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确诊
作者:雾都故事      更新:2023-06-01 10:57      字数:2733
  李瑾之终于安排好时间去萧家看望萧老夫人,提前一天,他去了竹园。

  九儿和玉容在陪着平安玩,梅嬷嬷在晒太阳,张嬷嬷坐在她旁边做针线。

  梅雪坐在花架下,正低头翻看盘子里的银针。

  梅刚在外面找了个极好的工匠,新打制的这套针具非常精细。

  李瑾之在梅雪对面坐下,梅雪看了他一眼没说话,低下头继续看手里的针具。

  李瑾之也没说什么,含着笑坐了一会儿,等梅雪把针具都收拾好了,他才说:

  “明天我要去外祖母家,梅姑娘可愿意同行吗?”

  梅雪摇了摇头,给自己和李瑾之都倒了杯热茶说:

  “我明天想进宫去看望太后娘娘,顺便再去看看太子妃。”

  李瑾之带她去萧家会意味着什么,梅雪心里很清楚。

  可她还没做好准备,至少现在是这样。

  李瑾之点了点头,并无不悦的意思,只想了想又说:

  “宋先生一直打听着宫里的消息,皇后把孩子看的很紧,只抱去给皇祖母看过两次,太子妃嫂嫂至今都没能看到孩子。”

  梅雪点头,也没再说什么。

  她盼着太子妃和孩子都能安然无恙,但她的心里总有一种不祥的预感。

  眼前的这套针具,若是不必用在小皇孙的身上,那将是最好的结果。

  临离开竹园的时候,李瑾之低声对梅雪说:

  “皇后这两次都是在午睡后,大概申时初带着孩子去的慈宁宫,你可以算好时间,或许就正好能碰上。

  你要小心一些,别被皇后看出异常,我会在傍晚去宫城门口接你。”

  梅雪点头,送李瑾之出了院门。

  现在的慈宁宫和以前明显不同,宫人们的脸上都带着笑,到处都摆着静安太后喜欢的花花草草。

  秋姑姑笑容满面,亲自在门口迎接梅雪。

  “太后正念叨着姑娘呢,说你这些天也不来看她老人家。”

  “姑姑,太后娘娘身体可好?这会儿在做什么?”

  梅雪随口问着,又把亲手制作的润肤油递给了秋姑姑。

  秋姑姑接了白瓷小瓶放进袖子里,亲切地对梅雪说:

  “娘娘身体很好,如今每天都要去御花园里走两趟,这也才刚回来,正喝茶休息呢。”

  听到这里,梅雪心里有些失望,知道小皇孙这会儿并不在慈宁宫。

  然而,峰回路转,梅雪给静安太后检查了眼睛后正陪着她说话,静安太后忽然对秋姑姑说:

  “瑾瑜的儿子,虽说看起来胖胖的,但也太能睡了些,你去坤宁宫,把那孩子抱过来,让梅丫头给他看一看。”

  秋姑姑愣住,缓了一下脸色才笑着应了往外走。

  皇后将小皇孙看得跟眼珠子一样,也就明德帝随时可以见,旁的人,就是太子李瑾瑜,想将孩子抱去东宫给太子妃看一眼也是不成的。

  梅雪垂了眼,坐在静安太后身边轻轻地给她捏着膝盖,就听静安太后叹气说:

  “太子妃是我一手养大的孩子,我又岂能不知道让她的委屈?

  可宫里的女人,有哪个过得不苦?更何况……当初我就不愿意她嫁给瑾瑜,可挡不住他们两个孩子自己你情我愿。”

  想起太子妃那张流着泪的脸,梅雪只觉得苦涩难言。

  静安太后伸手抚摸着梅雪的头发继续说:

  “你这孩子,话虽少,可哀家知道你是个心善的,你牵挂着太子妃和小皇孙的吧?

  待会儿孩子抱过来了,你好好看看,有什么话,只管和哀家说。

  不要怕,我这老婆子虽说不管事了,可皇帝终究还是我生的。”

  梅雪仰起脸看着静安太后,默默地点了点头。

  似乎很顺利,秋姑姑回来的很快,边小心地将孩子递到静安太后怀里,边低声说:

  “陛下午睡后说有些不舒服,皇后娘娘正在昭阳殿里伺候。”

  静安太后接过孩子,看着门口那一堆从坤宁宫里跟过来的人,便有些怒了,沉着脸说:

  “这是哀家的曾孙,难道哀家还会害他不成?你们还不退出去?”

  以何姑姑为首的宫人们相互对视了一眼,最终还是磕头退出了正殿。

  看得出是精心养育着的孩子,白白胖胖的,脸颊上带着健康的红润颜色。

  梅雪摘了孩子头上的褐色锦帽,小心地将孩子的胎发一缕缕翻开检查。

  她看的很仔细,间或用指拇轻轻按压孩子的头皮。

  秋姑姑紧张得几乎不能呼吸,静安太后抱着孩子的手也在微微颤抖。

  良久,梅雪才缓缓地给孩子戴上小帽,然后在静安太后跟前跪了下来。

  不用梅雪说什么话,静安太后就红了眼圈。

  “到了哀家这个岁数上,还有什么不能接受的?你只管说,要怎么治,还有最好和最坏的结果,都说给哀家听听。”

  静安太后把孩子递给秋姑姑,伸出双手把梅雪扶了起来。

  梅雪想了想才低声说:

  “孩子在母体内滞留时间过长,现在能确定的是皇孙的大脑的确是受了影响。

  通常治疗这种病症,有针灸、按摩、熏蒸、药浴,还有肢体动作训练等。

  但是皇孙现在还太小,除了针灸,其他的方法都不适用。

  当下最紧要的是要尽快让他大脑中的血块散开,最好是能吸收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降低对神经发育的影响。

  至于结果……”

  梅雪在心里叹了口气,沉默了一阵还是接着说道:

  “最坏的结果是治疗没有效果,皇孙大约只有五到十年的寿命,而且始终需要喂饭喂水,且不能自己走路。

  最好的结果是经过治疗后,皇孙可以自己行走,自己吃饭喝水穿衣,甚至也能读书写字。

  但无论如何,皇孙的行动能力和智力都会比常人有所偏差。”

  梅雪艰难地说着话,眼前闪过的是太子妃泪流满面的样子。

  她不知道,这样残酷的结果,太子妃该如何接受。

  秋姑姑震惊得无以复加,抱着皇孙抖得几乎站不住。

  静安太后闭眼咬着嘴唇,良久才哽咽道:

  “丫头,我相信你说的话。你先回去吧,这件事情,哀家要和皇帝商量后再定。”

  梅雪应下,给静安太后行了礼后默默地退出了正殿。

  因为心情沉重,担心被太子妃看出异常,梅雪便没去东宫,而是直接出了宫城。

  时间尚早,李瑾之还没从萧家过来,只有梅刚带着几个侍卫在等着梅雪。

  梅雪安排了一个侍卫去萧家告诉李瑾之她先回王府了,她自己站在马车旁边,回头看着巍峨的宫城,良久才转身上了马车。

  她并不认为静安太后能给她想要的结果。

  这宫城里,有太多的利益纠葛,一个孩子的性命,永远不会是成年人眼里最重要的东西。

  马车却在半路被拦住了,梅雪听到梁劲松的声音在嚎叫:

  “梅姑娘,救命啊,救命啊!”

  梅雪原不认识梁劲松,但他那天在羽林卫的公堂上殴打乔卓文时十分卖力,梅雪便记住了他。

  后来,萧彦去王府,还和她说起过梁劲松。

  梅刚挑起了帘子,梁劲松满头大汗地冲了过来说:

  “梅姑娘,我刚去王府找你,听说你进宫了,才又追了来。”

  等不及梅雪说话,梁劲松就又急忙说:

  “是我孟家祖母,原本断断续续地病着,可今儿午后忽然昏迷不醒,太医们都束手无策。”

  听梁劲松说孟家,梅雪就知道是武安侯府的老夫人病得重了。

  这时候,一个素白衣衫的清秀年轻人也追了过来,梅雪看了一眼,也没理会他,只对梅刚说:

  “跟着梁公子走,去侯府。”

  梁劲松和那白衣公子来不及道谢,梅刚便已经飞快地跳上马车甩开了鞭子。

  孟家出过三个皇后,静安太后是现任武安侯的嫡亲姑母。

  孟氏子弟均恪守祖训,只在家中读书,无一人涉足朝堂或军中。

  但三年一次的大比,状元、探花出自孟家学塾的不计其数。

  所以,整个大晋,无人敢轻视孟家分毫。

  梅雪没想到跟着梁劲松的那个极为单薄瘦弱的年轻人就是武安侯世子孟梓弈。

  那么的腼腆,梅雪刚才只是看了他一眼,他便瞬间涨红了脸。

  梅雪想象不出,这样的年轻人竟然是萧彦口中那些疯狂追求乔安然的人中的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