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022
作者:七年玉      更新:2022-03-29 00:41      字数:3947
  清早, 贺知非他们一家人就忙碌了起来。

  赵素清带着贺知白他们先去菜市场买东西,买了十五斤的肉、买了二十斤的面、二十斤的米,又买了不少素菜。

  十五斤的肉, 十斤用来腌成鲜肉,剩下的五斤肉, 今年中午烧两斤肉,还有三斤肉用来做饺子馅儿和包子馅儿。

  买好菜后,赵素清又带着贺知是去买布料。母子俩去了好几家店买布料。买布的时候,赵素清没忘记要碎布。店里的老板见他们买了不少布, 就非常大方地把店里的碎布都送给了他们。

  贺文山一早先去打酒了。他也跑了好几家酒坊,挨个儿尝了尝味道, 最后选了一家酒的味道还不错, 价格也不是很贵的一家。他买了四包烟,准备给何大爷两包, 剩下的两包, 等他回村里打栗子的时候,送给他大哥,而他自己是不抽烟的。

  贺知非早上起来没有被赵素清分配任务, 但是也帮家里打扫了下卫生。等打扫好卫生后,就回到自己的房间写春联、画画。

  他原本打算搬到县城来继续写春联、画画卖的,但是吴道元建议他不要这么做。吴道元说他的字写得非常好, 如果以春联的便宜价格卖出去,太亏了。

  吴道元还表示等他从帝都回来, 贺知非的字和画到时候又会“涨价”, 所以不赞成贺知非“贱卖”他的字和画。

  贺知非见家里现在能赚钱了, 不需要他写春联、画画来卖钱接济家里, 自然是听吴道元的话, 不再低价卖掉他的字和画。再说了,他心里也有傲气,不想要低价卖掉他的字和画,要知道上辈子他的一幅字或者一幅画,最少也值六位数。

  虽然不用贺知非写春联、画画卖钱,但是家里过年还是要贴春联啊。贺知非打算写几幅春联送给何大爷他们家,再写几幅春联送给他的班主任。对了,还要写几幅春联送给其他老师。

  再过几天,就要去学校拿成绩单,到时候就把写好的春联送给班主任。在原主的记忆力,班主任刘明富对他很照顾,而且也是一个非常负责任的好老师。

  再说,接下来的一年半的班主任还是刘明富,和班主任搞好关系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听说,在这个时代经常出现冒名顶替上大学或者大专、中专一事,后世就爆料出不少起这样的事情。他可不想到时候他也被人顶替,害得他没有大学上。为了安全起见,必须跟班主任打好关系,这样班主任会帮忙盯着,以免让别人冒名顶替他。

  贺知白他们几个坐在院子里,一边晒太阳,一边择菜。

  没一会儿,何大爷和何奶奶来了,关心他们昨晚的生意怎么样。

  贺文山当然没有跟何大爷他们说实话,模棱两可地说昨晚的生意还不错,栗子和山芋全都卖完了。

  何大爷和何奶奶一听栗子和山芋全都卖完了,先是十分吃惊,随即连忙恭喜贺文山。

  贺知非写好手中这副春联后,就下楼来跟何大爷他们打招呼。

  何奶奶一看到贺知非,就拉着他的手,直夸奖他聪明能干,竟然想到炒栗子和烤山芋来卖钱,真的是太厉害了。

  贺知非谦虚地表示炒栗子和烤山芋并不是他想出来的,而是在民国时期就有了。他只是借先人的智慧来赚钱。

  “对了,何奶奶,我们待会去你家搬缝纫机,可以吗?”

  何奶奶非常爽快地说: “当然可以,现在就过去吧。”

  “小三、小四,你们两个过来帮我搬缝纫机。”

  “好嘞,二哥。”

  贺知非他们三人把何奶奶他们家的缝纫机搬到贺知是的房间里,这样省的贺知是去赵素清他们的房间用缝纫机做衣服。

  把缝纫机搬来后,贺知非立马把第一个月的租金三毛钱给了何奶奶。

  何奶奶一开始不要,再三推拒,但是最后被贺知非强硬地塞进她的棉袄口袋里,她这才收下。

  这时,赵素清跟贺知是买好衣服回来。见何奶奶在,她连忙请何奶奶他们中午在他们家吃午饭。

  何奶奶他们一开始没有答应,但是架不住赵素清他们一家热情邀请,最后只好答应。

  厨房里,何奶奶一面帮赵素清烧饭,一面跟赵素清聊天。何大爷跟贺文山坐在院子里,一边下象棋,一边聊天。

  贺知是在自己的房间里,开始裁布。贺知知在一旁看着他裁布,时不时伸手帮一下忙。而贺知黑和贺知白兄弟俩则跑出去玩了。他们刚来到县城,对县城里的一切都非常好奇。昨天来的急急忙忙,之后又忙着去摆摊做生意,没有怎么玩。趁今天摆摊之前,他们两个打算好好地逛一逛县城。

  贺知非回到自己的房间,继续写春联。

  写了一会儿,他不由地分神,想着吴道元他们是不是到帝都了?也不知道他们在回帝都的途中顺不顺利?回到帝都后,也不知道他们两人好不好?

  这个时候没有电话和手机真不方便。

  不是说这个时代没有电话或者手机。电话早就有了,只是他们家没有电话而已。

  电话在这个时候绝对是“奢侈品”,别说县城里的人装不起,就是城里的人,也不是每家每户都能装得起电话。至于手机,这个时候的手机还是大哥大,更是用不起。

  贺知非心里很担忧吴道元和胡玉兰两人,怕他们回到帝都后会承受不了。

  “希望吴爷爷和吴奶奶回到帝都后,一切顺利安好。”

  此时,吴道元和胡玉兰两人才到帝都。

  他们的朋友们早早就在帝都的火车站等他们,看到他们俩后,朋友们都不由地红了眼,一一上前拥抱了下两人,并且热烈欢迎欢迎他们回来。

  朋友们好多年没见,一见面自然是有很多话要说。吴道元老两口一时忘了给贺知非写信。

  回到贺知非的家里,赵素清在何奶奶的帮助下,做了一大桌的菜。

  贺文山吃饭前,先向何大爷敬了三杯酒,感谢何大爷他们一家人的帮忙。

  何大爷表示他们没有帮什么忙,再说邻里之间就应该互相帮忙。

  何奶奶也表示大家都是邻居,以后他们两家不管哪家需要帮忙,只要开口说一声就好。

  一顿饭吃的是非常热闹,说笑声没有断过。

  吃完午饭后,贺文山和何大爷一起揉面,赵素清和何奶奶一起做饺子馅儿。

  等包好饺子和包子,已经下午两点多了,来不及蒸了。一家人准备好下午摆摊的东西后,就急急忙忙地赶去电影院门口。

  这次,何大爷扛着糖葫芦跟着贺知非他们一起去电影院门口了。

  平时,何大爷也会在电影院门口卖糖葫芦,但是并不是天天晚上去。因为,电影院门口卖糖葫芦的人太多了,有十几家。去了,也卖不了多少。

  贺知非他们刚到电影院门口摆摊,就见已经有好几小姑娘在等他们。昨天没有买到头花和头绳,也没有编到辫子的几个女生,今天下午两点半就过来了。

  头花和头绳卖完了,暂时没有做新的,赵素清只好先给几个女生编头发。

  见不买头花和头绳就能被编头发,几个女生非常高兴。为了感谢赵素清,几个女生掏钱买了些炒栗子和几个烤山芋。

  没一会儿,来电影院门口摆摊的人越来越多,来看电影的人也越来越多了。

  贺知非他们忙了起来。贺文山忙着炒栗子,贺知非忙着称栗子,贺知白和贺知黑忙着包栗子。

  何大爷就站在贺知非他们的摊位的旁边,连带着他的糖葫芦的生意也好了起来。没多大一会儿,就有十来个人买糖葫芦。

  “贺知非?!”

  贺知非正在忙着称栗子,突然听到有人叫他,抬眸望了过去,发现是班主任刘明富。他连忙把称交给贺知白,走过去跟刘明富打招呼:“晚上好,刘老师!”

  “贺知非,你在做什么?”刘明富没想到今天带老婆和女儿来看电影,竟然看到自己的学生在电影院门口卖东西。

  “卖东西啊。”贺知非坦坦荡荡地笑着说,“刘老师,我们一家人现在在电影院门口摆摊卖点东西。”

  “卖什么东西?”刘明富吃惊过后,就非常好奇贺知非他们一家人卖什么东西。

  “卖炒栗子和考山芋。”贺知非见不远处有一对母女望着他们的方向,猜想应该是刘明富的妻子和女儿。“刘老师,你等我一会儿。”

  贺知非回到摊位前,包了一包栗子和几个烤山芋。

  “刘老师,尝尝看我家卖的炒栗子和烤山芋。”贺知非笑着说,“味道非常好,您吃了一定会喜欢的。”说完,他抓出几个栗子递给刘明富。

  “炒栗子?”刘明富伸手接过几个栗子,发现有些烫,惊奇地说道,“现炒的?”

  “对,特别脆,你尝尝。”

  “我只吃过蒸熟的栗子,还没有吃过炒栗子。”刘明富说着就轻轻松松地剥开一个栗子。他发现栗子的壳特别脆,稍微用点力就能剥开,而且还能把里面的一层皮轻松剥掉。“挺好剥的啊。”说完就吃了一口,瞬间一双眼睛亮了,“挺甜的啊。”

  “刘老师,这包栗子和几个烤山芋,您拿着进电影院吃。”

  “多少钱?”刘明富是不能要学生的东西。

  “刘老师,这一包不值钱,您拿着吃着好玩。”

  “老师哪能收学生的东西……”

  见刘明富要掏钱给他,贺知非连忙离开,“刘老师,我还要帮我爸卖栗子,就不和您多说了,也不打扰您看电影了。”

  “贺知非……”刘明富很想把钱给贺知非,但是贺知非家的摊子前挤满了人,他要挤一会儿才能挤进去,但是他们看的电影快要开始了,只能先进电影院看电影。等看完电影再给贺知非。

  “老刘,刚刚那个学生就是你常挂在嘴边的贺知非吧?”刘明富的妻子惊叹道,“长得真是俊啊。”

  刘明富的女儿仰着小脑袋,甜甜地说道:“刚刚那个哥哥长得真好看,我第一次见到长得这么好看的哥哥。”

  “贺知非不仅长得好,学习成绩也特别好。”贺知非绝对是刘明富最引以为豪的学生。

  “我记得你说过贺知非家里的条件不好?”刘明富的妻子感叹道,“这孩子不仅长得好看,而且还白白净净的,一点不像农村的孩子,倒是像城里有钱人家的孩子。”

  “他家里的条件的确不太好。”刘明富身为班主任,对班里每个学生的家庭状况是了解的。像贺知非这么优秀的学生,自然是刘明富重点的关注的对象,他早就从赵素清那里得知他们家是什么情况。“我没想到他会来电影院门口卖东西。”

  “等电影结束了,你去问问是怎么回事。”

  “恩。”

  刚遇到班主任刘明富,没想到一会儿后遇到了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