是和她大姐有些像,有几分移情作用在里面,当然现在这份移情作用已经跑到了更神似她大姐的俞明瑶身上去了。

  “不过短时间内这个小场子不会扩张的太快,算一算时间,二嫂应该生了,或许报喜的信就在路上了,等到时候孩子大一点,回来路上也不容生波折。”

  报喜的信确实在路上了。

  他们生了个女儿,足月生产的,很健康,女儿的长相有经验的老人都说长得像妈妈,以后长大了肯定也是一个十分出众的小姑娘,哭起来娇娇气气的,哭得人心肝都会跟着她一起疼,离不开人,不好带,信上很多这种看似抱怨实则炫耀的话。

  看着两人和睦。

  俞青山送了布料过去,也写了信,说了造纸厂的情况。

  俞青山考虑事情很周到。

  他一早就看出来了,如果是单单他一个人回来,他八成会拒绝。

  收到俞青山的这封信,俞向晏呆了很久。

  前一封信爸在信上点了点,但是没想到进展这么快,四妹都已经回去了!

  本章节

  那这样子看,他要回去,也不会很久了吧。

  他立刻就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温如真。

  温如真当然也希望可以回去,如果真的能够和弟弟他们一起回去,那是最好的结果了,但是如果让她抛下弟弟一个人在这里,她做不到,她弟弟的身体不是很好,要是扔下他一个人,他出了什么问题怎么办?

  而如果回到红星大队,虽然到时候也是要下地干活的,但是别人不会用他们是外来人的警戒眼神看着他们。

  孩子也能见到他爷爷、叔叔、姑姑他们,有依靠,别人不敢轻易欺负,他们在这里就算俞向晏有几分面子,但是也有不少人对他们从来没有过信任。

  等以后孩子长大了,也会跟本地的孩子区分开,对孩子以后的成长不好。

  俞向安最近有些烦躁,她知道自己在很多大婶!眼里是个香饽饽,想要娶她做儿媳妇,但是她的情况特殊,她们找上赵巧娘,赵巧娘全都推掉,她不敢应承,找姚翠芬吧,姚翠芬早就退休了,交际圈子有限。

  这件事又没有直接找上俞向安本人说的道理,所以大部分都是让她们的儿子侄子外甥自己出现示好,年轻人可以自由恋爱的嘛。

  但是他们无疑是媚眼抛给瞎子看。

  她真不急,谢谢。

  但是现在出现了一个自我感觉良好,听不懂别人话的人。

  他是陈主任的侄子。

  当初她进来,就是陈主任帮的忙。

  他叫陈敬坤,22岁,他不是食品厂的员工,而是在药厂工作,高中毕业,他很喜欢用头油把自己的头发全部往后梳,梳成一个大背头,自以为帅气,感觉良好。因为去他叔叔家里拜访,偶然见到俞向安之后,就一见钟情了。

  让他婶婶出面帮他牵线,不过他婶子拒绝了,她不想当媒人。

  但是她拒绝了一次,她婆婆出面了,没办法,她就叫了俞向安过去,跟她说了这件事情。

  本章节

  她不是诚心做媒的,所以进来就直进主题,“小安,我婆婆那边发下话来,所以我就问问你的意思,我有个夫家的侄子,叫陈敬坤,22岁,在药厂工作,家里有他的独立房间,你怎么想?”

  俞向安拒绝了,“婶子,我你是知道的,我现在不想找对象。”

  杨怡也没说什么,点头答应:“好,我明白,那就没事了,你别多想,我就传个话。”

  回头告知了陈敬坤回复,就把事情丢开到一边,她事情已经做了,是女方没这个想法,还能怎么样,难不成她还能强迫人家小姑娘和他相看不成。

  就她自己来说她是不喜欢这个侄子的,对俞向安感觉还不错,是个落落大方的会做人也会做好吃的孩子,有几次闻着香味,她去请教对方,都好言好气的跟她说了诀窍。

  她这侄子,还是比较心高气傲的,但是自己又没有多少心高气傲的本钱,她私心觉得两个人不匹配,自然就不会当这个媒人。

  不过她的拒绝并没有让陈敬坤放弃,他以为这是俞向安没有见过他的缘故,就主动上门推销自己了。

  俞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