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2章 《兰亭序》
作者:阿依土鳖公主      更新:2023-05-31 13:50      字数:2155
  池景行此时所唱的ヤキモチ吃醋,正是此前他在百花电影节上唱过的起风了的原版,这首歌原本是另一个时空的深夜食堂的片尾曲,原作者为岛国歌手高桥优。优先生并非学院派音乐人,而是类似于江湖派的创作型歌手,能够娴熟地驾驭民谣、摇滚、流行等多种现代音乐风格,与目前国内音乐地位比较高的周宇豪和池景行是一个类型,至于这首ヤキモチ,其歌名的直译是“烧年糕”,也有“嫉妒”之意,这个一语双关的名词用作歌名,出现在深夜食堂这样一部与与饮食有关的电视剧中,真可谓是相得益彰了。这首歌的主歌部分运用了大量切分节奏,这样做的其实为了模仿女孩子的俏皮可爱,毕竟,这首歌翻译过来的意思是“吃醋”。在传统日系流行歌曲中,在最后的副歌前往往会加入一段管弦乐的到soo,一般是小提琴或萨克斯,也有用到键盘或电吉他的,但这首歌并没用到这样的soo,而是在间奏之后,用一段独白的人声来进行过渡了。而随着伴奏渐弱,与间奏时的暴躁型旋律形成鲜明的对比,以此增加这首歌的对比性和感染性,听众也不会产生审美疲劳。不过,池景行选歌显然不用考虑太多因素,他之所以选择这首歌,其实是因为有现成的编曲,当然也不无叛逆之意。被临时抓来当成壮丁嘛,当然要小小表达一下不满啦,要不然,他唱过的一些歌曲,比如说十年、好久不见也同样是有现成编曲,同样有还没唱过的粤语版的。在春晚上唱粤语,哪有唱日语更惊世骇俗啊?不过,华夏原本就是个包容的民族啊。既然有不少外籍表演嘉宾登台,既然已经出现过了英语歌,怎么不能唱日语呢?但当他报出日歌名时,现场的大多数观众和电视机前的无数观众就都有了不太好的预感,各种猜测之后再听到他唱出的第一句时,许多人便忍不住嘀咕了起来。“瓦特?歌名好像是日语?池哥这是要在唱日语歌吗?”“果然!不幸被我猜中了,这也太太特立独行了吧!”“前面几句听来怪怪的,还是起风了比较顺耳,再往下听听吧,池哥从来不会令人失望的。”“以前总是奇怪起风了中歌词那长野的天依旧那么暖中的长野是啥意思,现在终于破案了,显然,池哥显然是先填的这首歌的词啊!”“虽然听不懂什么意思,但是感觉很好听的样子,等待着出音频之后单曲循环吧!”“”相比起风了,池景行此时所唱的吃醋的开头并不算惊艳,甚至还有人觉得有些刺耳,但听到副歌部分后也就真香了。这首歌就像一瓶烈酒,其浓烈的情绪不是那么平易近人,等接受了,也就再也离不开了。不过,即便此时听的是池景行唱的吃醋,无数的观众们还是自然而然地将情绪代入到了起风了这首歌中。年纪越大的人,越有更多的感慨。谁不曾年少?谁不曾意气风发地大喊着,这个世界是属于我的!谁不曾相信,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美好的,同样也相信只要努力就一定有回报,甚至为了理想去赴汤蹈火,为了胸中的一腔热血不畏艰难险阻。而现实,却是无比残酷的。真正能实现理想的终究是少数,太多的人都在默默无闻中向现实屈服了。不得不说,听着吃醋的观众将情绪代入到起风了之中的情况,实在是太诡异了。更诡异的是,当池景行唱到第二段时,一些现场的观众和无数的电视机前的观众,便忍不住跟着轻声哼唱了起来。“从前初识这世间万般流连。”“看着天边似在眼前。”“也甘愿赴汤蹈火去走它一遍。”“如今走过这世间万般流连。”“翻过岁月不同侧脸措不及防闯入你的笑颜。”“”三分多钟后,当这首吃醋落下最后一个音符时,全场顿时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许多坐在电视机的观众也情不自禁地为池景行鼓起掌来,尽管人家根本就听不见。也有无数人,在听完这首歌之后,都忍不住用指肚子拭了拭眼角的并不存在的泪水,感动的,好像他们真听懂了这首歌似的。实际上,听的都只是旋律,代入的都是起风了。不过,此时坐在电视机前的观众中,还真有不少人能听懂日语的。当舞台上的灯光暗下来,池景行的身影渐渐消失之后,便忍不住与旁边的朋友、家人分享起来。“这首歌的歌名翻译过来,就叫吃醋,歌中写的是爱情,而起风了唱的是人生。”“日语听的是年少时的恋爱、青春单纯的美好,而华语唱的是悲伤与同款,失去与迷茫。”“感觉池哥唱这个版本更富感情。”“下一个节目还是池哥吧?希望他唱一首华夏风。”“不喜欢听情歌,希望池哥来一首嘻哈或摇滚。”“”毫无疑问的是,“池景行要在今晚唱两首歌”已经成了无数人的共识了,尽管他们并没听到确切的消息,但他们就是认为他有这样的实力。不过,这些人显然没意识到,几乎每一个登台的明星,都只有一个节目的时间,区别只在于,是一首歌的时间还是一个语言类节目的时间了。即便他们真的意识到这一点,他们显然也会坚持自己的判断,其理由就是,池哥不是有双重身份吗?一是超一线歌手,一个是全国电影票房冠军级的导演。池景行比其他歌手拥有多一倍的出场时间,这很合理。显然,这些人猜对了。现场观众的掌声甚至都没停歇,一段颇具华夏风的旋律便很快响了起来。而随着灯光大亮,观众们便立即看到舞台上多出了八扇屏风,两边各立着四位穿着浅粉色古装长裙、抱着琵琶的年轻女子。背景板中,却是一个正在缓缓往左流动的巨大书轴,其上显示的字为,“兰亭序王羲之,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