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103
作者:七年玉      更新:2022-03-29 00:45      字数:8643
  赵素清一脸狐疑: “真的没有?”

  贺知非知道赵素清在想什么,朝她安抚地笑了笑:“妈,学校要是交钱,我还能瞒着你们吗,再说现在都放寒假了,交什么钱啊。如果真的要交钱,那也要等到开学啊。”

  “二娃子,是不是开学要交很多钱?”赵素清微微拧起眉头,“是不是下学期的学费要涨了?”

  “不是。”贺知非见赵素清还在误会,只好耐心地解释道,“妈,我就是见家里困难,想帮一下家里。”

  “你还在读书,要以学习为重,你操心家里做什么?”赵素清他们都指望贺知非考上大学出人头地,所以他们把贺知非捧得非常高,不让他分一点神烦心家里的事情。“家里有我和你爸,还有你大哥操持,你就不要管了。”

  贺知非明白赵素清他们的心理,但是就是因为这样的心理才导致原主没心没肺,认为他就应该享受家里最好的待遇,就应该过着“少爷”般的生活。

  “妈,你这话说得我就不爱听了,我难道不是家里一份子吗?”贺知非故意板着脸说,“家里因为供我读书越来越困难,我不该为家里出一份力吗?我以前只知道读书,从来不关心家里的事情,但是我过年就十八岁了,在法律上我就成年了,是大人了。身为成年人,就应该承担成年人的责任和义务。”

  赵素清被二儿子这番话逗笑了:“你高中还没有毕业,怎么就是大人了。等你结婚生孩子,你才是大人。”

  “妈,在法律上,只要满十八周岁,就是成年人。”这一家人对原主实在是太宠、太纵容了,所以反而把原主给养坏了。“我这两天想了很多事情,觉得自己以前做的不对。虽然我读书辛苦,但是你和爸他们也非常辛苦。为了供我读书,一家人吃不饱穿不暖。”

  赵素清听着二儿子这些话,一双眼慢慢地红了,声音有些哽咽:“二娃子,我们供你读书,是希望你以后出人头地,这样我们一家人以后的日子也好过。”虽然她和丈夫没有读过什么书,但是他们知道像他们这样的农民,只有好好读书考上大学,才会有出人头地的一天。

  供二儿子读书是非常辛苦,但是他们心里有盼头。他们知道二儿子以后一定能考上大学,到时候他们家就有好日子过了。虽然现在非常苦,但是苦得值的。

  “妈,实话跟你说吧。”贺知非瞧着赵素清一副快要哭出来的模样,只好想一个能说服赵素清的理由。“我现在帮家里赚钱,一方面也是因为我自己。虽然现在上大学不要出学费,但是得自己出生活费。”

  “生活费,我和你爸他们赚。”

  “妈,你想得太简单了。”贺知非决定跟赵素清好好地说一说这方面的事情,“妈,我想要考帝都的大学,不想考我们省内的大学。你也知道帝都是我们国家的首都,是一个非常大的城市。在帝都生活的话,花钱肯定要比家里多很多。”

  “二娃子,你要考帝都的大学?”赵素清的注意力暂时在贺知非的前半句话上。

  贺知非点点头:“对,既然要上大学,那就上最好的大学,所以我想考帝都的大学。”

  “好好好!”赵素清神色变得非常激动,“你说得对,既然要上大学,那就上最好的大学,帝都的大学好。”二娃子真的是太有出息了。

  贺知非看着赵素清一副兴高采烈地模样,无奈地失笑:“妈,你听我把话说完。”

  “你说你说。”

  “在帝都上大学,生活费肯定非常高,花钱的地方也多,以我们家现在的情况,肯定是供不起我的大学生活费。”

  “我们可以找亲戚借……”赵素清的话还没有说完就被贺知非打断了,“妈,我们家亲戚也都穷,哪里有多余的钱借给我们。”

  贺知非这话说得赵素清沉默了,因为二儿子说的是事实。

  “妈,我了解下帝都的物价,初步算了算我大学一学期的生活费。”贺知非理解赵素清他们不想让他分神操心家里的事情,但是他们家真的实在是太穷了,不想办法赚钱是不行的。“我省吃俭用的话,一个月的生活费最少也要二三十块,一学期要一百多快,我们家哪来这么多钱。”贺知非并不了解帝都的物价,但是他前世听家里长辈说过,一个工人一个月的工资也就二三十块,所以他才说这么多。

  不出贺知非所料,赵素清听了他刚才的话,神色刷的一下变了,“要这么多钱吗?”

  “那可不,帝都可是我们国家的首都,最大的城市,东西肯定要比我们市里,省城卖得贵得多。”贺知非继续忽悠赵素清说道,“为了能好好地上大学,所以我才想帮家里赚钱。现在离我高考还有一年半,还来得及赚钱。”

  听着二儿子这番分析,赵素清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不听二儿子这么说,他们都不知道大学的生活费要这么高。还有,她和丈夫完全没有想到这方面。

  “在我们省城读大学不需要这么多钱……”

  贺知非的话还没有说完就被赵素清打断了:“不去省城读大学,你能考上帝都的大学,那就去帝都的大学读。”虽然她是一个农村妇人,但是也知道帝都的大学要比省城的大学厉害。“二娃子,你去帝都读大学才会更有出息。”二娃子去帝都读大学,说不定以后就会留在帝都上班,到时候会更有前途,也会更有钱。

  “我也是这么认为的,所以妈你现在知道我为什么要帮家里赚钱了吧。”

  赵素清点了点头:“你想得对。从现在起,我们是得多赚钱。”不多赚钱的话,二娃子就不能去帝都读大学。

  “妈,从现在起,你们要听我的话去赚钱。”贺知非笑着说,“虽然我不会种地,但是我读书得多,脑子灵活,知道做什么赚钱,所以你们听我的话没错。”

  “听你的,我们听你的。”对于二儿子的话,赵素清和贺文山他们基本都是奉为“圣旨”的。

  贺知非想要的结果达到了,在心里悄悄地松了一口气。

  “对了,妈你明天去镇上帮我买一些红纸,还有一只大毛笔、一只小毛笔,几瓶墨水回来。”他原本打算等他感冒了,自己去镇上买,但是想了想,他这几天什么事情都做不了,不如在家里写春联、画年画。到时候带着写好的春联和画好的年画直接去镇上摆卖。“对了,还帮我买一些白纸,那种画画用的白纸。”

  “二娃子,你要画画?”赵素清想了想,她好像从来没有见过二儿子画画。

  “我想写春联和画年画,到时候拿到镇上去卖。”贺知非简单地跟赵素清说了下他的计划。

  赵素清听了后第一反应就是:“你感冒没好,怎么能写春联卖钱?”

  “妈,写春联不费事,再说我感冒在家也没有事情干,不如写写春联、画画年画。”贺知非又想到一件事情,对赵素清说道,“妈,你明天去镇上的时候,多跑几家店,看看这些店的春联和年画基本上是什么样的,还有他们怎么卖的。”

  “好,我明天到时候多看看多问问。”贺知非交代的这些事情,对赵素清来说不是什么难事。她胆子比较大,什么话都敢说,到时候多问问。“二娃子,你感冒没好,妈不想你这么辛苦。”

  “妈,写春联不辛苦。再说,我现在感觉好多了,再在家里待几天差不多就能好了,你不要担心。”

  赵素清瞧着二儿子的气色和精神是要比昨天好了不少,心里就放心不少。

  “行,妈明天就给你买纸笔。”

  贺知非担心赵素清对文具方面不懂,到时候被老板忽悠买贵的,就仔细地跟赵素清叮嘱一番,让她买的时候,不要急着在一家买,而是先问问价格,然后再去其他几家问问价格,货比三家后再做决定买。

  赵素清把二儿子说的话全都记下了,“妈记住了。”

  “妈,我手里没钱,暂时只能让你们垫钱了。”原主真的是一个穷光蛋,身上身无分文。其实,赵素清他们给原主的生活并不少,但是原主是一个不愿意亏待自己的主,每个星期的生活费都会用得一点都不剩。

  赵素清听到这话,不高兴地瞪了一眼二儿子:“你这说的是什么话,你跟妈还见外么。”

  贺知非讨好地对赵素清笑了笑:“我是怕……”

  赵素清知道二儿子怕什么,有些无奈又好笑地说道:“我们家里再穷,给你买纸笔的钱还是有的。”

  “有妈你这句话,我心里就放心了。”贺知非怕买纸笔要花不少钱,会给家里增加负担。

  “还要买什么?”

  贺知非想了想:“没了。”其他的事情,等他好了,自己去镇上看看再说。“妈,时间不早了,你和爸明天还要早起,你回房睡觉吧。”

  “你也早点睡,不要再看书了。”赵素清指了指桌子上闪烁着微弱灯光的蜡烛说道,“晚上看书对眼睛不好,你不要再看书了。”

  “不看了,我马上就睡了。”

  赵素清没有再说什么,回到自己的屋子后,把贺知非对她说的那番话,又跟丈夫贺文山说了一番。

  贺文山听了后,觉得二儿子说得对。

  “还是我们没用,不然二娃子也不会为大学的生活费烦神。“身为父亲,贺文山觉得自己很没用。

  “二娃子说的赚钱法子,我觉得有用。我们就听二娃子的话,好好地赚钱,这样二儿子以后去了帝都上大学,也不用为生活费发愁了。”赵素清已经想开了,“二娃子要去帝都上大学,绝对不能让二娃子受委屈吃苦,更不能让二娃子被人看不起。“

  贺文山点点头说:“你说得对,不能让二娃子受委屈。”

  夫妻俩躺在床上,就着贺知非说的赚钱法子聊了很久。

  此时,另一个房间里,贺知是拿着一些破布在做贺知非画的衣服。

  他打算今天在家里再写一天的春联,再画一幅画,明天就拿到镇上去卖掉。

  “素清,你在不在家?”

  赵素清和贺知是正在做衣服,缝纫机的声音又大,没有听到人叫她的名字。

  “素清?素清?“

  在房间里写春联的贺知非听到有人叫他妈,搁下笔走出去看了看,见来人是他的大伯母孙青梅。

  “大妈,你怎么来了?”

  “二娃子,你怎么出来了?你还在感冒,赶快回屋去,不要冻着了。”孙青梅赶紧走进贺知非家的小院子,走到贺知非的面前,拉起他的手摸了摸,“你这手还挺暖和的,不要冻着了,赶紧进屋。”

  “妈,大妈来了。”贺知非扬声地叫了一声,这次赵素清听到了,连忙从她的房间里走了出来。

  “大嫂,你怎么来了?”

  “你这话说得,我不能来吗?”孙青梅嗔了下赵素清,随即好奇地问道,“你这大白天在屋子里做什么呢,喊你老半天没听见?”

  “我昨晚去镇子上买了些布,准备给几个孩子做一件新衣服。”赵素清拉着孙青梅在堂屋的椅子上坐了下来,“这几年过年没有给孩子们做新衣服,今年怎么着也得给孩子们做新衣服。”赵素清之所以没有跟孙青梅说实话,是因为她不想让别人知道。她这个大嫂,人很好,但是有一点不好,那就是藏不住话,大嘴巴。前面跟她说的事情,后面她就说得全村人知道。她现在可不想让村里人知道他们家赚钱的法子。

  贺知非去厨房给孙青梅倒了一杯水,“大妈,喝点热水暖和一下吧。”

  “还是二娃子贴心。”孙青梅双手捧住铁瓷杯捂手,“二娃子,你的脸色看起来好多了,感冒是不是快要好了?”

  “差不多好了。”贺知非说道,“妈、大妈,你们聊,我回屋里看书。”

  “去吧。”

  “二娃子读书真是用功,都感冒了还不忘记看书。”孙青梅对贺知非这个侄子,那是一千个满意。她这个侄子不仅读书好,长得还非常好。

  听到孙青梅夸贺知非,赵素清心里自然是非常高兴的。不过她脸上并没有表现出来:“不用功不行啊,二娃子昨天跟我说,他想考帝都的大学。”

  “考帝都的大学?”孙青梅被这话惊吓到了,“我听说帝都的大学可是非常难考的。”

  “二娃子说以他现在的成绩,考上省城的大学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但是他想去帝都。”赵素清的语气里难掩骄傲,“他说帝都是我们国家的首都,是大城市。如果去帝都上大学,要比在省城上大学有前途。”

  “这肯定是啊,省城哪能跟首都相比啊。”孙青梅一脸激动地说道,“如果二娃子考上帝都的大学,那以后就大有出息了,到时候可不得了了。”

  “二娃子还跟我说,如果考上帝都的大学,到时候分配工作也在帝都。”赵素清故意露出一脸苦笑,“我就说帝都的大学哪那么容易考,可是他非要考帝都的大学。这孩子说以后他留在帝都上班,到时候就把我们一家人接到帝都去住。”这些话是赵素清自己现场编的,并不是贺知非说的。

  孙青梅听了赵素清这番话,心里顿时充满羡慕,“二娃子就是有出息,以后二娃子考上帝都的大学,你们就想清福了。”

  “帝都的大学是好,但是我和他爸担心他太用功,把自己的身子累垮。”赵素清叹了口气说,“我和他爸觉得我们省城的大学也挺好的,以后留在省城上班也有出息啊,可是他自己不愿意。”

  “如果能去帝都上大学,当然还是去帝都上大学好啊。”孙青梅笑着说,“以后二娃子考上帝都的大学,我这个做大妈的也能沾沾光。”

  “如果二娃子真的有那个命去帝都上大学,到时候肯定要孝顺你和大哥啊。”虽然孙青梅这个大嫂大嘴巴,但是人很好,对他们一家也非常照顾。他们家有什么吃的,她都舍得拿一些给他们。“你和大哥把二娃子当做亲儿子一样对待,你们这份恩情,二儿子和我们都记在心里的。”

  赵素清这番话说得孙青梅心花怒放,她放下手中的铁瓷杯,伸手握住赵素清的双手:“什么恩情不恩情的,我们两家是亲兄弟,互相帮忙是应该的。”

  “大嫂,也只有你们这么想。”

  赵素清和孙青梅说话的声音大,隔壁屋里的贺知非听得一清二楚。当他听到赵素清吹牛的那番话,不由地失笑,心想他要是考不上帝都的大学,他妈就要丢脸了。

  堂屋里,赵素清和孙青梅还在聊。

  “你别搭理他们,他们就是眼红。等二娃子考上帝都的大学,他们马上就来巴结你们。”

  “大嫂,你不知道前两天我碰到四弟媳,她阴阳怪气地说我们家二娃子没有那个命考上大学,还说我们白花钱了,把我气死了。”赵素清一提到四弟媳就一肚子火,“就跟她吵了起来。她没理吵不过我,跑去跟老婆子告状,老婆子跑来把我骂一顿。”

  “他们是瞎了眼。”孙青梅对四弟媳和婆婆也非常不满。

  贺家有四个儿子:大儿子贺文海、二儿子贺文山、三儿子贺文河、四儿子贺文江。

  贺家老夫妻俩非常偏心,在没有分家前就偏心小儿子,什么东西都给小儿子。等到小儿子结婚了,老夫妻怕其他三个儿子给小儿子一家增加负担,就分了家。

  在老夫妻俩提出分家前,赵素清他们早就提出要分家,但是老两口不同意,还把赵素清他们给狠狠地骂了一顿。当初不同意分家,是因为小儿子没有结婚。他们老两口希望三个大儿子多赚一点钱,然后他们留着给小儿子结婚。

  这不小儿子一结婚,老两口就迫不及待地分家,然后他们就跟小儿子一家一起住。当初分家的时候,把赵素清他们气得半死,因为他们什么都没有分到。

  小儿子贺文江的老婆是隔壁村的村长的女儿,在镇上供销社上班,一个月工资二十多块钱。小儿子结婚后,就被老丈人安排去镇上的罐头厂上班,一个月的工资也有二、三十块钱。老两口觉得小儿子夫妻俩都在镇上上班,有出息、有前途,哪里还看得上其他三个儿子。

  “刘红梅还四处吹她儿子读书聪明,在镇上的小学名什么矛来着。”赵素清嗤笑一声,笑声里充满嘲讽,“我之前在镇上遇到刘红梅娘家村子里的人,她跟我说刘红梅的儿子不好好读书,经常不去学校读书,她怎么好意思吹她儿子读书好?”

  “她就是嫉妒二娃子读书好。”孙青梅一脸同仇敌忾地说道,“还有老婆子也不是人,她跟着刘红梅一起吹牛就算了,还四处造谣说二娃子考不上大学。那天,我听她跟村里人说二娃子考不上大学,我就说她几句,把她说急了,指着我大骂,我懒得睬她就走了。”

  赵素清冷哼一声:“他们老两口,我早就看透了。在他们心里,只有老四才是他们的亲儿子,其他三个儿子是捡来的。”老四一结婚就把家分了这件事情,彻底恶心坏了赵素清。以前,贺文山还维护老两口,对老两口也孝顺,老四一结婚就分家这件事情也没有让他觉得有什么,但是自从听到老两口在村里四处说贺知非考不上大学,他对老两口也没有什么好感了。

  对贺文山来说,老两口是他的父母,怎么说他都没关系,但是说他二儿子考不上大学就不行。二儿子从小到大读书就聪明,获得过不少奖状,整整贴满了堂屋一面墙。

  二儿子不仅经常获奖状,还获得过不少奖品,甚至奖学金。老两口竟然睁眼说瞎话,还诅咒他二儿子考不上大学,这是他不能忍的事情。

  老实忠厚的贺文山也有他自己的底线和逆鳞,贺知非就是他的底线和逆鳞。谁要是触碰到他的底线,他绝对不会忍气吞声的。

  贺文山之前因为贺知非,第一次对老两口发火。老两口没想到一直老实好欺负的儿子竟敢和他们吵嘴,自然是不能接受的,和贺文山就大闹了起来。当时,老两口闹得要死要活的,贺文山没有买他们的账,把村长他们找来评理。

  村长他们的眼睛没有瞎,知道贺知非以后能考上大学,会大有出息,对贺文山他们一家一向比较客气。他们被贺文山找来评理,自然会偏袒贺文山。其实,原本就是贺文山有理。

  老两口原本以为村长会看在他们小儿子和小儿媳妇在镇子上上班的分子会偏向他们,结果没想到被村长他们狠狠地教训了。

  村长他们非常严厉地把两口给训斥了一顿,并且警告他们不要有事没事的去贺文山他们家里闹,不然到时候他们会严惩。

  老两口被村长他们这么一吓,就再也没有来贺知非他们家里大闹。不过,从这以后,老两口对贺文山一家更加不满,经常在村里说他们一家的坏话,还四处造谣贺知非没有那个命考上大学。

  贺文山自此对老两口彻底寒了心,不再像以前那样孝顺他们。

  “二娃子还有一年半就要高考了,到时候考上大学就能狠狠地出一口恶气。”孙青梅对公公和婆婆也寒了心,“他们把老四一家人看成宝贝,以为老四他们两口子有多了不起似的。等到二娃子考上帝都的大学,他们说不定就不要脸地来巴结你们。”说完,孙青梅拍了拍赵素清的手背,严肃的叮嘱道,“素清,你到时候可不能被被他们糖衣炮弹给骗了。”

  “大嫂,你把我看成什么人了。”赵素清冷着脸说,“这几年,他们一直欺负我们家,我可是记在心里的。他们诅咒二娃子考不上大学这件事情,我一辈子不会忘,一辈子也不会搭理他们。以后不管他们怎么巴结我,我都不会搭理他们的。”

  “你这么想就好。”孙青梅说道,“再等一年半,就能让他们好看。”

  “幸好我们家二娃子争气,读书用功又聪明。”对赵素清他们来说,贺知非不仅是他们的全部指望,还是他们的骄傲和底气。

  “对了,差点忘了,二娃子不是感冒了吗,我给二娃子拿来两个鸡蛋。”孙青梅说着,从棉袄的口袋里拿出两个鸡蛋,“我看二娃子都瘦了,你今天中午就把这两个鸡蛋烧了给二娃子吃。”

  赵素清看着孙青梅拿出两个鸡蛋,眼眶不由地红了,“大嫂,你真的是我的好大嫂,但是我不能要。”

  “你为什么不能要?”孙青梅很强势地把两个鸡蛋塞到赵素清的手里,“二儿子还病着,吃两个鸡蛋补补身子。”

  “大嫂,我昨天炒了两个鸡蛋给二娃子吃了。”赵素清把鸡蛋还给了孙青梅,“大嫂,你们家鸡蛋也不多,平时你们都舍不得吃,留着给二娃子吃。”

  “二娃子读书辛苦,得吃好一点才行。我们两家都穷买不起肉,只能让二娃子吃鸡蛋……”

  孙青梅非要把鸡蛋给赵素清,但是赵素清死活不要,两人就这样拉扯起来,差点把鸡蛋都弄到地上。

  最后,孙青梅装作生气的样子,再再次把鸡蛋塞给赵素清,然后赶紧跑了出去,而且跑得非常快,让赵素清都追不上。

  通过原主的记忆,贺知非除了弄清楚自己是谁,还摸清楚他现在的处境。他现在所处的世界是八十年代,一个贫穷落后的年代。这个时代的人,基本上都非常穷,甚至有一大半的人连饭都不吃饱。很不幸,他现在的这个家就是一大半人中的一员。

  他现在这个家有七口人。父母、大哥、三弟、四弟、小妹。他在家中排行老二。

  一般来说,家里的孩子多,老二是最不受重视,也不被父母疼爱的人,但是原主不是。原主虽然身为老二,但却是家里最受宠爱的一个孩子。其实,从原主能读书上高中这点就能看出来。

  原主在县城里唯一一所高中读书,并且成绩还不错。以原主的成绩考上大学,并不是什么难事。就是因为原主读书好,所以原主的父母宁愿一家人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也要供原主读书。

  贺知非想了想,决定还是好好读书,然后考上大学。在八十年代,大学生可是非常“值钱”的。不止如此,大学毕业后会分配工作,有的甚至还会分配房子。毫不夸张地说考上大学,就等于出人头地了。不过,现在离高考还有一年半。在上大学前,他得想办法赚钱。虽然这个时候上大学不要学费,但是生活费得自己出。还有,他现在这个家真的是太穷了,他既然已经成为这个家的一份子,那他就得想办法改善下家里的生活条件。

  “咳咳咳咳……”贺知非感觉到一阵寒意袭来,连忙紧紧地裹紧被子。比起赚钱,当务之急,他得赶快好起来。不好起来,怎么去赚钱。

  就在贺知非快要睡着的时候,房间的门被推开了,接着一个女声传来:“二娃子喝药了。”

  脑子有些晕晕乎乎的贺知非听到这句话,在心里纳闷地嘀咕一声:二娃子是谁?

  “二娃子起来喝药了。”嘴里说着这句话的主人是一个中年妇女,只见她穿着一件洗得发白并且打了不少补丁的花棉袄,黑色裤子上也缝了不少补丁,脚上同样穿着缝着补丁的棉鞋。

  中年妇女又叫了几声:“二娃子起来喝药了。”见二儿子睡着了,中年妇女有些不忍心叫醒二儿子,但是二儿子得喝药。她犹豫了下,还是决定叫醒二儿子。“二娃子起来喝药了。”

  睡得迷迷糊糊的贺知非被推醒,刚准备开口说什么,喉咙一阵痒意,让他咳了起来:“咳咳咳咳……”

  中年妇女见二儿子又咳了起来,眼中立马流露出浓浓的心疼:“二娃子赶快起来喝药,喝了药就会好一些。”

  本章共7段,你正在阅读(第8段)

  本章共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